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eq\x(训练点1内阁制度的形成)1.秦以后的中国历代王朝大都试图减弱相权,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最终废除丞相,亲自统领作为执行机关的六部,但是没过多久又召集殿阁高校士辅政,并在明成祖朱棣时形成了新的辅政机构——内阁。一废一立反映的本质是(D)A.避开相权威逼皇权 B.发挥大臣辅政作用C.地方权力收归中心 D.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避开相权威逼皇权”只符合明太祖废丞相,而且不属于本质,故A不符合题意;“发挥大臣辅政作用”只符合殿阁高校士和内阁的设立,而且也不属于本质,故B不符合题意;“地方权力收归中心”属于中心和地方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一废一立都是为了加强皇权,反映的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故D符合题意。2.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在朱元璋宣布恒久废除丞相制度半年以后,一度设置过所谓“四辅官”,以四季为名,选一些耆儒之臣,分季帮助皇帝复核人事、司法及文书处理等事务。“四辅官”的设置(D)A.牵制了日益权重的内阁 B.建立起了新的辅政制度C.协调了政府各部门关系 D.减轻了皇帝的行政负担解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政务繁重,皇帝力不从心,因此“选一些耆儒之臣,分季帮助皇帝复核人事、司法及文书处理等事务”,是为了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故答案为D项。朱元璋时期内阁还没有形成,解除A项;“四辅官”帮助皇帝处理事务,并非表明建立起了辅政制度,解除B项;“四辅官”帮助皇帝处理事务,不是为了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解除C项。3.明代内阁大臣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隐私举荐,或由吏部举荐,经皇帝批准运用。这说明当时内阁(A)A.尚未形成完整的体制 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C.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D.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题干材料“明代内阁大臣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反映了内阁并不是固定的中心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制,故A符合题意;明代内阁有固定的职责权限,故B不符合题意;明代内阁没有决策权,而且材料不能说明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内阁与皇权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4.明朝中期以后,内阁首辅多随俗浮沉以求免祸,甚至不惜取媚宦官以巩固权力,于政事则无所主见。这反映出明代(D)A.内阁地位超越六部 B.皇帝昏庸依靠于内阁C.官僚运行机制成熟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解析:明代内阁始终不是中心一级正式机构,所以地位不行能超过六部,故解除A项;题意没有体现皇帝昏庸的内容,故解除B项;题意主要反映了明代的内阁,没有涉及明代的官僚运行机制,故解除C项;依据“内阁首辅多随俗浮沉以求免祸,甚至不惜取媚宦官以巩固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首辅并没有法定权力,而是要依靠于皇权,所以才会出现取媚宦官的状况,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故选D项。5.孟心史《明史讲义》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B)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 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 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宦官专权的缘由是明朝废丞相之后的皇权加强,故皇权旁落不正确,A项错误;明朝废丞相之后设置了顾问机构内阁,但同时又增设了司礼监以牵制内阁,这都是加强皇权的举措,为此宦官地位上升,士大夫与之结交,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宦官而非内阁,且内阁只是顾问机构而非权力中枢,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主旨是宦官而非六部,且无法体现制约,故D项错误。eq\x(训练点2军机处)6.清雍正时,朝廷在西、北两路用兵,事涉机密的军务较多,主政者担忧军事机密被泄露,于是设立了军需房(后来改名为军机处),其官员都是主政者从内阁中书中选取的。这表明(A)A.军机处具有机密性 B.内阁权力有所增加C.内阁成为决策机构 D.两个部门职责不清解析:依据“事涉机密的军务较多,主政者担忧军事机密被泄露,于是设立了军需房”可知,军机处是为了防止军事机密被泄露,说明军机处具有机密性的特点,故A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减弱了内阁的权力,B错误;内阁不是正规的中心机构,没有决策权,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机处、内阁的职责,不能得出两个部门职责不清,解除D。7.清朝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当心敬慎,奉公遵守法律。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该奏折说明军机处(C)A.减弱了内阁权力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强化了君主专制 D.树立了廉政之风解析:依据题干“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有效防止大臣专权乱政,加强了君主权力,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军机处对内阁权力的限制减弱,解除。B项,军机处为中心机构,与统治基础的扩大无关,解除。D项,材料旨在说明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未体现吏治清明廉政之风,解除。8.军机处产生以后,清朝对日常政务与机密重务的处理有了原则区分,即所谓“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由此可知,清朝(C)A.内阁起了制衡作用 B.军机处侵夺了内阁权力C.权力机构职责更加明朗化 D.皇帝行政权力严峻减弱解析:依据材料“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可知内阁和军机处承办的事务不一样,说明权力机构职责更加明朗化,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与内阁的职责分工,并未体现制衡,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军机处侵夺内阁的权力,B选项解除。军机处的出现,标记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选项错误。9.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帮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撤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大臣,复原军机处。这一演化反映了(D)A.各权力机构之间的冲突 B.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心一级机构C.清朝中心集权不断强化 D.军机处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利器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从雍正到乾隆时期,设置和裁撤军机处都是由皇帝确定,都是加强皇权的工具,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军机处和总理事务大臣之间的冲突,A选项解除。军机处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与中心集权无关,C选项解除。10.雍正时,军机处因军务而设,但其职务并不限于此,“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由此推知,军机处(B)A.分散了宰相权力 B.推动皇权空前强化C.削减了决策失误 D.驾驭了军事决策权解析:由材料“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说明军机处设置加强了皇权,故B项正确;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明清就没有设立丞相,故A项错误;军机处是直属皇帝的办事机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不能削减决策失误,故C、D项错误。eq\x(训练点3清朝的边疆政策)11.在边疆民族政策上,康熙帝强调“治之得其道”和“惟令各行其道”,雍正帝提出“因俗利导”,乾隆帝则是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俗”。这些边疆民族政策(D)A.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B.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C.消退了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D.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统治解析:材料中的“治之得其道”“惟令各行其道”“因俗利导”“从俗从宜”“不易其俗”,均是认为要敬重边疆民族的风俗习惯,要照看当地的实际状况。这些政策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材料不能反映,解除。12.清代接着推行明代的土司制度,一方面逐步改土归流;另一方面又添设了不少土司,将“化外”之民尽量纳入土司的统治。清政府此举有利于(B)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朝廷限制土地和人口C.减弱明王朝的影响 D.缓解中心地方的对立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土归流使清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土地和人口的干脆管辖,在“化外”之地新设土司使清政府间接限制了该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因此清政府此举有利于朝廷限制土地和人口,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改土归流是中心干脆派遣流官取代土司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心集权,减弱了地方的行政权力;C选项错误,改土归流的对象也包括听从清政府统治的土司,新设土司也与明朝并无联系,此举与减弱明王朝的影响无关;D选项错误,在“化外”之地新设土司不肯定能缓解中心与地方的对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eq\x(训练点4拓展与综合)13.了解古代宰相辅政制度的变迁史,对新时代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从秦确立到清朝结束,历时两千余年,先后经验了三种模式:宰相独立开府辅政制、宰相三省参议辅政制和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宰相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三正”,商朝时出现了“三公”“左右辅弼”的现象。西周中后期,鉴于重要辅臣不断更换易造成政务混乱,起先设置特地的辅政机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辅政方式虽各不相同,但辅政大臣多为贵族集团的代表,可以自辟僚属,独立行使权力,可以说他们是在“主政”,与帝王分庭抗礼。秦汉以来,宰相的出身出名门望族的,有宗室的,也有寒门的。唐宋之后,科举入仕者居多。宰相辅政制度的沿革趋势体现了皇帝专制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驾驭百官实力的不断提升。该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摘编自郑石桥《中国职官制度中的内部限制考略》等(1)结合秦朝、唐朝、清朝的相关史实,对宰相辅政制度的“三种模式”加以说明。(10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古代宰相辅政制度的演化趋势。(8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古代宰相辅政制度的主动作用。(8分)答案:(1)独立开府辅政制:秦朝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三省参议辅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互为补充。听命拟旨辅政制:清朝军机处,充当皇帝顾问,完全听命于皇帝。(2)不断完善,逐步特地(职)化;辅臣构成由以贵族为主到出身多元化;辅臣权力由可与君主抗衡到完全听从于君权。(3)有利于削减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后世供应借鉴等。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宰相有三种模式“宰相独立开府辅政制、宰相三省参议辅政制和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结合所学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和军机处进行解析:秦朝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互为补充;清朝军机处,充当皇帝顾问,完全听命于皇帝。第(2)题,依据材料,该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在中国古代史上不断进行发展和完善,并依据材料“设置特地的辅政机构”推出:不断完善,逐步特地(职)化;依据“辅政大臣多为贵族集团的代表”到“科举入仕者居多”推出:辅臣构成由以贵族为主到出身多元化;依据“与帝王分庭抗礼”到“皇帝专制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驾驭百官实力的不断提升”推出:辅臣权力由可与君主抗衡到完全听从于君权。第(3)题,通过材料中“与皇帝分庭抗礼”推出有利于削减决策失误;通过“设置特地的辅政机构”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通过“该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后世供应借鉴。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的国号国号来源秦周天子封秦人祖先为附庸,邑于秦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萧何认为“语曰‘天汉’,其称甚美”隋北周时,杨忠受封为“随国公”,忠子杨坚晋爵“随王”。及杨坚篡周,以“随”意不祥而改为“隋”唐北周时,李虎受封为“唐国公”。其孙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称“唐王”,后来建国,国号“唐”宋后周末年,赵匡胤升任宋州节度使。篡周建宋后,诏曰:“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号‘大宋’。”大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其汉译名为“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颁布《建国号诏》:“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大明旧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因明教而建国,故以明为国号”。现多认为出自《易经·乾卦》“大明”之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号“金”;1636年,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清”可以表达天、太平、广阔之义,也可以表示王者风范,王政志向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围绕“国号”这一主题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予以说明,并总结从中得出的相识。(要求:看法详细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6分)答案:示例一:(从全局共同处着眼)看法:国号往往具有显明的继承性。说明: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国号来自于建国前的封国、封邑及爵名;宋朝国号来自于赵匡胤的发迹之地宋州及其官职宋州节度使;大明、大清的国号命名方式与大元一脉相承,其中,“大明”二字,与“大元”同出一典,前后相继。相识:上述几种继承性,都有利于新兴王朝彰显其正统性和合法性。示例二:(从全局的改变着眼)看法:元朝建国号始用文义(元、明、清三朝国号确立的方式与之前的王朝有别)。说明:在封建大一统王朝中,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国号来自于建国前的封国、封邑及爵位;宋朝国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