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实录_第1页
《赵州桥》教学实录_第2页
《赵州桥》教学实录_第3页
《赵州桥》教学实录_第4页
《赵州桥》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州桥》教学实录《赵州桥》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掌握赵州桥的基本信息,如建造时间、地理位置等,学习如何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总结和归纳赵州桥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赵州桥的历史、特点和价值。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赵州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赵州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赵州桥的基本信息、特点和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分析和理解文本信息,总结和归纳赵州桥的特点,并对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探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师:河北省有个赵县,古时叫赵州,赵州有座赵州桥。请读课题。

生:(齐)赵州桥。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找几个同学读读看。

(生读第1自然段)

师:你读得很流畅,尤其是最后的数字。

(生读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样

生:他把数字读得很响亮。

生:我感到了桥很长很宽。

师:读得很不错,但是漏了一个字,什么字

生:(齐)各。

师:这个字能不能漏掉呢

生:不可以,没有“各”,还以为只有小桥洞呢。

师:是的,请再读一遍。

(生再读第2自然段)

师:在这一段里出现了一个生字“毁”,从预习单来看,大家认为这个字是最难写的。(出示:毁)“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冲垮。

师:对。谁能提醒一下,“毁”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左下角的“工"第二横变成提了。

生:左上部分两个横不能碰到一起。

师:你说得对。毁字的左上部分是一个汉字“臼”,请大家跟我读。臼,是古代的一种容器,用木头或者石头制成,中间凹下。古人把稻谷放在里面,用杵棒捣去皮壳。“毁"在古代是这么写的:毁。请大家观察一下,“臼”的两短横像不像容器里放着的稻谷就这样记“毁”,好吗

(生读第3自然段)

师:听她的朗读,我马上能想到桥两侧精美的图案。(投影出示三幅有关龙的雕刻图案)是不是这样的图案

生:(齐)是。

师:大家读得真好,不管是个别读,还是齐读,都很认真、投人。

二、读书讨论,把握大意

师:语文课就是读书课,我们继续读书。赵州桥举世闻名,为了让从来没有实地游览过的读者了解赵州桥,课文作者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情况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能发现几点。

(生浏览课文)

生:课文告诉我赵州桥建造的时间、设计者,还有建造地点。

师:这个同学一下子发现了赵州桥的三个信息,很了不起!这些信息都在课文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赵州桥建在什么地方

生:(齐)河北赵县的洨河上。

师:赵州桥的设计者是——

生:(齐)李春。

师:赵州桥建造的年代是——

生:(齐)隋朝。

师:也就是距今——生:(齐)一千三百多年了。

师:来,我们继续往下读书,继续来发现。

生:我知道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以及结构。

师:好,请你先把介绍桥长度、宽度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师:如果我写成这样:桥很长很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有什么不同

生:课文的句子更能体现出

赵州桥的宽和长。

师:我们教室长十米,赵州桥大约有几个教室长

生:五个多。

师:够长。我们教室宽六米,赵州桥大致有几个教室宽

生:一个半教室。

师:是啊,作者用准确、具体的数字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请找出来。

生:“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赵州桥的大桥洞多大

好比几个教室

生:大桥洞跨度有三四个教室那么大。

师:真雄伟啊!课文第1自然段也有数字,请齐读——

生:“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师:一千三百多年,多么坚固的赵州桥啊。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就说过:“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一千三百多年就说明了一切。"有没有同学发现桥是怎样的结构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你发现了这个核心信息,非常有眼光。课文说这是建桥设计上的一个创举,“创举"是什么意思

生:首先提出或做出的举动。

师:赵州桥的哪些设计是建桥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这是赵州桥设计的创举,这个创举很有作用。有什么用呢平时——

(生读,略)

师:发大水的时候——

(生读,略)

师:这种设计有两个作用,课文用了一对关联词是——

生:既……又……。

师:这样的一座赵州桥让你感到什么

生:李春真是了不起。

生:我为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有这样的创举感到自豪。

师: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

几句话。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么多信息,它们都是在诉说一个事实:赵州桥很坚固。作者还介绍了什么情况

生:桥面两侧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生:这些图案非常美观。

师:雕刻是刀和石头碰撞的艺术。雕得怎样读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生:(齐)“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师:这句话可以换哪个词来说

生:活灵活现。

生:栩栩如生。

师:据统计,赵州桥两侧的栏板上共设计了56条龙,它们姿态不一,生动逼真,真让人神往。课文还介绍了赵州桥的什么

生: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生:赵州桥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师:是啊,这里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大家发现,作者写了很多关于赵州桥的信息,有基本情况,有主要特点,有历史价值。比一比,这些信息中,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赵州桥的坚固、美观。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这一层意思,是哪一句话

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能不能这样写“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

生:不行。

生:桥第一重要的是坚固,所以要先写。

师:你很像桥梁专家。

生:赵州桥在坚固的基础上还很美观。

师:你认为美观更难得。

生:课文第3自然段里,作者想要突出赵州桥的美观。

师:好啊,你发现了最重要的信息,课文第3自然段在写赵州桥的——

生:(齐)美观。

师:这正是这句话的后半句内容。这句话的前半句在写赵州桥——

生:(齐)坚固。

师:你们看,这句话前半句承接了第2自然段的内容,后半句呼应了第3自然段的内容,它就像课文中的一座桥,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好地连接了起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过渡句。课文一共4个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中间两个自然段。这个单元的目标是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意,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简单吗太简单了。当你找到方法,学到规律,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三、提问探究,体会智慧

师:古人讲小疑则小进,读书要发现信息,还要学会质疑。读了课文,你有没有问题

生:李春是隋朝什么人

生:石匠啊。

生:那隋朝是什么朝代

生: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

朝代啊。

师:看来你对历史人物很感兴趣,下课了可以去找一找。

生:为什么赵州桥没有桥墩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在课文第几自然段

生:第2自然段。

师:谁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生:赵州桥栏板上龙的图案是刻好了再砌,还是砌好了再刻

师:这个问题我备课时没有想到,向你学习。我无法回答,需要查找有关资料,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生:为什么赵州桥上刻的都是龙的图案

师:好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课前我曾找了好多资料,但是没人能回答。我们来猜猜看,为什么赵州桥栏板上刻的都是龙的图案

生: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觉得龙很吉祥。

师:你的猜想很有道理。

生:李春很爱自己的国家,他知道龙代表着富强,希望自己国家富强。

师:大家都知道,龙代表着力量。中国古代有个很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可见龙往往代表人们美好的愿望。古人把龙雕刻到桥上,又是寄托了怎样的希望呢

生:人们希望安全过桥,山洪不再暴发,不再冲毁桥梁。

师:是啊,隋朝统一中国后,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赵州桥所在的赵县当时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交通十分繁荣,可是常常被城外的洨河阻断。这是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很大。还有问题吗

生:今天来看赵州桥好像也不是很厉害,怎么就能代表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呢

师:是啊,我们讨论讨论看,怎样把这个问题和别人完整、清晰地交流。

(生热烈讨论)

生:因为全部用大石头砌成,而且都是人工建造,不像现在都用机器。

生:拱形的大桥洞很容易支撑桥身,这样的物理知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朝人已经掌握了,很了不起。

生:石匠用刀在栏板上刻了好多龙,刻得像活了一样。

师:这就是当时工匠的才干,所有这些如果离开一个条件就不那么雄伟美观,谁发现了

生:赵州桥是历史遗产,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

师:你发现的信息很关键。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得到了四个方面的答案,谁能完整地回答刚

才这位同学的疑问

生:赵州桥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全部用人工完成。工匠们用掌握的物理学知识,设计了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的拱形小桥洞,还在桥身的栏板上雕刻了精美的图案,所以说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师:你说得完整、清晰,掌声送给他。谁还想说建议你用上一些关键词,如“创举”,再如关联词“不但而且"。

生:赵州桥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朝,它全部用石头砌成,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

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李春运用了物理学原理,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样,发大水的时候,桥就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因此说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师:给他掌声。

(生热烈鼓掌)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是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它不但完美地解决了当时人们过河难的问题,而且完成了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过,赵州桥可谓中国工程界一绝。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将赵州桥选定为第十二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