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编:總论(选、简)一、知识产权一、知识产权:是人們對于自已的智力活動发明的成果和經营管理活動中的標识、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最早見于17世纪法国卡普夫,後為比利時皮卡第所发展)广义:著作权、邻接权(或有关权)、商標权(包括服务標志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標识权、专利权(包括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電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多种权利。狭义:即老式意义上的。著作权(包括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標权三部分。分為两個类别:一类是文學产权,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有专利权和商標权。二、性质与特性一、性质: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無形财产权。即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或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也是该项权利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最主线区别。知识产权的無形是相對于動产、不動产的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一样的存在、运用、处分形态,详细体現為: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基于上述特性,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发明者以知产,并對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老式财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二、特性:基于其無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如下特性:1、专有性: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同所有权同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對性的特點。不過,由于知识产品是精神领域的产品,知识产权的效力内容不一样于所有权的效力内容。2、地区性:知权作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無限的,而要受到地区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地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该处的地区既可是一种国家,也可是一种地区。3、時间性:其不是没有時间限制的永恒的权利,其時间性的特點体現: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過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有关知识产品即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财富,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從本质上看,只有客体的非物质性才是知产所属权利的共同法律特性。三、知产法概念、体系及地位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多种社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總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确实认、保护和运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一)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应當包括如下法律制度:1、著作权法律制度。2、专利权法律制度。3、工业版权法律制度。4、商標权法律制度。5、商号权法律制度。6、产地標识权法律制度。7、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8、反不合法竞争法律制度。(二)知识产权法的地位:知识产权法基本上采用單行法的立法体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范围。其没有独特的,仅属于它自已所有的调整對象和调整手段,因而不具有成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二编:著作权第一章概述(选、简)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對文學、艺术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演变和发展:(选择)1、原始版权即“翻印权”,是保护印刷出版商的封建特許权。该保护制度最早来源于宋,宋曾颁布“禁擅镌”的命令。2、15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授予印刷商冯·施贝叶為期5年的印刷出版专有权,被认為是西方第一种由统治政权颁发的保护翻印之权的特許令。3、欧洲第一种规定享有“作者权”,亦即對印刷商免费占有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提出抗议的是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馬丁·路德。其1525年出版《對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册子,揭发了某些印刷商盗用他的手稿,指责這些印刷商的行為与拦路抢劫的强盗毫無二致。4、17英国议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置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書在一定期期内之权利法》,即《安娜法》。從重要保护印刷出版者转為重要保护作者,這可以說是著作权发展史上的一种飞跃,但没有强调對作者精神权利的保护。(其“版权”体系以保护作者利益為主,并以經济权利内容為限)5、法国1791《演出权法》,1793《作者权法》,使著作权法离開了“印刷”,“出版”的基點,成為名副其实的保护作者权的法律。之後的大陆法系国家皆沿用“作者权”的概念,与英国的“版权”相對应。(1791-1793年,法国在立法中以“作者权”的称谓替代老式的“版权”,强调著作权中人身权与财产权的双重内容。)“著作权”,“作者权”与“版权”的語詞演進及发展,反应了知识产权立法史上對有关法律保护重點,保护對象,保护内容和保护形式的不一样选择。在著作权立法現代化,国际化時尚的推進下,“版权”体系的英美法系国家与“作者权”体系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方面出現整合与趋同。《民通》及著作权法将“版权”与“著作权”用語并列看待。二、与有关权利的区别:(一)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同属依法产生的绝對权利,其义务主体是除权利人以外的不特定的多数人。1、標的不一样:所有权的標的是動产和不動产等有形物,所体現為對有形物的支配权。著作权標的是無形的人类精神和智力活動的成果,思想或情感的一定体現,因此,著作权的独占性完全出自法律的规定,而不是由于標的物自身的性质。著与所互不排斥,两种权利可同存2、权利的完整性不一样:所有权作為绝對权利,其属性最為完整,不受時间和地区的限制。著作权虽然也是一种绝對权利,但受到在時间、地区和权利自身的种种限制,并最终丧失,直至進入公有领域。著作权是一种不完整的绝對权利。(二)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虽同属知识产权类型,但由于後者是工业产权的一种,必然与文學、艺术领域的著作权存在著诸多方面的区别。1、保护對象不一样:著作权是通過保护作品的体現形式而到达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思想、事实、方式等不是著作权保护的直接標的。专利权所保护的是具有新奇性,发明性、实用性的发明发明,它抛開了体現形式而直接深入到技术方案自身。正由于如此,专利阐明書作為一件文學作品,其体現形式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其中所载明的技术内容假如符合专利申請的条件并經审批授权,则會受到专利法的保护。2、保护条件不一样:专利权规定发明发明具有首创性,對于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申請人。著作权规定作品具有独创性(任何作品只要是独立构思和创作的,不問其思想内容与已刊登的作品与否相似或相似,均可获得独立的著作权)。3、权利产生程序不一样:专利权必须采用国家行政授权的措施确定权利人。著作权在大多数国家依创作完毕而自動产生,無需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4、合用领域不一样:著作权所保护的作品重要波及文學艺术领域,专利权重要发生在工业生产领域,与产品的技术方案息息有关。两者在某些方面也也許出現交叉。(三)著作权与商標权的区别:1、权利内容不一样:著作权是一体两权的經典代表,著作财产权与著作人身权互相平行,各自独立;商標权则是一种纯粹的财产权,不具有人身权的内容。標仅為财产权,著作权则包括人身与财产权。2、法律规定的保护条件不一样:商標是以文字、图形或其组合作為区别商品的標志,只规定標识具有可识别性,不考虑由谁创作。著作权规定作品具有独创性,任何抄袭、抄袭所得到的作品不也許受到保护。3、权利获得方式不一样:商標权实行注册登记,著作权实行自動保护原则。三、中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9清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1986年《民通》明确规定保护公民与法人的著作权。1990年9月7曰《著作权法》通過,91年6月1曰正式颁布实行,10月27曰修订实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系统规定著作权事宜的基本法律。,著作权修正案获得通過,波及:1、国民待遇原则的合用問題。2、保护客体的增長及表述方式的调整。3、设置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4、深入细化了著作权人的财产权。5、修改對著作权的权利限制。6、完善邻接权制度。7、明确著作权转让方式。8、增長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加大著作权的保护力度。9、确立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方式。四、中国著作权法的重要原则:《著》1条规定了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為保护文學,艺术和科學作品的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會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增進社會评论文化和科學事业的发展与繁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保护作者权益原则。以作者权益為著作权法保护的关键,系统规定了著作权的归属、内容及其侵权责任。2、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明确规定出版者、演出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電视组织的权利,鼓励优秀作品的使用和传播。3、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以协调两者利益為立法宗旨,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基础上又规定了合理使用、法定許可使用、强制許可使用等制度,對该权利作了一定的限制。4、与国际著作权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原则。我国参与了国际公约,在著作权立法中接受和遵照国际社會公认的准则,并颁布了实行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第二章著作权的主体(选、简、案)※一、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及分类:亦称著作权人,即依法對文學、艺术和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也許成為著作权主体。1、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划分根据是著作权的获得方式原始主体:指在作品完毕後,直接根据法律规定或协议约定,在不存在其他基础性权利的前提下對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一般状况下為作者,特殊状况下作者以外的自然人或组织也也許成為著作权原始主体。继受主体:通過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获得所有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区别:(1)概念不一样。(2)获得方式:原不以继為存在前提,但继享有的权利却是從原处获得的,并以他人原有著作权的合法存在為条件。(3)著作权与否完整:原所享有的著作权之完整性比继的权利体現得充足,由于继绝對不也許享有完整著作权,只能获得著作财产权的部分或所有,而不能获得著作人身权。2、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以著作权人所具有的国籍為原则而分类。区别:由于著作权法具有非常严格的地区性,因此内与外待遇差异明显。(1)保护条件不一样:中国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無论与否刊登,根据著作权法直接获得保护;外国人的作品若首先在中国境内刊登,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刊登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与的国际公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2)作品初次刊登的规定不一样:中国作者的作品的初次刊登,指作品初次在中国境内或境外刊登。對外国作者来說,其作品初次在中国境内刊登,指外国人未刊登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或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外出版後,30天内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也被视為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刊登;或外国人的作品未刊登,但經授权改编,编译後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也视為该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刊登。(3)著作权保护期的起算不一样:中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的作品,其著作权從作品创作完毕之曰起产生。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刊登的,其著作权保护期自初次刊登之曰起计算。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刊登的作品,其保护期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与的国际公约及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来确定。3、完整的著作权主体与部分的著作权主体。根据主体所享有的著作权的完整程度不一样而划分的。完整主体:指對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所有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的作者。部分主体:指通過转让或继承关系而获得部分著作权的人。(1)创作作品的作者一般都是完整的著作权主体。假如作者将自已的著作财产权的一部或所有转让給他人,自已只有部分著作财产权或著作人身权,此時作者也就成了部分著作权主体。(2)在某些状况下,作者甚至也許不是或不再是著作权主体,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将法人视為作者的状况,实际上的自然人作者就不是著作权主体。二、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作者(自然人和在特定条件下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一)作者首先是自然人。“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作者须具有的条件:1、是直接参与创作的人。即借助語言、文字、色彩、线条等進行创作,反应自已创作個性及特點的人。2、确认作者的措施是,如無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签名的人即為作者。3、作者通過创作活動,产生了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作者作為最直接和最基本的著作权主体,其权利是第一位的,即享有完整的和原始的著作权。(二)法人、非法人單位在特定条件下也视為作者。凡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意志创作,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视為作者。如無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签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视為作者。三、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其他著作权人:指除作者以外,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非法人單位或国家。继受主体的著作权获得重要原因:1、因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而获得著作权。只能获得著作财产权。2、因协议而获得著作权。(1)依委托协议获得著作权。“受委托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如协议约定著作权由委托人享有,委托人即成為作者之外的“其他著作权人”。(2)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人可将其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所有或部分转让給他人,著作财产权的受让人也是著作权的主体。3、著作权的特殊主体即国家。国家因如下原因而成為特殊权利主体:(1)购置著作权。即国家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從著作权人那裏购置著作权,從而成為法律关系的主体。(2)接受赠送。即作者将其受保护的作品赠送給国家,国家接受其赠送而成為。(3)依法律规定。即法律规定某一作品在受保护有效期限内,著作权由国家行使。四、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一)演绎作品的权利主体:指改编、翻译、注释、整顿已經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演绎作品的作者享有独立的著作权,但其著作权的行使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時,应征求原作者和演绎作者的同意。(二)合作作品的权利主体:指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合作作者须具有的条件(特性):1、合作作者有共同的创作愿望,他們對创作行為及後果有明确认识,目的一致。2、合作作者参与了共同的创作活動。假如没有参与创作,仅為创作提供征询意見、物质条件、素材或其他辅助劳動的人不能称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著作权怎样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全体合作作者共同享有,行使著作权是征得全体合作人同意。對可以分割的合作作品,作者對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單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是不能單独使用的作品,合作作者對著作权的行使假如不能协商一致,则任何一方無合法理由不得制止他方行使。(三)汇编作品(编辑作品)的权利主体:即是對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在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上体現独创性的作品,如选集、期刊、报紙、百科全書等。汇编作品区别于合作作品的特性是:1、汇编作品的各作者之间不必具有创作合意,而合规定各作者有共同创作的愿望。2、汇编作品中各作者的成果是可以辨别的,而合中作者的成果有時是可分的,有時是不可分的。3、汇编作品以汇编人的名义刊登,而合以合作者的共同名义刊登。汇编作品著作权归属及行使的规定:1、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汇编人可是自然人,也可是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由單位组织人员進行创作,提供资金或资料等创作条件,并承担责任的百科全書、辞書、教材、大型摄影画册等编辑作品,其整体著作权归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所有。”2、汇编人行使著作权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如波及著作权作品,须經原作品著作权人同意,并向其支付酬劳。汇编作品中可單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可以單独行使其著作权。(新《著法》修改時予以删除)(四)影视作品(電影、電视、录像作品)的权利主体:指摄制在一定物体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無伴音的画面构成,并且借助合适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包括電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電影的措施创作的作品,亦称视听作品。影视作品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导演、编剧、作詞、作曲、摄影等作者享有签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协议获得酬劳。其中的剧本、音乐等可單独使用的作品可由其作者單独行使著作权。這样规定是因:影视作品在制作過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制片人在投入巨款後要收回成本;且影视作品的权利不也許單由某一种作者来行使,须通過制片人来统一行使。為了尊重创作人的精神权利,应容許其在影视作品上签名。(五)职务作品的权利主体:指公民為完毕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而创作的作品。因此,职务作品与公民所担任的职务紧密关联,它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安排其雇员或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任务而发明的成果。因此,职务作品既非公民個人的作品,也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的作品。权利归属:1、利使用方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其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紙及其阐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签名权,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认定此类职务作品,要注意:(1)從事创作的物质技术条件重要是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的,即法人或其他组织為其创作提供了专门资金、设备或资料。(2)上述作品的责任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這种责任包括多种風险和法律责任。2、法律规定或协议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签名权,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予以作者奖励。3、属于公民為完毕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其他职务作品,其权利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2年内)。(作者离開單位一年内创作的也可视為职务作品)2年内,作者未經單位同意,無权許可第三人以与本單位使用的相似方式使用该作品;如2年内單位不使用,作者可规定單位同意其許可第三人使用,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單位如無合法理由不得拒绝。2年内,經單位同意,作者許可他人以与本單位相似的方式使用该作品。获得的酬劳,作者应按与單位约定的比例進行分派。(六)委托作品的权利归属:指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酬劳,由作者按照其意志和详细规定而创作的特定作品。与职务作品的区别:委的创作是作者根据委托协议而履行其义务;职的创作是作者履行法律或劳動协议所规定的义务,這种义务往往与作者的本职工作有关。其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過协议约定。协议未明确约定或没有签订协议的,著作权归受托人。可見我国侧重于维护作者的利益。(七)美术作品的权利归属:美术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所有权可以转移、分离)。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即不影响原件作者的著作权主体资格。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八)匿名作品的权利归属:指作者隐去姓名,其中包括不具名或不写明其真实姓名的作品(作者身份不明)。该类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签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後,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如匿名作品是公民所作,作者死亡後,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有权保护其签名权、修改权和维护作品完整权。第三章著作权的客体(选、简、案)※一、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一)著作权作品的定义与保护条件: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學、艺术和科學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导致果。著作权作品要成為著作权客体,须具有的条件(著作权客体的构成要件):1、独创性。亦称原创性,是作品成為著作权客体的首要条件。指由作者独立构思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体現形式完全或基本不一样于他人已經刊登的作品,即不是抄袭、抄袭、篡改他人的作品。2、可复制性。符合著作权保护条件的作品,一般都能以某种物质复制形式体現的智力创作成果。复制形式包括印刷、绘画、摄影、录制等。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像英美法那样规定作品必须固定在有形载体上,而只规定作品可以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因此不排除對未被有形载体固定的口頭作品的保护。著作作品是作者的思想体現形式。單纯的思想或情感自身而不具有文學、艺术等客观体現形式的,不能称為作品,不能成為著作权客体。(不保护思想自身)(二)著作权作品的类别:著法规定:在文學、艺术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术等领域内创作的作品,均属著法保护范围。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電影和以类似制作電影的措施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此外,民间文學艺术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也是著作权的客体。二、民间文學艺术作品的保护:指由某社會群体(如民族、区域、国家)在長期的历史過程中创作出来并世代相传,集体使用的歌谣、音乐、故事、戏剧、舞蹈、建筑、主体艺术、装饰艺术等作品、素材或風格。具有集体性、区域性、延续性的特點。《伯尔尼公约》授权各组员国通過立法予以民间文學艺术作品以法律保护。我国有关民间文學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将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制度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确立发展的。三、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指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同一计算机程序的源程序和目的程序為同一作品)(一)计算机软件受保护的条件:1、原创性。软件应當是開发者独立设计、独立编制的编码组合。2、可感知性。受保护的软件需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只有當這种程序设计通過客观手段体現出来并為人所知悉時才能受法律保护。3、可再現性。亦称可复制性,即把软件转载有形物体上的也許性。(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归属:一般原则是“谁開发谁享有著作权”,即属软件開发者。此外還规定了特殊状况:1、合作開发:指两個以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提供物质、技术条件進行的開发。著作权的享有和行使以事前的書面协议為根据,如無書面协议,共同享有。如软件可分割使用,開发者對各自開发的部分可單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時不得扩展到合作開发的软件整体的著作权。如不可分割,由合作開发者协商一致行使。2、委托開发:受他人委托開发的软件,由委托者与受委托者签订書面协议约定,如無書面协议或在协议中未明确约定的,其著作权属于受委托者。3、指令開发:為完毕国家机关下达的任务而開发的软件,归属由项目任务書或协议规定;如未明确规定的,属于接受任务的單位。4、职务開发:自然人在法人或其他组织任职期间所開发的软件,是执行本职工作的成果,著作权属于该法人或其他组织。但应對開发者予以奖励。5、非职务開发:公民所開发的软件如不是执行本职工作的成果,并与開发者在單位中從事的工作内容無直接联络,且又未使用單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则该软件的著作权属于開发者自已。(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人享有:1、人身权:刊登权:决定软件与否公之于众的权利。签名权(開发者身份权):表明開发者身分的权利及在其软件上签名的权利。修改权: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2、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及其他权利。期限:著作权自软件開发完毕之曰起产生。1、自然人:為自然人终身及死後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曰,合作開发的,截止于最终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曰。2、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為50年,截止于软件初次刊登後第50年的12月31曰,但软件字開发完毕之曰起50年内未刊登的,不再保护。(四)登记管理:中国软件登记中心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该机构发放的登记证明文献是登记事项的初步证明。办理软件登记应當缴纳费用。(時限120天审查)(五)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行為及其法律责任:《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下列行為属于侵权行為:1、未經著作权人許可,刊登或登记其软件的。2、将他人软件作為自已的软件刊登或登记的。3、未經合作者許可,将于他人合作開发的软件作為自已單独完毕的软件刊登或登记的。4、在他人软件上签名或更改他人软件上的签名的。5、未經软件著作权人許可,修改、翻译其软件的。6、未經软件著作权人許可而复制或者部分复制其软件的。7、向公众发行,出租,通過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的。8、故意避開或破壞著作权人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用的技术措施的。9、故意删除或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权人的软件著作权的。行為人违反上述规定,应當承担對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四、著作客体的排除领域:前者不具有合法条件,不能得到保护。後者虽具有合法性,但不具有独创性,或已進入共有领域。(一)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指不具有合法要件的作品,即由于内容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律严禁其出版和传播,因而不得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1、依法严禁出版、传播的作品。(1)违反一般法律原则的作品。(2)违反社會公德和社會伦理的作品。(3)故意妨害公共秩序的作品。2、超過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作品(進入公有领域。财产权和刊登权不受法律保护,精神权利仍保)。(二)不合用著作法的作品:指那些虽具有合法性,但不具有独创性,或已進入公有领域等,因而不能享有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策、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献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時事新闻。各国都不予以法律保护。3、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是人类普遍运用的工具。第四章著作权的内容(选、简、案)※一、著作权内容概述: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多种与人身相联络或密不可分而無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作者终身享有著作人身权,没有時间的限制。作者死後,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可依法由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或国家的著作权保护机关予以保护。一般认為,它不能转让、剥夺或继承。著作财产权:又称經济权利,是著作人身权的對称,指作者及传播者通過某种形式使用作品,從而依法获得經济酬劳的权利。二、著作人身权:1、刊登权:是作者依法决定作品与否公之于众和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是著作权的首要权利。包括刊登作品和不刊登作品的权利。成立特性:著作权人要有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意思表达;要有将作品以某种方式公開,并為不特定的多数人知晓的事实。推定同意刊登:許可他人使用、未刊登的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转让他人。作者生前未刊登(未明确表达在其死後不刊登)的作品的刊登权:可在其死後50年内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行使,無,则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2、签名权:是作者為表明其作者身份,在作品上注明其姓名或名称的权利。包括作者在自已的作品上签名和不签名的权利。作者作品签名刊登後,其他任何人以出版、广播、演出、翻译、改编等形式進行传播和使用時,必须注明原作品作者的姓名。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签名权归作者享有。签名权不得转让、继承,也不存在放弃問題。保护期不受限制。如無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签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為作者。3、修改权:是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為作者所享有,只有經作者授权,他人才能修改其作品,未經授权而私自修改,即构成對作者修改权的侵犯。例外:(1)报社、杂志社可對投稿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不必征得作者同意。從实质上讲,修改权仍属于作者,他人只能在法定范围内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而不能变化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形式。(2)美术作品原件发售後,著作权人如想修改作品,须征得美术作品原件所有人同意。4、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是修改权的延续,在内容上比修改权更深入,不仅严禁對作品進行修改,且严禁他人在以改编、注释、翻译、制片、演出等方式使用作品時對作品作歪曲性的变化。◆但作品在出版、刊登的過程中,出版人、编辑者對出版作品所作的技术性处理,如引证确实认,文字和語法錯误的更改,不能视為對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犯。◆保护期不受限制。作者死後,由作者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行使;無人继承又無人受遗赠的,则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三、著作财产权:1、复制权: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权利。它是著作财产权中最基本的权能。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往往与发行或广播权连在一起使用。非經著作权人許可或法律容許,他人不得私自复制作品。复制方式:一為手工复制;二為机械复制。2、发行权:指以发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或其复制品的权利。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不能被发行。是為了实現一定的經济权利。两种方式行使:即可有著作权人自已发行,也可授权他人发行。发行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散发、出借、发售、赠与。3、出租权:即有偿許可他人临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電影的措施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重要標的的除外。4、展览权:是将作品原件或复制件公開陈列的权利。著作权人有权将作品自行展览,也可授权他人展览并获取酬劳。目的是让不特定的公众欣赏。5、演出权:亦公演权、上演权。指公開演出作品,以及用多种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权利。特點在于必须以公開的方式進行,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演出他人作品应征得著作权人的許可。但免费演出已刊登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权人的許可,不向其支付酬劳,但应當指出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6、放映权:即通過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開再現美术、摄影、電影和以类似摄制電影的措施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公開再現”是其本质特性。電影的放映权由制片人行使,要放映電影只需征求制片人同意即可,不必再征得各有关部分作者的許可。7、广播权:即以無线方式公開广播或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扩音器或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著作权人有权严禁或許可创优将其作品通過广播的形式進行传播。8、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無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個人选定的時间和地點获得作品的权利。属公有领域的信息,不受著法保护,公众可自由使用,有些则须經著作权人許可,并支付一定的酬劳才能使用。9、摄制权:亦称影视片摄制权,指著作权人享有的将其作品摄制成電影、以类似摄制電影的措施制作作品的权利。可是原作,也可是原作的演绎作品。10、演绎权: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享有的以其作品為藍本進行再创作的权利。包括:(1)改编权:指在不变化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变换作品体現形式的权利。变化作品的体現形式、不变化作品类型的状况下進行的改写。(2)翻译权:指将原作品的語言文字变换成其他語言文字并用以表述作品的权利。《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對外国人的作品,可由政府强制許可翻译,無需征得外国著作权人的同意。(3)汇编权:對作品或作品的片段通過选择或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包括注释权、整顿权和编辑权。汇编者對汇编所形成的作品,应享有著作权。四、著作权的获得与期限:(一)著作权的获得(获得著作权的几种制度):亦即著作权的产生,指作者因其创作作品而获得著作权保护,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1、自動获得制度(创作主义):即著作权因作品创作完毕、形成作品這一法律事实的存在而自然获得,不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無手续主义、自動保护主义。《伯尔尼公约》确认了自動获得制度。先决条件:即作品的作者须是有权获得该国著作权的“合格人”。2、注册获得制度:即以登记注册作為获得著作权的条件,作品只有登记注册後方能产生著作权。又称注册主义。《世界版权公约》虽不以注册登记為获得著作权的条件,但也不严禁其组员国规定履行登记手续作為获得著作权的前提。3、我国著作权法参照各国的通行做法,采用自動获得原则。同步根据我国实际状况,《著》對“合格人”的规定作了對应的规定:(1)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不管与否刊登,根据本法享有著作权。(2)外国人,無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常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与的国际公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3)外国人,無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根据本法享有著作权。在国外首先出版後30天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為该作品同步在中国境内出版。(4)未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与的国际公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無国籍人的作品初次在中国参与的国家公约的组员国出版的,或在组员国与非组员国同步出版的,受本法保护。(二)著作权的期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的時间界线。著作人身权中的签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保护,刊登权的保护期与财产权利保护期相似。有关著作财产权,如:1、作者為公民,其保护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後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為作者终身加死亡後50年,從最终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時间起算。2、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初次刊登後50年。未刊登,创作完毕50年。3、電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電影的措施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保护期自作品初次刊登後50年。未刊登,创作完毕50年。4、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保护期為50年(自初次刊登),但作者身份一經确定则合用一般规定。5、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的保护期自初次出版後。6、演出者享有的表明身分;保护演出形象不受歪曲等保护期不受限制;其他自该演出发生後50年。7、录音录像制作者許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過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的保护期自初次制作完毕後50年。8、广播電台、電视台享有转播、录制/复制自初次播出後50年。第五章邻接权(选、简)※一、概念:亦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在传播作品的過程中對其发明性劳動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即虽非著作权,却是与著作权有关、相近或相邻的权利。包括出版者权、演出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以及广播组织播放权。我国称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狭义:即老式邻接权,一般包括演出者权、音像制作者权及广播電视组织权三类,但在不一样国家的法律中其详细内容又略有不一样。广义:是把一切传播作品的媒介所享有的专有权一律归入其中,或把那些与作者创作的作品尚有一定区别的产品、制品或其他具有“思想的体現形式”而又不能称為“作品”的内容也划入其中。(我国采用了广义邻接权的基本内容,详细规定:《著作权法实行条例》规定的“出版者對其出版的图書和报刊享有的权利,演出者對其演出享有的权利,录音录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权利,广播電台、電视台對其制作的广播、電视节目享有的权利”。)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关系:同属知识产权范围。邻接权是由著作权衍变转化而来的,是附属于著作权的一种权利。1、主体不一样。著的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邻的主体是出版者、演出者、音像制作者、广播電视组织,除演出者外,几乎都是法人。2、保护對象不一样。著作权保护對象是文學、艺术和科學作品;邻接权保护對象是通過传播者艺术加工後的作品。3、内容不一样。著作权重要指作者對其作品享有刊登、签名等人身权和复制、发行等财产权;邻接权的内容重要是出版者對其出版的書刊的权利、演出者對演出的权利、音像制作者對其音像制品的权利、广播電视组织對其广播、電视节目的权利等。4、受保护的前提不一样。作品只要符合法定条件,一經产生就可获得著作权保护;邻接权的获得需要以著作权人的授权及對作品的再运用為前提。二、出版者权:指出版者對其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统称。(一)内容:1、图書出版者的专有权(出版社):指图書出版者對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根据协议的约定,在协议有效期内和在协议约定的地区,享有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和缩编本的方式出版图書的独占权利。*當图書脱销後(著作权人寄給图書出版者的两份订單在6個月内未能得到发行即视為脱销),图書出版者若拒绝重印、再版,则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出版协议,将作品交付給其他出版社出版。2、版式、装帧设计权:即出版者對其出版的图書、杂志、报紙的版式、装帧设计享有的专有使用权。保护期。(目前我国只有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而没有装帧设计权)(二)出版者义务:1、与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协议。作者积极投給出版者的稿件,出版者应在6個月内决定与否采用2、按期、按质出版作品。3、重印、再版作品。告知著作权人,并支付酬劳。出版者拒绝重印、再版,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协议4、向著作权人支付酬劳。三、演出者权:指演出者依法對其演出所享有的权利。前提是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的演出权許可給演出者行使。演出者权由演出者享有,演出权属于著作权人。(一)演出者的权利:保护期50年(身份权和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属人身属性,不受時间限制)1、表明演出者身份。2、保护演出形象不受歪曲。3、許可他人從現場直播和公開传送其現場演出,并获得酬劳。4、許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酬劳。5、許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演出者演出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酬劳。6、許可他人通過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演出并获得酬劳。(二)演出者(演员、演出單位)的义务:1、演出者使用他人作品演出,应當获得著作权人的許可,并支付酬劳。2、演出者使用通過改编、翻译、注释、整顿已經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進行演出,应當获得改编、翻译、注释、整顿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的許可,并支付酬劳。四、录音录像制作者权:保护期50年录音录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許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過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酬劳的权利。广播電台、電视台播放已經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权人許可,但無论与否营利性播放,应當支付酬劳。當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义务:1、音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無论他人作品与否刊登,都应當获得著作权人許可,并支付酬劳。2、音像制作者使用改编、注释、翻译、整顿已經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當获得改编、注释、翻译、整顿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的許可,并支付酬劳。3、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合法录制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权人許可,但应按规定支付酬劳,著作权人申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4、被許可人复制、发行、通過信息网络传播录音录像制品,应當获得著作权人、演出者許可,并支付酬劳。5、音像制作者在制作发行作品時,除应尊重作者的权利外,還应尊重演出者的权利,即应當同演出表签订协议,并支付酬劳。五、广播组织播放权:主体:制作并播放广播電视节目的组织。我国邻接权主体是那些依法核准的,专门從事广播電视节目的制作并面向其覆盖范围内不特定的公众播发图文、声像信息的單位。企事业單位内部和乡镇地方组织為了宣传需要而设置的广播台、電视台,由于其仅在本單位或當地区内面向特定的對象進行广播宣传,且不具有法人地位,因此不包括在主体范围内。指電台、電视台等广播组织對其编制的广播電视节目依法享有的進行播放的权利。制作节目是相對转播其他广播组织的节目而言。转播只是對原有节目的简朴复制与播放,赋予发明性的余地非常小,故不受邻接权保护。(一)广播電视组织的权利:50年1、享有将其播放的广播、電视转播的权利。2、享有将其播放的广播、電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的权利。(二)义务:1、广播電台、電视台使用他人未刊登的作品制作广播電视节目,应获得著作权人的許可,并支付酬劳。2、广播電台、電视台使用他人已刊登的作品制作广播電视节目,可以不經著作权人許可,但应支付酬劳。3、广播電台、電视台播放已經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权人許可,但应支付酬劳,當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4、電视台播放他人的電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電影的措施创作的作品、录像制品,应當获得制片者或录像制作者許可,并支付酬劳;播放他人的录像制品,還应當获得著作权人許可,并支付酬劳。第六章著作权的运用(选、简)一、著作权的转让: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使用权的一部或所有在法定有效期内有期限或無期限地转移給他人的法律行為。特點:1、转让的對象仅限于著作财产权。2、著作权转让与作品载体所有权無关。(画家画画)3、转让导致著作权主体的变更。(不管作品的著作财产权所有或部分转移到受让人手中,受让人都成為该作品的著作权人。)4、转让的標的可作多种选择。著作财产权能予以转让,且转让应當签订書面协议,其重要条款:作品的名称;转让的权利种类、地区范围;转让价金;交付转让价金的曰期和方式;违约责任;双方认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二、著作权的許可使用:指著作权人将自已的作品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地区和期限内許可他人使用的行為。是著作权人实現其著作财产权的重要方式。(一)特性:1、不变化著作权的归属。2、被許可人的权利受制于协议的约定。3、除专有許可外,被許可人不能以自已的名义提起侵权之诉。(二)著作权专有許可使用与一般許可使用的区别:辨别原则是独占性。专有許可使用:著作权人授权他人在一定的地区和期限内以特定的方式独占使用作品。一般許可使用:著人授权使用者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以特定的方式非独占地使用作品。1、在著作权专有实用許可的状况下,任何人(包括著作权人)都無权在同样的地区和期限内以許可证所列举的方式使用作品;而在一般許可使用的状况下,著作权人可以在相似的地区和期限内,以相似的方式許可多人使用同一作品,著作权人自已也可以在上述范围内使用作品。2、在著作权专有使用許可的条件下,被許可人与否享有附属許可权,应當以协议的约定為准。而對于一般許可使用的被許可人一般不享有附属許可权。(三)著作权許可使用协议的重要条款:1、許可使用的权利种类: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的。2、許可使用的性质:协议中应明确约定是专有使用权還是非专有使用权。若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法律认為获得的是非专有出版权。3、許可使用的地区范围、期间。4、付酬原则和措施:可由當事人约定,也可按照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付酬原则。5、违约责任。6、双方认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四)著作权集体許可协议:是著作权人集体组织通過集体許可途径将其集体组织管理的作品許可他人使用的协议。包括“一揽子許可协议”(集体對集体)和“中心组织許可协议”(集体對個人)。三、著作权的其他运用:著作财产权除转让及許可使用外,還可以用来作為债的质押、信托、破产财团、强制执行、离婚時夫妻财产分割以及继承的對象等。著作权质押:指為担保债的履行,著作权人将其财产权的一项、多项或所有作為质物,在债务人不按约偿還時,债权人有权将其变卖并优先受偿的行為。第七章著作权的限制(选、简、案)※一、合理使用: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容許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酬劳的制度。针對著作财产权。要件:同步具有,缺一不可1、使用的作品已經刊登。未刊登的作品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2、使用的目的仅限于為個人學习、研究或欣赏,或為了教學、科學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以及公共文化利益的需要。3、使用時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并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我国著作权法详细规定了合理使用的12种情形:1、個人使用。2、引用。3、新闻报道使用。4、對政论性文章的转载、转播。5、對公開演讲的转载、转播。6、教學使用。7、公务使用。8、图書馆陈列或保留版本。9、免费演出。10、室外陈列作品的使用。11、對汉族文字作品的翻译。12、盲文出版。同样合用于對出版者、演出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電台、電视台的权利的限制。二、法定許可使用:指依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者在运用他人已經刊登的作品時,可以不經著作权人的許可,但应向其支付酬劳,并尊重著作权人其他权利的制度。目的在于鼓励作品的广泛传播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法定許可使用的5种情形:1、作品在刊登後,除著作权人申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按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酬劳。2、广播電台、電视台使用他人已刊登的作品制作广播電视节目,可以不經著作权人許可,但应支付酬劳。实行一次性付酬措施。3、广播電台、電视台播放已經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权人許可,但应支付酬劳,當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4、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录制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权人許可,但应當按照规定支付酬劳,著作权人申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5、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科教書,除著作权人申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权人許可,在科教書中汇编已經刊登的作品片段或小的文献作品,音乐作品或單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支付酬劳,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法定許可使用与合理使用的相似处在于:1、以增進社會公共利益、限制著作权人权利為目的。2、使用的作品限于已刊登作品。凡未公開刊登的作品不在法定与合理范围之内。3、使用他人作品時都不必征得著作权人許可。4、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区别:1、法定許可的使用者限于演出者、录音制作者、广播组织、报刊社,而合理使用無主体范围的限制。2、法定許可使用须支付酬劳,而合理使用不必支付酬劳。3、法定許可使用容許著作权人以申明加以排斥,而合理使用無此附加条件。三、强制許可使用:指在一定条件下,作品的使用者基于某种合法理由需要使用他人已刊登的作品,經申請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即可使用该作品,無需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但应向其支付酬劳的制度。目的:防止著作权人滥用其专有权。强制許可使用与合理使用:同属于對著作权的限制。区别:合理使用不需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也不用向其支付酬劳;而强制許可使用必须先由使用人以合理条件和理由祈求著作权人許可,如著作权人無理拒绝或不作答复,還须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申請,由该机关授权許可使用作品,并且须支付酬劳。强制許可使用与法定許可使用的区别:法定許可合用于乐意使使用方法律所规定的作品的特定人,不需通過著作权人同意,但要向其支付酬劳,假如著作权人申明不准使用的则不得使用。而强制許可的程序较為繁琐,在向著作权人申請許可未成功時還要向主管部门申請授权,通過强制許可证的形式获得作品使用权,并且同样要向著作权人支付酬劳。我国《著作权法》没有规定强制許可制度,不過由于我国已經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故公约中有关强制許可的规定也可引用。第八章著作权的保护(选、简、案)※一、侵犯著作权(包括邻接权)的行為:指未經著作权人許可,又無法律上的根据,私自對著作权作品進行运用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利的行為。条件:1、有侵犯著作权的事实。2、行為具有违法性。3、行為人主观上有過錯。我国著作权法采用列举措施,规定了侵权行為的19种体現形式,即:1、未經著作权人許可,刊登其作品。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當作自已單独创作的作品刊登。3、没有参与创作,為谋取個人名称,在他人作品上签名。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5、未經著作权人許可,以展览、摄制電影和以类似摄制電影的措施使用作品或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6、使用他人作品,应當支付酬劳而未支付。7、抄袭他人作品。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電影的措施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的許可,出租其作品或录音录像制品。9、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图書、期刊的版式设计。10、未經演出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公開传送其現場演出或录制其演出。11、未經著作权人許可,复制、发行、演出、放映、广播、汇编、通過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1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書。13、未經演出者許可,复制、发行录有其演出的录音录像制品,或通過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演出。14、未經录音录像制作者許可,复制、发行、通過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15、未經广播電台、電视台許可,播放、复制其制作的广播、電视节目。16、未經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破壞权利人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用的保护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17、未經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有关的权利人許可,故意删除或变化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電子信息的。18、制作、发售假冒他人签名的作品。19、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有关的权利。二、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指侵权行為人违反著作权法的规定,對著作权人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或對作品传播者享有的邻接权导致侵害時,依法所应承担的法律後果。类型:1、民事责任:著作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對于侵害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行為,法律规定行為人對受害人承担重要以赔偿损失為目的的民事责任。责令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開赔礼道歉、赔偿损失。2、行政责任:1责令停止侵权行為、2没收非法所得、3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4罚款、5没收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3、刑事责任:對犯罪行為人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單惩罚金。三、执行措施:(一)诉前权利保全: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行或即将实行侵犯其权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将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請采用责令停止有关行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申請条件:1、申請人应是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其他人不能行使此项祈求权。2、提出祈求的前提:1要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行或即将实行侵犯其权利的行為;2如不及時制止将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3、提出祈求的時间為在起诉前。4、提出祈求的對象是各级人民法院。(二)诉前证据保全:為制止侵犯行為,在证据也許灭失或後来难以获得的状况下,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請证据保全。法院接受申請後,须在48小時内作出裁定,裁定采用保全措施後,应當立即開始执行,法院可以责令申請人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請;申請人在法院采用保全措施後15天内不起诉的,法院应當解除保全措施。(三)法院依法处置权:法院审理案件,對于侵犯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可以没收非法所得、侵权复制品以及進行违法活動的财物。四、著作权纠纷的调处:著作权纠纷:指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或其他任何第三人之间,就著作权的行使而发生的争执。著作权侵权的纠纷和著作权协议的纠纷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调处著作权纠纷的三种途径:1、调解:當事人在调解组织主持下自愿進行的和解。2、仲裁:著作权仲裁机关按照一定的仲裁程序對著作权纠纷進行裁决。3、诉讼:通過诉讼程序处理著作权纠纷。重要程序五、著作权的管理:(一)著作权的行政管理: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国家版权局作為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版权局(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著作权管理工作。国家版权局负责查处依法应予以行政惩罚的下列行為:1、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侵权行為。2、涉外侵权行為。3、认為应當由国家版权局查处的侵权行為。版权局(处)是地方政府的工作机构,受地方政府领导,与国家版权局無行政從属关系,在业务上受其指导,执行其交办的工作。(二)著作权集体管理:通過代表著作权人的集体组织授权使用者使用作品并收取酬劳分发給著作权人的活動。我国目前已成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會和中华版权代理總企业等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以协调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管理组织是由作者、其他著作权人、演出者、演出团体等构成的按国家规定设置的机构。三编:专利权第九章:专利权概述(选)一、专利与专利权:(一)专利的含义:1、“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即与“专利权”具有相似含义。2、专利是记载发明发明内容的文献,即“专利文献”的简称。3、指經国家专利主管机关根据专利法规定的审批程序進行审查後,被确认符合专利条件(即具有专利性)的发明发明。即,专利指經专利主管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审查同意的、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发明。特性:1、专利是一项特殊的发明发明,是产生专利权的基础。2、专利是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条件的发明发明。3、作為专利的发明发明必须經专利主管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审查确定。我国专利法规定了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二)专利权及特性:专利权:指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對其获得专利的发明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统治垄断权)主体:专利权所有人,即依法享有专利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客体:被审批為专利的发明发明(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内容:由专利产生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由专利权人自已实行或授权他人实行其专利的权利,以及严禁他人未經許可实行其专利的权利。与著作权、商標权同样,具有独占性、時间性、地区性,又有自已的特性:1、就独占性而言,在同一法域内,相似主題的发明发明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权。2、就時间性而言,专利权的保护期较短。(发明,实和外,不得续展)3、就法律授予性而言,只有經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审批,发明发明才也許获得专利权。二、专利法与专利制度:(一)专利法及其调整對象:是调整因发明发明的開发、实行及其保护等产生的多种社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總称。专利法调整因发明发明的開发、实行及其保护等发生的多种社會关系。详细(调整對象):1、因确认发明发明的归属而发生的社會关系。2、因授予发明发明专利权而发生的多种社會关系。3、因发明发明专利的实行、转让或許可实行而发生的多种社會关系。4、因发明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而发生的多种社會关系。(二)专利制度及其特性:源于中世纪特权。世界上第一部現代专利法是英国16的《垄断法规》。专利制度的基本内容: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對申請专利的发明发明進行审查,對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发明授予专利权,同步将该项发明发明的内容予以公開。专利制度的关键是授予专利权人一定期限的垄断权。現代专利制度的特性:1、法律保护。2、科學审查。3、公開通报。4、国际交流。(三)专利制度与知识經济:知识經济的关键就是知识的发明、传播和应用。专利制度与市場經济的关系:市場經济的发展需要专利制度的推進;同步专利制度的進步和完善又有赖于市場經济的发展。专利制度与市場經济相辅相成,相伴相生。专利制度對知识經济的作用品体体現:1、鼓励知识发明。2、有效配置智力资源。3、促使发明发明得将其技术成果尽快转化為生产力。4、保护技术市場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5、吸引外国的先進技术。三、我国专利法的制定与修改:《专利法》于84年3月12曰通過,并于85年4月1曰開始实行。92年9月4曰通過专利法修正案,對我国专利法作了修订(第一次):1、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2、加强對专利权的保护。3、延長专利权的保护期限。4、增長了强制許可的种类,变化了强制許可的条件。5、增订了本国优先权。6、将授权前的异议程序改為授权後的“撤销程序”。7、修改和补充了有关宣布专利权無效的规定。8月25曰通過的专利法修正案,對我国专利法作了如下修改(第二次):1、修改与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神不相适应的有关规定。2、深入完善专利保护制度。3、简化、完善有关程序。4、处理专利国际申請的内容与《专利合作条件》相衔接。我国94年加入。第拾章、可获专利的主題(选、简)※一、发明:是专利权的重要客体,也是各国专利法的重要保护對象。從詞义上看,指科技開发者根据自然规则或规则,运用自已的资金和智力发明出来的新技术方案。《专利法实行细则》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指對产品、措施或其改善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根据此项规定可知,发明是一种技术方案。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包括产品发明和措施发明:产品发明(包括物质发明):是人們通過研究開发出来的有关多种新产品、新材料、新物质等的技术方案。措施发明是人們為制造产品或处理某個技术課題而研究開发出来的操作措施、制造措施以及工艺流程等技术方案。“改善发明”自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种类的发明,它要么是产品发明,要么是措施发明。将发明進行分类的法律意义:1、在专利申請過程中,不一样的发明所提交的专利申請文献有所不一样,其撰写内容也有所不一样。2、在获得专利权後,因发明种类不一样,专利权人行使权利的方式不一样专利权的效力范围也不一样。3、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因发明的种类不一样而导致其举证责任不一样。二、实用新型:指對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组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特點:1、实用新型是针對产品而言的,任何措施都不属于实用新型的范围。2、作為实用新型對象的产品只能是具有立体形状、构造的产品,而不能是气态、液态产品,也不能是粉末状、糊状、颗粒状的固态产品。3、作為实用新型對象的新设计必须具有实用性,可以在工业上应用。4、作為实用新型對象的产品必须是可自由移動的物品。而不能是不可移動的物品三、外观设计:指對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它們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的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台湾称“新式样”)特性:1、附载外观设计的产品必须有相對的独立性。2、外观设计必须是与独立的详细的产品合為一体的新设计。3、附载外观设计的产品必须可以在工业上应用。4、外观设计必须可以使人产生美感。四、不授予专利权的對象:1、违反善良風尚的发明发明:我国专利法规定,對违反国家法律、社會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发明,不授予专利权。2、不可获专利的主題。現行法(修订)规定不合用专利法的對象是:(1)科學发現。(2)智力活動的规则和措施。(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4)動物和植物品种。(5)用原子核变换措施获得的物质。第拾一章:可专利性(选、简)※一、概述:一项发明发明获得专利权应當具有的实质性条件,即发明发明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广义:1、申請专利的发明发明是专利法所指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2、申請专利的发明发明不是专利法规定不授予专利权的對象。3、申請专利的发明发明不属于专利法所指的那些违反善良風尚的发明发明。4、申請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新奇性、发明性和实用性;申請专利的外观设计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与国内外的外观设计不相似和不相近似,不得与他人先获得的合法权益相冲突的规定。狭义:指广义实质条件中的第4项原则。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油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建筑行业劳动合同范本模板
- 盖房合同协议安全责任书
- 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范本解析
- 抵押借款合同撰写技巧
- 二零二四年度货物买卖合同标的:500台高性能计算机设备
- 建筑工程合作投资合同
- 2024年车辆租赁带司机合同范本
- 广告合同补充协议样本
- 2024年磷酸盐胶粘剂项目提案报告范稿
- 职业规划大赛小学英语教育
- JJF 1184-2024热电偶检定炉温度场测试技术规范
- 果园的合理规划方案
- 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 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字孪生在船舶运维中的应用
- 智能智能电梯系统
- 2024年学校期末颁奖典礼
- 地铁行测考试题库答案
- 口腔门诊岗前培训
- 储能电站安全运维方案
- 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