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化学研究什么 考点分类训练同步训练_第1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化学研究什么 考点分类训练同步训练_第2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化学研究什么 考点分类训练同步训练_第3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化学研究什么 考点分类训练同步训练_第4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化学研究什么 考点分类训练同步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化学研究什么考点分类训练班级:姓名:考点1蜡烛燃烧实验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我们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会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白烟的成分是什么?你的推测结果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2.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根据烧杯内壁有水以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两个现象,得出的实验结果是A.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质软”这一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CO₂的化学性质D.“石蜡受热形成蒸气”属于化学变化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5.芳芳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1)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芳芳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3)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考点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状态变化B.有颜色变化C.有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7.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A.变形B.蒸发C.凝固D.燃烧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B.菜刀生锈C.牛奶变质D.瓷碗破碎9.(2022·江苏无锡九年级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衣服晾干C.冰雪融化D.食物腐败10.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一定是化学变化B.一定是物理变化C.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11.(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下列工艺品的成型过程中,明显经历化学变化的是()A.刺绣 B.竹雕 C.剪纸 D.陶瓷考点3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2.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1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14.下列描述不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15.化学与我们亲密相伴,请大家用化学的视角分析并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①潺潺的流水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②木炭用于取暖;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化学反应;④钢铁会生锈;⑤煤燃烧;⑥铁矿石炼成铁;⑦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在常温下甲烷是气体;⑨0℃水变成冰(1)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3)属于物质的用途的是________。考点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1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化气做燃料B.铝材做高压锅C.干冰人工降雨D.钢材制铁轨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水银制温度计 B.石墨制铅笔芯C.干冰作制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D.天然气用作燃料

参考答案考点1蜡烛燃烧实验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我们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会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白烟的成分是什么?你的推测结果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D【分析】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会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白色固体。【详解】A.氧气支持燃烧,但不会燃烧,因此白烟不是氧气,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白烟不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棉线是固体,但棉线不会熔化而变成白烟,因此白烟不是棉线,不符合题意;D.石蜡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熔化进而汽化,但是当蜡烛熄灭时会遇冷而凝结成固态小颗粒,符合题意;故选D。2.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根据烧杯内壁有水以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两个现象,得出的实验结果是A.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答案】D【详解】A、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不是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而不是蜡烛中含有水,故选项说法错误;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不是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D、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质软”这一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CO₂的化学性质D.“石蜡受热形成蒸气”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详解】A、石蜡“质软”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体变成液体,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CO₂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石蜡受热形成蒸气”是石蜡由固体变成气体,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答案】(1)漂浮在水上;小(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3)水雾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蜡烛会漂浮在水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2)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可以看到在a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可得出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芳芳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1)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芳芳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3)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答案】(1)C(2)水雾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3)导管内壁有凝固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燃烧【详解】(1)遇到不同的现象时,可重复实验,探究是否有相同的现象,或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或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但不能不予理睬,故选C。(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时,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时,振荡,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若为石蜡蒸气,则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石蜡蒸气会冷凝为固体,则会观察到玻璃管中有固体出现,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时,导管口不燃烧。考点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状态变化B.有颜色变化C.有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答案】D7.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A.变形B.蒸发C.凝固D.燃烧【答案】D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B.菜刀生锈C.牛奶变质D.瓷碗破碎【答案】D9.(2022·江苏无锡九年级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衣服晾干C.冰雪融化D.食物腐败【答案】D【详解】A、干冰升华描述的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B、衣服晾干描述的是衣服中的水分子运动到大气中,使衣服晾干。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冰雪融化描述的是固态的冰雪融化成液态的水,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食物腐败描述的是细菌、微生物等在食物上进行繁殖,消耗食物内的一些物质,生成新的物质,从而导致食物腐败。该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故选D。10.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一定是化学变化B.一定是物理变化C.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答案】D11.(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下列工艺品的成型过程中,明显经历化学变化的是()A.刺绣 B.竹雕 C.剪纸 D.陶瓷【答案】D【详解】A、刺绣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竹雕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剪纸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制陶瓷过程中,涉及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3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2.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答案】A【详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酒精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1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答案】C【详解】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都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选C。14.下列描述不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答案】D【详解】A、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铁生锈是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则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15.化学与我们亲密相伴,请大家用化学的视角分析并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①潺潺的流水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②木炭用于取暖;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化学反应;④钢铁会生锈;⑤煤燃烧;⑥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