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局考地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进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中部,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一一奥陶系石灰岩,石炭系一一二叠系砂岩、粉砂岩和页

岩,侏罗系各类喷出岩。如图示意该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据此完成1〜2题。

—m

三保罗系地IS

二叠系地层

,石炭系地层

一rEa

l奥陶系地层

老@

-E*武系城层

E1花悔胸

E一沉积间断面

1.从奥陶纪到石炭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下降沉积一抬升侵蚀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一下降沉积一水平挤压

C.下降沉积一水平挤压一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一下降沉积一抬升侵蚀

2.图中花岗岩()

①切穿了背斜核部

②切穿了向斜核部

③晚于侏罗纪形成

④晚于二叠纪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祁连山北侧某地区,

海拔2500〜3300m的植被随着坡向变化,由山地草原过渡到山地草甸,最后转变为青海云杉林,生物

量也随之不断增大。如图示意该地区南、北、西及西南四个坡向的土壤容重分布,据此完成3〜4题。

1.4

3.该地区内植被类型存在坡向差异,其主导因素是()

A.土壤湿度B.大气降水C.土壤温度D.地形地势

4.推测代表该地区北坡土壤容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按照区位条件和空间关联,将近30年

广东省形成发展的不同行政单元村镇聚落体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代表不同村镇聚落所处的发展阶段、城

镇化水平等。如图示意四种村镇聚落体系类型及其发展优化重组模式。据此完成5〜7题。

图例

--提供面业及公共服务

「相互联黍网络化发展

△乡村集群化发展

•村级最落点

•就级聚落点

O市/昼级量落点

城区型府镇蔡落体系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远郊型村镇聚落体系也区型村镇聚落体系O公共服务生活圈

5.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斑块规模小、数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阻隔发展B.耕地分布零散

C.乡村融为城市D.村镇人口外迁

6.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中,建立县级聚落和镇级聚落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县城对村镇资源的过度吸引

②促进县城与村镇产业同质化发展

③促使县镇相互联系网络化发展

④满足村镇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个体乡村集群化发展“电商聚集型”产业,主要借助的条件是()

A.电子通信技术B.产业转移

C.外出人口回流D.资源禀赋

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1991年6月15日,皮纳图博火山发

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她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

尘卷风的发生,如图示意尘卷风的结构及景观。据此完成8〜9题。

)

A.冷暖气团交汇上升B.当地盛行风强劲

C.强烈日照加热空气D.

9.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抑制尘卷风的发生,其主要是由于()

A.大气降水增加B.火山灰黏重

C.太阳辐射减少D.火山熔岩广布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下游为平原地区,多湿地分布。1998年霍林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引发霍林河

流域下游湿地景观的变化。如表为1998年洪水前后霍林河流域下游主要湿地景观转移概率(%)。据此

完成10―11题。

洪水后草地盐碱地沙地河流湖泊沼泽湿地

洪水前

草地95.580.520.020.462.85

盐碱地2.7680.750.017.508.84

沙地0.411.53389.744.613.43

河流湖泊0.271.300.0085.5412.60

沼泽湿地0.973.060.1425.1870.26

注:表中仅为部分数据。

10.大洪水引发霍林河流域下游景观的动态变化,其中发生转移概率最大的景观是()

A.草地B.河流湖泊C.盐碱地D.沼泽湿地

11.大洪水的发生,使霍林河下游地区盐碱地面积()

A.一直扩大B.先扩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D.先减小后扩大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川滇交界处,是国家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创新区。2000

年以来,该区大量人口向具有更好生存生活条件的安宁河谷流域迁移。如图1示意凉山州概况,图2

示意凉山州不透水面相对变化率(反映建筑物、道路等硬质表面的变化速率)。据此完成12〜13题。

wr103°

图1图2

12.推测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上涨幅度最为显著的区域是()

A.越西县B.金阳县

C.宁南县D.木里藏族自治县

13.2000-2020年冕宁县生态环境质量保特基本稳定,其主要是由于()

A.建设用地减少B.退耕政策实施

C.人口迁入减少D.工厂大量外迁

巴音温都尔沙漠是内蒙古西部扩张率最高的沙漠,地表沙物质全年向东输移,直接威胁整个河套平原的生

态安全。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是巴音温都尔沙漠最常用的防风固沙措施。输沙势能够反映区

域风沙活动强度。适当的风沙活动有利于种子自然覆沙。如图示意输沙势与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

变化关系。据此完成14〜15题。

2

-»-摘沙努♦泊沙野

09竿均降水量.

8

8

相A6

4

祥4250

200JF

2150BI-

100

050

14.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造林的最佳时期是()

A.4月B.6月C.8月D.10月

15.为达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的最佳走向是()

A.东北----西南B.西北----东南

C.南----北D.东----西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吉克斯坦是首批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之间合作文件的国家之一,也是中资企业开展矿业

投资的热点地区,对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意义重大,塔吉克斯担境内多山,约占国土面积的93%,有

“高山之国”的美誉。该国各类资源成矿地质背景优越,但开发程度不高。如图示意塔吉克斯坦成矿带

的分布。

图例

成矿带

a铅锌银铜他铁成犷柑

b煤石油天然气岩拄成苗常

c金泰铝铅锌钙稀土成矿带

(1金铝锡米锌铝铀石油天然气煤成矿带

e金银箱铁铅钟成于带

f金银铜铁铝成矿带

g金帙铝锡保笆惜怕钱软包锂成矿带

*"68°72°

(1)指出塔吉克斯坦在资源禀赋方面的优势。

(2)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塔吉克斯坦资源开发程度不高的原因。

(3)分析中塔合作对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意义。

17.(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段沙位于长江口第三级分汉河道南、北槽之间的拦门沙河段,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典型江心

沙洲滩地。九段沙形成后至1998年,沙体总体表现为沙头冲刷、沙尾淤积。南侧淤积增高、北侧基本

稳完,向东南延展的自然演化态势。1998年以来,受流域中上游水库建设、河口涉水工程(囱冏工程、

航道治理工程等)实施的影响,河道向窄、深方向发展。随着九段沙上植被的生长、演替和滩地淤积增

高,两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图示意九段沙概况。

(1)指出1998年以来九段沙沙体不同部位冲淤的变化。

(2)分析近20年来九段沙两侧河道向窄、深方向发展的原因。

(3)说明九段沙上沙体植被的生长、演替与滩地淤积增高的相互促进过程。

1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音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河流中下游流经冲洪积平原(地层为砂卵砾石与砂砾石等)

和冲湖积平原(地层为细砂与黏土等)。2000年以来,在巴音河冲洪积扇前缘的荥海镇附近,地下水大

范围溢出地表,致使该镇受灾严重。如图1示意巴音河流域慨况。图2示意该区域降水量和气温多年变

化情况。

f

*

2!—.-i―i一1.1100

19801985199019952000200s20102015

年份

图2

(1)2000年以来,地下水在杂海镇附近大范围溢出地表,分析其主要原因。

(2)针对条海慎附近地下水水位上升致灾问题,提出治理措施。

19.(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洋县地处汉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8.6%。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建有朱

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解决农户生计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位于朱鹤保护核心区的草坝村采取了如图所

示的发展路径,形成了生态农业助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模式,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的目标。

农业效益低下股份合作制多全产业链托管

基础设能落后收入显著增加驾生态产业品稗

集体般济壮大兴发展乡村旅游]

种植♦加工4

合作社件营

(1)说明洋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地理条件。

(2)“草坝村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助力洋县摆脱“绿色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进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中部,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一一奥陶系石灰岩,石炭系一一二叠系砂岩、粉砂岩和页

岩,侏罗系各类喷出岩。如图示意该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据此完成1〜2题。

E

新E

E保罗原场限

-AJ二叠系地层

-

-石炭系地层

X

rol央曲系地层

老E

J*武系地层

E花岗岩

EZI«»«

El沉积间斯面

1.从奥陶纪到石炭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下降沉积一抬升侵蚀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一下降沉积一水平挤压

C.下降沉积一水平挤压一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一下降沉积一抬升侵蚀

【解答】解:奥陶纪时,该区开始接受沉积,到泥盆纪,该区一直接受沉积,泥盆纪之后,该区地壳整

体抬升,缺失石炭系地层,到二叠纪,该区地壳整体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二叠纪地层、三叠纪地层,

之后该区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地层褶皱并隆起,遭受剥蚀,再之后该区地壳又整体下沉,接受沉积物的

沉积,因此地质过程为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2.图中花岗岩()

①切穿了背斜核部

②切穿了向斜核部

③晚于侏罗纪形成

④晚于二叠纪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该地区中间岩层老,两边岩层新,可判断为背斜,图中花岗岩切穿了背斜

核部,①正确,②错误。

图示二叠纪地层表面有变质岩,说明花岗岩侵入了二叠纪地层,地层表面受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因此

花岗岩形成时间晚于二叠纪,④正确。

侏罗纪地层无变质岩分布,可判断花岗岩早于侏罗纪形成,③错误。

故选:B»

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祁连山北侧某地区,

海拔2500〜3300m的植被随着坡向变化,由山地草原过渡到山地草甸,最后转变为青海云杉林,生物

量也随之不断增大。如图示意该地区南、北、西及西南四个坡向的土壤容重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内植被类型存在坡向差异,其主导因素是()

A.土壤湿度B.大气降水C.土壤温度D.地形地势

【解答】解:依据材料“祁连山北侧某地区,海拔2500-3300m的植被随着坡向变化,由山地草原过

渡到山地草甸,最后转变为青海云杉林”,由于干湿度对植被生长类型影响很大,北坡为阴坡,总体上

蒸发弱,但因坡向变化,蒸发量不同,导致土壤湿度较大差异,所以植被类型存在坡向差异,A正确。

祁连山北侧海拔2500-3300m,属于相对较小的特定区域内,大气降水整体差异不会特别大,不是导致

植被类型坡向差异的主要原因,B错误。

土壤温度对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大,C错误。

地形地势不是导致植被坡向差异的主导因素,D错误。

故选:Ao

4.推测代表该地区北坡土壤容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答】解: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相对较弱,土壤温度较低,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对较高。又因为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所以北坡土壤容重较小。在图中甲、乙、丙、

丁四地中,丁地所表示的土壤容重最小,故可推测丁代表北坡土壤容重,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按照区位条件和空间关联,将近30年

广东省形成发展的不同行政单元村镇聚落体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代表不同村镇聚落所处的发展阶段、城

镇化水平等。如图示意四种村镇聚落体系类型及其发展优化重组模式。据此完成5〜7题。

--提供向业及公共服务

「相互联系网络化发展

小乡村臬群化发展

•村级聚落点

•镇级聚落点

O级蹙落点

城区型卮镇蔽落体系近郊型村镣聚落体系远郊型村慎聚落体系也区型村镇聚落体系C-公共服务生活圈

5.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斑块规模小、数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阻隔发展B.耕地分布零散

C.乡村融为城市D.村镇人口外迁

【解答】解:广东省地形是平原和丘陵为主,降水多,河湖多,导致聚落发展受到地形的限制,导致城

区型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斑块规模小、数量少,故A正确。

村镇人口外迁、耕地分布零散不是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斑块规模小、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故BD

错误。

乡村融入城市则村镇斑块规模大、数量少,故C错误。

故选:Ao

6.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中,建立县级聚落和镇级聚落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县城对村镇资源的过度吸引

②促进县城与村镇产业同质化发展

③促使县镇相互联系网络化发展

④满足村镇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答】解: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平衡县城和村镇的资源分配,从而可能减少县城对村镇资源的

过度吸引,这与模式的目标相符,①正确。

促进县城与村镇产业同质化发展通常不是共同驱动发展模式的目标,因为同质化发展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和竞争,更理想的是实现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②错误。

促使县镇相互联系网络化发展是共同驱动发展模式的一个可能结果,但不是其直接和主要的目的。网络

化发展更多是过程或手段,而非目的,③错误。

满足村镇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确实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但这不是其主要

目的,而是其中的一个积极影响,④正确。

故选:Bo

7.个体乡村集群化发展“电商聚集型”产业,主要借助的条件是()

A.电子通信技术B.产业转移

C.外出人口回流D.资源禀赋

【解答】解: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个体乡村集群化发展“电商聚集型”产业,主要借助互联网的电子通

信技术,A正确。

产业转移、外出人口回流、资源禀赋与个体乡村集群化发展“电商聚集型”产业无关,故BCD错误。

故选:Ao

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1991年6月15日,皮纳图博火山发

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她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

尘卷风的发生,如图示意尘卷风的结构及景观。据此完成8〜9题。

)

A.冷暖气团交汇上升B.当地盛行风强劲

C.强烈日照加热空气D.

【解答】解:暖气团上升容易形成尘卷风,而冷气团密度大,不可能导致冷暖气团交汇上升,故A错

误。

尘卷风是对流性涡旋上升,而不是垂直上升,故D错误。

尘卷风是对流性涡旋上升,而不是盛行风强劲的水平气流,故B错误。

强烈日照加热空气导致气流快速上升,容易形成尘卷风,故C正确。

故选:Co

9.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抑制尘卷风的发生,其主要是由于()

A.大气降水增加B.火山灰黏重

C.太阳辐射减少D.火山熔岩广布

【解答】解: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热量减少,地

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空气对流减弱,从而抑制了尘卷风的发生,和其余选项关系不大,故C

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下游为平原地区,多湿地分布。1998年霍林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引发霍林河

流域下游湿地景观的变化。如表为1998年洪水前后霍林河流域下游主要湿地景观转移概率(%)。据此

完成10―11题。

洪水后草地盐碱地沙地河流湖泊沼泽湿地

洪水前

草地95.580.520.020.462.85

盐碱地2.7680.750.017.508.84

沙地0.411.53389.744.613.43

河流湖泊0.271.300.0085.5412.60

沼泽湿地0.973.060.1425.1870.26

注:表中仅为部分数据。

10.大洪水引发霍林河流域下游景观的动态变化,其中发生转移概率最大的景观是()

A.草地B.河流湖泊C.盐碱地D.沼泽湿地

【解答】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洪水前沼泽湿地在洪水后转变为草地、盐碱地、沙地、河流湖泊的转

移概率分别为0.97%、3.06%、0.14%、25.18%,合计为29.35%。而洪水前草地、盐碱地、沙地、河流

湖治转变为沼泽湿地的概率分别为2.85%、7.50%、3.43%>12.60%,合计为26.38%。对比可以看出,

沼泽湿地转变为其他景观类型的概率(29.35%)大干其他景观类型转变为沼泽湿地的概率(26.38%)

说明沼泽湿地是大洪水引发霍林河流域下游景观动态变化中发生转移概率最大的景观,故D正确,ABC

错误。

故选:Do

11.大洪水的发生,使霍林河下游地区盐碱地面积()

A.一直扩大B.先扩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D,先减小后扩大

【解答】解:大洪水的发生使盐碱地7.5%和8.84%变成河流湖泊和沼泽湿地,之后又有3.06%和1.3%

的沼泽湿地和河流湖泊变成了盐碱地,所以大洪水的发生使盐碱地先减小后扩大。因为洪水的发生会把

地势较低的地方淹没变成河流湖泊或沼泽湿地,洪水退去后,部分地区又会变成盐碱地,所以先减小后

扩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o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川滇交界处,是国家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创新区。2000

年以来,该区大量人口向具有更好生存生活条件的安宁河谷流域迁移。如图1示意凉山州概况,图2

示意凉山州不透水面相对变化率(反映建筑物、道路等硬质表面的变化速率)。据此完成12〜13题。

285'

26.5,

101*103°

图1图2

12.推测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上涨幅度最为显著的区域是()

A.越西县B.金阳县

C.宁南县D.木里藏族自治县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不透水面变化率为负值,说明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不透水

面面积在变小,而越西县、宁南县的不透水面变化率都大于零,说明不透水面在变多。不透水面变多说

明建筑物、道路等硬化表面变多,生态环境质量容易变差。不透水面变少说明建筑物、道路面积变小或

采用可透水材料,生态环境质量容易变好,AC错误。

金阳县的不透水面变化率虽然为负值,但是面积较小,周边县市不透水面变化率为正值且较大,受周边

县市影响大,木里藏族自治县面积较大,且周边不透水变化率较小,受周边影响小,金阳县生态环境质

量上涨幅度比不上木里藏族自治县,除此之外由材料可知木里藏族自治县为高寒区,是人口迁出区,生

态环境质量上涨幅度较大,B错误,D正确。

故选:D。

13.2000-2020年冕宁县生态环境质量保特基本稳定,其主要是由于()

A.建设用地减少B.退耕政策实施

C.人口迁入减少D.工厂大量外迁

【解答】解:冕宁县位于安宁河谷,材料告知“该区大量人口向具有更好生存生活条件的安宁河谷流域

迁移”,所以该区域为人口迁入区,建设用地增加,人口迁入增加,工厂也会大量迁入,生态环境质量

将变差,ACD错误。

该区域虽然不透水面积在增加,但是退耕还林可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B正确。

故选:Bo

巴音温都尔沙漠是内蒙古西部扩张率最高的沙漠,地表沙物质全年向东输移,直接威胁整个河套平原的生

态安全。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是巴音温都尔沙漠最常用的防风固沙措施。输沙势能够反映区

域风沙活动强度。适当的风沙活动有利于种子自然覆沙。如图示意输沙势与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

变化关系。据此完成14—15题。

*输沙势♦输沙势

-o平均气温0o竿均降水量•

8

8

相66

於6

祥44

2

2

0

0

月份

14.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造林的最佳时期是()

A.4月B.6月C.8月D.10月

【解答】解:读图可知,6月输沙势强度适中,适当的风沙活动利于种子自然复沙,6月份温度高,热

量充足,同时降水逐渐增加,这样的气候条件利于种子萌发生长,出苗率高(或树木存活率大),B正

确。

4月的输沙势最强,风沙活动较为强烈,降水较少,不利于种子的自然覆沙,风沙强还会影响到播种飞

机工作,且4月温度较低,降水稀少,会影响到种子的生长,A错误。

8月输沙势最低,风沙活动最弱,风力小很难将风沙吹起自然覆盖到种子上,且8月份降水量最大,冲

刷能力强,容易将种子冲刷到其他地方,不利于种子稳定发芽,C错误。

10月份的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输沙势开始上升,风沙活动逐渐增强,不利于种子的生长,D错误。

故选:Bo

15.为达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的最佳走向是()

A.东北----西南B.西北----东南

C.南——北D.东——西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地表沙物质全年向东输移,说明该地盛行风为西风;为达到良好的防风固沙

效果,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的最佳走向应与风向垂直,即南-北走向,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吉克斯坦是首批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之间合作文件的国家之一,也是中资企业开展矿业

投资的热点地区,对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意义重大,塔吉克斯担境内多山,约占国土面积的93%,有

“高山之国”的美誉。该国各类资源成矿地质背景优越,但开发程度不高。如图示意塔吉克斯坦成矿带

的分布。

图例

成矿带

«铅锌银铜优铁成犷带

b煤石油天然气岩盐成『带

c金采铝铅锌鸨幡上成矿带

d金锦锡水镭铝铀石油天然气煤成矿带

e金银铜铁铅醇成彳带

f金银铜铁恺成矿带

g金铁铝榻偈包惜饵钱钛包锂成苗带

(1)指出塔吉克斯坦在资源禀赋方面的优势。

(2)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塔吉克斯坦资源开发程度不高的原因。

(3)分析中塔合作对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意义。

【解答】解:(1)据材料可知,该国各类资源成矿地质背景优越,根据图例中的成矿带,可以说明该国

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该国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金银铜铁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尤其鸨、锡

等稀有金属矿产种类多样。

(2)据材料可知,塔吉克斯坦境内多山,约占国土面积的93%,地形条件不利于勘探,勘探开采成本

高;该国有“高山之国”的美誉,地势起伏大,不利于交通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运费较

高;该国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开采资源会造成植被

破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恢复生态环境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时间,恢复生态环境的成本较高。

(3)能源资源安全包括能源资源供给和消费,具体包括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利用率、加强区外调配与

贸易、有效管控战略资源。我国和塔吉克斯坦合作开发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开发金银铜铁等战略性

矿产资源,利于增加我国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塔吉克斯坦是首批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之间

合作文件的国家之一,利于保障能源、战略性矿产资源持续稳定供应,维护我国能源资源安全。

故答案为:

(1)该国各类资源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储量丰富:能源、战略性矿产种类丰富,稀有金属矿产种类多

样。

(2)塔吉克斯坦多山地,勘探开采成本高;地势起伏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运费较高;气

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恢复生态环境的成本较高。

(3)使能源、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进口渠道多元化;保障能源、战略性矿产资源持续稳定供应,维护我

国能源资源安全。

17.(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段沙位于长江口第三级分汉河道南、北槽之间的拦门沙河段,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典型江心

沙洲滩地。九段沙形成后至1998年,沙体总体表现为沙头冲刷、沙尾淤积。南侧淤积增高、北侧基本

稳完,向东南延展的自然演化态势。1998年以来,受流域中上游水库建设、河口涉水工程(囱冏工程、

航道治理工程等)实施的影响,河道向窄、深方向发展。随着九段沙上植被的生长、演替和滩地淤积增

高,两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图示意九段沙概况。

(1)指出1998年以来九段沙沙体不同部位冲淤的变化。

(2)分析近20年来九段沙两侧河道向窄、深方向发展的原因。

(3)说明九段沙上沙体植被的生长、演替与滩地淤积增高的相互促进过程。

【解答】解:(1)读图可知,2018年0米线比1998年0米线在九段沙沙体的沙头和沙尾部分都发生了

向外扩展,说明沙体沙头、沙尾淤积增大;在九段沙沙体的北部2018年0米线比1998年。米线向北扩

展,在九段沙沙体的南部2018年0米线比1998年0米线大致向沙体萎缩,说明北侧淤积增高,南侧冲

刷向北退缩。

(2)九段沙两侧河道向窄、深方向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水库建设的影响,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库的建设减

少了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量,使得河流的含沙量减少。这导致河流的下蚀作用(即河水向下侵蚀河床)

增强,从而加深了河道。

另外的河口沙水工程如丁坝等河口沙水工程的实施,起到了束水攻沙的作用。这些工程能够约束水流的

流动方向,使水流更加集中,从而加速了河道中泥沙的输运和沉积,使河道变窄。再就是九段沙自身的

淤积增高也影响了河道的形态,随着九段沙的增高,它对水流的阻挡作用增强,使得水流更加集中,进

一步加深了河道。

(3)首先植被生长与淤积增高的关系表现为九段沙上的植被生长能够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流对滩地

的侵蚀作用。这有助于滩地的泥沙沉积,从而促进了滩地的淤积增高。淤积增高与植被稳固的关系表现

为随着滩地的淤积增高,植被的根系能够更深入土中,使植被更加稳固。稳固的植被能够进一步减缓水

流速度,降低侵蚀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植被生长促进淤积增高,淤积增高又使植被更加稳固。

这种相互促进的过程使得九段沙上的植被更加茂盛,滩地也得以持续淤积增高。

故答案为:

(1)沙体沙头、沙尾淤积增大;北侧淤积增高,南侧冲刷向北退缩。

(2)河口区导堤、丁坝等的建设,工程建设区泥沙淤积增高,束窄河道;河水流速提高,泥沙淤积减

少:流域中上游水库建设截留泥沙,河口区来沙量减少,水流冲刷力增强。

(3)沙体植被的生长、演替,减弱水流动力、增强截留泥沙作用,促进植被分布区及其前沿滩地的淤

积增高;滩地淤积增高为植被自身的演替扩张提供新的空间。

1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音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河流中下游流经冲洪积平原(地层为砂卵砾石与砂砾石等)

和冲湖积平原(地层为细砂与黏土等)。2000年以来,在巴音河冲洪积扇前缘的荥海镇附近,地下水大

范围溢出地表,致使该镇受灾严重。如图1示意巴音河流域慨况。图2示意该区域降水量和气温多年变

化情况。

3k|V|」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