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精练讲义(一):酸、碱的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精讲精练讲义(一):酸、碱的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精讲精练讲义(一):酸、碱的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精讲精练讲义(一):酸、碱的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精讲精练讲义(一):酸、碱的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精讲精练”讲义(一)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精讲精练”讲义(一)酸、碱的性质酸、碱的性质考点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一)电离

(1)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在溶液里,所有的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溶液不显电性。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书写时,等号左边是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是构成物质的离子的符号。如NaCl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

(二)酸

(1)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做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如SO42-是H2SO4的酸根。其他常见酸根有CO32-、NO3-、Cl-

(2)常见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HC1==H++Cl-;HNO3==H++NO3-

(3)生活中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三)碱

(1)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2)常见碱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

Ca(OH)2==Ca2++2OH-;

KOH==K++OH-

(3)生活中常见的碱: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NH3的水溶液)等。考点二: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二)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指示剂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石蕊试液(紫色)变红色变蓝色酚酞试液(无色)不变色变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不变色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变蓝色考点三、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常以溶液的酸碱度来衡量,表示为溶液的pH。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pH<7,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如纯水显中性。3.pH的测定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pH试纸。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pH试纸剪成2~3小块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小烧杯、点滴板)上,用干燥的滴管吸取(或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滴(或涂抹)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便可读出该试液的pH数值。考点四、稀酸的化学性质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2.酸+较活泼金属→盐+氢气如:Fe+H2SO4===FeSO4+H2↑现象:铁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1)H2SO4+CuO===CuSO4+H2O现象: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2)6HCl+Fe2O3===2FeCl3+3H2O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应用:可利用此性质除去金属表面的锈。4.酸+盐→新酸+新盐(1)2HCl+CaCO3===CaCl2+H2O+CO2↑应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HCl+AgNO3===AgCl↓+HNO3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考点五、可溶性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Ca(OH)2+CO2===CaCO3↓+H2O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3.碱+盐→新碱+新盐2NaOH+CuSO4===Cu(OH)2↓+Na2SO4现象:产生蓝色沉淀。3NaOH+FeCl3===Fe(OH)3↓+3NaCl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应用:用于工业制氢氧化钠。例1、如图,向点滴板①~④的孔穴中分别滴入指示剂后,①②③④孔穴内溶液显示的颜色依次是()A.无色、红色、蓝色、红色B.红色、蓝色、黄色、紫色C.蓝色、红色、紫色、无色D.无色、蓝色、红色、蓝色例2、25℃时,下列过程的pH变化符合图所示的是()A.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C.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D.一定浓度的盐酸加水稀释例3、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例4、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①证明变质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②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③测定纯度取a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④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例5、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两种无色溶液?【实验方案】小琪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C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字母)。(3)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例6、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此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2)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多少g?(3)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1.将NaOH溶液用足量水稀释,如图所示的pH变化曲线正确的是()2.有两组物质:①铝、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硝酸银;②氧气、氯化亚铁、盐酸、硫酸铜。其中一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另一组中所有物质反应,它是()A.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氯化亚铁D.盐酸3.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4.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5.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硫酸溶液中有H+和SO42-两种微粒,且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碱、多种金属和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清除铁表面的氧化铁和生产化肥硫酸铵

D.检验: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6.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草木灰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②据上表推测,紫薯汁遇到稀硫酸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______,该汁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________(填“>”“<”或“=”)7。(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pH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7.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人盛有足量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由图象可知密闭容器内发生了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2)请对曲线各部分变化情况作出解释。8.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将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1)由甲图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溶液呈________性。(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3)图乙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9.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注:CaCl2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求:(1)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指示剂变色

B.乙组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

C.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凡是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2.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最不可行的是(

)A.B.C.D.3.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酸,如图所示是探究酸的性质的实验。(1)能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是________(填“实验一”或“实验二”),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2)若实验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是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前后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则“”代表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3)实验三滴入稀盐酸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滴入稀硝酸的试管中的现象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并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4.“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小霞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中,喇叭花很快变成了蓝色;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厨房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1)小霞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________;(2)肥皂水的pH________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填序号)。A.HCl、NaOH

B.HCl、NaCl

C.NaOH、NaCl

D.H2O、NaCl5.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药品滴加顺序往往会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2)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6.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1)整个反应过程中,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3)m1为多少?(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答案及解析例1、A【解析】①酚酞试液遇稀盐酸性溶液不变色;②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变红;③紫色石蕊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④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例2、B【解析】由图像可知原溶液的pH<7,呈酸性,添加试剂后pH逐渐增大,由酸性变为碱性,B符合题意。例3、D【解析】浓盐酸瓶口的“白雾”是由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①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所以根据涂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表面皿接触到“白雾”会变红,能证明“白雾呈酸性”,从而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②涂有硝酸银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雾”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③pH试纸可测出“白雾”的pH,从而可判断“白雾”呈酸性,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④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涂有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表面皿是红色的,盐酸的小液滴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去,从而可以证明“白雾”呈酸性,即含有氢离子。例4、B【解析】①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根据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故①正确;②确定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采取加入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此时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②不正确;③测定纯度即测定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含量,采取加入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可以根据碳酸钡质量结合方程式进行求解;故③正确;④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钠,采取滴加氯化钙至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全部转变为氯化钠和碳酸钙,过滤去碳酸钙沉淀后氢氧化钠溶液中引入了氯化钠杂质;故④不正确。例5、Ca(OH)2+Na2CO3=CaCO3↓+2NaOHABCa(OH)2溶液【解析】[实验方案]A方案都反应,但都无现象,故不能鉴别;B方案都变成红色,故不能鉴别;而C和D都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和氢氧化钠反应物现象,故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石灰水;例6、(1)CuCl2和NaCl;40g

(2)反应至B点,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200g-40g=160g,设生成沉淀质量为x,

2NaOH+CuCl2=2NaCl+Cu(OH)2↓

80

98

160g×10%

X

80:98=(160g×10%):x

x=19.6g

则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100g+200g-19.6g=280.4g。

(3)由钠元素反应前后不变可知,生成氯化钠质量为=29.25g,

则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43%;【解析】(1)根据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结合图像中所给数据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产生氢氧化铜质量,反应后溶液为反应前总质量-氢氧化铜质量分析;

(3)根据钠元素质量守恒,利用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中钠元素即为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从而计算出氯化钠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所得溶液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A点为盐酸刚好反应完全,则溶液中溶质为CuCl2和NaCl,因该反应不产生气体和沉淀,所以溶液增重质量即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1.C【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稀释时碱性减弱,pH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等于或小于7。2.D【解析】能够和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有: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在这些物质中,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只有金属,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只有酸;再就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根据题意可知,硫酸铜、氯化亚铁都不能和氧化铜反应,而澄清石灰水不能和氧气反应。3.C【解析】A、向稀盐酸中加入水时,溶液的pH升高,但是无论怎样稀释,溶液的pH总是小于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该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错误;B、向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铜时,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加入氧化铜时马上生成氯化铜,该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错误;C、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随着硝酸银的加入,即产生沉淀氯化银,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沉淀质量保持不变,该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正确;D、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气体质量保持不变,该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错误。4.D【解析】往CuSO4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Oa段:CuSO4+2NaOH===Cu(OH)2↓+Na2SO4;后滴加盐酸,bc段发生的反应为Cu(OH)2+2HCl===CuCl2+2H2O,a点时CuSO4可能过量,D错误。5.C【解析】A.根据H2SO4可知,硫酸溶液中有H+和SO42-两种微粒的数目之比为2:1,故A错误;

B.硫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错误;

C.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以除去铁锈;硫酸与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故C正确;

D.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因此无法检验硫酸,故D错误。

6.(1)①滴瓶②红色;能(2)碱性;<(3)B;C【解析】(1)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滴瓶;②上表推测,紫薯汁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红色,紫薯汁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碱性溶液;白醋pH<7;(3)正确的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取待测液少许涂与其上进行检验,故答案为:C把pH试纸润湿会使溶液被稀释导致数值不准确,A直接放入待测液中会使溶液被污染。7.(1)放热

(2)AB段: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无气体生成,气压变化不大;BC段: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CD段: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气压减小;DE段:反应停止,温度不变,气压不变【解析】(1)在封闭容器中,物质放热,温度升高,气压增大;物质吸热,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据此分析;

(2)未经打磨的铝条表面有氧化铝薄膜,加入稀硫酸中后,氧化铝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这段时间没有气体生成。然后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并放出热量,这段时间内气压增大。当反应完全结束后,不再有热量产生,因此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当温度到达室温时,温度保持不变,气压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封闭容器内气压增大,过段时间后气压减小,那么温度应该影响里面的气压变化,即开始时容器内发生放热反应。

(2)AB段: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无气体生成,气压变化不大;

BC段: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CD段: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气压减小;

DE段:反应停止,温度不变,气压不变。8.(1)碱(2)部分变质(3)检验并完全除去Na2CO3【解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及碳酸钠的性质分析。(1)酚酞遇碱性溶液呈红色,说明甲溶液呈碱性;

(2)加入足量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钠,并将碳酸钠除去,再向上层清液中加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还有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3)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但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钡反应,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

9.(1)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x=10g(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4.6%【解析】(1)根据图像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即可;

(2)根据乙图确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氯化钙的质量,用混合物质量减去碳酸钙质量得到原来氯化钙的质量,将前后两个氯化钙的质量相加得到溶质质量。根据混合物质量+稀盐酸质量-二氧化碳质量得到溶液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HCl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y

z

4.4g

;解得:x=10g;

;解得:y=7.3g;

;解得:z=11.1g。1.C【解析】A.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碱一定是可溶性的碱,而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使其变色,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也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

D.能够和铜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碱肯定是可溶性的碱,而不溶性的碱肯定不行,故D错误。

2.C【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发生,但可以借助容器内气压的变化来反映,据此分析即可。A.U形管内液面原来是相平的;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瓶内压强减小,那么左侧液面上升,故A不合题意;

B.当烧瓶内喷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二氧化碳与它反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这时烧杯内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后,没有任何现象发生,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左边锥形瓶内的氢氧化钠反应后,就不能使右边锥形瓶内的氢氧化钙溶液生成沉淀,故C不合题意。3.(1)实验二盛稀盐酸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盛稀硫酸的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2)H2SO4+Ba(NO3)2===BaSO4↓+2HNO3H+(3)NO【解析】(1)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能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是实验二,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盛稀盐酸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盛稀硫酸的试管中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