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宏观分析_第1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宏观分析_第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宏观分析_第3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宏观分析_第4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宏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迄今为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所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仅次于美国。本文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国际直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省跨国投资的宏观分析以及对广东省区位特征的分析,采用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互为补充的方法,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与《历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出相应的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在近年来政策因素、成本因素的影响正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广东省吸引跨国投资的主要区位特征集中于经济环境因素、集聚经济因素。同时立足于此,对广东省及中国的产业转移及升级做出展望,并对广东省今后如何发展区位特征优势、增进区位优势做出总结。引言1.1选题的背景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序幕。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逐年增加。据统计局统计,1980年中国FDI总量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9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2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10年中国FDI达到了1057.4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2000年增长了约1.6倍。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外商直接投资地区。90年代中期,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国,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527美元,累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460亿美元,吸收了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的10%以上。1979一2012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12761.08亿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所下降,但总的来看仍位居全球第二,发展中国家之首。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图1.1中国外资投资概况图1.1显示了1979一2012年中国外资投资概况。如图所示,1979一2009年间,除了在2003年受到SARS的干扰和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投资金额有所下滑外,即使08年以来全国进入艰难的产业升级转型期,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整体趋势也是不断上升的。在广东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外商的直接投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广东借着天时、地利以及开放的心态走在引资的最前端,成为迄今为止最吸引外商的投资地区。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发展重点的转移,以及其他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广东的投资环境优势正在逐渐的消失,并且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在逐渐显现,广东经济己经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外,在新的一轮产业升级过程中,仅仅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优惠的条件已经不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条件。如何跟上全球化的步伐,继续吸引高质量的外商投资,迎接国际上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特征的现状及发展趋向的研究,可以对其以后更好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出有意义的建议,改善其劣势,巩固其优势,从而更好的发展经济,也可以为其它省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提供借鉴。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以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包含有区位思想的国际直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省跨国投资的宏观分析以及对广东省区位特征的分析,以理论分析与系统分析的方法互为补充,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与《历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出最新的数据,最终得出近年来广东省吸引跨国投资的主要的区位特征。同时立足于此,对广东省今后的跨国投资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引进跨国投资如何增进区位优势做出总结。第一部分,本文首先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包含区位思想的各种FDI理论的发展与演化作出系统的归纳与描述;然后基于此,对国外学者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特征的研究成果与观点作出评述;最后,对国内学者关于跨国公司的动因、方式、优势、区位影响因素和行业选择等不同方向进行的研究作出说明与评论。第二部分通过广东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外商投资区域与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三个部分,对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进行宏观的描述。本文的第三部分针对第二部分中的宏观状况,分别从宏观经济的环境、广东省产业结构、成本因素和集聚经济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即本文的第四部分:广东省的区位特征已经发生了改变,成本因素已不再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首要影响因素,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集聚经济因素成为了新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向标。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日趋成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企业开始向外扩张,对海外进行投资进而实现跨国经营。从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诞生以来,跨国投资理论发展迅猛。在这一百多年的演进中,西方学者从跨国公司动因、跨国公司模式及其环境等多角度,以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等多层次对跨国公司投资进行了研究。图2.1是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与演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1980年以前以发达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催生出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资料整理所得图2.1.1FDI理论的发展与演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Hymer(1960)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率先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Dunning(1977)等提出了动态区位优势理论,他认为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决定着跨国公司是否进行FDI,也决定着进行跨国投资的行业及其结构。同时,他提出区位优势是动态变化的,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变化影响着该地的区位优势,进而影响跨国公司的决策。同年,Dunning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建立在垄断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与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之上,认为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企业所有权优势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跨国投资的发生。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FDI的兴起,关于发展中国家的FDI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如图2.1.1所列的,Dunning(1981)的发展阶段理论、louis(1983)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Cantwell(1989)提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等。虽然无论从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来看都沿袭了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但各自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市场特征、产业分布与地理分布的方向进行了改造与延伸。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虽然没有正面涉及区位问题,但其中有跨国企业以竞争力为标准来选择东道国的区位选择的思想。他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特定的垄断优势(市场与信息优势、创新能力优势、知识与技术优势、信誉优势以及规模优势等)。随后,1970年代巴克利(Buckley)、卡森(Casson)和拉格曼(Rugman)等人提出了内部化理论,他们在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发生机理时认为,厂商所具有的知识资产的优势,不是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厂商特有的优势是在国内形成的,必须以低成本的方式转移到国外,因转移而发生的成本必须低于由于转移而带来的收益。跨国企业为了降低转移成本,或者说是交易成本,倾向于构造一个内部化市场,以替代通常的外部市场。Dunning的国际折衷理论更明确的提出进行FDI的三个优势条件: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相对禀赋优势)。除了传统的FDI理论,Kravis、Friedmanetal、Caves等代表的市场学派理论认为市场的规模、接近性、增长潜力以及所谓的心理距离对跨国投资区位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如瑞典的FDI将与其临近的丹麦、芬兰、挪威作为首选目标。)而Agodo、Belderbos、oxelheil等人代表的制度学派,认为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甚至转型体制对FDI有不可小觑的影响。M.Porter、Smith、Florida和Ellison为代表的集聚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产业的空间集聚会带来产业的自然优势和技术溢出等外在优势。波特还认为,一个区域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良好的区域形象以及大量的产业集聚等对FDI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刚刚起步,FDI的实践有限,跨国公司数量少,对外开放的时间较短。因此,国内研究跨国投资的学者还处于对西方理论进行大量的引进、吸收与学习的阶段、对各种不同的西方FDI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与理论总结的阶段。国内的学者针对跨国公司的动因、方式、优势、区位影响因素和行业选择等不同的方向进行了研究。如下表2.3.1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模式中提及的几个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也是国内学者们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时涉及的主要因素。表2.3.1不同类型的FDI的影响因素市场导向型投资市场规模及人均资本产出市场成长性与区域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对接东道国的消费偏好市场结构资源导向型投资资源禀赋低成本非熟练劳动者熟练工科技与创新基础设施效率导向型投资劳动生产率及劳动成本其他成本区域经济一体化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98鲁明泓(1997)通过对GDP、人均GDP、市场化、城市化水平和优惠政策等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GDP、市场化和城市化水平对FD工的流入起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叶刚(2002)经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海外市场是跨国公司进行投资的首要原因,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外的知识技术与管理经验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次要的目标。刘志忠(2005)认为,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贯彻深入发展,各地纷纷推出的优惠政策,以前沿海地区拥有的政策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政策的影响在慢慢消失。毛新雅在研究长三角的跨国公司投资区位因素时将人口密度作为市场规模因素的变量之一。孙建中(2000)提出了中国FDI的综合优势理论,认为综合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投资动机的多极化、差别优势的多元化、发展空间的多角化。魏后凯与贺灿飞(200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外商在华投资动机影响因素进行排名,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韩剑(2005)等人对江苏省的FDI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集聚效应对吸引FDI有着重要的影响。陶修华,曹荣林(2007)发现江苏省吸引FDI的首要因素是地理区位,GDP与FDI呈负相关,劳动力质量的中等技术职称以上人员与FDI正相关,且江苏省FDI受集聚效应影响.余珮和陈继勇(2005)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采用“中心-外围”和七大地理区域分层区位选择逻辑对子公司区位进行选择,认为区位影响因素有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内陆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市场以及集聚效应。简单来说,国外学者关于跨国公司区位因素的研究较为深刻和深远,且多是从国家层面上研究。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垄断优势理论,虽然提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在于该企业具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但是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不断增加的相互投资现象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的新的国际投资现象更是传统的FDI理论无法解释的。而国内研究跨国投资的学者虽然还处于对西方理论进行大量的引进、吸收与学习的阶段,对各种不同的西方FDI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与理论总结的阶段,但根据中国实际,从国家、省级等层面上对除了市场规模及其增长、贸易壁垒与成本、劳动市场、信息、汇率、税收政策等传统区位因素,还包括集聚经济、区域一体化、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多变量相互作用等的区位因素的挖掘。3.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宏观分析广东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具有非常鲜明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因此,下文对从广东省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的重要地位与其区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指示。三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FDI从无到有,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首次突破一百亿,达到110.1亿美元。到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吸引FDI的发展中国家。FDI早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之一。1979年9月中国签订了第一家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协议,1980年5月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国诞生,这标志着外商对中国的FDI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从上表可以直观地看出,从1985年到2012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的总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2002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到了527.43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引资国。2003年,尽管受到了SARS的影响,中国的FDI仍然达到了535.05亿美元,成为当年的世界第二大引资国,同时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虽然在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从整体来说,随着危机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好转,2010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又攀新高,直到2012年达到1117.1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境内通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合伙企业、与中方投资者共同进行石油资源的合作勘探开发以及设立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投资。外国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股权等投资,还可以用从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外商其他投资:指除对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各种利用外资的形式。包括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公开发行的以外币计价的股票发行价总额,国际租赁进口设备的应付款,补偿贸易中外商提供的进口设备、技术、物料的价款,加工装配贸易中外商提供的进口设备、物料的价款。广东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在全国综合看来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从1979年1999年的20年中,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108亿美元,FDI总额相当于同期广东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外商直接投资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的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创造了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条件,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就业机会之外,对其他省份具有“示范效应”,并成为其他省份效仿的对象。下面是一份选取我们2012年引进外资比较突出的几个省份的外资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表。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情况资料来源于国家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情况资料来源于国家工商总局。表3.1.22012年部分省份外资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表地区企业数(户)投资总额(亿美元)注册资本(亿美元)#外方全国440609326101881414903地区合计440383314061795214381北京265351494907739上海61461413825112034江苏50461625033012803浙江2959521781275971福建233811457804680山东258851581897684广东98564478628332302部门合计2261205862523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从上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广东省的外资投资企业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投资总额来看,广东省的外资投资企业的投资额甚至占到全国的14.68%。实际上,从1985年起,大型跨国公司开始进入广东。法国的标致汽车公司、国际金融公司、法国国家巴黎银行与广州汽车集团、中信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这是第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在广东投资的合作项目。在90年之前,又先后有日本的佳能、三井、住友银行,美国的百事可乐、宝洁,荷兰的壳牌、飞利浦等开始对广东进行投资。进入90年代,大型跨国公司开始纷纷进入广东,开始了大规模以及系统化的投资。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有:第一,投资规模巨大。投资的跨国公司均是资金实力相当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利用规模经济来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第二,广东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采取了合资、独资以及合作的三种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大型跨国公司以独资的方式来进行投资的项目开始增多。第三,从投向产业来看,不论是投资项目,还是投资金额,第二产业都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这是因为其受到了广东的第一产业不发达,第三产业限制较多的因素的影响。当然,企业集团从大局出发,根据整体投资的需要,投资的行业也不局限在某一个产业。如雀巢公司首先在广州和东莞开设立了3家合资食品公司,主要是食品、饮料加工业,为了保证对这些公司的技术支持,又独资建立了一家雀巢项目发展(广州)有限公司,主要为它们进行技术服务。刘亚湘.关于大型跨国公司对广东直接投资问题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0年3.2广东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分析虽然在对外直接投资额中广东省长期占据龙头位置,由于各地的对外开放时间与其他环境因素的不同,跨国投资的速度与数量有很大的不同,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区域。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整理。图3.2.11992—2012年广东省及其内部区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图3.2.1展示了1992—2012年广东省及其内部区域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从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呈现阶段性的上升趋势。1992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亿美元,2012年增加到241.06亿美元。从1992年到2012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1992~1996年,在此5年间,实际利用外资发展较为迅速,从1990年的35亿美元到1996年的119.5美元,投资总量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率35%。第二个阶段1997~2003年,在此期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呈现平缓发展的趋势,1997年投资总量113.1亿美元,到2003年增长到150.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第三个阶段2004~2012年,经历了几年的缓慢增长,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重新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投资总量从2004年的113.6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9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4%。而2012年,达到241.0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8.0%。2011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是223.28亿美元,2012年是241.06亿美元。2011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是223.28亿美元,2012年是241.06亿美元。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沿海城市。东翼、西翼、山区相比珠三角区域总量较小,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东翼地区在1993~1999年间实现了利用外资的高峰,而后开始下降,而西翼地区和山区则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珠三角以全省五分之二的人口和不到一半的土地面积,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75.1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9%以上。这种不平衡性与历史上的政策倾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曾经具有优势的低廉的人力成本以及前一阶段外商投资产生的集聚经济和学习累积效应。《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具体来说,第一,在20世纪80年代,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又对外开放包括广州在内的沿海14个城市及海南岛,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仅1988年到1990年两年间广东吸引的FDI流入量大约占全国总量的35%,即吸收了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而从图中看到,这在广东省内部几乎完全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带。第二,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域相邻,语言相通,海外华人在广东形成了“民族纽带”性的投资。这种地缘优势大大降低了外商投资的风险。第三,人力资源方面,相对于香港与广东其他地区,珠三角的劳动力充足且低廉,这种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曾是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所以当时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香港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业、制造业从香港转移到珠江三角洲。第四,在中国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广东作为较早开放的地区能够理解跨国公司的战略意图和商务惯例,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改善了投资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更具吸引力。并且,前一阶段外商在广东地区投资集中,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逐渐产生了一定的集聚效应。在上中下游配套的生产体系与地区性整合方面,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集聚效果特别明显。3.3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广东不仅是最早吸引外资的地区,也是外资集中的地区。无疑,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主推力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如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国际贸易、税收、就业、环境、人力资本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产业转型升级这方面来说,利用外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之一,2010年4月国务院明确鼓励外资投向高端产业、高技术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而且外资的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引进外资的正效应。但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本身就不均衡,粤北和两翼山区呈现相对弱势,如果FDI空间分布严重不均衡,有可能使得先进发达区域的先发优势越来越明显,而后发展地区的劣势也不断强化和固化,这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不利于区域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从经济结构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在服务业的比重慢慢上升,但其重点仍在制造业,且其中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和加工业,对其他行业投入较少。因此,三资企业在广东省工业部门的分布基本上处于与本地其他企业相竞争的状态,而非相互分工合作的“互补”状态。从金融市场来说,一方面,FDI既可以弥补当地资本的不足,同时还可激活当地储蓄,因为外资不会全部利用自己的资金,而是要同时也利用当地资金。80年代FDI主要起弥补资本不足的作用,进入90年代后,FDI已成为一种协助利用当地储蓄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FDI通过在当地投资办厂,带来新的经济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了当地的收入水平。从进出口来说,FDI将直接带动出口,引起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对提高本地的技术水平有帮助,同时也导致进口的增加。三资企业外贸出口额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份额一直在增加,这表明,FDI对广东省的外贸出口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意味着广东省外贸进出口对FDI的依附性不断增加。梁彤梁彤缨,黄建欢.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经济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总的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的发展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也有不利影响的一面。其中,。FDI对广东省经济的投入和产出增长,所起的作用一直在上升,已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FDI对广东省进出口的贡献也十分显著,已成为本地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并且,FDI对弥补本地资金不足和外汇短缺,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经济效率等也有较大的作用。但是,三资企业在广东的垄断优势使得内资企业和原有品牌受到极大的冲击,民族品牌难以发展。另外,外贸出口过于依赖三资企业出口,使得广东省很容易受到国外经济危机的冲击。特别是,外资为保持其技术垄断优势,并不热心于输出先进的技术,而是主要投资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装配业或者输出相对比较落后的技术,这是不利于本地技术创新和进步,也不利于打破外资的技术垄断地位的。4.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特征分析广东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大省,总量全国第一,连续十几年经济总量领先于其他省份。其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占全国约四分之一,省内的GDP连续20年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在超过新加坡之后又超越港台。广东经济长期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与其本身的区位特征有着密切的连续。本文以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结合国际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广东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大致分为成本因素、市场因素、集聚经济和政策四个方面。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贯彻深入发展,各地纷纷推出的优惠政策,以前沿海地区拥有的政策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政策的影响在慢慢消失。这在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有所说明。因此,政策因素在此不多作考虑。4.1广东省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经济因素是跨国公司进行FDI的首要因素。一个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将会吸引越多的外商,一个区域的经济因素受经济发展速度、市场规模及其增长潜力、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城镇化水平、人均GDP、人口密度、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经过30多年的努力和建设,整体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广东奇迹”。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变成位列中国首位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奠定了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09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51.86倍之多,经济总量多年雄踞全国首位。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整理图4.2.11978-2012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图4.2.1为广东省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用折线图的形式表示如下从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在改革的最初十年内上升趋势较为平缓,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经济总体上升趋势较为明显,速度越来越快。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变化,在改革起始阶段经济发展较慢,改革成熟阶段发展增速,目前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增长速度有所降低。市场化的经济环境被外资所看重的,这是由于外资来源国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产生、发育和壮大起来的。而市场化发展比较完善的地方政府更倾向于运用市场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在经济发展程度相当的发展中国家中,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对FDI的吸引力也较其他国家大。广东省的总人口现已达到1.1亿。目前,广东省已超过河南跃居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总的来说,广东省的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良好的市场环境依然是吸引外商投资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之一。这次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使整个市场大环境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良性竞争,为FDI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2广东省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表4.2.12012年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表4.2.1是2012年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数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表中可清楚地看到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的前三名的行业是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在合同数这一项目中的前三名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中第二产业首当其冲,尤其是制造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虽然超过了第一产业,但发展的动力不足。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力开开始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西蒙·库兹涅茨则指出,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随着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转移而不断下降,同时,第二、三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表4.2.2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单位:(%)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整理所得。从表4.2.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78年到2012年中三大产业比例的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由百分之三十几下降至百分之五;第二产业的比重小幅上升,由46.6%到48.5%,其中工业的比重从41%稳定地上升至45.2%左右;而变化最大的应属第三产业,从1978年的23.6%一路迅猛发展,到2012年底,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紧跟第二产业的身后,达到46.5%。从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第一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很小。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期间,广东省第一产业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24亿美元,占同时期广东省实际利用FDI总额的1.18%;这是因为,在第一产业方面,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涉及该产业本身就少,第一产业开发投资大,产品生产周期长,可控性较低,风险较大,外资投资意愿较低。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比重不断提高。虽然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但是,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还相对较小,特别是当前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还有待加强对FDI对第三产业倾斜的引导力度。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最后转变为“三二一”。而广东目前还处于“二三一”,即工业化阶段的中期。因此在转型期要将着力利用外资保持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增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4.3成本因素分析无论投资方基于哪种总的投资目的,控制成本始终是最必要的。成本因素中通常会包括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地理位置、资源开发成本、分公司管理成本以及可能会发生的隐形成本等等。从人力资源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劳动力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广东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流动人口所带来的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然而,低廉的劳动力工资意味着劳动力素质低下,所以依靠低廉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近年来,效率工资(每创造一单位产出所支付的工资额成为人们重视的指标),高效率的劳动力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但是从2006年以来,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高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出现大量缺口。也就是常说的“三多三少”的现象(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高的多年轻的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连续三年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导致广东省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逐渐流失。因此欧美在华的制造业投资逐渐流向具有较高劳动力素质的长三角地区。在广东,因为无法为跨国公司提供低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