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2024年中职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语文课_第1页
中职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2024年中职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语文课_第2页
中职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2024年中职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语文课_第3页
中职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2024年中职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语文课_第4页
中职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2024年中职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语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开学第一课目录基础知识与技能01古诗文阅读与默写03综合实践与口语表达05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02现代文与文学作品阅读04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06目录作文技巧与训练07学习指南08一、中职语文教材及课程标准解读

编写理念突出实用性: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强调语文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强化人文性:教材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渗透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体现时代性:教材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增强教材的时效性和吸引力。编写特点精选课文:教材在选文上注重经典性、时代性和实用性,选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包括口语表达、写作训练、阅读理解等方面,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突出职业特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语文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结合,设置了一些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职场沟通、应用文写作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对知识点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这些语言知识,并且能够通过这些语言知识去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阅读能力:学生需要具备阅读各种类型文本的能力,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理解文本的主旨、重要细节、语言特点等。写作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技巧,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够根据职业需要撰写各种类型的文本。口语交际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口语沟通、演讲等,能够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有效的交流。文学鉴赏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包括作品的形象、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文化素养: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等,能够通过这些文化知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人文精神。总体来说,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培养,而中职语文教学则更注重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的来说,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设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中职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基础知识与技能01留意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应用,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视野。掌握基本的语法、修辞和标点符号知识,注意应用情境的变化。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生字、生词和成语,注意字音、字形和词义的辨析。通过教材中的练习题和课外习题,加强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文言文阅读021.牢记常用实词、虚词: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反复记忆和练习,可以加快对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2.熟悉句式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熟悉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有助于快速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掌握阅读技巧

快速浏览全文: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助于在后续阅读中更快地定位和理解信息。抓住关键词句: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如文章的主旨句、中心句、转折句等,这些词句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推测词义: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时,不要立即查阅字典,而是尝试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这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独立思考能力。注重理解和鉴赏

深入理解文章: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理解上,而是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作者的情感态度等,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精髓。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文言文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如优美的语言、丰富的修辞手法等。在阅读过程中,注意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有助于提高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古诗文阅读与默写031342熟读并背诵教材中的古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通过注释、赏析和工具书,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和背景。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格律、对仗和音韵知识,提高古诗文的欣赏能力。阅读相关的古诗文赏析文章,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特点。现代文阅读04通过阅读笔记、批注和总结,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语言特点。注重阅读材料的文体特征,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精读教材中的现代文,理解文章的主旨、重点和作者的观点。0302多读一些课外现代文,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0104综合实践与口语表达05积极参与教材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朗诵等。12结合校园文化和社会热点,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板报编辑、校内宣传等。34通过实践活动,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进行拓展性的语文学习与实践。应用文写作06学习教材中的应用文写作知识,掌握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规范。通过实例分析和模仿练习,熟悉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参加写作比赛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应用文写作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撰写应用文,如通知、计划、总结等。02010403作文07多读优秀作文和文学作品,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1通过教材中的作文练习,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要领。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3多写多练,不断修改和提高作文水平,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互相交流批改作文,吸取别人的优点和经验。4作文多读优秀作文和文学作品,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多写多练,不断修改和提高作文水平,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互相交流批改作文,吸取别人的优点和经验。学习指南081、转变观念首先,“临时抱佛脚”不再灵验。根据初中的经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初中三年仅靠初三一年的努力甚至一个学期的努力就能考得不错,那么,到高三再冲刺也不晚,考个本科应该不成问题。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高一高二不少同学的学习态度都较为懒散,考试仍靠临时抱佛脚。其实,这种想法千万要不得,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初中有很大差别,当同学突然觉醒到这个问题,再打算努力时,往往为时已晚。其次,学与不学没区别。一些同学认为学习语文下了功夫也没用。殊不知语文学习,是慢功细活,靠的就是平时的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耐心、没恒心是学不好语文、成就不了事业的。语文学习,贵在坚持,厚积薄发,成绩往往只是语文素养的冰山一角。等到语文成绩开始制约你的发展,你开始重视语文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改变了。再次,正确对待课文。不少同学对语文的课文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高考不考课文,还要下这么大力气学它做什么。其实,数学的高考也不会出现课本上的例题,而语文的课文,正是语文课程的例题。看到课文,先不要看手上的教辅材料,自己先读、查查词典,试着分析一二,然后再看辅导资料、上课认真听讲;这样才能真正学到通过课文这个例题给我们的思想方法、分析技巧和表述规范。2、培养兴趣知而好,好而乐。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3、强化自学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这就需要同学们自觉加强自学的能力。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4、做到“十多”(1)多听、多讲多听:①养成耐心听、善于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听的时候带上你的头脑,做一个聪明的听众;②多听电视、广播的朗诵材料,学会以欣赏的心态听诵读;③学会听课,带着头脑听课,积极应对老师的提问。多讲:①在班级里要求一律用尽量标准的普通话交流;②能在公开场合大胆开口,能用简洁、高效而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③课堂上积极发言,遇到不明白或有不同见解的时候应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④每天一位同学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自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念,可以朗诵你认为优美的文章,时间要在3分钟以上,演讲内容不够者应在台上站足3分钟才可以回到座位。(2)多读、多看多读,即多朗读、诵读,凡课内外的优美散文、诗歌都应该大声诵读。多看,即多看书,广泛阅读。①养成每天看书、看报的习惯。除了读文科书籍外,理科书籍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②要求每位同学在高中阶段应读五本以上的中外名著,具体书目见附录。③假节日、周末多看好的电视、电影节目,如“焦点访谈”、“中国新闻”、“子午书简”、“百家讲坛”等等,看完后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力求每看完节目都能有所感想。(3)多背、多记多背: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及诗歌都应该会背,课内要求背诵的现代文也应该会背诵;除课内文章外,课外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都应在熟读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会背诵。①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②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多背就能积累。“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光要积累一些课内知识,还要积累一些课外知识。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腹有诗书”“胸有成竹”。多记: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记笔记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便于以后夏习、查找。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能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可抑制“思想溜号”,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①课前预习记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②课堂听课记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课堂做笔记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一点不记呆听傻看,这样的后果是要么睡觉要么走神;第二是将老师力图讲的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却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③课后巩固记语文课上过以后,大家还要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4)多写、多练多写,即勤练笔,勤思考,养成写作的习惯。应按老师每学期所列的写作纲目每周写作文。应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要勇于把自己的作文给同学看。同时勤练字,每周至少要临摹两张钢笔字帖。多练,即作业练习。“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是作业练习的重要性。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不少同学认为语文是不需要作业的,这个观点绝对错误。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作业是非常必要的。(5)多观、多思多观,即多观察。观察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平时要注意能做到“五官开放”,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都应该注意观察,用心观察,要学会用语言转述自己观察的结果。多思,即多思考。学而思,思而得。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两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每位同学都应该尽量从多种角度煅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要学会深入、全面地、动态地思考问题。5、注重复习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①及时复习。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