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模拟演练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模拟演练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模拟演练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模拟演练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模拟演练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一款AI语言模型,ChatGPT由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于2022年11月底发布,并迅速火遍全球。人们长期苦于那些智能语音助手的傻瓜回答,这次ChatGPT却出乎意料的聪明:它可以用来创作故事、撰写新闻、回答客观问题、聊天、写代码和查找代码问题等。外媒评论称,ChatGPT会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颠覆者”。ChatGPT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引人瞩目的进展,它阅览了互联网上几乎所有数据,并在超级复杂的模型之下进行深度学习。因为语言是人类智慧、思维方式的核心体现,所以,自然语言处理被称作“AI皇冠上的明珠”。而ChatGPT的出色表现,被认为可能是迈向通用型AI的一种可行路径——作为一种底层模型,它再次验证了深度学习中“规模”的意义。2023年1月12日,曾担任微软董事长的比尔·盖茨表示,他不认为Web3有那么重要,也不认为元宇宙本身是革命性的,但是人工智能却是颇具颠覆性的。当被问及如何看待ChatGPT时,他说,“这让我能一窥未来。整个平台的方法和创新速度都令我印象深刻。”人类世界有许多重复性的、程式化的语言文字工作,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思考或决策判断。ChatGPT具有帮助人们更流畅、更快速地处理这些工作的潜力,可能会成为微软应用程序的“杀手锏”。比如,在人们需要请假时,只要打出“写一封请病假的邮件”几个字,0utlook(应用程序,微软电子邮箱)就能把措辞正式的请假申请写好。(摘编自2023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材料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造社会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因此,当务之急是结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状况,厘清其应用价值与潜在风险之间的关系,以便在不影响应用发展的前提下有效化解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机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标记的准备阶段、运用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求出处理后结果的运算阶段、数据运算产出成品向社会输出并产生影响的生成阶段。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突出的风险就是在准备阶段的数据合规风险、运算阶段的算法偏见风险以及生成阶段的知识产权风险。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要求,数据处理者在处理过程中需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合规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数据来源合规风险。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始阶段往往要采集大量数据以供训练。基于此,可能会面临如下问题:一是收集个人信息用户是否同意;二是收集使用已公开的信息是否在“合理范围”;三是收集的样本受到版权保护,进行训练时可否被认定为“合理使用”。其次是数据使用合规风险。一方面是数据泄露风险。用户会将个人信息、商业信息甚至商业机密等传输给ChatGPT。因此,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另一方面是用户行使个人信息删除权比较困难。虽然OpenAI的隐私协议中规定了用户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相关的权利,但是鉴于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删除数据的复杂特性,开发者能否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真实删除,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最后是数据的准确性风险。在ChatGPT训练的早期,被投入到数据中的内容是由开发人员从网络中获得和选择的,有可能出现因为数据的缺失或错误而致使生成内容不准确。以“人工标注”为辅助的“机器学习”,通过二者的结合,提高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与精确性。但是,这也使得算法偏见的概率急剧增加。这种结合方法比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更能体现人的主观判断和偏好,这是由于人们将自己的偏好信息加入到机器学习的模型中,从而增加了人们的偏见,并且这种偏见很难被追踪和防范。ChatGPT的算法偏见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由于接收到的数据需要人工标注,因此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其二,当ChatGPT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出结论后,由于原始结果与大众期望不一致,需要对之进行修正,但这一过程同样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算法偏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众多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最具冲击之处,在于生成阶段对知识产权领域所构成的挑战。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智能化,所以在运算过程中,与之前的人工智能系统相比,其知识产权的归属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ChatGPT在处理和分析数据方面远远强于分析式人工智能,其内容生成过程主要包括内容自动化编纂、智能化修整加工、多模态转换、创意生成等,直接影响着出版的内容生产模式和内容供应模式。尽管ChatGPT的创造者中包含一些自然人的创作因素,但这种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创造的作品能否被赋权,仍然存在争论,并且具体的赋权认定标准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知识产权风险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无法规避的第三大风险。(摘编自马羽男《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治理——以ChatGPT为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过去智能语音助手回答问题相对简单,ChatGPT却出乎意料聪明,因此被一致认为是科技行业的下一个颠覆者。B.相比于颇具颠覆性的人工智能,Web3在比尔·盖茨看来并不那么的重要,元宇宙本身的革命性也值得怀疑。C.只要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与潜在风险间的关系,就能在不影响其应用发展的前提下有效化解潜在风险。D.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初始阶段采集数据时,可能采集到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的信息,从而产生数据使用合规风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涉及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但二者阐述的重点并不相同。B.从网络中获得和选择训练数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存在数据准确性风险的原因。C.要避免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算法偏见,需要开发者取消“机器学习”中的“人工标注”。D.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知识产权风险的原因之一是其生成的作品的赋权认定标准缺失。3.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数据合规风险”的一项是()A.不法行为人通过恶意攻击大规模语言模型,提取出相关训练数据,从而导致个人隐私或个人敏感信息的大规模泄露。B.不法分子为了牟取利益,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诈骗,比如利用AI换脸冒充熟人,获取信任,骗取钱财。C.原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的“文生视频”遭到被告“洗稿”,而被告以相关认定标准缺失为由否认有侵权行为。D.亚马逊公司发现招聘系统容易忽略女性求职的原因:其使用的是公司过往员工数据——亚马逊骋用的男性偏多。4.解释材料一中“AI皇冠上的明珠”“杀手锏”的含义。5.ResearchGPT是一款为科研工作提供智能辅助的AI工具,它凭借强大的搜索能力、精准的学术资源引用和内容生成能力,正逐步成为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得力伙伴。请结合材料评析这一现象。【答案】1.B2.C3.C4.①“AI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自然语言处理在AI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技术难度;②“杀手锏”是指ChatGPT将成为微软应用程序战胜其他公司程序的核心竞争力。5.①合理运用ResearchGPT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②运用ResearchGPT做科研辅助工作,不能忽视数据合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风险,必须加强规范和引导,确保科研的真实性、严谨性。③人工智能是科技行业发展重要方向,用ResearchGPT为科研工作提供智能辅助,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因此”强加因果,原文“人们长期苦于那些智能语音助手的傻瓜回答,这次ChatGPT却出乎意料的聪明:它可以用来创作故事、撰写新闻、回答客观问题、聊天、写代码和查找代码问题等。外媒评论称,ChatGPT会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颠覆者’”,可见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一致”也错,文中没有这个词语;C.“只要“错,原文“当务之急是结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状况,厘清其应用价值与潜在风险之间的关系,以便在不影响应用发展的前提下有效化解风险”,可见“只要”应为“需要”;D.“数据使用合规风险”错,原文“一方面是数据泄露风险。用户会将个人信息、商业信息甚至商业机密等传输给ChatGPT”,可见“采集到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的信息”属于“数据来源合规风险”。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取消‘机器学习’中的‘人工标注”错,“人工标注”与“机器学习”共同构成生成式人工智能运行机理的准备阶段。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C.“侵权行为”内容属于“知识产权风险”。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①“AI皇冠上的明珠”运用比喻手法,“皇冠”代表地位的重要和高贵,“明珠”则是重中之重,更加引人瞩目;结合文本“自然语言处理被称作‘AI皇冠上的明珠’”可知,本体是“自然语言处理”,结合“语言是人类智慧、思维方式的核心体现”“ChatGPT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引人瞩目的进展”可知,这个词语含义指的是自然语言处理在AI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技术难度;②“杀手锏”也是比喻手法,原本指搏斗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杀敌人的绝招;联系语境“ChatGPT具有帮助人们更流畅、更快速地处理这些工作的潜力,可能会成为微软应用程序的‘杀手锏’”可知,这里的“杀手锏”指的是“ChatGPT”,它将成为微软应用程序战胜其他公司程序的核心竞争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文中信息和观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评析”应该客观公正,可以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评论①由材料一“ChatGPT具有帮助人们更流畅、更快速地处理这些工作的潜力”以及题干中“凭借强大的搜索能力、精准的学术资源引用和内容生成能力,正逐步成为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得力伙伴”可知,合理运用ResearchGPT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②由材料二“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突出的风险就是在准备阶段的数据合规风险、运算阶段的算法偏见风险以及生成阶段的知识产权风险”可知,运用ResearchGPT做科研辅助工作,不能忽视数据合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风险,必须加强规范和引导,确保科研的真实性、严谨性。③由两则材料可知,人工智能是科技行业发展重要方向,从ChatGPT到ResearchGPT,人工智能发展越来越完善,即使有风险和问题,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要知道用ResearchGPT为科研工作提供智能辅助,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女兵邓友梅周忆严和两个战士分成三路,向铁路方向出发,仍然没有任何女兵的踪迹。忆严正在为难,南边不远处传来了飞机扫射轰炸声。忆严说:“敌机轰炸,想必有我们的部队,咱们稍微往南再找找不好吗?”于是向右转,三个人远远地沿着铁路线向南走。走了一里多地,看到南北小路跑来三个人,两女一男,全是老百姓。三个人却是边走边打,二班长和王金宝不知该不该为劝架而暴露目标,忆严看了一会儿大叫道:“快上去!那两个女的是我们同志,男的是个人贩子。”二班长和战士立刻冲了出去。人贩子一看忽然钻出来的新四军,扔开女人就往铁路那边跑,嘴里喊着:“这儿有共军!”王金宝手快,举起枪连打两发,人贩子倒下了。两声枪响,给碉堡上的敌人报了警,机枪、步枪立即密密麻麻地射击过来。几个人钻进青纱帐,急往河边撤退。走出一段路去,听到喊大姐,忆严这才发现和俞洁一起的是二嫚,不是小高。忆严说:“咦,你们俩怎么到一起了?”俞洁说:“我也不知道,刚才人贩子把我打倒在地上,她突然从后边给了那小子一拳,救了我。”二嫚说她追赶忆严路过这里,恰好看到一男一女连追带打,先认出人贩子来。等打了人贩子,女的爬起来,才看出竟是俞洁。碉堡的射击刚停,从左后方又打来了几枪,二班长说:“这不像是碉堡上打的,弹道低得多,怕是有情况。”忆严说:“快,赶快撤到河边上再说。”二班长架着忆严,王金宝拉着俞洁,五个人既不还枪,也不回头,一口气奔到了河岸。忆严问二嫚和俞洁两人谁会凫水,两人都摇头。忆严说:“二班长,你把武器留给我,你们俩一人带一个,快下河去!”大家问:“你呢?”忆严说:“我自有办法,你们快走。”枪声越响越密。原来碉堡上的敌人告诉了碉堡外的匪连长,他马上下了命令,朝河边追击过来。这里几个人还在推让,俞洁和二嫚都叫忆严下河。忆严严肃地说:“服从命令听指挥,二班长、俞洁,你们俩是干部,带头执行命令。”二班长无可奈何,放下枪支,解下子弹带,喃喃地说:“分队长,你这命令不正确,我是个男同志……”“我是叫你把女同志带过河去!这个任务只有你和王金宝能完成,不懂吗?”忆严从背上摘下提琴,交给俞洁说:“你带去用吧。我还没来得及问,小高到底怎样了?”俞洁说:“为了掩护我,她晚走了一步,不知脱险没有。”忆严说:“你报告团长,我任务完成得很不好,请组织批评吧!”俞洁、二嫚噙着激动的眼泪,离开了忆严。忆严把手榴弹盖揭开,把冲锋枪架好,视线牢牢地注视在越来越近的敌群上。四个人走到水边,俞洁迟疑了一下,把提琴挂到了二嫚脖子上,喊道:“你们快走!”不等回答,扭头朝忆严跑了去。王金宝一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二班长抓住他的枪说道:“王金宝,把枪交给我。我命令你立刻把这个女同志送过河去,并且替我请求处分……”王金宝正要争辩,二班长用力一推,把他推向二嫚的身边,王金宝只好拉着二嫚走向河心。敌人呐喊着冲锋了。忆严打了一排枪,撂倒两个敌人,并没挡住攻势。敌人叫着:“抓活的呀!”“跑不了啦!”直朝忆严扑来。眼看相距不到十来米了,忆严扔出一颗手榴弹,同时,从她的一左一右也都投出一颗手榴弹,三声爆炸,敌人退下去了。哒哒的冲锋枪声,在忆严的左侧响起来,忆严这才看到二班长和俞洁,一左一右趴在她的身旁。敌人的一次冲锋压下去了。忆严把二班长叫到跟前说:“你以为我们三个人能把这些敌人消灭吗?”二班长说:“我哪能扔下你,一个男同志……”“你首先是个战士!连长命令你听我指挥!”忆严急道,“我叫你带着她走!”二班长咬了咬牙,无可奈何地招呼俞洁说:“服从命令听指挥,咱们走吧。”敌人又进攻了。忆严再次用手榴弹把他们打回去。在投最后一颗手榴弹时,她的胸口中了一弹。她回头看看,见二班长已拖着俞洁游到了河中心,就从堤上退下来,用尽全身力气,向河水中爬。敌人组织了第三次冲锋,可是匪连长刚喊出一个“冲”字,就被背后射来的枪弹击倒。一队解放军战士呐喊着,端着刺刀,成散兵线从敌人的侧翼冲了上来。原来,孙震路上遇到了走散的小高,立即决定全队向西追赶。孙震领着人冲上河岸,却不见了忆严。正在着急,忽听小高在水边上喊:“孙连长,快来!”这才看见忆严已倒在河边,半个身子泡在水中。他和战士们一起都奔了过去。忆严神志清醒,神态从容,只是面色蜡黄,气息微弱。孙震把忆严背在身上,雷鸣似的喊道:“渡河!”走到河中心,他听到忆严喉头轻微地响了一声,伸在他胸前的手,一下就松软地垂了下来。他停下脚,往上掂了掂忆严,叫道:“小周!小周!”回答他的只有河水的咆哮,河风的叹息。大滴大滴的泪珠,顺着孙震面颊流下来,挂在毛茸茸的胡子上。他咬紧牙,头也不回,迈开大步继续向河西岸走去。河西岸上出现了骑兵,俞洁和二嫚也随着骑兵登上了河岸,朝小高,朝孙震和他背上的忆严高喊:“快走啊,首长派部队接咱们来了——”“周忆严同志!”"孙震带着泪直喊道,“你看看,你们追上部队了”她们终于追上了部队。(节选自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忆严对盲目行动可能遇到的危险感到为难,通过轰炸声判断出附近有自己的部队后,便不再为难。B.从二班长、王金宝两人与周忆严看到有人打架的不同态度来看,两人与俞洁、二嫚之前可能并不相识。C.在往河边撤退时,二班长架着周忆严、王金宝拉着俞洁,从中可以断定周忆严和俞洁两人身上都有伤。D.敌人三次冲锋一次比一次猛烈,“打了一排枪,撂倒两个敌人,并没挡住攻势”等描写体现了敌人凶残。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工团的提琴在文中共出现了两次,分别是周忆严把它交给俞洁和俞洁把它交给二嫚,都表现了交出者对危险的无惧和对战友的关爱。B.在描写敌人的第三次冲锋时,小说有意转换了叙事角度,从敌人的角度切换到解放军的角度,增强了描写的镜头感、场景感和立体感。C.孙震的出场在不合理中彰显了一定的戏剧性,但其带来的欣喜却非常短暂,小说接着就“安排”了周忆严的牺牲,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D.末段看似只是对结局作了客观陈述,但简洁的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情绪,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以让读者久久沉浸在人物复杂的心理中。8.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咆哮”“叹息”两个词,请简析其作用。9.悲剧的审美效果,往往是通过冲突和毁灭激发人的高尚情感,引发人的深度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B7.C8.①“咆哮”“叹息”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河水、河风以人的情感,有力烘托了悲剧气氛。②“咆哮”写出了革命者对反动派的愤怒之情,“叹息”表现了战友对周忆严牺牲的无限悲痛。9.①本文描写了革命者与反动派之间的冲突,正是这一冲突造成了周忆严生命的毁灭。②周忆严的悲剧,让人无限悲痛,激发了读者对英雄的崇敬之情。③这启示人们既要学习前辈精神,也要珍惜当下美好生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对盲目行动可能遇到的危险感到为难”错,周忆严“为难”的是找不到掉队的女兵;C.“周忆严和俞洁两人身上都有伤”错,周忆严和俞洁两人身上未必有伤,也可能是男性对女性的一种主动照顾;D.“三次冲锋一次比一次猛烈”于文无据。原文“敌人又进攻了。忆严再次用手榴弹把他们打回去”“敌人组织了第三次冲锋,可是匪连长刚喊出一个‘冲’字,就被背后射来的枪弹击倒”,可见并没有说三次冲锋一次比一次猛烈。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不合理”错。文中有交代“孙震路上遇到了走散的小高,立即决定全队向西追赶”,这里使用了“巧合”,虽然使情节出现短暂陡转,但完全合理。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前文的情节是孙震赶来解救被敌人追击围困的女兵和战士,孙震叫道:“小周!小周!”而此时女兵周忆严已经牺牲了。“回答他的只有河水的咆哮,河风的叹息”这是对河水、河风的环境描写,“咆哮”“叹息”运用拟人修辞,把河水、河风人格化,用“咆哮”“叹息”渲染战士牺牲的悲伤气氛。同时,“咆哮”“叹息”蕴含着人的情感,借助河水的“咆哮”表达革命者对反动派的愤怒之情,借助河风的“叹息”表现了战友对周忆严牺牲的无限悲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从文本中找出悲剧中蕴含的高尚情感,再结合现实分析其意义。①本文描写了革命者与反动派之间的冲突,周忆严和两个战士分成三路沿着铁路线寻找失踪的女兵,而碉堡上的敌人用机枪、步枪扫射,为了阻止他们,敌人组织了三次进攻,在战斗中周忆严牺牲,正是这一冲突造成了周忆严生命的毁灭。②周忆严自己留下来阻击敌人,让其他人先撤到河边,她是一位女兵,在面对敌人的攻击时毫不畏惧,周忆严的悲剧,让人无限悲痛,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激发了读者对英雄的崇敬之情。③周忆严身上有一种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关爱战友、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启示人们既要学习前辈精神,也要珍惜当下美好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书魏郑公传曾巩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节选自《曾巩集》,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大公至正之道A非灭人言B以掩己C过D取小亮E以私F其君G此H其不可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郑公,在文中指唐朝政治家魏征,他被封郑国公,“公”是朝廷赐予他的爵位。B.事,指侍奉,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文武争驰,在君无事”的“事”意思不同。C.区区,指不重要,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的“区区”意思相同。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巩在文中认为后人应该正确地看待直言进谏,明确指出直言进谏不应当被掩饰,应当把直言进谏看作一件好事,如此,后人才会效仿前人。B.伊尹、周公尽心辅佐君王,因为世人的口头相传,伊尹、周公良相的美名得以流传后世,后人才知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并效法他们直言进谏。C.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灭亡后,看不到他们臣子的谏词,在曾巩看来不是当时史官遗漏没记,而是天下人都不敢进言的结果。D.曾巩认为,近世为取得小信的人用焚稿来掩饰君王的过错,这会使后人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而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这样做对君王无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14.唐太宗能够成为前代无人能比的贤君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答案】10.ADG11.C12.B13.(1)还将使后代的君主,以为前代没有直言进谏的情况,这就开启了惰怠和忌讳进谏的风气。(2)苏武渐渐痊愈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14.①唐太宗善于纳谏,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②有魏郑公这些敢于进谏的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公正,不是君王抹杀别人的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不是臣子为博取小信而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大公至正之道”作“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的主语,偏正结构,较长,且“非”字通常为后句开头,在A处断开;“灭人言以掩己过”与“取小亮以私其君”句式对称,意思完整,在D处断开;“此其不可者也”收束,“此”代指前面的分句,在G处断开。故在ADG三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侍奉;/事故、变故。句意:君王任用臣子与臣子侍奉君王是怎样的呢?/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君主没有大事烦扰。C.错误。“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中的“区区”指自己,用作自称的谦辞,两者意思不同。句意:成就不重要的小小谦让的名声。/内心不胜仰慕至极。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为世人的口头相传”错误。结合“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可知,后人知晓他们的直言进谏、贤能和杰出,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被保存了下来。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谓”,以为;“谏诤”,直言进谏;“怠”,惰怠;“忌”,忌讳。(2)“益”,渐渐;“晓”,通知;“论”,判定;“因”,趁、趁机;“降”,使动用法,使……投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可知,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唐太宗善于纳谏,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结合“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可知,有魏郑公这些敢于进谏的人。参考译文: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为碰上了好时代而高兴,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因此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但也是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的结果。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是太平盛世,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都出在这里啊。能够知道这些,是因为相关史书有记载。君王任用臣子与臣子侍奉君王是怎样的呢?只是遵循公正罢了。公正,不是君王抹杀别人的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不是臣子为博取小信而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还有更不可以做的是,认为直言进谏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直言进谏当作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再去直言进谏呢?况且前代的君主有纳谏的美德,可是后代看不见,那就不只是掩住一时的公正,还将使后代的君主,以为前代没有直言进谏的情况,这就开启了惰怠和忌讳进谏的风气。太宗晚年,群臣已经知道了他掩盖进谏之事却不说,使得太宗慢慢地不知道天下的得失利害了。一直到了辽东战事失败,太宗才开始憾恨郑公已经不在人世,还不曾知道令他悔恨的萌芽就产生于这里。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恳切地劝谏自己的国君,他们的言辞极其深刻,并且当时的事情又非常紧迫。这些事保存在《尚书》里,不曾湮没。到现在人们还称颂太甲、成王是贤君,伊尹、周公是良相,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弃,成就不重要的小小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直言进谏,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灭亡,他们臣子的谏词就看不到,不是当时史官遗漏没记,而是天下人都不敢进言的结果。那直言进谏之事没有载入史册流传下来,正是这几个国君被后世更加暴露他们的恶行的原因啊。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为君主、父母、贤德之人掩饰隐瞒过错,与你的说法正好相反……既然如此,是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这不是伊尹、周公做的,而是近世的人为了博取一点点忠诚而干的,这种事情又不对。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作替君主掩饰过错的美德,又在世上流传,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一定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而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身上,怎么能说是爱他们的君主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忧国①陆游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②。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③。群公亦采刍荛否?贞观开元在目前。(注)①此诗绍熙五年(1194)作于故乡山阴。淳熙十六年(1189)诗人被劾罢官,至此已有六年之久。②华颠:白头。③越拘挛:打破限制、束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山阴已有六年之久,起誓自己要在家乡从事农耕,以此来迎接晚年的生活。B.颔联上句“冰将释”比喻心无挂碍,写诗人内心如冻冰融解毫无沾滞,与下句形成了鲜明反差。C.尾联“贞观开元”代指两个时期的太平盛世,表现诗人忧虑当前国事,对国家能否中兴信心不足。D.本诗忧国忧民之情真切动人,在抒情方式上和《书愤》有相同之处,都采用叙事抒情和直抒胸臆。16.全诗紧扣“忧国”,行文浑然一体,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整首诗围绕“忧国”,写了为何而忧、如何解忧及由此带来的中兴之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②首联写退居生活,实则是为了突出颔联为国事而忧,为祸患即将发生而忧心忡忡,由此提出颈联和尾联的解决之道:要广开言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样才能国家中兴。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对国家能否中兴信心不足”错误。诗歌尾联意为:各位大臣也肯采纳我这普通百姓的意见吗?要是这样,那么贞观、开元的盛世就近在眼前了。由此可知,诗人尽管忧心国事,但仍然对国家中兴充满信心。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整首诗围绕“忧国”,写了为何而忧、如何解忧及由此带来的中兴之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首联写诗人放弃了权力和地位,选择回归农田,发誓要在耕作中度过余年。颔联写诗人虽然心无挂碍,但对国家的忧虑却始终存在。“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写作者已经离开原本的岗位或职责已有六年之久,他承诺要在家乡从事农耕,以此来迎接晚年生活。首联写退居生活,实则是为了突出颔联为国事而忧,为祸患即将发生而忧心忡忡,写了为何而忧。接下来写了如何解忧及由此带来的中兴之效,颔联“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写虽然他的内心变得像冰一样平静,但他仍然忧虑国家未来的前途,害怕国家可能会陷入内战和动荡之中。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人们对于言论是非常谨慎的,作者认为不能忘却过去的历史,不能随便说话,更不能因为自己的才华而过于狂妄自大。这种拘谨的氛围表明当时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最后一句话提到了“贞观开元”,这是唐代著名的两朝(贞观和开元)之一,作者希望能够重温这个伟大的时期的辉煌和风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祈愿。由此提出颈联和尾联的解决之道:要广开言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样才能国家中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石钟山记》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认为“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强调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两句表面上写练字、品茗的闲适恬静,实则蕴含着满腹的郁闷惆怅。(3)“啸”是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有“长啸”“啸歌”“吟啸”等,用以抒发各种情感,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两句。【答案】①.事不目见耳闻②.而臆断其有无③.矮纸斜行闲作草④.晴窗细乳戏分茶⑤.风急天高猿啸哀⑥.渚清沙白鸟飞回(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及文学常识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臆断”“作”“渚”。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炉香、一盏茶、一瓶花,宋人崇尚的花事,不同于唐人万人空巷的集体游园花会,而是多了些孤芳自赏的个人特质,风格从庄重、讲排场的宫廷式插花转变成不拘一格、追求自然美的文人插花。①,除了经济的繁荣,家具史上一项颠覆性的变革——桌椅的出现,使得整个室内格局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居室陈设也开始以桌椅为中心。鲜花插瓶顺应人们的审美需要,与香炉一起成为室内陈设的固定组合。瓶花器皿一般在书斋选小瓶,厅堂摆花瓶,搭配线条简洁的花架、案几,使精致的雅趣有了安放之处。插花的方式,②,还有只插一枝或几枝的情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梅花。梅花品行高洁,自古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瓶插梅花追求线条美,与此相关的咏梅诗词不胜枚举。比如,曾几曾在《瓶中梅》中云“小窗水冰青琉璃,梅花横斜三四枝”,陆游的《小雪》中也有“檐飞数片雪、瓶插一枝梅”之句。受“格物致知”理学观念的影响,宋代文人插花不只追求怡情娱乐,③,因而宋代的插花也被称为“理念花”。宋代文人插花以“清”“疏”的风格著称,表现出作者的品性、修养及审美意趣。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宋代插花的特点。【答案】18.①究其原因②除了插满花瓶③还特别注重“格物”(“理念”)19.追求自然,插梅赋诗,讲究“格物”(“理念”)。【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前文是在讲插花风格的转变,后文提到了经济和家具史上的颠覆性变革,可见后文是在阐述插花风格转变的原因,所以此处需要填写一个表示总起的句子,故可填“究其原因”之类的句子。第②处,前文已经提到了“插花的方式”,后文又说“还有只插一枝或几枝的”,可见此处应该是说另外的插花方式,故可填“除了插满花瓶”之类的句子。第③处,由前文的“不只追求怡情娱乐”可知,此处应是说宋代文人还注重或者追求别的,再从前文的“‘格物致知’理学观念”和后文的“理念花”可知,此处应是说宋代文人还追求“格物”或者“理念”,故可填“还特别注重‘格物’(‘理念’)”之类的句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原文第一段讲述的是宋代插花盛行的原因,从原文“风格从庄重、讲排场的宫廷式插花转变成不拘一格、追求自然美的文人插花”中可以找出关键词“自然美”,概括出:追求自然。第二段讲述的是插花的方式,但重点落在最具代表性的插梅上,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诗句,故“插梅赋诗”最能代表宋代插花的特色,概括出:插梅赋诗。第三段讲述的是宋人插花的目的,从“格物致知”“理念花”等句中可以提炼出关键词“格物”“理念”,概括出:讲究“格物”(“理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宋祁《玉楼春》中有一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别抒已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A;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也没有把那个“理外之理”讲明白。宋人常用“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黄庭坚《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忆清虚》:“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陈与义《舟抵华容县夜赋》:“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陆游《初夏闲居即事》:“轻风忽起杨花闹,清露初晞药草香。”……①从这些例子证明,②方中通说“闹”字“形容其杏之红”,③还不够确切,④应当说:“形容其花之盛(繁)”。⑤“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⑥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这类“闹”字的用法,不仅常见于古诗文,B。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写一个“小媳妇子”左手举着“闹轰轰一大把子通草花儿、花蝴蝶儿”。形容“大把子花”的那“闹”字被“轰轰”两字申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这也足以证明近代白话往往是理解古代文言最好的帮助。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20.下列句子中的“再”与文中加点的“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色已晚,再不加快速度就赶不上末班车了。B.在这么多字帖中,没有比这本再适合你的了。C.他早已有了成见,你跟他再解释也没啥用了。D.新疆真美,我已做好明年再去一次的打算了。21.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含标点),请任意指出两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请对李渔、方中通有关“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见解,分别作出点评。要求句子简洁流畅,每人不超过30个字。【答案】20.B21.语句①:修改为“从这些例子来看”,或删去“从”。语句④:删去冒号,或将句号置于后引号之前。语句⑥:修改为“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22.(1)李渔:对“闹”字的通感特点完全没有认识,一味地采取嘲笑的态度。(2)方中通:认识到“闹”字的表达效果,但没有讲清其中的道理。【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B项与文中加点的“再”都表示在比较中程度加深,有更加之意。A.表示如果继续下去会怎样。C.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D.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语句①,“从这些例子证明”搭配不当或句式杂糅,修改为“从这些例子来看”,或删去“从”。语句④,“说”后有冒号,表明是直接引用,句号应该在后引号里面,或者删去冒号,或将句号置于后引号之前。语句⑥,“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不合逻辑,“闹”是声音,属于听觉,“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表明是在视觉感受里获得听觉感受,可修改为“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1)首先找出李渔对“闹”字的评价,“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可见李渔根本没有认识到“通感”用法的特点和作用,对“闹”字的通感特点完全没有认识;由“别抒己见,加以嘲笑”可看出其态度是一味地嘲笑。(2)再看方中通对“闹”字的认识,“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可见他认识到“闹”字的表达效果;由作者的评价“也没有把那个‘理外之理’讲明白”可知,他没有讲清其中的道理。四、写作(60分)(本次调研命制4道作文题,参与考试的学校任选一题参加考试,并请在考试时通知到位)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的ChatGPT背后是充满争议的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对它既有殷切的期待,例如外媒评论称,ChatGPT会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颠覆者”;也不乏恐慌和抵制,例如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是“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但是,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人类怎么去应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善假人工智能,迎接美好未来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信仰科技者从ChatGOT中看到希望,热烈欢呼科技春天的到来,怀疑科技者从ChatGPT中失掉信心,为科技冰冷而忧心忡忡,在人工智能时代被洪流裹挟的人们该何去何从?在我看来,最好的选择是善假于人工智能,迎接人类美好的未来。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不全盘否定,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科技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各领域大显神通,为我们减轻负担、为人类带来福音。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教育、安全、金融、交通、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落地,并且应用场景也愈来愈丰富。跌宕起伏的证券市场中,以千分之一秒计算的盈亏,正是取代投资人的机器所为;就在春节时微信的“抢红包”,也时常见到机器发、机器收的情景,给人一种久违的温馨。在智慧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汇总的巨大潜力。未来,人工智能将会“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无需将人工智能为洪水猛兽,欣然接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题中之义。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不盲目狂欢,做机器的主人。在发挥机器之所长造福自己的同时,也别忘了谁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人与工具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训”,使用工具的人,自身也会被工具所绑定。当我们足不出户,只通过电子产品上的敲打来交友,朋友的意义已经悄然变化;当我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问计于云端,师长的传承也会迅速缩水;当我们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时,也应看到人工智能浪潮给现有的生产秩序造成的冲击……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而人类创造工具是为了进步,而不是为了退步。当代,面对来自极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的质问,我们应当反求诸己,把握机械的工具性,坚守独属于人类的批判性、创造性、共情力等。正如多马车的叠加,也不可能变成火车;再精妙的智能系统,也不能替代拥有复杂且细腻的人类感情;再高效的运作机制,也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自发自主的创新。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精进个人能力,彰显“人之为人”的智慧、温度和力量。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可以成为与人类交流、相处的伙伴,但此刻,我们不应该狂欢它给我们带来的彻底不同,更无需恐惧它会取代人类的地位,只要我们永葆人类文明发展中不曾遗失“人之特性”,人类这艘巨轮仍会在科技海洋中行稳致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作文题以现代文阅读Ⅰ中提及的ChatGPT及其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引子,要求我们探讨对这一充满争议技术的看法。材料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期待,认为ChatGPT将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颠覆者”;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可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以及它如何可能成为下一个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另一种是恐慌和抵制,担忧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会走向灭亡;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担忧来源,比如它可能带来的就业问题、隐私问题、安全问题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担忧。然而,材料也指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去应用;也就是说,技术本身并不能决定什么,关键还在于人类如何去利用这些技术。也就是说,学生既应看到ChatGPT的优势和它可能带来的前景,还要看到其可能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应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写作时,首先应正确理解“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产生、意义、影响及人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做法等,然后由此引发对科技发展的全面思考。如,新事物新技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一定的必然性;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我们对它的态度也会逐步理性和客观。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会辩证全面深入认识新生事物,合理有节制地运用新技术,做新技术的主人而不是被新技术所主宰牵制。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说明人类不断探索科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我们自己,让生活更美好;因此,我们要为科技的使用设定边界,不要为了避免眼前的危险而承受更大的风险,或是为了贪图当前的安逸而丧失了独立思考与生活的能力。立意:1.对人工智能(新兴技术/技术)既要乐观以待,也要秉烛忧思。2.用乐观而谨慎的心态迎接人工智能(新兴技术/技术),让其为我所用。3.人工智能(新兴技术/技术)本身无好坏,关键是看人类如何应用和限制。4.智看人工智能(新兴技术/技术)的利与弊。24.阅读下面小诗,根据要求写作。想象想象不是漫无边际想象不是随心所欲想象是向生命的未知地带勇敢地踏出一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想象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想象启探索,以实践而求证卡尔·萨根曾说:“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正是这句箴言,为人类的科学探索之路指引了方向。而我想说,以想象启探索,以实践而求证,同样是我们人生成长的不二法门。想象,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开拓更广阔的世界。想象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没有想象,人类或许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挣扎生存。而想象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现有的认知框架,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进而勇敢地迈出踏上探索旅程的双脚。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正如万户幻想人类亦能如嫦娥飞天,凡尔纳幻想人类亦能如鲨鱼般在深海来去自如……正是对未来的美好幻想激发人类不断创造,而如今,我辈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亦当激励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或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或为自己、为祖国勾勒出更多未来的可能性。实践,帮助我们纠正偏差,获得正确的方向。想象固然能够带领我们达到展现的领域,然而,不是所有的想象都正确,也并非所有的想象都值得我们去探索。毕竟,人类的寿命和精力都有限,时间和金钱都宝贵,如果盲目探索,也许会脱离正常轨道,以致于跑偏。正是因为在面对未知世界时,有些人不轻易接受表面的现象与结论,坚持深入思考,探求并追问事物本质,人类才能排除那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想象,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而不断开拓新世界。正如伽利略因怀疑“地心说”而不断探索、争辩,甚至为维护“日心说”的科学理论而付出生命;正如达尔文怀疑所谓物种“永恒不变”的观点,而风雨无阻、不断观察分析,终于发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正是实践,让我们弥补不足、破除迷障,了解世界的奥秘。所以,对于想象,我们也应该常怀怀疑态度,不盲从,不轻信,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去思考问题,寻求真相。想象与实践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双翼,更是我们人生之路奔驰向前的车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人生箴言。富于想象,我们对世界会有更多的好奇心,对人生也会有更浓烈的激情;敢于怀疑,让我们更理性严谨,并学会脚踏实地地去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未来的人生道路,或许才能更坚实、更长远!往者已矣,未来可期。我辈青年,生逢风云变幻之际,自当勇往直前,对未来心怀美好想象;也要秉持实践精神,摒弃幻想,探求真理。如此,让人类文明的圆周不断扩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这首小诗以“想象”为主题,阐述了想象的本质与意义。它告诉我们,想象并非漫无边际、随心所欲的幻想,而是有方向、有目标的探索。想象是向生命的未知地带勇敢地踏出一步,这既是对想象的赞美,也是对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想象的指引。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未知,就像宇宙永无止境,探索永远没有重点;就像学海无涯,我们永远会有新知。所以,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因为大脑中的想象,我们才会从一点可行性开始尝试着把他们变成现实,才会有了人类文明的改革与发展。我们臣服于自然脚下,受着他的馈赠和保护,可人类终究是极富创造力的生物,不满足于现有的藩篱,对围墙外的事物有着发自天性的向往,于是“生命的未知地带”被不断涉足,于是文明就这样一点点起步,从自然的馈赠开始发展为人类的创造。当然,在探索未知、想象同时,我们仍然需要考虑现实的制约以及实践的验证。因为想象终归带有一点前瞻性、未知性,没有经过那么严密的论证。所以,想象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而是需要经过不断地质疑与实践,使我们摆脱幻想,促使我们检验自己的推测。对此,写作时,要抓住“想象”这个核心概念,并围绕它展开思考。可以联想到“空想”“幻想”等词与“想象”进行比较。“空想”“幻想”通常是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而“想象”则有依据,并非天马行空,这就为“实现”提供了可能。由此,就可展开对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的思考:想象并非脱离现实的空想,而是基于现实、超越现实的创造。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也可以引导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也可以围绕“想象”与“规律”进行讨论,说明虽然想象是自由的,但它也需要一定的约束。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想象,而是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和规律,否则我们的想象就可能变成不切实际的幻想。立意:1.用想象开创未知,以实践化为已知。2.明确理想,减少幻想,杜绝空想。3.理想应付实践,空想只为易逝泡沫。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下,人们的生活因技术的使用变得更加便捷,但也有人因此变得颓废、萎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外物为辅事在人为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各种新式技术层出不穷,无时无刻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便利与帮助。然而,人们对技术的使用似乎正趋于“过度依赖”从而弱化了自身能力,甚至因此变得颓废、萎靡。私以为,我们应学会以外物为辅,发展独立能力,方能提升自我,实现更远的目标。诚然,外物的辅助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并极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识。正是工业革命下机械的产生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方使更多人民获得赖以为生的生活必需品。也正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使世界文明得以沟通流动。恰如荀子所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了外物的辅助,人们方得以提升自我,达到更为高远的目标。然而,在得到外物所给予的便利后,人们普遍扩大了外物于自身生活的比重,由合理利用逐渐趋于过度依赖。现如今,多少人依赖于手机导航,却丧失了基本的识路能力,又有多少人在键盘和语音输入的“温床”中逐渐变得“提笔忘字”?推究根本,人们对外物的过度依赖化趋向源于人性中始终存在的“向适性”。当面对完成同一件事的不同路径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向着抵抗力低的地方行走,因为这往往能使他们付出最为轻松的“低成本”获得“高回报”。而外物恰好正是滋生“向适性”带来的惰性与依赖的温床。无论是前人的经验亦或是高效精确的科技产品,他们在为我们提升了效率的同时亦能带来不亚于,甚至高于亲力亲为得到的结果。人们潜意识将其视为最优选择,从而形成了对其的依赖。然则这种依赖所带来的“便利”之下,却是人身心各方面能力的停滞不前乃至退化。倘若沉溺于外物带来的美好中,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应有的独立能力。如此,假若某天突然陷入无物可依的境地,迎来的只能是无能为力的毁灭。同时,对外物的过度依赖也会产生危险的盲目信任,使自己成为羊群之中的羊。倘若外物有所纰漏,自己也随着不假思索地跳入深渊,岂不可悲?外物诚然是辅助自身,提升自我、拓展认识的良好工具,但切忌过于依赖。要真正为自己带来裨益,关键仍在于“事在人为”。正如阅读一本书,只有亲自品读才能真正体悟其内涵,提升阅读能力,而不是仅凭他人的评论形成对此的潦草了解。只有以外物为辅,脚踏实地亲身践行,才能结合“物”与“我”,达到更高培养自身能力的境界。外物为辅,事在人为,站在他物铺就的基础上,亲自向更高处攀登,真正地锻炼自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题以“技术便捷性与人的生活状态”为核心议题,要求考生就技术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导致部分人变得颓废、萎靡这一现象进行联想和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在审题时,需要关注两个关键点:一是“技术的使用使生活更加便捷”,这体现了技术的积极作用;二是“有人因此变得颓废、萎靡”,这揭示了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本次作文旨在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技术与工具的作用。一方面,合理的、先进的技术能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比如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效率,推动我们的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