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信息类文本阅读
分析图表
||•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图表知识回顾
图表一一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如统计表、饼状图、柱状图
等。表文转换涉及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饼式图表文字转换
等。
图表能够展现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它能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
变化发展的规律。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
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柱状图、表格、饼状图、曲线图等。简
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题型一柱状图
柱状图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柱状图或直方图呈现出来,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来
向阅读者介绍或展示某个情况。考生须认真理解题意,搞清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解
决问题。
[解题技法]
从柱体高低找差距,分析概括得结论。
解答柱状图表类图文转换题,要关注以下两点:
1.分析题干要求,定向归纳概括题干的要求,决定了分析、概括的方向问题。
2.细致观察图表,找出发展趋势对柱形图的观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柱形代表的
数据,二是柱形与坐标联系后体现的意义。当然,有些柱形图本身就是通过对比表现数据的。
对于这类题目,除了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外,还要分析放到一块的柱形图通过对比体现的意
义。
例:
某初中学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
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要求:不能出现数字。
劳模家长、同学精英明星一样
(改编自2019年4月11日《中国教育报》)
【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要求,定向归纳概括本题所给图表是有关某校初中学生“喜欢的
榜样类型”的柱状图,要求根据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
第二步:观察图表,找出趋势根据图表统计结果可知,学生所喜欢的榜样类型“父母、师长、
同学”“影视明星”“英模劳模”“科学家”“政商界精英”的比例均不足50%,且依次减少;
有近15%的学生“没有榜样”。其中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的学生所占比例
最高,这一现象需要鼓励;以“英模劳模”为榜样的学生少于以“影视明星”为榜样的学生,
这说明“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还需多宣传,以扩大影响,对以“影视明星”为榜样的
学生则需要加以正面引导;对“没有榜样”的学生群体要加以关注。选取其中两条向学校提出
建议即可。
【答案】①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②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
人物的事迹。③对崇拜“影视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④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题型二表格类
表格类题将相关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做题时要认真研读出它的规律,依题目要求用文
字准确地把规律表述出来。
[解题技法]
解答表格类表文转换题,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读懂表格表格由表头和具体数据组成,读懂表格,就要把握表头的实际意义和数据体
现的特点等。
2.分析数据分析表格中的具体数据,首先要关注不同数据所代表的类别;其次要注重数
据间的比较,尤其要注重比较最大值与最小值,看其具体的差别,思考数据反映出的问题或事
物趋向。
例: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
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年龄
20岁21〜26〜31〜36〜41~
、乙
刖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
作品
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
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
【解析】第一步:读懂表格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
是作家渐至成熟。这里要清楚的是什么是作家的“成熟”,什么是作家的“不成熟”。当然,
“不成熟”指的是“处女作”,“成熟”指的是“代表作”。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块了:
一块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块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
第二步:分析数据表格中发表处女作人数(203人)主要集中在20岁前至30岁,发表代表作
人数(177人)主要集中在26岁至40岁,这说明什么?正好说明“成熟”的作家要比“不成熟”
时晚十年左右。那么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来答,大多数作家要花上十年左右的时间不断创作,
方能达到创作上的成熟。
【答案】(示例)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题型三饼状图
饼状图类题一般用切饼的方法将几个不同部分所占的比例形象地展示给读者,答题时只要
按题目要求用文字表达出这种比例就可以了。
[解题技法]
解答饼状图表类图文转换题,要分析饼状图的特征,一般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把握饼状图体现的数据特征饼状图是用圆饼状的图形来表示相关数据的,把握
数据特征就要弄清楚数据占比问题。
第二步:结合题干要求写出具体内容对饼状图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时注意
把握题干要求,从具体要求中把握饼状图体现的意义。
例:
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时手丐机会提笔忘字经历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
⑵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每条字数20〜30字)
【解析】第一步:把握饼状图体现的数据特征此题两个统计图分别从社会角度和学校角度揭
示了汉字书写现状堪忧的原因。第一幅图:手写汉字机会很少和不多的占了69.9%,还有4.4%
的人几乎不手写汉字,手写汉字较多的只有25.7%,可见手写汉字机会少。第二幅图:经常提
笔忘字的高达45.2%,而提笔不忘的仅占13.6%,可见提笔忘字是普遍现象。
第二步:结合题干要求写出具体内容结论要简明,可采用分总式或总分式结构表述。其中总
括句要能概括两图的总特点。
【答案】(示例)(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⑵①社会:平时手写汉字机会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
②学校:语文课不重视汉字的书写,忽视纠正错别字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学校原因。
题型四曲线图
曲线图类题一般以纵横两个坐标为主轴,有关数据通过曲线在两个主轴上的变化来反映某
种情况,答题者需要根据这种结构变化关系,弄清所表达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解题技法]
解答曲线图表类图文转换题,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
1.理解坐标内容看清坐标的横轴、纵轴的具体内容,把握坐标代表的意义。
2.找出曲线走向曲线无论在区间中如何高低起伏,但总有一个总体趋向。
3.分析“S”形曲线曲线的每一个转折点都体现其特点,所以在理解曲线特点时,要把握
曲线的“S”形问题。
例:
下图为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练
习
成
绩
得
分
(1)简要概括学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2)就学习而言,你从此图得到什么启发?
【解析】第一步:理解坐标内容对于本题,横轴代表的是练习天数,纵轴代表的是练习成绩
得分,区间中的曲线表现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练习的天数和练习成绩得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找出曲线走向对于第⑴题,可以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分析一从整体的角度看,
成绩得分的趋势是上升的;从局部分析,可以把曲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起伏较大但分
数提高明显,后半部分增幅变小但成绩也有起伏等。
第三步:分析“S”形曲线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就是练习能不断提高成绩,故要对自己有信心;
从曲线的前半部分分析,就是虽然成绩起伏较大,但要能够坚持;从曲线的后半部分分析,就
是成绩进步缓慢时,要注意找到突破的方法等。
【答案】(示例)(1)①总体不断提高;②中间有起伏;③增幅渐小(增速渐慢或前快后慢)
(2)练习能不断提升成绩。成绩有起伏是难免的,不要失去信心。进步缓慢时要设法寻求突破。
二、非连续性文本读图识表题类型
1、客观题:①读图表,判断选项概括分析的正误。
②读文字材料,判断选项图表的正误。
2、主观题:有些主观题的部分答案可从图表中概括分析出,答主观题时不要漏看图表。
三、图表材料选择题解题技巧一一三步比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判定非连续性文本中图表类阅读材料选择题的选项的正误。其解题的具体
步骤为:
第一步,读图,通过数据比对把握图表信息。
材料中的图示多是以分析数据为主的图表(柱状图、饼状图、表格、曲线图等),读图就要
紧紧抓住“数据”这个核心来区分数据统计的对象、认识数据的大小变化、分析数据间的比值。
具体来说,柱状图要着重分析条柱的高低和显示的数据大小,饼状图要着重分析各项目所占图
形比例的大小,表格要着重分析横向、竖向数据的差别,曲线图要着重分析曲线的发展趋势和曲
线的交叉节点。
第二步,读题,把握选项特点。
即仔细审读选项是陈述的图表材料的哪一点(陈述的对象)、做了怎样的分析或结论(陈述
的信息)、陈述的方式方法等,尤其要关注涉及不同陈述对象之间的比较、归类。
第三步,比对,判定选项正误。
将选项内容与图表相应内容进行比对,对选项所涉及的图表信息要反复审视并加以确认,
看选项的陈述对象和得出的结论是否与图表信息符合,由此确定正误。
必须注意的是,涉及评析推断类的选项,如果图表中没有明确的信息,可以搜索其他材料;
如果其他材料也没有直接的表述,则要看是否存在相反的信息,然后依据常理作出判断,不能轻
易用“无中生有”的套路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相反的信息,很可能就是正确的;如果有,
那就可能是不正确的了。当然,正误的判断还要审读选项的表述。如果材料没有明确的信息,
正确项只能用推测的语气词,或者在程度上加以限制。
四、总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读图识表题解答步骤
a)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
b)注意标题、表头和表尾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
c)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蕴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
特点等。
d)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是问题的所在,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
e)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典例1储析
(2024•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
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撼在座位上。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
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绕地球轨道飞
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
出。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哥伦
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
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柯林斯
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
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
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
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
望什么援手。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
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
着陆成功。"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心””■1ft比•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
材料二:
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
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
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新华社的报道没有透露"嫦娥四号"发射的具体时间,
只是说将在2020年之前发射。自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抵达月球之后,中国的"嫦娥三号"
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它搭载的“玉兔一号"月球车共有6个轮子,在任务结束前
共行驶了约114米。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兔一号"的探地雷
达探测到其着陆点下方有9个明显不同的地下层,表明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
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今年6月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布的信息,"嫦娥四号"
任务的主要工程目标包括进行月球背面着陆和深空数据中继。中国方面已邀请国际社会围绕
“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
(摘译自斯蒂芬•克拉克《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2015年9月22日,
英国“当今天文学”网)
材料三:
从古至今,人类举头望月,传颂动人神话,谱写优美诗篇,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亿万年
来,月亮的“图案”从未变化。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转周期,所以人们只
能看到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我们把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称为"月背"。2019年1月11日,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科技人员见证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顺利完成"两器互
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
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人类开启了探索月球背面的新纪元!
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科学探险。月背探测是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它具有巨大的科
学和工程意义,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玉兔二号"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像
一位孤胆英雄,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得益于驾驶员团队的悉心照料
与陪伴,"玉兔二号”已经创造了人类月面巡视器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玉兔二号"探测到
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下结构以及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为人类揭
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本书完稿之际,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飞离地球,中国航天人的目光又随之
投向深空。我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滋润心中科学的幼苗,点燃胸
中追梦的火焰,更希望年轻人能够沿着这一代航天人的足迹,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
星,去探索木星,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摘编自吴伟仁《〈月背征途〉推荐序》)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CJ*Q②Y
③3佯Q
A.⑥②④①⑤③B.②④①⑥③⑤
C.⑥④①②⑤③D.②⑥①④③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图表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画线句首先阐述了“船箭分离"的过程:"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而图解中,②展现的是第三级火箭一开始的全貌,④则体现了“弹出”的过程,故②④应位
于最前面。
然后,作者进一步介绍了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的"鹰号(登月舱)”的样貌特点"这艘小飞船外
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接下来,则是“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的过
程。而观察图解,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到,①中哥伦比亚号方向与④有明显不同,体现了“转身”
的过程,⑥中两者接触则体现了“对接成功”的过程,所以紧接着是①⑥。
最后,材料描述了宇航员们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
行的过程。图解中,③体现了合体后的“哥伦比亚"与"鹰'’离开火箭的过程,到⑤时,它们已
成为单独的飞行体。因此最后是③⑤。
所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②④①⑥③⑤。
故选Bo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
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
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
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
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材料二:
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
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
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
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英
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
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
材料三:
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
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
状也越来越复杂。雪晶的基本形状主栗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
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
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
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
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
平的板状晶体(-15℃)o
0
实心板状实心棱柱状薄板状针状枝蔓状
雪晶形态图
(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
2.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温度(C)
o3
2
o
«J
沅
B.制O
员
03
G
M
)
C
・度(C)
«
记
D■
力
0-5-10-15-20
温度(C)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材料三相关表述是“在-2回左右时呈板状,在-5回左右时呈柱状,在-15回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
-25回时呈柱状或板状〃"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
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
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回)变为薄而平
的板状晶体(-150)
雪晶的形状"在-15回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度湿度高时,"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
蔓晶体",而AD项六角形板状晶体在上,星状的枝蔓晶体在下,正好相反,可排除AD;
雪晶的形状"在-2团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度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
晶体",而C项是由实心板状晶体变成的针状晶体,可排除C。
故选Bo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四十或五十年前,欧美大多数正统气候学家相信,气候在历史时代是稳定的。这种见解,
已为世界近数十年来收集的气象资料所否定。在我国,古代作家如《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
《农丹》的作者张标和《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献廷,均怀疑历史时代气候的恒定性,且提出各
朝代气候变革的事例,记载于上述书籍中。
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史的初步研究,可得出下列初步结论:(1)在近五千年的最初
二千年,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比现在要高3-5℃。(2)在那
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1200年和1700
年;摆动范围为1-2℃。(3)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
的小循环,温度范围是0.5-TC。(4)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
海岸开始的,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的趋势。
我国气候在历史时代的波动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气候的波动是全世界
性的,虽然是最冷年和最暖年可以在不同的年代,但彼此是先后呼应的。如十七世纪的寒冷,
中国比欧洲早了五十年。欧洲和中国气候息息相关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寒冷冬天,
都是由西伯利亚气压的控制。如西伯利亚的高气压向东扩展,中国北部西北风强,则中国严寒
而欧洲温暖。相反,则北欧受灾而中国温和。只有当西伯利亚高压足以控制全部欧亚时,两方
都栗同时出现严寒。
一千七百年来,我国的气温升降与格陵兰的相比照几乎是平行的,只是有些情况的出现
在时间上稍有参差,如高低温、骤寒等天气。由于格陵兰和我国纬度高低不同,但都处在大陆
的东缘,虽面临海洋,仍然是大陆性气候,与西欧的海洋性气候所受大气环流影响不相同。地
球上气候大的变动是受太阳辐射所控制的,所以,如冰川时期的寒冷是全世界一律的。但气候
上小的变动,如年温1-2工的变动,则受大气环流左右,大陆气候与海洋气候作用不同,在此
即可发生影响。
(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记者:C3S(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日前发布公报称,2023年是地球
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C3s是如何确认这一点的?使用了怎样的方法?
埃默顿(欧盥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高级科学家):C3s发布的《2023全球气候总结》
报告主要是基于ERA5数据。ERA5是由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制作、对全球气候的第五代大气
再分析的数据集。这些数据来自卫星观测、全球气象站观测等。可以说,该数据集提供了自
1940年以来每天的全球气候数据。据此C3s得出了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的结论。
记者:我们近些年来一直在谈论全球变暖,那2023年成为地球最热一年是反常现象还是
必然现象?
埃默顿:我认为,可能既必然又反常。首先,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我们将不可避免
地看到最热日、最热月、最热年的纪录不断被打破,尤其是当全球变暖与厄尔尼诺现象相结合
之时。然而,需栗注意的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超出长期平均水平和上一个最热年份2016
年的幅度确实相当大。此外,2023年或许是“反常”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年创纪录的气温
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不断加强而不是减弱的一年。
记者:如你所说,厄尔尼诺现象仍在持续。世界气象组织此前表示,厄尔尼诺现象预计
至少会持续到2024年4月。这是否意味着2024年会比2023年更热?
埃默顿:鉴于最近的情况,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到2024年年初,我们认为截止到2024
年1月或2月的12个月时间段,其气温可能会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我们也不能
排除2024年比2023年更热的可能性。
记者:C3s在报告中称,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是2023年气温破纪录
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个因素影响的比重更大一些?
埃默顿:目前我们还无法对2023年全年的情况进行全面归因,这个问题比我们想象的更
加复杂。当然,在较长时间维度上,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导致出现如2023年一样气温创纪
录年份的一个主导因素,而厄尔尼诺现象会在短期内推动特定年份的加速变暖,譬如2023年
和此前的2016年。
记者:在你看来,未来几年在气候变化方面最令人担忧的是什么?
埃默顿: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研究结果,在气候不
断变暖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预期极端事件的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会增加。报告还指出,全
球变暖每增加0.5摄氏度,就会导致极端炎热事件的强度和频率明显增加,包括热浪、干旱等。
记者:综合来看,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向世界发出了什么样的信号?
埃默顿:我希望2023年破纪录的气温、所有其他相关数据、纪录以及它们给世界带来的
影响和后果,能够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尽我们所能尽快
减少排放,并努力限制我们人类所造成的变暖程度。
(选自《新京报2023年成地球最热一年可能既"必然"又"反常”》)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注]A表示三世纪以来的中国气温波动曲线。B表示同时期用同位素所测得的格陵兰岛的
气温波动曲线。(结冰时气温高,同位素就增加,气温增加1°C,018就开始增加0.69%。)
A.中国六朝等多个古代时期出现过气温比现今温度低的情况。
B.十二世纪初期,格陵兰尚有高温,而中国开始进入寒冷期。
C.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和格陵兰都一样出现过气温低的情况。
D.中国和格陵兰的气温变化在时间上有参差,二者趋势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图表的能力。
D.“二者趋势不同〃错,中国和格陵兰在气温升降变化上几乎是平行的,意味着它们的变化趋势
基本相同,只是会有时间稍有参差的时候。另外,从图中也能看出,这段时期,两地气温变化
都处于上升期。
故选D。
(2024•湖南长沙,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的出现真正改变了文学经典的存在样式、传播方式和接受需求。从早期PC端的红楼
同人小说、各红楼网站贴吧到当下移动端各传播平台、视频和有声读物,图文、视媒、声媒三
大传播方式的叠加融合使得《红楼梦》的存在远远超出一部小说或影视作品的定义。
对经典的传播而言,媒介并非一个中立的传播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隐喻的意义和语境
"修辞”。每种媒介自身都包含着影响传播内容、价值取舍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的方式密码,都借
助自己塑造的媒介环境提供一种创造"个性”意义的场所和条件,一旦和受众产生具体的文学互
动关系,就会使这种互动呈现出一定的价值偏向。比如聚集在“天涯社区"贴吧的红迷们,形成
了强烈的解密式阅读趣味;B站聚居着大量喜欢《红楼梦》鬼畜视频、热衷通过弹幕分享自己
感受的乙世代青年;抖音则是《红楼梦》美妆、美食爱好者的集散地。故而媒介作为经典传播
风格和氛围的创生者,本身已成为传播内容的一部分,成为一个具有价值偏向性的意义生产空
间。
因此媒介技术究竟是向善还是向恶,对经典的传播来说是最好还是最坏的时代都非简单
对错之判。虽然对当下的传播现状不能悲观,但也绝不能乐观,因为我们多大程度上能够把控
技术带来的问题,规避文学产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警惕大众化、娱乐化、碎片化的趋向,依
然取决于我们如何以及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媒介。
新媒体与文学经典传播的关系是一种多层次、反馈复杂的交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它们之间不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还关涉到审美、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话语权力及资
本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但文学毕竟是人学,阅读和接受经典的最终目的是影响并塑造人,因此,
观照人的精神世界是文学传播和接受的永恒主题。新媒体与文学经典传播的结合,对读者而言
无论是功用的还是娱乐的,最终的旨归依然是自身审美艺术素养的提升和人生存在意义的确认。
从近期利用问卷星所做的全国调查来看,对于“您阅读和学习《红楼梦》的最大收获”一问,10623
份答卷中选择“感悟人生存在的意义”占比66.27%,仅次于“丰富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66.73%,
由此可见对文学经典精神境界的追求,已成为阅读经典最重要的动力和期望之一。
(摘编自李丹丹《新媒体视域下(红楼梦)传播现状及规律》)
材料二:
数字媒介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互动性。互动性从根本上改写了传统新闻文本的构成法——
文本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固定的叙事形式,亦不再拥有相对稳定的意义结构,而是在互动的作
用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参与、探索的叙事空间,最大限度地激活了文本的开放性内
涵,为用户打开了一个意义协商空间。不同的互动实践与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语义规则,亦形
成了不同的意义生成方式。因此,互动可以在修辞维度上加以认识——互动的语言,即是修辞
的语言。
在时间维度上,用户可以自主地选择故事在时间维度的“展开”方式,并从容地处理"沿途”
的页面悬停时长,由此决定叙事“前行"的时间结构,如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向和时间,并在此
基础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时间意识。当不同的信息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逻辑时,用户便可以
在自由选择中建立特定的时间概念或时间意识。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央视新闻推出的融
媒体产品《亚运山水间》,设置了富春江、良渚、西湖、钱塘江四个"探险"板块,用户点击不
同的板块,即可触发漂流、迷宫、龙舟和射箭四个不同场景的游戏,从而体验特定场景的游戏
内容。不同的选择顺序,形成的是不同的内容呈现顺序和结构,这便从根本上改写了传统新闻
的内容呈现顺序,由此摆脱了文本意义生成所高度依赖的时间逻辑。例如,"良渚"板块主要讲
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历史文化,"西湖"板块注重呈现当下的自然美景——不同的选择顺序,决
定了不同的感知模式,亦在时间维度上形成了不同的杭州印象。
在界面功能上,融合新闻允许用户长时沉浸、随时切换、及时退出某个场景,并允许用
户在悬停时能够在空间场景中任意移动、放缩,比如拖动地图查看某个点位,放大画面查看某
处细节等,全面浏览并深度挖掘界面空间中的信息。在《亚运山水间》中,用户进入"富春江”
的船只,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自由地游览、观赏每一处景观细节。可见,用户通过对悬停时间的
处理与支配,改变了叙事进程中的情节展开时长,而探索时间越久意味着用户越有可能突破经
典叙事中的时间限制,进入深度阅览状态,进而捕捉到画面中更多的细节,获得更为丰富的新
闻信息。
在空间维度,用户通过一定的导航选项或条件选项,可以自由地决定新闻内容的可见性,
从而以互动为基础,形成不同的导航空间形态,或形成不同的虚拟空间图景,以此重组融合新
闻的意义结构。换言之,某些内容能否显现并进入意义结构之中,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个性偏好
与自主选择。例如,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中心于2022年负责创建了一个融媒体项目——
基于街道壁画地图的交互式时间轴《黑人的命也是命》。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2020年非裔美
国人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开枪射杀后,美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反种族主义艺术品。进入作
品界面后,用户可以根据艺术品类型、艺术家身份、创作时间、涉及的社会议题等类目对内容
进行筛选,还可以点击地图上的作品名称,查看作品的具体信息。这种自主选择的行为不仅影
响了文本的"输出”内容,而且改变了文本的呈现方式,亦影响了用户的解读方式,如用户对于
种族议题的观点和态度。
(摘编自刘涛刘锦鹏《通往数字世界的修辞学:融合新闻叙事的数字修辞体系构建》)
4.下列图表是关于《红楼梦》相关传播情况的调查。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了原,3ai"甲♦rn(ria)
♦MatIM、
/MUI"
助比皂暂攵此4464%
留识庐庄uan
表一表二
A.从表一及材料一可知图文、视媒、声媒等多渠道传播方式,使经典《红楼梦》的传播
变成文化产业链的一环,技术的便利带来了新的传播契机和可能。
B.从表一受众了解《红楼梦》的渠道占比看,占比最高为视频类,说明在当下短平快的整
体传播背景下,视频成为人们获取相关知识时最受欢迎的方式。
C.表二中有约一成的受众对传播现状不满意,可见对于经典的传播,从长远来看,新媒体
传播方式前景不容乐观,表一“学校课堂”占比低验证了这一点。
D.从表二《红楼梦》当下传播现状的满意度来看,近九成的受众表示满意,可见当下的
媒介技术是人们可接受的,体现了文学经典传播大众化的趋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C.“从长远来看,新媒体传播方式前景不容乐观”错误,与材料观点"对当下的传播现状不能悲观,
但也绝不能乐观”不符,正确与否要看使用的目的和方式。
“表一校课堂’占比低验证了这一点〃错误,表一的相关内容与表二部分人的不满意态度不构
成论证关系。
故选C。
(2024・湖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传统工匠文化空间的形成离不开工匠主体的生产实践、文化惯习和集群关系,是受特定
历史时期影响的结果,亦是同期社会文化、经济、精神等特征的镜像映射。虽然,传统工匠文
化空间表象涵盖了如工匠技艺、工匠器物、工匠观念、工匠实践等,但其内在却是一个关系体,
是一组由工匠集群关系构成的结构体。不同组的关系体,构成了空间的工匠实践性知识,亦突
显出工匠文化空间内涵的“主体性”。对此,李泽厚先生认为“人类主体性既展现为物质现实的
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核心),这是主体性的客观方面即工艺一社会结构亦即社会存
在方面……同时,主体性也包括社会意识亦即文化一心理结构的主观方面”。换言之,传统工
匠文化空间作为主体的“实践场”,其实践性知识包含了主体的历史实践经验和文化社会意识,
是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可见,工匠文化的集群系统建构出传统工匠文化空间的实质,并与社会
生产形成互嵌性关系,显现出其丰富的主体性内涵。
美国人类学家威斯勒针对文化的集群系统提出“文化综合体”的概念。他以“苏必利尔湖边
的奥吉伟印第安人以野生稻谷为食,人们准确地把它当作他们文化的特质。因为他们以野生稻
谷为食是一个整体的文化活动,包含收割、晒干、去壳、扬谷、贮藏、烹制和食用,并进行与
其相关的交换、赠送、分配、规则、责任等一系列围绕野生稻谷所进行的活动",并认为"这样
一系列的活动名称就叫野生稻综合体”,类似的文化综合体还有图腾崇拜、巫术、祭礼等。
虽然文化综合体并不是一种普适性的文化特质,但针对某种特定主题则可成为代表文化
全部的内容。由此看来,并不能将传统工匠文化空间视为一种特殊性的独立对象,而应当将其
置于对文化综合体的理解当中。譬如,清代景德镇制作的"御瓷",表面看是由制瓷工匠借助技
艺所呈现的结果,但它的存在不仅仅是“御瓷"本身,还包含着朝纲权威、烧窑祭拜、传授方式、
制器精神、造物观念等,这些围绕制瓷工匠而延展的各类实践活动和精神意识,建构出一个以
制作御瓷为特质的文化综合体。借助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进一步阐释了“文化综合体”现象的
内质:因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
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
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从传统工匠文化空间的互动
关系来看,首先,工匠文化处于文化场域之中,遵守着工匠习俗、工匠规则、工匠体制等,形
成了制度互动的结构;其次,工匠文化中包括了技术美学和技术生活互动的两个层面;最后,
工匠文化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内核的工匠精神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实质。
传统工匠文化空间中的互动形成了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这些是具有自身逻辑
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其中包含着与其相关的各个环节,并反映在工匠与生产、技术与
艺术、伦理与社会等各类相互依存的关系上。然而,工匠文化虽遵循着其自身的文化场域权利、
规则和惯习,但外在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亦会对其文化产生相应的影响。抑或说,传统工匠
文化空间中存有不同文化特质为核心的文化综合体,其空间结构受到文化综合体的构型与规则
的影响,呈现出其独特的空间特征。
(摘编自邓文杰《从物质到虚拟:传统工匠文化空间的数字化重构》)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栗任务。传承工
匠文化、培育大国工匠是构建技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工匠文化是技能劳动者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
总和。通过深入挖掘工匠文化内涵、特色,总结提炼工匠文化资源体系,创新工匠文化教育传
播方式,推进工匠文化融入技能型社会建设,可以激活工匠文化的内在价值,增强工匠职业身
份认同与职业标识,激发工匠的主体意识、劳动精神和自主创造能力,进而提升工匠技能水平
和生产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基因禀赋,是
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精神是工匠文化的灵魂。与传统工匠不同,现代生产方式、
工艺技术赋予现代工匠更丰富、更广泛的内涵,高端的、先进的、精密的制造业需要大量具有
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技术技能人才。工匠文化既倡导追求卓越精致、崇尚完美
极致,同时也鼓励打破思维固化,追求突破和革新,实现传统技艺的提升与超越。因此,弘扬
工匠文化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不断向创新链、产业链、价
值链高端迈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为构建技能型社会、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摘编自范中健《工匠文化融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材料三:
茎上7地后“睥帆I讨刖:Mi:-
,的*岫,:㈱口演也1淑蚓澄彳腐就松的
5.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三图文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各工种人数呈现不均衡性,大木匠人数远远多于其他工种,工种组织体系不健全,容
易出现技艺应用不全的现象。
B.传统建筑工匠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不合理性,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传统建筑技
艺的传承将会越来越困难。
C.大部分工匠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较为专业、系统的知识教育和科班培训,表明他们的
传统建筑技艺很可能不高。
D.以上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青壮年涌向城市,使本就缺乏吸引
力的传统工艺更加后继乏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图表的能力。
C."表明他们的传统建筑技艺很可能不高"有误,接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他们“高端的、先进的、
精密的"制造工艺,但并不影响他们的“传统技艺"高超。
故选C。
(2024•河南信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伴随新技术的应用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中国网络文学正在改变文学的传播路径,成为中
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新增长点。伤如,一些作品在俄罗斯互联网平台的阅读量超过千万次,一些
作品初始印刷量便超10万册,表明中国网络文学在俄罗斯读者中,尤其是“网生代”中找到
契合点。中国网络文学讲述的精彩故事和其中蕴含的动人情感,令俄罗斯读者不再因陌生的背
景和复杂的音节对中国故事望而却步,主动走进这一五彩斑斓的文学空间,并在某种程度上带
动海外读者对中国古典和现当代文学的阅读兴趣。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流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文学创作
独特的故事性和深刻的感染力,成为中国网络文学远航出海的底蕴与动力。例如,《天道图书
馆》以孔子为原型讲述中国的尊师重道文化,《仙逆》展现主人公胸怀天下的正义精神,《掌
欢》着眼传统美食,《画春光》聚焦瓷器文化……中国网络文学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与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元素,增加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向海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世
界。
得益于互联网平台发布特点,逐章连载的更新方式与留言点评功能让网络文学作品更具
悬疑性与互动性。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更易系紧一部作品的情感纽
带,也更易产生和筛选出优秀作品。随着平台内容生产机制、付费阅读、职业作家体系等模式
日益完善,中国网络文学已形成生机勃勃的创作队伍、包罗万象的创作主题和国际化的读者群
体,让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海外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喜欢的作品,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吸引越来
越多的海外作者加入网络文学的创作队伍。《2023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显示,截至
2023年10月,仅起点国际就已培养约40万名海外网络作家。全球共创,正成为中国网络文
学海外传播的新趋势。海外原创作者大多结合自身语境和文化特色展开创作,在借鉴中国网文
创作方向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风格,进一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基于当代文学的生产和消费特点,网络文学创制出一套适用于互联网媒介的文学生产机
制,不仅赋能产业发展,也带动了产业升级。目前,网络文学IP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栗内
容源头,通过影视、动漫、广播剧、短剧、舞台剧等衍生作品,网络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进一步
扩大,有潜力成为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比如,由网络小说《从前有座灵剑山》改编而成的同
名动画一度在日本多家电视台热播,成为中国动画向动漫发达国家传播的典型案例。从文本出
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出海之势渐成规模,传播半径不断延伸,覆盖范
围持续扩展。与此同时,中国网络文学与中文学习亦形成良性互动:例如,中国网络文学作品
为俄罗斯中文爱好者提供了翻译实践路径;中国网络文学在俄罗斯的快速发展又吸引了当地粉
丝群体学习中文。在网络阅读平台的评论区中,经常能看到读者们热火朝天地讨论:学习中文
需栗多长时间?我应该学习普通话还是广东话?我不用学会说中文,只想用中文阅读,可能实
现吗?
中国网络文学加速扬帆远航,与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密不可分,反映了海
外读者渴望了解中国的愿望。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学既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
扇时代之窗,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座数字桥梁。未来,我们应推动中国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
展和国际化传播,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作出更多贡献。
(摘编自赵世锋《受欢迎的中国网络文学》)
材料二:
文学是精神的食粮,滋养我们的灵魂。在网络的加持下,文学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表现形
式,赢得了更多的受众,并以灵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当下,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文化形态,
正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名片。
文化彰显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不难发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地位日益重栗。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的竞争,都离不开文化发
展的竞争,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文化竞争不是相互排挤,而是相互交流,讲好各自的故事,实现相互理解、和谐共处。
近年来,受全球化速度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以线下形式、实体形式为主的传
统文化交往活动受到诸多限制,而网络文学、影视、游戏等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新文化形态,在
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出海的主力。在这方面的有力佐证是,文化自
信、强国叙事正在成为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新趋势。
随着中国网文海外辐射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网络文学以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
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文在国内的IP化,网文IP早
已不再以小说的单一形态影响海外受众,而是以包含影视、动漫、游戏等在内的多种形态“融
合出海”,出海速度与效果因此更上一层楼。在IP出海的大趋势下,多元内容形态的影响力
叠加放大,让中国网文IP有望成为全球IP。
受精品化、IP转化提速、全球化深入等三大核心趋势的积极推动,中国网络文学作为大
众参与、全球共创,彰显中华文化原创力的生动实践,不断延伸传播半径,已经成为讲好中国
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的文化名片。用好这张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名片,对于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胡欣红《网络文学“融合出海”,打造中国文化传播新名片》)
6.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发展阶段
曲Mo,、
阿文出彩小依耀融多④
内总布Wn送.出丽珏务
■最日皓
Ui*3.0
寿外JR创育6上".网文
【改3作。♦出■外,专
・■分工♦业化
出E0
“外黔处自发健在PM文学
■■甲含,中ESIKOPI文金业
&手播值・外平台
A.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的作品《掌欢》在海外出版授权,就属于网络文学出海L0阶段。
B.在出海2.0阶段,海外粉丝翻译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如俄罗斯中文爱好者的翻译实践。
C.起点国际培养大量海外网络作家,上线海外原创内容,这与网文出海3.0阶段相符合。
D.由网络小说《从前有座灵剑山》改编的动画在日本热播,代表着出海4.0阶段的到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图表的能力。
D.”代表着出海4.0阶段的到来〃错误,从图中可知,在出海3.0阶段,就有IP改编作品输出海
外,故由网络小说《从前有座灵剑山》改编的动画在日本热播,并不能代表出海4.0阶段的到
来。故选D。
(2024•北京•三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目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超过7000种,此类疾病患者多达3.5亿人。有些
人携带突变的基因并不表现出病征,但他们的后代则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室品质承诺宣言
- 重拾学业决心书
- 五金产品购买合同格式
- 地砖铺设分包合同示例
- 融资协议合同内容
- 2024年度工程款支付四方协议全新范本14篇
- 货车司机2024年度合同范例下载
- 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管理办法
- 篮球比赛安全协议书范本版
- 手术室护理培训总结
- 中职开设专业方案
-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
-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书成长赛道
- 2024年重庆市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政策解读学习培训课件资料(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 注意事项)
-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三体二黑暗森林
- 2023年1月福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7病句 试卷(含答案解析)
- 设备撞件不良分析报告
- 呼吸科进修总结汇报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