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题可先使用2B铅笔填涂,然后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2年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随“天和”核心舱运行于距地表400km的高空,每90分钟围绕其中心天体绕转一周。下图为“天和”核心舱绕其中心天体公转实景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选项中,与“天和”核心舱类型相同的天体是() A.太阳 B.金星 C.月球 D.哈雷彗星2.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期间可以(可能)() A.开展高真空、弱辐射、超高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 B.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缓解失重生理效应 C.在空间站外安装避雷装置,避免恶劣的雷暴天气 D.遭遇超强太阳风产生的高温,干扰太空实验的进行〖答案〗1.C2.B〖解析〗【1题详析】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故类似于月球,C正确;金星属于行星,太阳属于恒星,哈雷彗星属于彗星,均与空间站类别不同,ABD错误。故选C。【2题详析】空间站位于太空空间中,太空环境具有辐射强、温度低、高真空的特点,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期间,可以开展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A错误;因太空环境接近真空,没有空气对流,不会发生雷暴现象,C错误;太阳风会产生高能带电粒子流,不会带来高温影响实验进行,D错误;为缓解失重效应,航天员会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避免肌肉萎缩和骨量流失,B正确。故选B。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12月1日晚,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塔河等地出现极光,不少当地居民以及游客拍摄到这一美景。甚至在北京怀柔区、门头沟区等地也有天文爱好者拍摄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据了解,本次极光现象是因为发生了地磁暴活动。地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或太阳风暴的影响,产生强烈扰动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3.引发此次极光现象的太阳风暴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软流层4.关于太阳活动引发的地磁暴对地球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磁暴会加强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使全球各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B.地磁暴会影响到无线电通信和GPS导航定位系统,导致定位错误或中断 C.地磁暴会导致地面电网形成感应电流,容易引起电网跳闸等事故 D.地磁暴会使靠地磁场来感应方向的动物行进、迁移路线会发生改变〖答案〗3.C4.A〖解析〗【3题详析】太阳活动主要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析】地磁暴是太阳活动引发的地球上磁场的异常,不会加强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所以不会使全球各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A符合题意;地磁暴会影响到无线电通信和GPS导航定位系统,导致定位错误或中断,排除B;地磁暴会导致地面电网形成感应电流容易引起电网跳闸等事故,排除C;地磁暴会使地球上磁场的异常,使靠地磁场来感应方向的动物行进、迁移路线会发生改变,排除D。故选A。“潮汐树”通常出现在沿海的滩涂,其主干朝向海洋一侧,枝权朝向陆地一侧,如下图所示。海水涨落是形成“潮汐树”的动力来源,涨潮时水流速度比落潮时慢。完成下面小题。5.有“潮汐树”分布的海岸是() A.沙质海岸 B.基岩海岸 C.泥质海岸 D.人工海岸6.“潮汐树”是波浪作用塑造的微地貌,关于其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①涨潮时,泥沙沉积形成滩涂②落潮时,侵蚀滩涂形成冲沟③涨潮时,侵蚀滩涂形成冲沟④落潮时,泥沙沉积形成滩涂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7.下图是“太阳、地球、月球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潮汐大潮出现时,月球可能位于() A.甲、乙位置 B.甲、丙位置 C.丙、丁位置 D.乙、丁位置〖答案〗5.C6.C7.B〖解析〗【5题详析】据材料可知,潮汐树是发育在潮滩上的潮沟(海滩上受退潮水流的侵蚀形成的),故潮汐树最可能发生在质地松软易被侵蚀的泥质海岸,C正确;沙质海岸沙质疏松,易被侵蚀,但稳定性差,不易形成潮汐树,A错误;基岩海岸岩石比较坚硬,潮水侵蚀能力较弱,不易形成潮汐树,B错误;人工海岸人类活动影响大,不易形成潮汐树,D错误。故选C。【6题详析】由材料可知:“潮汐树”,是海水在涨潮和落潮的过程中形成的,潮汐树的主干朝向海洋一侧,而枝杈朝向陆地一侧。因而丰富的泥沙是潮汐树形成的物质条件,而潮水的涨落是其动力来源。“涨潮时水流速度比落潮时慢”,所以,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由于滩涂宽广坡度小,海水向岸的前进速度慢,以淤积为主,①正确,③错误;当落潮时海水向离岸方向,落差加大,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最初的冲沟,②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析】当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部分引力会被抵消,海面的涨落差距小,形成小潮,乙、丁错误;当日、地和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引潮力达到最大,出现大潮,甲、丙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1年11月,我国研发制造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下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右图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出水瞬间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马里亚纳海沟深1万余米,但仍位于莫霍面以上。图中数码代表的界面,表示莫霍面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9.“奋斗者”号拥有一系列“高精尖”安全技术装备,以应对万米载人深潜过程中的重重危险。这些危险可能包括() A.某些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形成“海中断崖” B.下潜中,海水温度持续下降,潜水器被冰冻 C.深潜中受风浪、潮汐的影响大 D.下潜中会受到地震横波的影响〖答案〗8.C9.A〖解析〗【8题详析】从图中可读出:①表示地球地核的外核与内核的分界面,A错误;②表示地核与地幔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B错误;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C正确;④地壳内部的分界,即硅铝层与硅镁层的分界,D错误。故选C。【9题详析】海水垂直方向密度变化总体是增大的,但因特殊原因会导致某海区某水层随深度增大而密度减小,即形成“海中断崖”,会对下潜中的潜航器带来危险,A正确。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是会下降,但达不到冰冻的程度,B错误;深潜,随着深度的增加受风浪、潮汐的影响变小,C错误;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液体,D错误。故选A。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在藏北伦坡拉、尼玛等盆地丁青组地层中发现距今约2600万年的似浮萍鱼类和昆虫等物种的化石超过50种。下图为长梗似浮萍叶及伴生动物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层化石最可能形成于() A.古近纪——新近纪 B.侏罗纪——白垩纪 C.二叠纪——三叠纪 D.前寒武纪11.由材料可知,距今约2600万年的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寒冷湿润 C.温暖湿润 D.寒冷干燥〖答案〗10.A11.C〖解析〗【10题详析】由材料可知,该化石形成的时间大约是距今约2600万年,该时间大约位于古近纪一新近纪之间,属于新生代,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析】浮萍叶、鱼类是热带和亚热带的生物,推测当时的环境比较温暖湿润,当时青藏高原还没有隆起,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与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新西兰北岛不同,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可占该岛面积的70%,许多山峰超过3000米。南岛山地顶部多积雪、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发育,如米尔福德峡湾(见左下图)。在峡湾峭壁上,大小瀑布或者叮咚,或者轰呜,汇成动听的天然交响乐。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国家能看到与米尔福德峡湾同样地貌景观的是() A.南非 B.印度尼西亚 C.挪威 D.澳大利亚13.甲沿海地区土壤肥沃,关于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①火山活动频繁,大量火山灰在此沉积,土壤中矿物养分充足②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速度快③地势低平,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在此沉积④岩石风化速度快,为土壤形成提供成土母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峡湾地貌主要是由于冰川侵蚀形成,南非、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均位于中低纬度,冰川活动较少,挪威位于高纬地区,较易受到冰川活动的影响,因此峡湾地貌发育较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较为活跃,因此甲地土壤肥沃的原因有可能是火山活动产生火山灰在此堆积提供的大量矿物养分,①正确;气温较低不利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②错误;结合图片信息可知甲位于河流附近,推测该地地势较为低平,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在此沉积,③正确;成土母质还需要动植物对土壤的不断改良提供有机质才能成为肥沃的土壤,成土母质多不能表明土壤肥沃,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2年3月28日,中国邮政公布《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的表现内容和图稿,广西桂林喀斯特和广西环江喀斯特有幸入选。桂林喀斯特邮票(图a)展现的是漓江阳朔兴坪段银刀湾一带的景色;环江喀斯特邮票(图b)展现的是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锥形喀斯特森林地貌。完成下面小题。14.桂林漓江阳朔兴坪段镰刀湾一带(图a)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15.环江喀斯特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区幸存连片面积最大、完好性保存最佳、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展现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演化过程。环江喀斯特今后的演化方向为() A.溶沟—峰林—洼地 B.峰林—孤峰—残丘 C.溶沟—峰林—孤峰 D.洼地—峰林—孤峰〖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析】由于桂林漓江阳朔兴坪段镰刀湾一带多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侵蚀(溶蚀)下,形成第一湾,C正确。与海浪侵蚀、冰川侵蚀以及风力侵蚀等无关。故选C。【15题详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环江喀斯特目前处于峰丛阶段,由于石灰岩容易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被侵蚀明显,随着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峰丛被溶蚀成为峰林,随着溶蚀作用的持续,形成孤峰,最终演化为残丘或侵蚀平原,所以演化方向为峰林—孤峰—残丘,B正确。溶沟和洼地的演化在图示峰丛之前,ACD错。故选B。2020年下半年,身穿藏族服饰的藏族少年丁真(四川甘孜人),帅气的脸庞、原生态的肤色、清澈又略带些羞涩的眼神,因“超高颜值”爆红网络(下左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丁真原生态的肤色,面色黝黑,造成这一现象地理原因是() A.①强 B.②强 C.③强 D.④强17.拉萨郊区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大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表现为上右图中() A.①②增强 B.④⑥增强 C.③⑤增强 D.①③增强〖答案〗16.A17.C〖解析〗【16题详析】丁真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川西高原地区,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当地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丁真长期生活在太阳辐射强的环境下,造成其面色黝黑。据图可知,①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丁真面色黝黑主要是①强所导致的,A正确;②为地面辐射,主要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将热量传导给大气,使大气增温,不会使丁真面色黝黑,不符合题意,B错误;③为大气逆辐射,其主要作用是保温,不会使其面色黝黑,不符合题意,C错误;④大气的吸收作用,与面色黝黑无关,D错误。故选A。【17题详析】温室大棚可以大气向上散热,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减少,⑥减弱;继而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气温,气温越高,大气辐射就越强,故③⑤增强,B错误,C正确。温室大棚不能增强达到地表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的吸收作用,AD错误。故选C。每年4-5月的白天,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上的目标物时,目标物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像被火炉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地气上升”。“地气上升”能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当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就很快衰减和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 B.开垦地地面温度降低 C.草地上盛行下沉气流 D.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19.下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符合“地气上升”现象的是() A. B. C. D.〖答案〗18.C19.D〖解析〗【18题详析】每年4~5月的白天,近地层像被火炉烘烤-一样,说明温度较高,开垦地是裸地,植被少,升温快,气流上升,有利于“地气上升”,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草地升温慢,气温低于开垦地,气流下沉,不利于“地气上升”。气流下沉把草地上方细小颗粒物带至地表,因此C正确。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不是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A错误。开垦地地面温度升温快,温度高,B错误。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利于给扬尘增重,利于其下沉,但不是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D错误。故选C。【19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地气上升现象出现在白天,开垦地是裸地,植被少,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草地则相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水平气流由草地流向开垦地,高空气流由开垦地流向草地,由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故选D。下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台湾海峡海水盐度低的原因是() A.有淡水注入 B.海水温度高 C.全年降水量小 D.全年蒸发量大21.关于台湾海峡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海冰影响当地海上航行 B.可从海水中提取盐类等资源 C.海水密度不影响船舶吃水深度 D.当地渔业生产与海水盐度无关〖答案〗20.A21.B〖解析〗【20题详析】读图可知,台湾海峡西部是福建省,福建省东部有大量河流注入台湾海峡,降低了盐度;故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台湾海峡海水盐度低的原因是陆地有淡水注入,A正确;海水温度、全年降水量、全年蒸发量与同纬度太平洋差异不大,BCD错误。故选A。【21题详析】台湾海峡位于低纬度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海水不结冰,A错误;海水中富含钠、镁、钾等盐类物质,可从海水中提取盐类等资源,B正确;海水密度会影响海水浮力大小,进而影响船舶吃水深度,C错误;不同的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不同,故当地渔业生产与海水盐度关系很大,D错误。故选B。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和“土壤剖面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坡度 B.植物 C.降水 D.基岩23.图中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层次正确的是() A.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B.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C.淀积层母质层淋溶层 D.淋溶层母质层淀积层〖答案〗22.D23.B〖解析〗【22题详析】岩石(基岩)风化的产物即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D正确;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A错误;生物(植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B错误;气候(包括温度、降水量等)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C错误。故选D。【23题详析】位于腐殖质层下方的甲是淋溶层,是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淋溶层下形成的乙是淀积层,是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淀积层下形成的丙是母质层,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由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四种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完成下面小题。24.属于典型雨林植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5.四地植被形态与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树干粗大——防风抗倒伏 B.乙地板状根系——防热量散失 C.丙地根系发达——防土壤板结 D.丁地秋冬落叶——防水分蒸腾〖答案〗24.B25.D〖解析〗【24题详析】 A.图中甲景观图,是热带草原,是稀疏草原景观,A错误。 B.图中乙景观图,林木茂密,具有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景观,B正确。 C.图中丙景观图,植被稀疏,荒漠广布,属于荒漠景观,C错误。 D.图中丁景观图,以高大乔木为主,植被茂密,是落叶阔叶林景观,D错误。故选B。【25题详析】图中甲景观图中粗大的树干,是为了适应旱季缺水,体内储存大量水源,不是为了防大风抗倒伏,A错误;乙景观图中板状根主要是为了适应多雨环境,防洪涝,具有呼吸作用,并支撑高大的树干,不是防止热量散失,B错误;丙植物根系发达主要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吸收水分,C错误;丁地树木秋冬落叶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过度蒸腾,减少水分散失,减少热量散失,D正确。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后陆续发生多次余震。材料二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材料三成都市民众通过电视、手机等提前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电磁波)发出的地震预警。下图为地震发生时成都市民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及时合理避险。(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____(填圈层),对应材料二中的____(填数字)。(2)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电磁波的波速____(快或慢)于横波。(3)当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人感受到的是先____(填字母),后____(填字母)。A.左右摇晃B.上下震动(4)本次地震属于构造地震,破坏性强,可能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是____。(5)当地震发生时,下列逃生方法正确的有____。①在室内,躲到大房间内②在家时,躲到空间小的卫生间③在室外,跑到开阔地④乘坐电梯快速逃至户外⑤在室外应避开广告牌⑥尽快从最近的窗户跳窗逃生〖答案〗(1)地壳②(2)快(3)BA(4)滑坡泥石流(5)②③⑤〖解析〗本题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地震波、防灾减灾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且陆地地壳厚,大洋地壳薄,所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对应材料二中的②。【小问2详析】电磁波传播速度(其速度能达到光速)较快,地震波的速度较慢,为地震的提前预测成为可能。【小问3详析】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表,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地表,引起地面左右晃动,因此,震中附近的人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小问4详析】由于构造地震是由地壳发生断层而引起,且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主要是山区,因此可能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小问5详析】在地震时,大房间由于其较大的面积和高度,更容易受到天花板、大件家具的伤害,①错误;卫生间等小空间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避免被大型家具或掉落的天花板伤害,②正确;地震时跑到开阔地可避免被高大建筑或树木砸伤,③正确;地震时乘坐电梯可能会遭遇停电、电梯故障等问题,增加逃生难度甚至危及生命,④错误;广告牌在地震中容易掉落,避开它可以避免被砸伤,⑤正确;跳窗逃生在地震时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⑥错误。所以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方法为②③⑤。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区域简图及甲、乙、丙、丁四地景观图。材料二: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分布有草等植被的地方,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下图为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图。(1)甲地貌名称是____,主要分布在____(出山口/入海口)。通常a处的颗粒物比b处更____(粗/细),甲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场所,据图说明其利于农耕的主要有利条件:____。(2)乙、丙、丁地貌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二,沙漠气温比绿洲低的时间段是____,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情况(请在答题卡中作答)____。〖答案〗(1)冲(洪)积扇出山口粗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雅丹地貌(风蚀地貌)沙丘(链)风蚀蘑菇(3)22:00-6:00〖解析〗本大题以塔里木盆地为材料,涉及地貌的成因以及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结合图示判断:甲表示在河流出山口形成的山麓冲积扇;冲积扇一般形成与河流出山口,由于流水的沉积而形成的。由于流水沉积作用与泥沙颗粒大小有关,泥沙颗粒越大,越先沉积,故从上而下,地貌组成物质逐渐变细。通常a处的颗粒物比b处更粗;甲地位于冲积扇的前缘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灌溉水源充足。【小问2详析】结合材料可得,乙地为雅丹地貌,丙地为新月型沙丘链,丁地为风蚀地貌中的风蚀蘑菇。【小问3详析】根据图示信息,沙漠气温比绿洲低的时间段是22:00-6:00,晚上沙漠是冷源,近地面沙漠气压高于绿洲,故近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高空风由绿洲吹向沙漠。因此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作图如下: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雨水花园(左图)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纳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将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某处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右图)作为主要形式,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2)简述右图所示地区在雨水花园建设过程中,选择废旧石材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的原因。(3)请提出两条可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答案〗28.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或地面硬化,或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形成涝灾。29.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经济、环保;废旧石材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30.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解析〗本大题以雨水花园为背景材料,涉及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废旧石料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的原因、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快速城市化后,植被遭到破坏,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水分难以下渗;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容易形成涝灾,城市内涝增多。【小问2详析】据材料可知,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材料来源渠道多,成本低,且加大了对废弃物的利用,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石缝孔隙大,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小问3详析】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具体措施如: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并对储存的雨水加强利用;可以建设拦洪蓄洪系统,拦截储存雨水,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可以回灌补给地下水,也可以用于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作为政府而言,还可以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题可先使用2B铅笔填涂,然后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2年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随“天和”核心舱运行于距地表400km的高空,每90分钟围绕其中心天体绕转一周。下图为“天和”核心舱绕其中心天体公转实景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选项中,与“天和”核心舱类型相同的天体是() A.太阳 B.金星 C.月球 D.哈雷彗星2.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期间可以(可能)() A.开展高真空、弱辐射、超高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 B.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缓解失重生理效应 C.在空间站外安装避雷装置,避免恶劣的雷暴天气 D.遭遇超强太阳风产生的高温,干扰太空实验的进行〖答案〗1.C2.B〖解析〗【1题详析】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故类似于月球,C正确;金星属于行星,太阳属于恒星,哈雷彗星属于彗星,均与空间站类别不同,ABD错误。故选C。【2题详析】空间站位于太空空间中,太空环境具有辐射强、温度低、高真空的特点,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期间,可以开展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A错误;因太空环境接近真空,没有空气对流,不会发生雷暴现象,C错误;太阳风会产生高能带电粒子流,不会带来高温影响实验进行,D错误;为缓解失重效应,航天员会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避免肌肉萎缩和骨量流失,B正确。故选B。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12月1日晚,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塔河等地出现极光,不少当地居民以及游客拍摄到这一美景。甚至在北京怀柔区、门头沟区等地也有天文爱好者拍摄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据了解,本次极光现象是因为发生了地磁暴活动。地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或太阳风暴的影响,产生强烈扰动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3.引发此次极光现象的太阳风暴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软流层4.关于太阳活动引发的地磁暴对地球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磁暴会加强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使全球各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B.地磁暴会影响到无线电通信和GPS导航定位系统,导致定位错误或中断 C.地磁暴会导致地面电网形成感应电流,容易引起电网跳闸等事故 D.地磁暴会使靠地磁场来感应方向的动物行进、迁移路线会发生改变〖答案〗3.C4.A〖解析〗【3题详析】太阳活动主要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析】地磁暴是太阳活动引发的地球上磁场的异常,不会加强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所以不会使全球各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A符合题意;地磁暴会影响到无线电通信和GPS导航定位系统,导致定位错误或中断,排除B;地磁暴会导致地面电网形成感应电流容易引起电网跳闸等事故,排除C;地磁暴会使地球上磁场的异常,使靠地磁场来感应方向的动物行进、迁移路线会发生改变,排除D。故选A。“潮汐树”通常出现在沿海的滩涂,其主干朝向海洋一侧,枝权朝向陆地一侧,如下图所示。海水涨落是形成“潮汐树”的动力来源,涨潮时水流速度比落潮时慢。完成下面小题。5.有“潮汐树”分布的海岸是() A.沙质海岸 B.基岩海岸 C.泥质海岸 D.人工海岸6.“潮汐树”是波浪作用塑造的微地貌,关于其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①涨潮时,泥沙沉积形成滩涂②落潮时,侵蚀滩涂形成冲沟③涨潮时,侵蚀滩涂形成冲沟④落潮时,泥沙沉积形成滩涂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7.下图是“太阳、地球、月球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潮汐大潮出现时,月球可能位于() A.甲、乙位置 B.甲、丙位置 C.丙、丁位置 D.乙、丁位置〖答案〗5.C6.C7.B〖解析〗【5题详析】据材料可知,潮汐树是发育在潮滩上的潮沟(海滩上受退潮水流的侵蚀形成的),故潮汐树最可能发生在质地松软易被侵蚀的泥质海岸,C正确;沙质海岸沙质疏松,易被侵蚀,但稳定性差,不易形成潮汐树,A错误;基岩海岸岩石比较坚硬,潮水侵蚀能力较弱,不易形成潮汐树,B错误;人工海岸人类活动影响大,不易形成潮汐树,D错误。故选C。【6题详析】由材料可知:“潮汐树”,是海水在涨潮和落潮的过程中形成的,潮汐树的主干朝向海洋一侧,而枝杈朝向陆地一侧。因而丰富的泥沙是潮汐树形成的物质条件,而潮水的涨落是其动力来源。“涨潮时水流速度比落潮时慢”,所以,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由于滩涂宽广坡度小,海水向岸的前进速度慢,以淤积为主,①正确,③错误;当落潮时海水向离岸方向,落差加大,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最初的冲沟,②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析】当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部分引力会被抵消,海面的涨落差距小,形成小潮,乙、丁错误;当日、地和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引潮力达到最大,出现大潮,甲、丙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1年11月,我国研发制造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下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右图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出水瞬间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马里亚纳海沟深1万余米,但仍位于莫霍面以上。图中数码代表的界面,表示莫霍面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9.“奋斗者”号拥有一系列“高精尖”安全技术装备,以应对万米载人深潜过程中的重重危险。这些危险可能包括() A.某些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形成“海中断崖” B.下潜中,海水温度持续下降,潜水器被冰冻 C.深潜中受风浪、潮汐的影响大 D.下潜中会受到地震横波的影响〖答案〗8.C9.A〖解析〗【8题详析】从图中可读出:①表示地球地核的外核与内核的分界面,A错误;②表示地核与地幔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B错误;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C正确;④地壳内部的分界,即硅铝层与硅镁层的分界,D错误。故选C。【9题详析】海水垂直方向密度变化总体是增大的,但因特殊原因会导致某海区某水层随深度增大而密度减小,即形成“海中断崖”,会对下潜中的潜航器带来危险,A正确。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是会下降,但达不到冰冻的程度,B错误;深潜,随着深度的增加受风浪、潮汐的影响变小,C错误;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液体,D错误。故选A。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在藏北伦坡拉、尼玛等盆地丁青组地层中发现距今约2600万年的似浮萍鱼类和昆虫等物种的化石超过50种。下图为长梗似浮萍叶及伴生动物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层化石最可能形成于() A.古近纪——新近纪 B.侏罗纪——白垩纪 C.二叠纪——三叠纪 D.前寒武纪11.由材料可知,距今约2600万年的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寒冷湿润 C.温暖湿润 D.寒冷干燥〖答案〗10.A11.C〖解析〗【10题详析】由材料可知,该化石形成的时间大约是距今约2600万年,该时间大约位于古近纪一新近纪之间,属于新生代,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析】浮萍叶、鱼类是热带和亚热带的生物,推测当时的环境比较温暖湿润,当时青藏高原还没有隆起,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与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新西兰北岛不同,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可占该岛面积的70%,许多山峰超过3000米。南岛山地顶部多积雪、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发育,如米尔福德峡湾(见左下图)。在峡湾峭壁上,大小瀑布或者叮咚,或者轰呜,汇成动听的天然交响乐。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国家能看到与米尔福德峡湾同样地貌景观的是() A.南非 B.印度尼西亚 C.挪威 D.澳大利亚13.甲沿海地区土壤肥沃,关于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①火山活动频繁,大量火山灰在此沉积,土壤中矿物养分充足②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速度快③地势低平,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在此沉积④岩石风化速度快,为土壤形成提供成土母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峡湾地貌主要是由于冰川侵蚀形成,南非、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均位于中低纬度,冰川活动较少,挪威位于高纬地区,较易受到冰川活动的影响,因此峡湾地貌发育较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较为活跃,因此甲地土壤肥沃的原因有可能是火山活动产生火山灰在此堆积提供的大量矿物养分,①正确;气温较低不利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②错误;结合图片信息可知甲位于河流附近,推测该地地势较为低平,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在此沉积,③正确;成土母质还需要动植物对土壤的不断改良提供有机质才能成为肥沃的土壤,成土母质多不能表明土壤肥沃,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2年3月28日,中国邮政公布《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的表现内容和图稿,广西桂林喀斯特和广西环江喀斯特有幸入选。桂林喀斯特邮票(图a)展现的是漓江阳朔兴坪段银刀湾一带的景色;环江喀斯特邮票(图b)展现的是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锥形喀斯特森林地貌。完成下面小题。14.桂林漓江阳朔兴坪段镰刀湾一带(图a)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15.环江喀斯特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区幸存连片面积最大、完好性保存最佳、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展现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演化过程。环江喀斯特今后的演化方向为() A.溶沟—峰林—洼地 B.峰林—孤峰—残丘 C.溶沟—峰林—孤峰 D.洼地—峰林—孤峰〖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析】由于桂林漓江阳朔兴坪段镰刀湾一带多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侵蚀(溶蚀)下,形成第一湾,C正确。与海浪侵蚀、冰川侵蚀以及风力侵蚀等无关。故选C。【15题详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环江喀斯特目前处于峰丛阶段,由于石灰岩容易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被侵蚀明显,随着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峰丛被溶蚀成为峰林,随着溶蚀作用的持续,形成孤峰,最终演化为残丘或侵蚀平原,所以演化方向为峰林—孤峰—残丘,B正确。溶沟和洼地的演化在图示峰丛之前,ACD错。故选B。2020年下半年,身穿藏族服饰的藏族少年丁真(四川甘孜人),帅气的脸庞、原生态的肤色、清澈又略带些羞涩的眼神,因“超高颜值”爆红网络(下左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丁真原生态的肤色,面色黝黑,造成这一现象地理原因是() A.①强 B.②强 C.③强 D.④强17.拉萨郊区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大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表现为上右图中() A.①②增强 B.④⑥增强 C.③⑤增强 D.①③增强〖答案〗16.A17.C〖解析〗【16题详析】丁真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川西高原地区,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当地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丁真长期生活在太阳辐射强的环境下,造成其面色黝黑。据图可知,①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丁真面色黝黑主要是①强所导致的,A正确;②为地面辐射,主要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将热量传导给大气,使大气增温,不会使丁真面色黝黑,不符合题意,B错误;③为大气逆辐射,其主要作用是保温,不会使其面色黝黑,不符合题意,C错误;④大气的吸收作用,与面色黝黑无关,D错误。故选A。【17题详析】温室大棚可以大气向上散热,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减少,⑥减弱;继而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气温,气温越高,大气辐射就越强,故③⑤增强,B错误,C正确。温室大棚不能增强达到地表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的吸收作用,AD错误。故选C。每年4-5月的白天,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上的目标物时,目标物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像被火炉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地气上升”。“地气上升”能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当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就很快衰减和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 B.开垦地地面温度降低 C.草地上盛行下沉气流 D.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19.下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符合“地气上升”现象的是() A. B. C. D.〖答案〗18.C19.D〖解析〗【18题详析】每年4~5月的白天,近地层像被火炉烘烤-一样,说明温度较高,开垦地是裸地,植被少,升温快,气流上升,有利于“地气上升”,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草地升温慢,气温低于开垦地,气流下沉,不利于“地气上升”。气流下沉把草地上方细小颗粒物带至地表,因此C正确。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不是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A错误。开垦地地面温度升温快,温度高,B错误。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利于给扬尘增重,利于其下沉,但不是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D错误。故选C。【19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地气上升现象出现在白天,开垦地是裸地,植被少,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草地则相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水平气流由草地流向开垦地,高空气流由开垦地流向草地,由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故选D。下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台湾海峡海水盐度低的原因是() A.有淡水注入 B.海水温度高 C.全年降水量小 D.全年蒸发量大21.关于台湾海峡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海冰影响当地海上航行 B.可从海水中提取盐类等资源 C.海水密度不影响船舶吃水深度 D.当地渔业生产与海水盐度无关〖答案〗20.A21.B〖解析〗【20题详析】读图可知,台湾海峡西部是福建省,福建省东部有大量河流注入台湾海峡,降低了盐度;故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台湾海峡海水盐度低的原因是陆地有淡水注入,A正确;海水温度、全年降水量、全年蒸发量与同纬度太平洋差异不大,BCD错误。故选A。【21题详析】台湾海峡位于低纬度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海水不结冰,A错误;海水中富含钠、镁、钾等盐类物质,可从海水中提取盐类等资源,B正确;海水密度会影响海水浮力大小,进而影响船舶吃水深度,C错误;不同的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不同,故当地渔业生产与海水盐度关系很大,D错误。故选B。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和“土壤剖面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坡度 B.植物 C.降水 D.基岩23.图中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层次正确的是() A.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B.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C.淀积层母质层淋溶层 D.淋溶层母质层淀积层〖答案〗22.D23.B〖解析〗【22题详析】岩石(基岩)风化的产物即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D正确;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A错误;生物(植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B错误;气候(包括温度、降水量等)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C错误。故选D。【23题详析】位于腐殖质层下方的甲是淋溶层,是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淋溶层下形成的乙是淀积层,是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淀积层下形成的丙是母质层,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由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四种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完成下面小题。24.属于典型雨林植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5.四地植被形态与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树干粗大——防风抗倒伏 B.乙地板状根系——防热量散失 C.丙地根系发达——防土壤板结 D.丁地秋冬落叶——防水分蒸腾〖答案〗24.B25.D〖解析〗【24题详析】 A.图中甲景观图,是热带草原,是稀疏草原景观,A错误。 B.图中乙景观图,林木茂密,具有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景观,B正确。 C.图中丙景观图,植被稀疏,荒漠广布,属于荒漠景观,C错误。 D.图中丁景观图,以高大乔木为主,植被茂密,是落叶阔叶林景观,D错误。故选B。【25题详析】图中甲景观图中粗大的树干,是为了适应旱季缺水,体内储存大量水源,不是为了防大风抗倒伏,A错误;乙景观图中板状根主要是为了适应多雨环境,防洪涝,具有呼吸作用,并支撑高大的树干,不是防止热量散失,B错误;丙植物根系发达主要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吸收水分,C错误;丁地树木秋冬落叶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过度蒸腾,减少水分散失,减少热量散失,D正确。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后陆续发生多次余震。材料二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材料三成都市民众通过电视、手机等提前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电磁波)发出的地震预警。下图为地震发生时成都市民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及时合理避险。(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____(填圈层),对应材料二中的____(填数字)。(2)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电磁波的波速____(快或慢)于横波。(3)当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人感受到的是先____(填字母),后____(填字母)。A.左右摇晃B.上下震动(4)本次地震属于构造地震,破坏性强,可能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是____。(5)当地震发生时,下列逃生方法正确的有____。①在室内,躲到大房间内②在家时,躲到空间小的卫生间③在室外,跑到开阔地④乘坐电梯快速逃至户外⑤在室外应避开广告牌⑥尽快从最近的窗户跳窗逃生〖答案〗(1)地壳②(2)快(3)BA(4)滑坡泥石流(5)②③⑤〖解析〗本题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地震波、防灾减灾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且陆地地壳厚,大洋地壳薄,所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对应材料二中的②。【小问2详析】电磁波传播速度(其速度能达到光速)较快,地震波的速度较慢,为地震的提前预测成为可能。【小问3详析】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表,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地表,引起地面左右晃动,因此,震中附近的人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小问4详析】由于构造地震是由地壳发生断层而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