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论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论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论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论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要在这场“革命”中取胜,这要求教育的目的必须由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以应付考试向培养学生会学知识以适应社会转变。但完成这样的转变,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实践交流、思考探索。笔者依据个人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历史教学实践,进行初略的阐述。【关键词】自主学习;阅读;思维能力;讨论;练习;归纳总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应该教学生会学;教师不是把知识像塞东西一样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应该从学生的头脑中把他们的潜能、才能挖掘开发出来;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练习和归纳综合能力这五方面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良好方法和自学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其学习效率。一、阅读能力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所以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益,而且对学生将来获取知识,进一步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阅读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出示阅读提纲并提出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牢固掌握历史知识;对不容易掌握的理论、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等内容,可以转化为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发散性思维、横向纵向联系、多层次比较,达到正确、全面、深刻理解,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师同时应该要求学生做到“四到”:(1)眼到。即读书要认真、仔细、全面。针对历史新课标的特点,应强调阅读每个专题的导语、学习建议,每一讲的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在阅读中,不少学生由于抓不住重点或者阅读不仔细,致使答题不准确或者用词不规范,每逢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各种历史材料使用意图,分析问题与内容的联系,正确的答题思路,在教材大量历史材料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使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以利于进一步培养正确把握专题特征、基本内容及阅读历史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也为考查时能正确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如:在高一历史新课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讲中,教师可先出示阅读提纲,①简要列举近代中国外交的表现,从中得出什么认识?②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③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④简要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⑤分析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⑥说一说万隆会议的特点、主要议题和“万隆精神”的含义;⑦如何理解“求同存异”;⑧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关系中,你得出什么认识?(针对问题,分组学习,每小组完成一个问题。)教师给出的问题目标明确到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很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及时解决问题。(2)心到。即读书时要开动脑筋使阅读和思考相结合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点相当重要。(3)手到。即勤动笔写,做到读书时手不离笔,在书上勾画重点、难点和做读书笔记等。如在上面几个问题中,学生把问题带进教材中阅读,通过用笔圈点勾画,对于关键词、句反复书写,这样可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对问题的理解。如此,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先粗读、后精读的方法,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二、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启发并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让学生开动脑筋,教师必须有目的地计划和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角度提出一些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他们大胆地驰骋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1、设疑置难,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难问题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心理发展阶段,这时,他们思想活跃勤于思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优势,恰当地给他们设疑置难激发他们去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老教材中《西安事变》这一目,在讲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时,不妨先让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讨论一下蒋介石被扣之后应该如何处理?是杀?是关?还是放?这样通过设疑置难激发他们去思考去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陈述自己的理由。最后老师对同学们的观点再进行总结评析。分析当时的历史形势,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蒋介石可杀,但又不能杀,必须迫使其抗日。这样使学生深刻理解西安事变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从民族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战略决策;真正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为私利,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的宽阔胸怀;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培养了他们全面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2、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活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以诱导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跟随教师讲课的思路去主动理解问题和掌握知识,就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如我在讲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改革这一课。我先让学生看题目,接着列出一系列问题:北宋中期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为什么会出现?如果你作为北宋统治者采取何种办法解决?结果咋样?你如何评价?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可以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以引导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不仅易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而且对于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3、分类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事件纵横交错头绪繁多,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而灵活地采用分类归纳的教学方法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抓住特点,掌握其规律,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分类归纳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把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迁移使前后知识融汇贯通。如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而这一历史过程的实现,是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由于条约内容不好记,我在教学中把条约内容归类:涉及割地的、赔款的、开埠通商的、协定关税的、宗教的、设厂筑路的等。这样就能使学生明确而系统地把握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再如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运动也同样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而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由旧式的农民革命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逐步发展到资产阶级的改良(戊戌变法)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这同样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类归纳,比较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反帝反封建运动产生的原因,运动的特点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地位,从而让学生全面把握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分类归纳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全面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4、纵横联系,培养学生把握历史基本规律的能力

历史事件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事件都与一定的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相联系。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纵横联系比较的方法,既要向学生讲清时间先后和发展线索,讲明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又要重视历史活动的社会背景,指出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纵横联系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人物事件放在一起加以分析考察,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必然联系,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方法。它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如讲中国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时,横向联系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中期的国际工人运动、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革命、以及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评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区分和把握这些历史事件,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再如讲述中国洋务运动可联系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1861年南北战争,比较其异同。讲述中国戊戌变法可以联系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时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图进行纵横联系和比较。如讲述中日文化交流,可以把秦汉、隋唐时期与日本的往来史实联系起来,通过日本遣唐使渡海和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联系比较,进而再与丝绸之路的开辟联系比较,使学生打破时空界限将同一时期中外不同历史事件及不同时期相似事件进行纵横联系比较,这不仅使学生学活历史、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而且亦学会怎样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三、讨论能力讨论是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讨论情景,开展集体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论并注意及时点拨,可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争论中得以丰富和增长,也能使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例如在讲到新课标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讲《辛亥革命》时,请学生思考讨论“辛亥革命是胜利还是失败”,使学生畅所欲言。其间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从“成果”和“结果”这两方面去考虑,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归纳: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权利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等方面来看,辛亥革命失败了。这种讨论适合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让学生明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三民主义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如果学生的基础很好,那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各以“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和“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为立场进行一次辩论,能如此进行效果会更加显著。四、练习能力历史教学中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技巧,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但是练习必须适度,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由于每个教学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及智力程度都存在上、中、下等不同层次的差异,对素质较低的学生应该降低要求,即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部分,免得要求过高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素质较高的学生思维能力强、求知欲望高,教师应因人而异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即把历史事件进行纵横联系与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程度的练习,切忌次数频繁、题海战术、无章无序、无计划无目标的考试。通过练习及练习后教师的认真批改和讲评,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并逐步形成解题兴趣。另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五、归纳总结能力归纳总结是对教材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进行重新整理和再加工的过程。在上完一堂课后,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结本课内容提要的能力。学完一讲一专题之后,教会学生用提纲或者图标的方式加以概括总结、归纳要点、找出规律、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清晰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写试卷分析小结、学习历史心得体会、撰写历史小论文等。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