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化学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1页
2024年内蒙古化学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2页
2024年内蒙古化学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3页
2024年内蒙古化学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4页
2024年内蒙古化学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内蒙古化学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pHB.常温下,0.1mol⋅L−1C.常温下,KspAg2CrO4=1.1×10−12D.常温下,向Na2CO3溶液中通入答案:B解析:A选项,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1×10−14,此时pB选项,Na2CO3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钠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分子中碳原子物质的量总和的两倍。加水稀释后,虽然碳酸根离子会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分子,但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没有改变,因此nCOC选项,根据溶度积常数KspAg2CrO4=1.1×10D选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2、某同学加热3.0g氯酸钾和0.5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同学将收集到所需氧气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为2.55A.该同学收集的氧气质量为0.95B.剩余固体中含有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C.该同学收集的氧气质量为1.95D.剩余固体中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氯酸钾分解的反应原理。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总质量为3.0g+0.5g=接下来,我们需要判断剩余固体的成分。由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会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且反应是逐步进行的,不可能完全反应。但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设3.0g2KC245149=3.0g由于1.83g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裂化主要目的是获得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B.石油分馏得到的馏分都是纯净物C.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也是化学变化D.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本题主要考查了石油的综合利用以及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等知识点。A选项,石油的裂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但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如汽油),而不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主要是通过石油的裂解得到的,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石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因此分馏得到的馏分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用煤生产水煤气(CO和H2)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D选项,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乙烯的产量,因此裂解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烯,而不是甲烷。甲烷是石油分馏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而不是裂解气的主要成分,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4、已知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及B、D分别是同主族元素,B、D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两种为淡黄色固体,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D的弱C.B形成的单质在A中燃烧,产物有两种D.化合物AB2与DB2具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首先,根据题目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A、B、C、D四种元素。由于A、C是同主族元素,且A的原子序数小于C,同时B、D也是同主族元素,且B的原子序数小于D。考虑到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两种为淡黄色固体,我们可以确定这两种淡黄色固体为硫(S)和过氧化钠(Na2OA.A、B、D三种元素分别为H、O、S,它们可以形成化合物硫酸氢钠(Na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氢氧化钠(NaOHC.B形成的单质为氧气(O2),在A(氢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H2OD.化合物AB2为过氧化氢(H2O25、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此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Mg2+、Cl−、SOC.K+、Ca2+、Cl−、OH−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A.Na+、Mg2+B.HCC.OH−与D.Fe3+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且F故选:A。6、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胶体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用平行光照射NaCl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A选项,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B选项,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平行光照射时,会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则没有此现象,所以可以用平行光照射NaClC选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D选项,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D。7、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B.油脂在常温下都呈液态C.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D.油脂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A解析:A.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经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类物质,故A正确;B.油脂包括油和脂肪,常温下油呈液态,脂肪呈固态,故B错误;C.油脂中的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能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D.油脂中的油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8、下列关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B.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C.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D.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答案:B解析:A.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这是同分异构体的准确定义,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注意这里必须指明是同类的有机物,因为无机物之间也可能存在相差若干个CH2的情况,但它们并不一定是同系物。例如,COC.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单质,所以它们是同素异形体。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这些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相同的位置,因为它们的质子数(即元素种类)相同,但由于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如质量、密度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 1H、 2综上所述,错误的选项是B。9、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B.气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的缘故答案:B解析:A选项,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分子间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是化学反应,因为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过程,而扩散现象并没有改变物质的种类,只是物质分子的重新分布,所以A错误。B选项,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且这两种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只是斥力增大的更快一些。所以,当气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会增大,但斥力增大的更快,所以B正确。C选项,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本身不是液体或气体分子的运动,所以C错误。D选项,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如果没有约束,气体将散开,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的缘故,所以D错误。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对于反应2NO2g⇌答案:B解析:A选项,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即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A错误;B选项,升高温度能使分子获得更高的能量,从而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C选项,增大压强,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来说,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确实会增加,但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变,如AgD选项,对于反应2NO2g⇌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11、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B.可逆反应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一定增大C.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D.温度越高,K值越大答案:A;C解析:A.化学平衡常数K是描述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它是一个只与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的常数,故A正确;B.可逆反应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一定增大。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改变的条件不是温度,则平衡常数不变。即使改变温度,如果平衡正向移动是放热反应降温的结果,那么平衡常数会减小,故B错误;C.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是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是反应物浓度幂之积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因此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故C正确;D.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的热效应。对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但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说温度越高,K值越大,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选项是A和C。12、下列有关硅和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溶于水可制得硅酸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答案:D解析:A.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因此不能通过二氧化硅溶于水来制得硅酸。硅酸通常是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来制取的,故A错误;B.硅确实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之一,但它在地壳中的含量并非居第一位,而是氧元素的含量最高,硅元素的含量在第二位,故B错误;C.硅的化学性质确实相对不活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例如,硅在常温下可以与氢氟酸(HF)和氢氧化钠(ND.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使得它在电子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硅被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特别是在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等领域,故D正确。1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熔点:SB.热稳定性:HC.硬度:金刚石>SiC>C_{3}N_{4}(氮化碳)D.酸性:H答案:A解析:A.对于晶体熔点的比较,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的熔点最高,离子晶体的熔点次之,分子晶体的熔点最低。在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越高。在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键能越大,熔点越高。SiO2是原子晶体,NaCl是离子晶体,Si在常温下是固体,但在高温下可以转变为液体,说明其熔点低于NaCl。同时,SiO2B.对于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BC.硬度的大小与原子晶体中原子间的共价键键长有关,键长越短,硬度越大。由于原子半径C<Si<N,所以在C3N4、SiD.对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B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14、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HClB.CO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A.HCB.COC.KOD.H2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但改变外因不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C.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这就是该反应所达到的限度D.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答案:D解析:A选项,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确实包括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和外因(如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然而,改变外因并不总是能加快反应速率。例如,降低温度通常会减慢反应速率。因此,B选项也是正确的。C选项,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意味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这就是该反应所达到的限度,也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D选项,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确实相等,但这两个速率并不为零。如果速率为零,那么反应就会完全停止,不再进行。然而,在平衡状态下,反应仍然在进行,只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综上所述,答案是D。1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答案:C;D解析:A选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是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选项也是正确的。C选项,分子的质量并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实际上,分子的质量是由其组成的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例如,氢分子的质量就远小于氧原子的质量。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D选项,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这是正确的,因为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但是,原子并不是不能再分,原子还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还可以再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D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综上所述,错误的选项是C和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氯气并进行相关实验。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A.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B.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浓硫酸C.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D.干燥的有色布条、浓硫酸、湿润的有色布条装置D中盛有饱和食盐水,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若将D中溶液换成足量NaOH溶液,则可吸收尾气中的氯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若将装置C中的有色布条换成金属条,可以验证氯气的非金属性比它强,试举一例_______。答案:(1)M吸收HCB除去氯气中的HCl铁(或铜、钠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装置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吸收HC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由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此需要先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观察是否褪色,再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进行对照,最后通过浓硫酸吸收多余的水分。所以,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浓硫酸,选项B正确。装置D中盛有饱和食盐水,由于HCl极易溶于水,而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该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若将D中溶液换成足量Na若将装置C中的有色布条换成金属条,可以验证氯气的非金属性比它强。例如,可以选择铁条,氯气能将铁氧化为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第二题题目: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已知:Cs+O2g=CO2g答案:放热;大于(2)+解析: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12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Cs+12第三题题目:在实验室中,某学生欲配制100mL0.10mol⋅A.用托盘天平称取0.10gB.将Na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D.定容摇匀后液体低于刻度线,再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B解析:A.配制100mL0.10mol⋅L−1的NaCB.溶解溶质应在烧杯中进行,且溶液需要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避免热胀冷缩对溶液体积的影响,故B正确;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此时应重新配制,而不是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因为吸出的同时会带出部分溶质,导致浓度偏低,故C错误;D.定容摇匀后,由于部分溶液残留在容量瓶瓶颈处,所以液体低于刻度线,这是正常的,不能再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否则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B。第四题题目:已知某温度下,三种酸的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