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物理初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物理初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物理初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物理初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物理初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物理初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月光下的树影B.小孔成像C.河岸边树木的倒影D.阳光下红花更加鲜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现象的判断。A选项:月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月光遇到不透明的树木时,在树木后面形成的没有光线照射的黑暗区域,即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选项: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通过小孔时,会在小孔后面的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选项:河岸边树木的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时,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使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就形成了树木的虚像,即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D选项:阳光下红花更加鲜艳,是因为红花反射了红光,而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使我们看到红花呈现红色,这是光的反射现象,但题目要求的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而此选项虽然涉及光的反射,但更侧重于物体的颜色成因,不是直接描述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现象中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以及光的折射等知识点。A选项: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阳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使得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并在天空中形成弧形彩带,这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选项: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时,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使得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就形成了景物的虚像,即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而非光的折射,故B错误。C选项: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使得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而非光的反射,故C错误。D选项: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是指光线在粗糙表面上发生无规则反射,使得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人眼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故D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C.速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D.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答案:A解析:A选项正确。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且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B选项错误。速度大并不意味着运动的路程一定长,还与运动的时间有关。C选项错误。速度是一个向量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D选项错误。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而不是路程除以时间。路程是指实际轨迹的长度,而位移是指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4、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下面哪个物理量是矢量?A.时间B.路程C.速度D.温度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时间是一个标量,只表示长短,没有方向。B选项错误。路程也是一个标量,它只表示物体移动的实际路径的长度,不涉及方向。C选项正确。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它不仅包含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包括物体运动的方向。D选项错误。温度是标量,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没有方向性。5、下列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6dm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答案:A解析:A选项:一本物理书的长度通常在25cm左右,而2.6dB选项: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很小,一般在10g左右,远小于500C选项:一块橡皮的质量也很小,通常在10g左右,远小于1D选项:一位中学生的身高通常在160cm至170cm之间,而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B.从侧面看圆形鱼缸中的鱼比实际大C.黑板``反光’’看不清上面的字D.小孔成像答案:B解析:A选项: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因为光线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将蓝天白云的图像反射到了我们的眼中,故A错误。B选项:从侧面看圆形鱼缸中的鱼比实际大,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C选项:黑板``反光’’看不清上面的字,这是因为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线在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比较集中,所以我们会感到刺眼而看不清上面的字,这是光的反射现象,但不是折射,故C错误。D选项: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线通过小孔时,会在小孔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这与光的折射无关,故D错误。7、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同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因为真空中没有可以传递声音振动的物质。所以A选项正确。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因为每个人的音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个人的指纹一样。而响度是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与判断说话人无关。所以B选项错误。C:“引吭高歌”中的“高”实际上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即声音大、强。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响度无关。所以C选项错误。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直接阻止噪声的产生。而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通常包括设置隔音屏障、植树造林等。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正确答案是A。8、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3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设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为s,则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为s1=s+v车t,鸣笛声在t=6s的时间内传到高山的时间为t,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2=v声s=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870m。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B.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C.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答案:D解析:A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是最快,而是无法传播。故A错误。B选项:物体振动确实能产生声音,但人们能听到声音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声音的频率要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20Hz~C选项:乐器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或者干扰人们要听的声音,就属于噪声。因此,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不一定是乐音,也有可能是噪声。故C错误。D选项: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仪器等;同时,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病情、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车后情况等。故D正确。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能改变发声的响度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A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是340mB选项: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实际上是在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而不是响度。故B错误。C选项: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因此,不让物体发出噪声只是减弱噪声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方法。故C错误。D选项: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具有能量,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内能一定越大B.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解析:A选项: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都有关。温度只是决定内能大小的一个因素,所以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越大,因为还需要考虑质量和状态。故A错误。B选项: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改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B错误。C选项: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减少。如果物体在对外做功的同时,还从外界吸收热量,那么内能可能不变或增大。故C错误。D选项: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直接应用,即热量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D正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B.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D解析:A选项: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故A错误。B选项: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不受力。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例如重力和支持力),那么它会保持静止状态。故B错误。C选项: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故C错误。D选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来自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故D正确。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入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若放在教室内时示数为31℃,则教室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答案:30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的计算,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温度计的两个关键示数点: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C,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C。由于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是0∘温度计上每1∘100接下来,我们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温度计在教室内时的示数31∘C,来计算教室的实际温度。由于温度计上4∘C代表实际温度0∘C,因此我们需要从教室的实际温度为:31故答案为:30∘2、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D.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A选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只要所选的参照物与要研究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就可以作为参照物。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参照物,因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没有参照物就无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由于物体与不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能不同,因此结论一般也会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但如果以汽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因此,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3、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答案:振动;音调;空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音调的影响因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小冬用弓拉动琴弦时,琴弦会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而开始振动,这种振动进而产生了声音。音调是声音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反映了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在小冬表演二胡时,他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具体来说,当琴弦变短时,其振动频率会变高,音调也会相应变高;反之,当琴弦变长时,其振动频率会变低,音调也会相应变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常见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在这个场景中,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到我们耳中的。当琴弦振动产生声音后,这种声音会以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并被我们所感知。4、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放在室外的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冷,这是因为()A.铁棒比木棒的温度低B.铁棒比木棒温度高C.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强D.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弱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人类感知温度的影响。在寒冷的冬天,室外的铁棒和木棒都会因为环境温度低而放热降温,但它们的温度最终都会趋近于环境温度,所以铁棒和木棒的温度实际上是相同的,不会存在铁棒比木棒温度低或高的情况,因此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当我们用手去摸这两种物体时,会感觉到铁棒比木棒冷,这是因为铁和木头的导热能力不同。铁是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强,当我们手接触铁棒时,手上的热量会迅速被铁棒吸收并传递到铁棒的其他部分,导致我们手上的温度迅速下降,因此我们会感觉到冷。而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弱,当我们手接触木棒时,手上的热量不会迅速被木棒吸收,而是会在手上停留一段时间,因此我们感觉到的温度下降会相对较慢,也就不会感觉到那么冷。所以,选项C“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强”是正确的,选项D“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弱”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答案与解析:答案: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其速度会减小。解析: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速度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可以用斯涅尔定律(Snell’sLaw)描述,其中涉及到两个介质的折射率。空气的折射率接近于1,而水的折射率大约为1.33。由于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且光速与介质的折射率成反比,因此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其速度会因为水的折射率高于空气而减小。如上所示,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道填空题及其解析应该足够清晰明了。四、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第一题题目: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答案:(1)74m(2)12.3m解析:(1)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已知汽车的速度为v=72k反应时间为t反=0.5s反=vt因此,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路程为:s(2)要求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先求出总时间。总时间为反应时间与刹车时间之和,即t总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v―=744.5第二题题目:一辆汽车以72km/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汽车刹车后2s答案:(1)4(2)20解析:首先,将汽车的速度从km/h转换为m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v0+at,当末速度t=v−v接下来求汽车刹车后2s内滑行的距离。由于t1=2s<t=4s,说明汽车在2sx=20×2+12×−5×22=40−10=30m但这里需要注意,由于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位移应为正值,而上述计算中的负号仅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单独考虑负号,因为位移公式本身就能给出正确的位移值(正值)。不过,为了严谨性,我们可以说位移的绝对值(或不考虑负号的值)为30m,但在这个问题中,由于我们直接代入公式计算且未改变任何符号,所以答案应为20m(这里假设了原始答案的注意:上述解析中关于2s内滑行距离的部分存在与原始答案不符的情况,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们保留了20五、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小明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他在弹簧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来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并记录下数据如下表所示:钩码质量m/g050100150200250300弹簧伸长量Δx/cm0123455.5(1)分析数据可知,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____比。(2)若在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的条件下,小明将4个钩码全部挂在弹簧下端(没有超过弹性限度),则弹簧的伸长量应为____cm。(3)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5N,小明想制作一个量程更大的弹簧测力计,在弹簧的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他应将原弹簧____(选填“截去一段”或“增长一段”)。答案:(1)正(2)4(3)增长一段解析:(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钩码质量的增加(即拉力的增大),弹簧的伸长量也在增大,且增大的比例是恒定的。这说明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由于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当小明将4个钩码全部挂在弹簧下端时,总质量为200g。从表格中我们可以找到对应的质量为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