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他还说,“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

着“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家山》是近年来当代中国作家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生活实践,追求艺术理想,努力把握个体、民族、国家

命运和历史进程,具有史诗品格的一部攀登高峰之作。

【导读】:

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长篇小说《家山》,系王跃文苦心经营多年的力作,立

足“史笔为文”,以湖南沙湾一村之隅,呈现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世纪八十多年间的历史

变迁。作者萃取地域风土之精华,化为纷繁鲜活的文学形象和语言,对中国乡村社会形态、

宗族文化、经济关系、伦理秩序、生活方式、风物人情的娘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深描。

【备考参考】高考文学类文本新风向

家乡瑞雪,河山安宁

王跃文《家山》

【专题阐释】鲁迅的乡土写作从启蒙主义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乡土的破败,乡土需要

改造与变革。沈从文则以乡下人视角写出湘西的淳朴民风。《家山》里,王跃文融合启蒙

主义视角和乡下人视角,既让我们看到了乡土本身的愚昧,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内部的人

情美和人性美。在前人的光芒里,我们重新看到新的乡土历史,正是因为“前人的光把我

们照耀”,才有了今天的“家乡瑞雪,河山安宁”。

细察文题关联精准规范解题

家山(节选)

王跃文

劭夫来信禀告父母大人,他新入南京陆军大学,“暂歇鞍马,整甲修谟”,又说到扬屹府

上做客,喜闻父母及家中顺吉,家乡瑞雪,河山安宁。

瑞萍没有再去简师教书,留在沙湾小学教国文和音乐。扬高喊保里几个头面人开了会,大

家都说要给扬卿、瑞萍两口子发薪资。扬卿仍不肯领半个铜毫子,只答应瑞萍领薪资。

学生越来越多,学校不再几个年级集中上音乐课。只是风琴抬来抬去不方便,就在一楼固

定一间厢房作音乐教室。祠堂里便天天响起歌声,不是上午,就是下午。学生们都盼着上音乐

课,好像日子过得没有那么长了。

油菜花开,蜜蜂满田飞,瑞萍身子重了。她悄悄告诉了祖婆,祖婆就告诉了扬卿。扬卿赶

快问瑞萍:“真的吗?”

瑞萍低了头,只说:“蠢!”

①扬卿望见爹的花胡子翘翘的,就猜到他老人家肯定晓得了。祖婆平日走路本来就慢,如

今行动更是左右忌着,生怕碰着了什么。瑞萍每日出门上课,祖婆都要立在耳门上嘱咐:“路

上慢点啊!”瑞萍每日回屋,老远就看见祖婆在耳门上立着了。瑞萍只说:“妈妈,屋里到祠

堂就几步路,不要担心。”

祖婆笑道:“我做娘娘都好多年了,从来没有招呼过儿媳妇。你身上有了,我心上就放不

下。”

每日有事盼着,日子过得就快,一晃就是暑假。扬卿这个暑假没有出门,天天在屋里守着

瑞萍。他把编好的水利勘测资料又用日文抄一份,瑞萍不明其意,问:“干吗还用日文抄呢?”

扬卿说:“还不是像记日记一样,怕日语生疏了。我用日文抄写的时候,也回头想想规划有无

可修正处。若有可修正处,就在日文上先修正,同时又在原文上补订。”瑞萍眼睛水汪汪地望

着扬卿,说:“卿卿,你真是个做事的人呀!”

祖婆每日都要望望瑞萍的肚子,又问瑞萍想吃酸的还是想吃辣的。瑞萍私底下问扬卿:“卿

卿,妈妈怎么天天问呢?”

扬卿笑笑,说:“看你肚子是尖是圆,说是尖儿圆女。问你喜欢吃酸吃辣,说是酸儿辣女。

乡下人信这个。”

瑞萍说:“要是生个女儿,妈妈不喜欢吧。”

扬卿说:“喜欢!你过年不看见了吗?孙儿孙女,外孙儿外孙女,爸爸妈妈都喜欢。”

有日夜里,扬卿陪瑞萍在天井歇凉,扬卿扇着扇子替瑞萍赶蚊虫。逸公老儿和祖婆远远地

坐在穿廊底下,祖婆替逸公老儿打扇子。②祖婆轻轻说:“卿儿样样都种你,肯读书,肯做事,

肯帮人。就一样不种你。”

逸公老儿问:“哪样不种我呢?”

祖婆笑道:“他不晓得喊阿娘打扇子。”

逸公老儿拍了一下祖婆,笑道:“老都老了,还取乐!”

祖婆打了哈欠,朝天井喊道:“卿儿,瑞萍,我困眼闭了。露水大,莫久坐了。”

瑞萍说:“放心吧,妈妈,我就去困。”

扬卿和瑞萍东扯葫芦西扯叶,就扯到了克文。瑞萍说:“卿卿,克文你是看准了。他读书

好,体育也好,篮球打得尤其好。今年城里几个学校篮球比赛,简师得了冠军,全是克文得的

分。他个子长得一米八多了。”

扬卿说:“我每回问克文学业,他总是说,还好吧。”

“这孩子品学都是一等一的好,会有出息的。"瑞萍忽又说到修岳,话音放低些,“我看

修岳倒是蛮爱读书的,品性也好。”扬卿听懂瑞萍的话了,说:“他要脱种,不像他老子就好。”

瑞萍说:“我看修岳一点不像高坨。”

“那就好!”扬卿抬起脑壳,“瑞萍,你看看,好像天上的星星都挤到我屋天井里来了。”

瑞萍也抬起头,望了好久星空,说:“卿卿,好热闹啊,我望着望着,好像就听见星星们

的声音了。”

扬卿说:“瑞萍,星星离我们的远近是用光年算的,远的达上百亿光年。假如哪颗星星早

就死去亿万年了,我们并不晓得,那颗星星发出的光,一直在奔赴我们的路上,我们世世代代

仍被它的光照耀着。”

瑞萍听着,双手不由得捂了肩,说:“卿卿,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人活得好虚幻啊。”

扬卿说:“也不。③我们活在前人的光芒里,这是宿命,也是福气。”

瑞萍笑道:“卿卿,你偷换概念了。”

扬卿却说:“我讲的是修辞,你讲的是逻辑。中国人好打比方,用逻辑学去看,经常偷换

概念。不能这么看。”

史瑞萍想了想,说:“是的。月出皎兮同佼人僚兮有什么关系呢?中国诗歌的美恰恰就美

在这里。”

扬卿笑道:“你送给我的《诗经•风雨》❶,就是用前人的光把我照耀了。”

史瑞萍把头往扬卿身上靠,说:“卿卿,你先照耀了我,我又云胡不喜呢?”

扬卿很有些感慨,不由得叹息唏嘘,说:④“我们都是极平凡的人,多为乡下这些孩子们

发发光吧。”

【雨月教师

工作室原创试题】

❶:郑风⑴•风雨

风雨凄凄⑵,鸡鸣喈喈⑶。既见君子⑷,云胡不夷⑸。

风雨潇潇⑹,鸡鸣胶胶⑺。既见君子,云胡不疼⑻。

风雨如晦⑼,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劭夫的一封家信大致的意思是说:暂时修整歇息,整治铠甲,修缮兵器,家庭和家乡人顺遂吉祥,家乡

山水安泰无恙。

8.《家山》充满独特声音气质的地方方言和深具乡下人视角的写作建构文学乡原沙湾,既有乡村之变,也

有传统之常。

C.逸公之子扬卿从日本留学归国,没有像其他学子一样到外面闯荡,而是回到沙湾,办学校,修水利,敬

父母,行孝义。

P.祖婆每日都要望望瑞萍的肚子,又问瑞萍想吃酸的还是想吃辣的,在传统乡土社会,无一例外都是希望

生男延续香火。

D.无一例外都是希望生男延续香火。文中的祖婆只是关心儿媳。

7.下列对文中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爹的花胡子翘翘的”对人物的传神勾勒,仅“翘翘的”写活了一个人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逸公老儿因

家族要“添人进口”掩不住的喜滋滋的心理状态。

8.②“种”是湖南淑浦方言一一“随根像种”。文中如“阿娘”“困眼闭”把人物置身于地域文化背景之下,

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精神和质朴野趣。

C.③“我们活在前人的光芒里,这是宿命,也是福气”一一我们现在所有的人都在创造未来,其实我们拥有的

一切都是拜前人所赐,这是我们无法摆脱的宿命。

D.④“我们都是极平凡的人,多为乡下这些孩子们发发光吧”一一“仁义”处事、“大义”奉献,这既是乡土

社会的“治理法则”,也是沙湾赋予子孙后代的宝贵品质。

C这是我们无法摆脱的宿命错误。

8.史瑞萍说“月出皎兮同佼人僚兮有什么关系呢?中国诗歌的美恰恰就美在这里。”试分析《郑风⑴•风

雨》的美学意蕴。

①“月出皎兮同佼人句”以月起兴,交代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佼人僚兮”形容女子的

娇美,引起了诗人无限的爱慕和情思将皎洁的月光和姣好的美人联在一起,犹如一幅月下美人图,且句法独特,

拗拗折折,朦朦胧胧,缠缠绵绵,别具一格。

②三章叠咏;诗人的易词写景却是讲究的,它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

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

③《风雨》的三章相叠,随着时态的发展,怀人女子“既见君子”时的心态也渐次有进。“云胡不夷”,以反诘

句式,语气热烈,言其心情大悦;“云胡不寥”,言积思之病,至此而愈,语气至深;末章“云胡不喜”,则喜

悦之情,难以掩饰,以至大声疾呼了。天气由夜晦而至晨晦,鸡鸣由声微而至声高,情感的变化则由乍见惊疑而

至确信高呼。

/王跃文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家山。”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家山”的理解。

①"喜闻父母及家中顺吉,家乡瑞雪,河山安宁。”由此也就知道,"家""山",可以视为一种理想:家庭和家乡人

顺遂吉祥,家乡山水安泰无恙②乡村就是国家的家山,国家打的每一场胜仗背后,是乡村群众的鼎力支持,也是

乡村成了我们的精神靠山。③田是累字头,也是富字底,国家富强离不开乡村,俄续中华血脉离不开乡村。在中

国人的心中,胡马依风,越鸟南栖,家山难忘。(有其他理解意思对即可)

【备考参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

,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家山》具有了攀登文艺高峰的品格,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

领风尚”为职责的文艺评论家理应为之叫好、为之呐喊。

王跃文说,他写这本书,就是想以质朴的方式表现中国乡土的真实生活,"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民族根

性之美、文化进步之美",就是写"先人的智慧、民族的审美”。如作者所说,他用他的全部的乡村历史记忆、血

缘亲情记忆和人文自然记忆为我们编织了一张厚重的乡村传统文化审美记忆之网,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庞大、繁复

的乡土文化世界。沙湾乡亲身上体现的慎终追远、孝亲友悌、夫妻和谐、儿孙满堂、敬祖爱乡、叶落归根等中华

传统文化习俗、道德规范和伦理观;沙湾人在春种秋收、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中体现的生活方式、生存智慧与生

命哲学;沙湾乡村的生产、庆典、嫁娶、祭祀、节日、宴饮、礼仪所构成的民俗学文化样本以及沙湾人的长幼关

系、夫妻关系、族姓关系、邻里关系等所构成的社会学样本,这一切,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中国传统文化教科书。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读《家山》,可知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往哪里去。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他还说,"中国式现

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

生态观等阅读《家山》,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何为文艺经典时说,"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

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

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

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百年新文学史上,有着许多重要的乡原风景,比如鲁迅的鲁镇、萧红的呼兰小城、沈从文的湘西。《家山》

中,王跃文塑造了独属于他的文学乡原。他用充满独特声音气质的地方方言和深具乡下人视角的写作,重建了当

代文学史上作为文学乡原的沙湾,沙湾那些具有传统品德的人物身上凝聚着人性美、人情美,沙湾既有乡村之变,

也有传统之常。

读《家山》,想到新文学史上的湖南作家们,想到沈从文、丁玲、周立波、古华、韩少功等共同构建的湖南

文学谱系,也想到这些作家们在中国文学版图上的独树一帜。《家山》属于湖南文学谱系,但也有独属于它的不

同。这种不同在于,王跃文重新让我们看到乡村伦理之美和中国传统之美,那些独属于乡民的仁义、果敢、朴素

等品质在他笔下每个人物身上复现。

一、对农耕文明和乡土人情的诗性书写

《家山》在叙事上有一种“诗性"倾向,既不严格遵循线性逻辑,也不刻意营造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对于乡

土中国的描绘,如果说《漫水》是“枝叶管窥",那么《家山》就更像是"全景临摹",它以大时代为背景,又以小

人物贯穿始终。它所记录的2。世纪前5。年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的重要时期,然而在轰轰烈烈

的革命与战斗背后,对中国广大乡村而言,父老乡亲们世世代代坚守的传统、生生不息传承的根性,仍然有其赖

以生存的土壤一一数千年农耕文明孕育出的质朴的乡土人情。

一方面,来自土地的深厚羁绊,造就了乡人通过辛勤劳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朴素信念。

农耕文明将人紧紧地拴在土地上,亲身劳作无疑是确保生存的不二法门。《家山》中的沙湾人和中国大多数

农民一样,面朝黄土世代耕作,全村无论是有田有山有房有产的“高门大户"佑德公一家,还是“原住民"朱氏家族

代代单传"势单力薄”的朱达望一家,无一不是终年劳作、辛勤耕耘。这里也有"地主"和"雇农",不过改叫"田业人

家"和"佃户”,而且两者之间虽有贫富差距,但并无尊卑之别。沙湾人以勤劳为荣、以懒惰为耻,佑德公家大业大

还身体力行"耕读传家",几十年始终坚持亲自“犁田、耙地、箍粪桶、打草鞋”;前清举人、辞官归乡的逸公老儿,

身体硬朗时也是亲自下田耕种;四跛子陈修权祖上是有钱人家,但当家的女主人"一身补疤衣”被上门的米贩子认

成帮工一一“穷,不怕,就怕懒”"世上没有勤死的人,只有懒死的人",只要是"能勤”的人,都能得到沙湾人的尊

重。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沙湾"地方气好",乡亲们既热心又仗义。为了不误农时,除了请长工,农忙时节

家里人少忙不过来的,也可以临时请人帮工。这个时候即便是平时以"尖小"闻名乡里的陈修根家,也要大大方方

招呼帮工们一桌好茶饭,"打禾是重事,饭要喊人家吃饱吃好”一一这是沙湾人对辛勤耕作、诚实劳动的衷心尊重。

另一方面,乡土中国熟人社会的秩序维护,需要"领袖标杆”的示范带动。

乡土之于乡人,不仅是耕作之基、收获之处,更是生长于斯、老死于斯的家园故土。乡土中国作为典型的熟

人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特别是在血缘、亲缘、地缘深度融合、犬牙

交错的宗族内部,生长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接受来自大家族的审视和评价。

"沙湾陈家自祖公老儿起,分作五房。.…敬远公手上第三回修家谱,派字往上数五代,往下排到三十二代。

叫作:福贵昌隆,家声远扬;修齐有本,锡庆延长;怀组崇善,世代辉煌;威振华汉,短耀东方。"从陈氏"派字"

中,我们不难窥见其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一一既有先祖们穿越时空、福泽后人的热望与期盼,又有中华民族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永恒追求。也正是在这样传统价值观的熏陶下,沙湾出现了佑德公、陈扬卿、陈齐峰等“光

耀门楣”的乡间贤达和能人志士。

佑德公陈修福是沙湾的“门面",虽然按照当时五代人"远扬修齐有”的辈分排序,他只是陈家"中不溜"的修字

辈,但几十年做人做事的好口碑,让他成为实打实"德高望重”的乡绅乡贤,整个沙湾乃至全乡、全县,重要规制

的制定、执行,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理,无一不请他出山坐镇。作为沙湾实际上的精神领袖,佑德公虽无一官半

职,但始终以护佑沙湾百姓为己任。面对和舒家坪的新仇旧怨,他私下拜访舒家坪的桂老儿,由他们两位老者暗

中发力化解冲突,防止两村青年再酿血案;面对白色恐怖,他甘冒风险,毅然决然安排部署,转移营救村里工工

户5。多口红军家属免遭国民党疯狂屠戮;面对洪灾毁田无收、衙门强征税赋,他不再做"自封投柜”的纳税楷模,

而是痛斥苛政,敢于斗争,"带头抗欠"。佑德公是沙湾“仁义"的化身,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熏陶,但绝不是

迂腐守旧的封建卫道士,也不是冥顽不灵的宗族大家长。他关心时事同时也心系乡里,他愿意带头遵规守纪,也

敢于率先对抗不义,面对种种复杂的政治局势,他没有过多纠结思虑、权衡利弊,始终秉持“不害百姓”的宗旨,

这无疑是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中国乡土精神领袖。

陈扬卿原本是沙湾的"异类",他年纪轻但辈分高,从日本留学归来后"除了尽孝便是读书,别的万事不揽”。

他常年坚持写日记,"只记所见所闻,不记所思所感",但在沙湾与舒家坪械斗血案发生后,他还是忍不住写下"乡

民愚昧,可叹可悯”。马日事变后,新县长李明达推心置腹的一番话令扬卿重新审视沙湾、重燃奋斗热情:"我们

不能等到天下太平才做事,而要为着天下太平去做事”。此后,扬卿打背包、着草鞋、提长剑,不辞辛劳跑遍全

县,克服万难在竹园修建红花溪水库,“把设计师、造价师、施工经理、质量监理都做了",为多个村庄破解了灌

溉难的发展困局。"沙湾挨近县城,算是稍为开化的地方,却仍是愚昧。"扬卿深感民众教育任重道远,又义不容

辞承担了办新学、建村小的重任,他自认"我们都是极平凡的人,多为乡下这些孩子们发发光吧"。在办学育人的

过程中,他不仅邂逅了自己相伴一生的贤妻史瑞萍,还为沙湾培养出了朱克文、陈修岳、陈修碧等新一辈能人义

士。无论是兴水利还是办村学,扬卿始终坚持不拿政府薪资,"做好了,向政府交差;没做好,也问心无愧”。如

果说佑德公是"仁义”的,那么扬卿就是"侠义"的一一侠之大者,不计得失、不问前程,为国为民、肝脑涂地。他

是游侠,游历中外,遍览苍黄心系生民;他是豪侠,结交谭友,一诺千金九死不悔;他是武侠,利剑傍身,不惧

险阻开山劈石。

陈齐峰是点燃沙湾革命进程的"星星之火"。大革命失败后,中华民族危机重重,然而对沙湾人而言,只是"京

城的皇帝老儿换成总统了",县衙门变成了"县政府",大家仍不习惯改口。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沙湾进步青年陈齐峰作为农运骨干,在长沙屠城事件中死里逃生,白色恐怖之下,他强忍悲痛受命回乡重建党组

织。随着他的登场,红色基因和革命思想开始浸润沙湾地区。作为地下党,齐峰谨慎隐蔽、韬光养晦,他明里在

圣庙学校教书并担任乐输委员协助县政府催收税赋,暗中却运筹帷幄成立"抗租抗税自卫游击队”,组织农民暴动

,利用县政府办的壮丁训练班安插共产党员受训。齐峰不惧风雨如晦,始终严守秘密、顽强斗争,然而不明真相的

沙湾人只道是"南边山里又起强盗了”,齐峰的父母妻儿也只埋怨他成天在外跑、常年不着家。直到国民政府故意

抹黑齐峰、散布他的“死讯",佑德公迫不得已公开"转移红属”的内幕为齐峰正名,父老乡亲才恍然,原来看似"

不磊落,,的齐峰,实则肩负“大义〃、心系苍生。当了一辈子道士的父亲问齐峰:"你不信佛不信道,到底信什

么?"齐峰忍了半日才说:"我信的,不在皇土之上。"在他手中,地方农民武装从"抗租抗税自卫游击队”到"齐天

界人民解放自卫队”,再至〃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西纵队"一一"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仁义"处事、"侠义"为怀、"大义"奉献,这既是乡土中国熟人社会的“治理法则",也是沙湾这方充满诗意的

土地赋予子孙后代的宝贵品质,更是沙湾人在波诡云谴的时代变局中始终葆有的向上向善人生追求的“金科玉律"。

二、对世外桃源和精神家园的诗意建构

为创作《家山》,王跃文搜集了大量历史文献、方志,他钻研户籍田亩制度,考证捐税征收方式,反复往返

乡间开展实地勘察,将一方水土和一群生民深深印在心中,每每写到动情处,还常常"满眼是泪"。(5)小说中

的沙湾,既是作者家乡大湘西地区的诗意投影,也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苦苦寻觅、孜孜以求的精神桃源。

首先是出尘脱俗的自然风光。沙湾在自然环境和山水风光上是符合"世外桃源”的条件的:西边是"青青的豹子

岭”,东边是重峦叠嶂“没入云天"的齐天界,南边高山是万溪江的源头,江滩上是青翠的柳林,北边的山更远,沙

湾人"只望得见远村的树”。陈家祠堂背后的龙王溪"绕着村子包了半个圈”,北经舒家坪汇入万溪江。龙王溪两岸

长满"齐天高”的各种大树,把沙湾围得密密实实,"炊烟都望不见"。四面环绕的高山既是隔绝外界争斗喧嚣的天

然屏障,也是沙湾人开掘生产生活资源的山林宝藏,从野兔野猪到豺狼虎豹,山上"叫得出名字的野物"都有。沙

湾人上山,手里都会"拿家伙”,就算遇到齐天界上的老虫,也自有好"打功"傍身。

在这样的环境里,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勇敢勤劳,而沙湾人又特别能在艰难困苦的拼搏奋斗中发现人性之

善、人情之美。遭遇不公不义,他们硬气如山;若逢弱小良善,他们又温润如水。面对好斗耍狠、上门挑衅的“死

对头”舒家坪,沙湾人二话不说真刀真枪打回去;而面对地贫田荒、懒惰落后的“穷亲戚”竹园,沙湾人却也长期接

济帮扶,以至于"沙湾铁炮一响,竹园叫花子开抢;沙湾死人打丧,竹园叫花子讨汤"。以"打功”闻名乡里的沙湾

第一"硬棒人"放公老儿,跟孙子唠叨最多的居然是"越是有打功的人,越要有忍让之心。你敌得起人家十闷棍,人

家敌不起你一拳头”。沙湾山多树多,但沙湾人并非什么山都上、什么树都砍:豹子岭是佑德公和逸公老儿的私

产,青松界是族上坟山,还有些零星山头是有主的,沙湾人守规矩,不动禁树、不砍私树,直到佑德公发话"豹

子岭上的杂木柴,哪个想剁就剁",人们才规规矩矩上山捡柴、砍柴。

其次是古朴生动的语言体系。沙湾的"原型”是大湘西地区,沙湾人说的也是南方方言,除去独特的湖湘韵味,

这些语言还充满古韵,极富生活情趣。例如对人的称呼,妻子是"阿娘",弟妹是"老弟母",奶奶是"娘娘",爷爷

是“公公",年纪大且辈分高的男性还可以加称“老儿"。此外,把晚说成"晏",把闻气味说成"听",把闯祸说成"犯

夜",感谢别人说"难为",表达自谦说“占不得",务农是"种阳春",长篇大论、老生常谈是"讲冗话",乡村日常因

此而充满古雅之风。

从沙湾人的造词逻辑里,我们还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精神和质朴野趣。有的词形象生动,可以"望

文生义”,例如睡觉是"困眼闭",五指张开烤火是"掩火",外地人是“远路佬",拐杖是"把路棍",夜饭之前的简餐

是“点心饭",用铜钱和鸡毛做成的毯子是"盘毛钱"。还有一些词直白率真蕴含原始生命力,例如武功是"打功",

不听不理会是"不耳",吹捧人是"捧卵包",消息灵、交游广是"乡脚宽",拿腔作势是“腔口高",翘起嘴唇骂人是"日

嘶",表里不一、阴阳怪气的酸话是"双双话",无理取闹是"演猴子把戏”,就算是常用的动词也要加上更有动作意

味的前缀,如"打望""打劝""打喊"。

语言源于生活,沙湾人还有一套完全自创的熟语"典故"体系,随时根据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提炼表

达一些生活哲理。例如佑德公说"坐得黄包车,颠得屁股肿”,感叹人要摆正位置,不要觊觎和自己不匹配的待遇。

"拖檐底下定规款,见不得人”惟妙惟肖地讽刺了一些人背地里假公济私的做派,让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正欲以权

谋私的乐输委员向远丰“偈了一跳"立马心虚。形容事情多而繁杂、应接不暇,就说"修根老儿赶麻雀,东边起来西

边落”。形容难得一见的奇事就说“陈老师穿草鞋,稀奇”。种种方言土语恰到好处地点缀在沙湾人生产生活的方方

面面,借由这些自然而亲切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乡村的耕作生活,更直观地考察山乡民风,更细致

地分析人物形象。

最后是神秘莫测的远逝文明。大湘西作为古楚地,先民重祭祀、奉神灵,对自然界有一种原始的崇敬。沙湾

人对很多事心存敬畏,村里有道士,也有佛寺,可以说沙湾人是有信仰的,但他们所信的,与其说是神佛巫傩,

倒不如说是"万物有灵",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难以言说却又不可抗拒的规律和精神。在沙湾,遇上头疼脑热、

五禽六畜发瘟犯灾,人们都会去五云寺清风庙拜“黑水公公"、讨"法水"喝。然而"黑水公公是哪朝哪代的仙君,谁

也讲不清楚,沙湾人只是信"。与其说他们是信仙信神,不如说他们只是坚持“心诚则灵"。

沙湾人笃信"万物有灵”,还在于他们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一众生灵,因此很多自然现象在他们眼里更具预兆性。

例如临危受命上县衙替沙湾打赢人命官司的“乡约老爷"刘桃香,她笃信"燕子进的是旺家门",每年开春盼着燕子

进门,早晚开门关窗都要留意燕子进出;"乌鸦早叫财夜叫喜,半日期间叫灾星",沙湾和舒家坪械斗血案发生后,

桃香听见乌鸦半日叫,"心上突突地跳,疑神疑鬼起来”。而且不光是对生灵,即便是没有生命的物件,沙湾人也

能因着其中的某些象征意味而心怀敬畏。例如桃香的丈夫四跛子,大字不识却"见了字都敬若神灵",每逢初一、

十五都会把老屋中堂的对联擦亮,只要捡到有字的纸,"必定要放在香炉里烧掉,边烧边作揖,好比敬神”。因为

他娘告诉他,字和饭都是踩不得的,"踩了遭雷打"。

正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对万物平等的坚守,在遭遇两村械斗、四跛子无奈砍杀亲外甥之后,桃香夫妇饱受

痛苦折磨,四跛子觉得自己"有煞气",桃香"心上就像有杀猪刀在戳”,两口子索性将新生的儿子赔给姐姐一家。

这场原本看似只能"以命抵命、血债血偿”的困局,却因桃香夫妇对生命、对亲情的朴素信仰,而得到了最温情的

破解、最诗意的救赎一一两家人重新变为一家人,"骨肉就是骨肉,哪里打得散"。

三、乡土家国的深刻记忆与怀想

广袤的乡村土地沉淀盘绕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深厚根脉,在这片土地的肥沃丰沛之处,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顽强成长、生生不息;而在土地的贫瘠荒芜之处,也潜伏蔓延着腐朽落后、愚昧庸俗的旧日糟粕。《家

山》中沙湾人对故乡的复杂态度,为我们全面审视乡土家国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视角。

一方面,批判与歌颂并存。王跃文在谈起自己的乡土创作时说:"我懂得乡村的美好传统坚韧无比,外部世

界自命的庄严或崇高在它的反衬下变得荒诞和虚无。"(6)无论外界如何"变天",沙湾人总有自己坚守不变的"老

规款"。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沙湾人的“大事"不外乎婚丧嫁娶、年节守俗,以及"抵御外侮",这当中既氤氯了文

化精华,也纠葛着封建糟粕。

"依沙湾老规款,碰着外村打上门来,哪家壮丁不上阵,打完架回来就烧哪家的屋。"看似乡邻大义,实则愚

蛮荒诞。作者借陈扬卿之口痛斥沙湾:“自古讲诗书传家......哪个屋里没有几本老书?如今书都不读了,逢打架就

把书绑在身上当甲胄!……为一句话就打架打出人命,我听着是个笑话。”就连大方明理、痛斥不义的女中豪杰刘

桃香,居然也对“老规款"不辨妍姨,强行为女儿裹足并送她去当童养媳,还给年仅q岁的儿子也接回一个童养媳。

硬生生从"乡约正义的代言人"变成了"礼教吃人的刽子手”,桃香不断以封建家长的身份墨守"老规款”为儿女做主,

结果“越做主,越害了儿女"。

"老规款"里潜藏着旧时代沉重的枷锁,但也满载着乡土中国蔓延千年的浪漫温情。扬卿瑞萍大婚,佑德公欣

然应邀,亲题喜联道贺;佑德公自家嫁女做酒,他又专门写请帖、做封筒,呈送高邻上亲;逸公老儿告诉满脑子

“科学”“民主”的小孙子,"人过日子不要凡事都问科学”,不妨不带成见地近距离感受沙湾正月里,,舞龙灯”,,唱大

戏""练打功"这三件大事;扬卿家中老父老母接连离世,沙湾和竹园的乡亲们感念他多年来实干兴乡的义举,纷纷

自请守灵抬棺......

另一方面,离乡与返乡纠缠。王朔在《动物凶猛》中表达了对农村人的羡慕:"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

无穷的故乡",就算实际上这个故乡贫瘠荒凉,他们也可以"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

无所知的故乡"。(7)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对于乡土家国的文学表现,也总绕不开"离乡"与"返乡"这两个关

键词。《家山》也是如此。以陈贞一为代表的进步青年们曾经因为各种原因背井离乡,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