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柳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柳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柳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柳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柳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柳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5

1、积累(21分)

班级开展“传承非遗”展览活动,以下是展板中的部分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

【序言】

八桂大地山海相连,历史悠久物产丰饶。12个世居民族繁衍生息,积淀了灿若星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些先民于辛勤劳作间积累的技艺,在低吟浅唱中孕育的艺术,承载着远古的智慧之光。

【侗乡风雨桥】

200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而广西侗乡久负盛

名的风雨桥,就是用这种技艺建造而成的。这些风雨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材料主要为木料,靠凿

桦衔接。它们是侗族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一座座或重檐飞翘,或玲珑小巧,或古朴凝重的风雨桥

飞架在青山碧水之间,缩短了寨与寨的距离。正所谓“,"。

【苗族银饰】

苗乡俗语有云:“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个民族不像苗族一样热爱

银饰。银饰对于苗家人而言,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象征着美丽和财富。熠熠生辉的苗族银饰,点缀着亮

丽的苗族姑娘,装饰着苗族人民美好的幸福生活。如今,精美的苗家银饰,已成为别具一格的壮乡名片,

而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则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语】

虽然时光流转消m6了记忆,但镌刻在文化血脉中的印记,却历久弥新重焕生机。

1、阅读展板中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积淀()(2)消m6()

2、展板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加粗的词语。(2分)

(1)承载(2)别具一格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文中横线处,使文字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2

分)

①万座长桥接侗乡②檐遮风雨栖乡老③韵渡亭廊醉路人④百年艺术称珍品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12个世居民族繁衍生息,积淀了灿若星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B.这些风雨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材料主要为木料,靠凿梯衔接。

C.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个民族不像苗族一样热爱银饰。

D.熠熠生辉的苗族银饰,点缀着亮丽的苗族姑娘,装饰着苗族人民美好的幸福生活。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10分)

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

绘景杜甫远望泰山,写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湖心亭看雪》

让我们欣赏到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色。张岱夜游湖心亭,用“②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描绘雪后西湖洁白一片、浑然难辨的混沌景象。

寄情苏轼借物抒怀,用“拣尽寒枝不肯栖,③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表达出自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辛弃疾登临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固楼,用“年少万兜签,④____________”,表达对苟且

偷安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寓理面对成长路上的困难,我们要充满信心,迎难而上,《行路难其一》《浣溪沙》

用诗人⑤______的诗句“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励自己。当时光逝去时,我们不必伤感,晏殊用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

定会再现的。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介绍,超重和肥胖是指对健康构成风险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积累。超重和肥胖以

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对成年人来说,BMI超过25

被视为超重,超过30被视为肥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19岁及以下人群)来说,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

需考虑年龄因素。

世卫组织说,肥胖是一种复杂慢性病,且会导致多种疾病发病风险提升。例如,肥胖会导致患2型糖尿

病和心脏病风险增加,影响骨骼和生殖健康,还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从社会层面来看,肥胖造成

的公共卫生负担正在加重。世卫组织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500万人死于与BMI过高相关的非传

2

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儿

童和青少年时期超重和肥胖会直接影响健康,并与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更高风险和更早发病相关。世卫

组织强调,超重和肥胖及与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被预防和控制的。从成因来看,

超重和肥胖是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结果。多数情况下,肥胖是一种由易导致肥胖的环境、心理

社会因素和遗传变异等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实现消耗能量与摄入能量的平衡。世卫组织建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可以限

制脂肪总量摄入,并将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

摄入并限制糖的摄入。为了增加能量消耗,人们可以提高体育活动水平,例如日常进行至少30分钟的定

期、中等强度的活动。

材料二: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思想精髓,贯彻“预防为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方针。助

力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首先要转变其观念,坚持预防先行,摆正心态。学校和家长应抓住儿童青少年成

长的关键期,帮助其正确认识生命、认识自我,树立“自己健康,自己管理”意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

个人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另外,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较易受他人评论和

外界思想的影响,肥胖往往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危害心理健康。学校和家长应倡导积极观念,

帮助孩子摆正心态,克服肥胖羞耻,以发展的眼光激励其正确认识自己、采取正确行动。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3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三:

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写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

7岁以上-JMhJL童口£肿中口超重5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一项是()(2分)

A.根据世卫组织的介绍,当一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0,即被视为肥胖。

B.肥胖是可以被预防的,实现消耗能量与摄入能量的平衡是预防肥胖的关键。

C.青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要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D.他人的评论和外界思想,可能会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开头介绍超重和肥胖的衡量标准,使读者对说明的对

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B.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肥胖会导致其他疾病发病风险提升。

C.加点词”很大程度上”表示估计、推测,这个词语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以“超重”和“肥胖”为说明对象,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说明,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9、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儿童肥胖问题?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3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水生的船魏军

水生终究是老了,在船上站得久一点就膝盖疼,完全不像几十年前的他。那时,水生是一个二十多岁的

小伙子,用一双桨把渔船摇得劈波斩浪,甚至能追得上江里游得最快的鱼。可是现在,他不能出江打鱼

了。

镇上的工作人员几次三番给他做工作。禁渔?水生不明白,他一辈子都在捕鱼,而且祖辈都是以捕鱼为

生的,你们说禁渔就禁渔了?不捕鱼怎么生活?

水生听说,有许多人在政府做工作后上了岸,住进安置点了。水生不想去,他祖祖辈辈都以捕鱼为生,

他舍不得这小船,一条船就是一个家啊。

水生想这些事的时候,胸口就发闷。他一辈子都在船上生活,风吹日晒,一身的毛病,特别是这肺气肿,

一到冬天就让他呼吸困难。

他突然觉得胸腔一阵疼痛,一口气没跟上来,整个人就瘫倒在船板上,把船板震得一声闷响。

也不知过了多久,寒冷的河风将他吹醒了过来。这时,红彤彤的太阳早已爬上竿头。水生想挣扎着坐起

来,却浑身无力。

水生记得爷爷是滁河上捕鱼的好把式,一家人的日子也算过得红红火火。水生从小生活在船上,八岁才

去了岸上的学校读书,初中毕业后就又回到了船上,和父亲一样从事捕鱼行当。爷爷的手艺传给父亲,

父亲又传给他。生活就是这样一代代交替着。

水生依旧记得小时候捕鱼的情景。傍晚,父辈们在水面上撒网捞鱼,凌晨起网后赶到集市上去卖掉。从

集市回来时,捎上青菜,割点猪肉,回到船上美美地吃上一顿。如此简单重复的生活早已深入骨髓。

水生隐隐听到有人在岸上喊他的名字,却只能小声应着。他实在没有力气。咚咚咚,几只脚踏上了船,

来人才发现了倒在船上的水生,简单询问几句,就连抱带抬将他送进了镇上的卫生院。水生认得这几个

4

人。

水生小时候,长江里的鱼真是多呢。父亲曾经一晚上捕过几千斤刀鱼,几条船都装不下。可是水生从父

亲手中接过这条船时,长江里的鱼就已经开始减少了。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再加上江边工厂的废水

排放,大型运输船的螺旋桨叶片,这些因素使渔业资源急剧减少。

在水生的记忆里,他至少三十年没有捕到河豚了。见到鲍鱼还是他年轻时的事儿。几十年前鲍鱼七角钱

一斤,现在上千元也买不到一条,更别说那时的大螃蟹能达九两重,现在哪里能找到?眼见捕鱼挣不了

什么钱,许多人就丢下渔船去外面打工了。年轻人也不愿意继续父辈的捕鱼生活,太苦了。在船上,夏

天能把人蒸熟了,冬天的江风又会像刀子一样刮人。捕鱼为生只能算是生活落后的代名词O

水生依在病床上,他已无大碍。工作组的同志不紧不慢地和他聊天。常年在水上生活,水生对岸上的事

儿,对外面的世界知道甚少。

他不知道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更不懂得内在的意义。政府为了长江生态保护,给每家每户建档,对渔船、

渔具进行评估,进行补偿,为符合政策的渔民纳入社保,对上岸的渔民进行就业培训,使他们退得出、

稳得住、能小康。

他不知道许多渔民已经放弃渔船,上岸后住进了独门独院的干净卫生的安居房。

他不知道,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一些人进行生态养殖探索,种出的纯绿色大米,在市场上卖十元一

斤,养殖的螃蟹更是抢手货。一些渔民重新发掘渔村文化,把农舍改造成农家乐、观光农庄,收入比捕

鱼多太多。

不过,水生也能感觉到一些变化。江边的湿地水域、大小河道比以前清澈宜人了,芦苇荡里的水鸟成群

结队,把一片土地渲染得生机勃勃,就连多年不见的东方白鹳、震旦鸦雀也出现了,让人惊奇。更有一

些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渔光一体”的水上光伏电站,让水生瞠目结舌。

水生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地讲着,忽然就笑了,他说:“我想吃一碗蟹黄汤包。”他一改往日面对工作组

时软硬不吃的态度。更让工作组惊讶的是,水生提出了一个要求。

水生说,他上岸后要应聘长江护渔员这个岗位。

一时间,蟹黄汤包的浓香飘满了整个病房,流淌在每个人心里。

(选自《参花》2024年第3期,有删改)

10、请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故事情节水生的态度或反应

工作人员几次三番给水生做禁渔的思想工作(1)

5

(2)不想去

水生感觉到禁渔后的变化(3)

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3分)在船上,夏天能把人蒸熟了,冬天的江风又会像

刀子一样刮人。

12、请简要分析文章首段在文中作用。(3分)13、文章结尾“蟹黄汤包的浓香”有什么寓意?请谈谈你

的理解。(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歌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庭院中春

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B.三、四两句写思妇攀折繁花欲寄亲人,表现其对远行人的思念。

C.“盈”意为“满”,从正面写出主人公在庭院中的站立时间之久。

D.七、八两句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点明全诗主题。

15、“以乐景写哀情”是本诗的艺术特色之一,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琬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6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

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廊下,激聒石渠②,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

许,了③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

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

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躁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碧云寺》)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③了:清晰,清

楚。④匝池红酣:满池的红色金鱼欢快地游动。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安陵君其许寡人

B.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若空游无所依炸然若神人

D.或投饼于左于我如浮云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按“发现小石潭一小石潭源流一潭中景物一潭上感受”的顺序记录了游览经历。

B.甲文中作者游览小石潭心情由游览之初的“乐”转变为离去之时的“忧”。

C.乙文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表现泉水的清澈,其中“下见文砾金沙”是侧面描写。

D.乙文通过描写碧云寺的泉水表达出作者游玩的愉悦心情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

19、甲文结尾处写到与作者同游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四段却说“寂寥无人”?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2分)

20、甲、乙两文均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4

分)

21.学校开展“榜样的力量”主题教育。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探寻】同学们发现,我们可以从名著中探寻到学习的榜样。请你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3分)

青春需要榜样,而名著中的许多人物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有着钢

铁般的意志,在全身瘫痪后仍坚定追求自己的理想,拿起笔战斗,并用生命写成了《①》;《西游记》

中的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如②(事件),虽历经艰辛却从不退缩;《简爱》中

7

的简爱,虽出身卑微,身世坎坷,却始终不改追求③和独立人格的初心,最终获得了幸福。

(2)【采访】2024年1月,广西梧州医专栗火红老师荣登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粟火红事迹

宣讲会在学校召开后,作为校报记者的你对栗老师进行了专访。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内

容清楚、连贯。(3分)

你:栗老师,您好!祝贺您入选“中国好人榜”。

栗老师:谢谢。很荣幸能入选“中国好人榜”,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你:①?

栗老师:每次有急诊病人送医,情况都非常紧急,我什么都没有考虑,救人只是本能。

你:②?

栗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力所能及去帮助他人,传播更多正能量。你:我相

信有您这样的榜样在,社会上的正能量会越来越多,最后,③!

(3)【辩论】活动中,有同学提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此,你提出

不同看法。请就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4分)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我们身边

也有很多声音:校园的课钟声、窗外的风雨声、新岁的爆竹声、梦中的短笛声……声音可以让人愉悦,

可以使人获得慰藉,也可以给人力量。

请以“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全完整,并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

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8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21分)

1.(1)dian(2)磨(2分,每小题1分)

2.低吟浅唱、久负盛名、玲珑小巧、熠熠生辉、别具一格、历久弥新(3分,每个1分)

3.(1)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2)另有一种风格。(2分,每小题1分)

4.④①(2分)

5.C(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2分)

6.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②天与云与山与水③寂寞沙洲冷④坐断东南战未休

⑤李白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0分,每空1分。凡出现

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二、阅读(39分)

(一)(7分)

7.A(根据材料一“对于儿童和青少年〈19岁及以下人群〉来说,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需考虑年龄因素”

分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2分)

8.C(加点词“很大程度上”表示程度限定,不是估计、推测)(2分)

9.①肥胖直接影响儿童身体健康,提升多种疾病发病风险。②肥胖会危害儿童心理健康,使儿童产生自

卑心理。③近年来,我国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持续上升,儿童肥胖问题严重。(3分,每点1分)

(二)(13分)

10.(1)不明白(2)很多人上岸后住进了安置点(3)惊奇、瞠目结舌(3分,每点1分)

11.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渔船夏日酷热、温度高,冬天寒风凛冽的特点,突

出了渔民在渔船上生活的艰辛。(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12.突出了渔民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解释了上文水生不愿放弃捕鱼生活

住进安置点的原因是对外面的世界知道甚少;为后文写水生态度的变化做了铺垫。(3分,每点1分)

13.①寓意水生前后的变化让工作组的同志心生惊讶和欣喜。②寓意国家的禁渔政策改善了生态环境和

渔民的生活,让人民获得了幸福感。(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5分)

14.C(应是从侧面表现主人公在庭院中的站立时间之久)(2分)

9

15.诗歌通过“奇树”“绿叶”“华滋”“馨香”等繁荣旺盛的意象,突出主人公的孤单寂寞,表现出主人公对

远行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的忧愁。(3分)

(四)(14分)

16.C(A.表示约数/答应,允许;B.介词,因为/介词,表目的;C.好像;D.介词,在/介词,对,

对于)(2分)

17.A(甲文先写“潭中景物”后写“小石潭源流”,结尾还交代了同游者)(2分)

18.(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2)那些一尺来长的鱼,则潜游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跑过去(争抢)。(2分)

19.这种“寂寥无人”的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小石潭幽静凄清的景象与作者被贬谪后的心情暗中

契合,且文中所说的“无人”并不是真的没有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寂寥和作者内心的落寞。(2分,意思

对即可)

20.①甲文中,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叙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

到了小石潭以后,作者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写小石潭及其周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