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干热河谷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干热河谷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干热河谷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干热河谷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干热河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

干热河谷-------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干热河谷的形成是当地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干热河谷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按照自然地理水平地带的划分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且河谷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但那里很多的峡谷河畔却荒凉一片关于干热河谷独特小气候形成的自然原因据资料查询:干热河谷的成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被归结为:“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这些河谷一般都具有独特的地形山高谷深。当湿润的空气越过山脉时被迫随地形抬升形成降雨而失去水分;之后气流翻越山脊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增温变得炎热干燥这就是焚风。在一些地区山脉迎风坡降水充沛而另一侧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区。湿润气流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焚风效应”强烈时能使农作物枯萎,甚至是森林火灾利:丰富了当地的热量促使粮食和水果早熟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在林区易造成森林火灾弊在横断山区的“焚风效应”是说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近地面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低压高压在干热河谷经常可看到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这其实是谷风气流上升而形成的到了夜间,近地面风由山坡吹向谷地,则称为山风。高压低压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高原的隆起和河谷的深切“焚风”效应逐渐加强干热河谷气候日趋干热,这里有世界罕见的峡谷群。河流上游,流速快,拥有极强的下切侵蚀能力,河谷的加深速度远快于拓宽速度,在横断面上呈“V”,就是上游最常见的V型河谷。①山高谷地封闭,降水稀少。②山脉走向大体上均垂直于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焚风效应显著。③干旱河谷主要受山谷风局地环流的影响。④地壳不稳定,多地震,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甚至山崩等灾害,植被破坏较严重,加剧干旱谷地形成。⑤人口增长,耕地扩张,樵采薪柴,森林减少。我国西南地区多干热河谷的原因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下图中的“三江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丹霞峰丛和灿烂的喀斯特台地都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三江并流”地区有10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的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重要宝库。“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地区,但大多的峡谷河畔却因干旱而荒凉一片。请运用地理学原理解释干热河谷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的下沉气流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3分)白天吹谷风,谷底上空气流下沉,增温减湿(2分);夜晚吹山风,气流沿山坡下沉增温减湿,增强谷底的干热程度(3分)图6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6,完成下题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D.下沉气流D图6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6,完成下题该山可能位于A.四川B.福建C.安徽D.山西

A“离开澜沧江,汽车翻过山口,进入怒江流域。这里的山较之金沙江与澜沧江畔的山更加荒芜,路边的灌丛叶片沾裹着汽车扬起的沙尘。车里的空调虽然开得很足,但难以抵挡车外的热气。本以为到了接近河谷的地方,植被会变得葱郁些,可是我错了。随着海拔的不断下降,车窗外已经不见了灌丛,四周近于寸草不生。按说这一带的山坡低海拔处应该是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上逐渐变成灌丛与草甸。可在怒江的干热河谷以及沿途的多处河谷,森林却是在山顶”。下图为横断山区图。

3.图示区域地形特点的形成,受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板块的碰撞挤压;流水下蚀B、板块的碰撞挤压;流水溯源侵蚀C、板块抬升;流水下蚀D、板块抬升;流水侧蚀A“离开澜沧江,汽车翻过山口,进入怒江流域。这里的山较之金沙江与澜沧江畔的山更加荒芜,路边的灌丛叶片沾裹着汽车扬起的沙尘。车里的空调虽然开得很足,但难以抵挡车外的热气。本以为到了接近河谷的地方,植被会变得葱郁些,可是我错了。随着海拔的不断下降,车窗外已经不见了灌丛,四周近于寸草不生。按说这一带的山坡低海拔处应该是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上逐渐变成灌丛与草甸。可在怒江的干热河谷以及沿途的多处河谷,森林却是在山顶”。下图为横断山区图。导致怒江干热河谷段山顶有林、谷底干热的原因可能是:①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②夏季风难以到达③地形闭塞,河谷深陷④受山谷风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C“离开澜沧江,汽车翻过山口,进入怒江流域。这里的山较之金沙江与澜沧江畔的山更加荒芜,路边的灌丛叶片沾裹着汽车扬起的沙尘。车里的空调虽然开得很足,但难以抵挡车外的热气。本以为到了接近河谷的地方,植被会变得葱郁些,可是我错了。随着海拔的不断下降,车窗外已经不见了灌丛,四周近于寸草不生。按说这一带的山坡低海拔处应该是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上逐渐变成灌丛与草甸。可在怒江的干热河谷以及沿途的多处河谷,森林却是在山顶”。下图为横断山区图。干热河谷现象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DACD8、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结合图中经纬度及题干信息也可以知道,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临青藏高原。所以其形成主要的地质作用是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并不是板块抬升(注意虽然该地山地有所抬升,但它是板块间相碰撞挤压的抬升,并非板块内或的抬升形成,因为板块抬升,是整体抬升,而这里还有较深的河谷),而河谷地段则是受流水下蚀而形成峡谷。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9、该地山高谷深,地形闭塞,河谷深陷,是形成局部干旱环境的前提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这些与风向成垂直向的山谷内往往形成“焚风效应”,③对。而“山谷风”的谷地上空下沉的干燥气流造就了河谷中局部干旱的现象,而谷地中气流沿坡地上升至一定高度所形成的云雾带,恰好与山地森林的存在吻合,④符合。怒江干热河谷地处横断山区,该地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影响较大,所以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本题选C。10、从区域定位上可以看到本地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季风区,但该现象只出现在一些较深的河谷中,所以其属于非地带性,故本题应选D。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从山谷风角度解释昌都地区深切峡谷底部气候干热的原因。(6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都流经西藏昌都地区,并形成深切峡谷。在峡谷底部出现狭长的干热区域,是焚风效应和局地热力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区域难见森林,多山石裸露,仅分布着仙人掌和一些低矮的灌丛等植物。左图示意西藏昌都地区水系和主要峡谷分布,右图示意怒江峡谷景观。从设问去看这里限制了我们答题的切入点——从山谷风角度(其它的原因就不要去考虑了),所在区域——昌都地区深切峡谷底部,状态——气候干热,应答域:原因。思考时就想去考虑为什么昌都地区深切峡谷底部有山谷风,然后就要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