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普通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普通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普通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恢复重建项目S1-02第1页共4页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第3页共4页1概述由于2023年7-9月,北碚区连续大雨,澄江镇各村的农村道路,受暴雨连续冲刷,路面损毁严重。现状泥结碎石路面已被冲毁,部分路段填方边坡垮塌,整体受灾严重。1.1任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该项目合同;(2)片区地形图;(3)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2测设经过在外业的准备阶段,项目组编制了工作大纲、技术指导书、技术指导卡及外业测设规定。2024年2月初确定基本路线;2024年2月上旬在项目所在地,开始外业测量工作及勘察工作;2024年2月下旬,开展项目内业设计;2024年4月,出具正式施工图设计图纸。2技术标准2.1设计规范文件(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F40-201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1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1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1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1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17)《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18)《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19)《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交计〔2019〕121号)2.2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路幅型式:通村路—主线公路:0.5m(土路肩)+4.5m(行车道)+0.5m(土路肩)=5.5m;支路:0.5m(土路肩)+3.5m(行车道)+0.5m(土路肩)=4.5m;研苏路(产业路):0.35m(土路肩)+2×3.0m(行车道)+0.25m(土路肩)=6.5m。本项目路基宽度较窄,为便于施工,路肩与路面一同浇筑。3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技术标准、工程概况3.1路线概述本项目重庆市北碚区普通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恢复重建项目(澄江镇),涉及乡镇为澄江镇,含老黄沟社主线及各支线、柏林村石堰路及各支线,五一村环湖路及各支线,苏家村研学基地研苏路及其支线,本项目共18条道路(不含连接线及交叉路口),全长10.298km。老黄沟社公路,位于北碚区澄江镇老黄沟社,起点搭接G244澄巴路,为老黄沟社居民的出行通道。现状道路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度约4.5-6.5m。老黄沟公路设置一览表路线名称路线长度(m)路基宽度(m)备注老黄沟主线994.6065.5村主线支线一289.3254.5入户路支线二119.2884.5入户路支线三161.1864.5入户路支线四188.0254.5入户路合计1752.43柏林村石堰路,位于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起点位于烈神堂,沿线分布各入户路。石堰路为周边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现状泥结碎石路面受暴雨冲刷严重,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的出行。石堰路现状路基宽度约为4.5-5.5m。石堰路设置一览表路线名称路线长度(m)路基宽度(m)备注石堰路路线一10305.5村主线石堰路路线二1780.85.5村主线石堰路路线三1877.15.5村主线合计4687.925五一村环湖路,位于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环湖路共一条主线,七条支线。支线均为居民到户路。环湖路现状道路为泥结碎石道路,现状路基宽度约为4.5-6.0m。环湖路设置一览表路线名称路线长度(m)路基宽度(m)备注环湖路主线1641.2735.5村主线支线一182.0794.5入户路支线二64.534.5入户路支线三87.3934.5入户路支线四275.0774.5入户路支线五215.1624.5入户路支线六125.3364.5入户路支线七319.8354.5入户路合计2910.685苏家村研苏路,位于北碚区澄江镇苏家村。本路段为连接研学基地至现状公路的唯一通道。为方便研学基地的开展,本道路的建设已迫在眉睫。研苏路为近期新开挖的道路,路基宽度约为5.5-7.0m。研苏路设置一览表路线名称路线长度(m)路基宽度(m)备注研苏路主线697.6626.5出入通道研苏路支线249.5424.5入户路合计947.2043.2中间控制点主要控制点为:项目起终点、沿线居民住房。3.3沿线主要河流沿线无主河流。3.4沿线主要公路及铁路沿线与村道相交。3.5工程概况本项目路线全长10.298km,整体包含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平面交叉工程及交安设施工程。本次设计严格根据业主提供的基本农田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设计路线范围内,均未侵占基本农田。3.6利用和废弃原公路的情况本项目主要利用现状路基,部分路段有可利用部分路面。4沿线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4.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地形由窄条状山脉和丘陵谷地组成。由西向东分布有沥鼻山、缙云山、中梁山、龙王洞山四条山脉,其间为宽缓的丘陵谷地。山脉两侧地势陡峻,多形成陡坡和峻坡,山脊高程700~1000m,最高峰为皮家山,高程为1312.1m。山脉之间宽阔的丘陵谷地相对低缓,丘顶高程250~450m,最低点为嘉陵江童家溪出境处175m。地貌格局与区域构造线相吻合,沿NNE方向展布,且向斜成丘陵,背斜成山。受岩性控制,背斜轴部的石灰岩、白云岩形成岩溶槽谷,坚硬的须家河砂岩组成单面山,侏罗系红层组成丘陵,形成本区多样化的地貌景观。4.2地质构造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附录A.0.1的规定,勘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Ⅵ度。4.3地层岩性据区域地质资料,勘查区内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钙质泥岩,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勘查区地层岩性结构多元化、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地层岩性复杂。4.4气象、水文4.4.1气象该项目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无霜期长,日照少,湿度大,雨量充沛,夏季高温酷热,秋多绵雨,冬无严寒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2℃,月平均最高气温为每年的8月,达27.2℃,月平均最低气温是每年的1月,为7.2℃,夏季日极端最高气温43℃,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2.8℃。该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降雨的季节性特征明显,集中于每年5~10月,降雨量为873.4mm,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9%,且多以大暴雨形式在6~8月降落,日降雨量普遍大于50mm,2007年7月17日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300mm。暴雨一般来势猛,强度大,侵蚀性强,常导致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1998年8月2日特大暴雨,北碚区各乡镇24小时降雨量普遍在160mm以上。2013年6月中旬北碚区连降大雨,诱发了很多地质灾害,如北温泉杨家湾滑坡等。4.4.2水文区内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四类。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对区内危岩、滑坡影响甚微,但在大、暴雨期,地下水补给丰富,水成为各类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由于工业、生活废水的不合理排放,在沿江岸坡形成坡面散流,并下渗补给地下水(局部形成泉水),也是各类灾害的诱发原因。主要发育有嘉陵江,冲沟主要靠大气降水、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雨沿各类沟谷及斜坡表面径流、汇集排泄至嘉陵江。根据1979-1981年由四川省地质局南江地质大队测绘勘探的1:2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水文地质图》(重庆幅)及报告,结合调查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特征,分析勘查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砂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运移径流方式和水理性质,将勘查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主要位于斜坡区缓坡地带,主要为碎块石充填粉质粘土及岩屑组成,土层透水性差,在斜坡上呈点状分布,不连续,且由于岩土界面较陡,不利于地下水的存储,因此该类型水在勘查区仅存在上层滞水,无统一的地下水位面。该类型水在勘查区贫乏。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的构造裂隙中,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次为上部第四系土层孔隙水下渗补给。3)据北碚水文站资料,勘查段嘉陵江常年洪水位196m,多年平均最低(枯)水位176m,5年一遇洪水位198.0m,20年一遇洪水位203.2m,50年一遇洪水位206.0m,100年一遇洪水位约208.17m。勘查期间嘉陵江水位在180.2m。4.4.3不良地质现象经周边地质环境调查,线路走廊区未发现采空区、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下洞室、采空区等无不利埋藏物,亦无构造断裂带通过。场区及周边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5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5.1主要材料供应(1)本项目水泥可在北碚区购买,运距约15公里。(2)本项目片石、碎石、块石可在合川区购买,运距约20公里。(4)本项目砂子、粗骨料可在合川区购买,运距约30公里。(5)本项目所用钢材、木材等材料可在北碚区购买,运距约15公里。5.2运输方案道路本身及周边道路较为通达,运输条件十分方便。施工机具和筑路材料可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运至各工点。5.3临时工程安排为保证工程建设正常进行,全段应提前落实施工进场便道及被破坏线路的保通问题,之后选择好承包商驻地以及堆料场、拌和场、预制场的位置并进行施工场地平整,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5.4水、电供应问题沿线淡水资源丰富,工程用水可就近抽取。生活用水可与沿线居民生活用水协商共用;沿线居民分布均匀,沿途高压电线、生活用低压电线网密集,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好后,可就近搭接,生活用电可与当地村镇协商解决。6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协调情况公路布设时,充分考虑公路的建设对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环及协调情况,路线应充分利用现状路基,少占良田沃土,少拆迁房屋及电力电讯线路,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及不良地质地段,无法避让的不良地质地段采取特殊路基处理。根据沿线公路及水系合理设置涵洞,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保护生态环境。边坡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如挡墙、护肩等,确保公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施工中生产的废气、废液、固体垃圾等应按规定处理,不得污染环境。7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及注意事项7.1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及有关工序衔接全段施工组织应结合区域气象、水文条件,项目区干湿季节分明,汛期与雨季基本一致的特点,路基工程、排水工程、桥梁的基础工程,应根据所在区域气候及降雨特点,宜安排在蓄水低位或旱季施工,以避开雨季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及农灌用水期间所造成的地基土过湿和干扰,减少对过湿路段地基土的特殊处理和降低桥梁基础工程施工难度,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对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如挡墙段落,应提前进场施工,以确保全段同步完工,及时发挥效益。各分项工程必须遵循从准备工作→复校设计文件→认可施工报告→实施→检测合格→转入下道工序的原则,并做好各工序间的衔接配合,使之有条不紊。7.2施工注意事项本次设计均未占用基本农田,施工前应严格复核道路与沿线基本农田的关系,施工时切勿占用基本农田。施工中一旦发现古墓或其他历史文物,应立即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并报请当地文物部门,以便进行妥善处理。施工中,应加强地质监测及监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地质异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施工前应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满足规定精度者方可采用。挡墙等结构物基础施工前应进一步核实基底地质组成,查明是否满足构造物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若施工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提出,以便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施工时所用的砂石料、块片石、水泥、钢筋等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7.3施工组织7.3.1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