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设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1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现状及特征总结1.1形式多样的协同育人实践。协同教育的实践基于教学单位之间、教学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以及教学单位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协作,当前的主要实践形式有联合培养、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实践平台共建等方式。具体又可根据参与单位的不同,细分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及政校合作等形式,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征细分为协同实践平台、协同工作室、联合教学等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持多方参与、多要素组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高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最早实现校企合作的协同模式可以追溯到德国包豪斯时期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我国来说,南京艺术学院近年来在艺术设计专业展开的一系列校企合作、设计工坊建设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年15名海外专家进驻的设计工坊已成为华东地区的品牌;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在珠海于2005年创办了联合国际学院;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联合创办了宁波诺丁汉大学。1.2同城高校教学互动实践。同城高校教学互动是建立在校校合作基础上的诸多协同形式,包括互选课程、互派教师授课、定期讲座以及工作室共建等形式。国际上较为成功的案例是英国在2000年提出的“区域联合教学”“校际联合体”等实践模式;国内的同城合作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以南京为例,大学城、高教园区的建设为同城高校协作提供了现实条件,空间上的便利为同城高校协作提供了客观条件,而教学资源的互补更是高校合作的主观动力。1.3实践总结。综上所述,协同育人逐渐呈现出品牌化、系列化、国际化的特征,一方面体现了近年来协同育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协同育人模式的准入要求不断提高,而数量众多的普通高校,尤其是实践型高校的师资水平、办学经验、硬件条件等都不占优势,难以融入高水平的合作体系,寻求适合广大普通高校自身条件的协同育人模式迫在眉睫[1]。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正面临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转型期,普通高校急需提高专业育人水平。以为数不少的二本院校为例,虽然艺术设计专业大都已经开设近二十年,但受限于师资力量不平衡、高匹配专业师资不足等原因,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始终良莠不齐。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艺术设计面对的市场和生源都发生较大改变,市场不仅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还需要有“精技”的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普通高校缺少足够数量、较高水准的高层次师资团队,难以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协同育人模式。同城高校资源有着空间上的便利,与水平相当的高校实现优势资源互补的交流,具有较高的操作可能性和互动性。2当前高校协同育人合作中遇到的问题2.1普通高校如何寻找转型期高校资源合作方向为师资力量不平衡的普通本科院校提供同城资源利用模式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同城高校协同培养实践互动,包括教学成果联展、教师团队交流、工作室共建等环节,初步形成了一批课余合作项目,学生意见反馈良好。但随着行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的粗放型合作模式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更具操作性的合作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2.2如何实现跨校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对跨校教学课堂或者校级作业点评展览等形式具有较高热情,但受到不同类型院校的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等差异的影响,学生只能在业余时间参与此类活动,在今后的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更方便、更简洁地接触到所需资源,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3]。3基于精准对接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探索3.1转型期艺术设计专业的能力要求分析。“双转型”背景下,重新定位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研究以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专家访谈等手段,获取市场对艺术设计技能的要求。基于当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要求,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适应性视为首要出发点。3.2基于精准服务的同城高校师资互补性分析。总结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优缺点,确定同城高校协同育人实践所需的师资方向。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专业,以环境设计方向为例,目前高校师资队伍中专业基础类师资较为丰富,专业技能方面略有欠缺,尤其在建筑基础、植物造景等方向多数高校美术学院尚无师资,急需同城高校辅助教学。3.3精准服务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从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及授课模式三个方面,构建基于精准服务的协同育人模式,以学生的实际专业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为目的,全面优化现有教学资源组合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从学生出发,回到学生中间”的环状教学体系。合理沟通学生和就业单位的需求,以学生实践技能提高为主要目标,突出协同教学模式的定位精准性;协同育人教学内容的设计、评价体系的构建都以此为目标,实现教学体系的环状结构。“百花齐放”的教学组织形式:广泛开展同城高校师资互动、精品课程建设、校级专业竞赛、互补专业授课、协同实践以及虚拟工作平台构建等形式,实现授课模式的精准性,尝试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专业趣味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成长需求。3.4突出精准、注重效率的评价体系制定。建立动态有效的评价体系,定期监测协同育人模式的精准性、效率性。侧重综合能力、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企业评价等环节,倾向于校际互评、专项专评的原则,为参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详细监测记录。4构建精准对接的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意义4.1理论方面。总结并提出基于精准服务的同城高校协同教学模式,制定符合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特色的校际合作教学体系,为当下普通高校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借鉴。同时,在艺术设计的学科建设方面,提出合理借用校外资源的构想,完善本校学科建设,具有理论构建意义。当前同城高校间的协同育人模式虽然形式多样,但大多集中在师资力量较强的高校,理论探索也越来越倾向于学术交流、优势课程分享等优势资源的“强强联合”式协同模式探索,但对于多数普通高校来说,如何打造全面均衡的师资团队是首要问题,名校的理论探索显然不适用于普通高校,因此在既有师资基础上的精准对接,对于广大普通高校来说,可以有效改善学科力量,能够真正实现互补协同的理论构想。4.2实践方面。以普通本科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为基础,探索普通高校协同合作的具体形式和基本原则,尤其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师资不足、配置不全的具体情况,具有实践探索意义;基于精准服务的艺术设计专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有助于丰富普通高校现有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城高校间的合作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优势资源互补是合作的前提和目标,除此之外,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因各合作高校的优势专业有别,校际合作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更深化理解专业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同时组织竞赛性质的专业课程展览或者交流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竞争意识,促进专业学习效率。同时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人才。5总结(1)首先从师资建设来看,同城高校的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解决当前师资欠缺和专业不平衡现状。同城高校联合模式的联合核心是教学合作,进行教育资源共享。由于各高校的办学基础和特色的不同,学科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必将有强有弱,开展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利用“空间近邻效应”,即区域内地理距离的接近来开展日常教学合作。(2)从教学模式来看,广泛开展各种新型教学活动,例如校际专业竞赛、成果联展等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城高校联合体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是对高等院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同一城市内可以开放办学。它们可以展示其业已形成的办学特色,将优势学科、名牌专业的发展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虚拟现实艺术表演-洞察分析
- 化工普通员工个人工作总结(7篇)
- 单位消防灭火演练方案(6篇)
- 消防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洞察分析
- 写给对象的道歉信500字(19篇)
- 其他特色销售业绩总结
- 以创新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 医学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结合点
- 关于数字科技助力校园饮料零售市场转型升级的探索和研究报告
-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与创新案例分析
- 个案SOAP表-催眠案例记录表
- 肌肉注射操作评分标准
- 万用表校准报告
- 2022年风力发电运行检修技能理论题库(含答案)
- 2022年WET工艺介绍
- 《热泵式污泥干化机组》
- 万m3h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艺设计毕业
-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标准
- 乙烯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 TX-1C单片机实验板使用手册
- 球阀设计计算EXCEL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