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北票市桃园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辽宁省北票市桃园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辽宁省北票市桃园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辽宁省北票市桃园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辽宁省北票市桃园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北票市桃园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关历史发展之动力的叙述,较为恰当的是A.地理环境制约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B.杰出人物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方向C.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是“合力” D.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加速度”2.12世纪的欧洲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开始聚焦于一个家族、民族或王国自身的发展历程,而不再从宗教的视角强行用教义建构历史。这从本质上说明了A.神权统治的瓦解 B.史料来源的多样性 C.宫廷文化的盛行 D.历史观趋于世俗化3.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 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 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4.“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A.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5.麦迪逊在1787年2月的一封信中指出:“一般来说,我觉得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的确,现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马上就会崩溃下去。”这反映出麦迪逊A.致力于革除联邦体制弊端 B.极力维护和挽救邦联体制C.对建立联邦体制缺乏信心 D.改变松散邦联体制的决心6.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D.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7.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王朝是A.西周 B.商朝 C.秦朝 D.汉朝8.康熙帝(1662~1722年在位)为维护国家主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图所示斗争A.推动了问题的顺利解决B.与平定“三藩之乱”同时进行C.为打击噶尔丹分裂势力创造了条件D.为我国东北边防带来了200余年的安定9.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事件发生在19世纪初英国伦敦普通低层妇女玛丽身上可能性最小的是A.每天要到附近的工厂上班 B.听说有一部已经实施的《工厂法》C.十岁的儿子找了一份工作 D.每天用电烤箱为家人准备面包等晚餐10.古罗马普通公民所穿的托加长袍是简朴而没有装饰的,是天然毛料的颜色;平民的服色多为深灰、浅灰或褐色;参加选举的候选人穿着纯白色的托加袍,以引人注目;贵族、执政官、皇帝、将军等人所穿的托加喜爱以紫色作为服色。这表明古罗马A.法律体系健全 B.奢靡之风盛行 C.等级制度森严 D.人文氛围浓厚11.如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是一座观音庙和—栋五层的镇海楼。据此可以看出①中国广州地区已对外通商②传统文化抵制着外来文化③广州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④许多国家在十三行设有常驻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2.1929年1月至9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据如表信息可知,当时美国A.民众消费能力有所提升 B.经济存在结构性的失调C.存在银行信贷安全风险 D.民众普遍存在投机心理13.“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材料所述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B.国王权力全部转移至议会C.从传统君主专制向近代民主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4.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 B.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C.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 D.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15.中世纪法国多数基督教神学家认为游戏是“魔鬼的礼物”,除个别技巧类游戏外,原则上反对游戏。但从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场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之中,游戏也成为纯真乃至圣洁的象征。这一变化A.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C.是西欧中世纪儿童教育转型的缩影 D.表明俗世与宗教的分离16.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A.中书门下和三衙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制置三司条例司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衙17.明朝政治制度下,虽一切事权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是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是为“廷议”;倘使有重大的狱讼无法解决,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讞,是为“廷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 B.形成了皇权外的决策机构C.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18.鲁迅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为此,他A.著文立说,批判传统道德B.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C.弘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D.领导革命,重建道德价值19.西周时期,国君即位要朝于庙,卿大夫就任新的官职也要“告庙”,诸侯觐见天子等重要活动都必须在祖庙举行重大典礼。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 B.防范诸侯兼并,加强中央集权C.严格等级秩序,维护世官制度 D.巩固宗族关系,增强统治力量20.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A.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21.“时效取得制度”是罗马法中的一项古老制度。它规定: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限后便可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这一规定A.淡化了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B.体现了罗马法对传统的重视C.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 D.有利于维护贵族的经济利益22.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一一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23.清朝初年,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最终通过设立军机处而消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掣肘,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的境界。如图是军机处的运作流程,由此可见军机处最初的只能充其量不过是A.执行皇帝决策的行政机构 B.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C.皇帝旨意的草拟传达机器 D.皇帝意志的领受传递班底24.新闻摄影照片可以见证重要的历史时刻。以下能见证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照片是:A.A B.B C.C D.D25.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26.西周实行“世禄制”,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战国时期,官员大都实行俸禄制,发放粮食依量官职高低而存在等级差别,高者万石。这一变化A.减轻了土地兼并现象 B.调动了官员的工作主动性C.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君主集权制的形成27.法国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的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这表明当时法国A.建立起民主共和体制B.践行孟德斯鸠主张C.出现议会专制的倾向D.民族国家最终形成28.从以下《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能得出的信息是①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②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③俄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④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9.《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30.14世纪中期,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短短的数年间,夺走了2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相反,在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儿,兄弟、姐妹、朋友接连去世的不幸事实之后,他们似乎突然顿悟: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久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这说明()A.历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B.历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预呈现一定的无序性C.偶然因素对历史起到了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D.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封地吕为氏,故姜尚也称吕尚。又因他被周文王封为“太师”,尊称为“姜太公”或“太公望”。姜子牙是贵族旁支的后代,胸怀韬略,学问广博,在商纣王朝廷做官后,因纣无道而离开,游说诸侯也不被任用,后来到了西部被周西伯侯姬昌重用,周西伯侯姬昌暗中和吕尚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姜子牙著有《六韬》)。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后封为齐侯,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据《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1)根据材料,概括姜子牙的主要事迹。(2)根据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姜子牙的历史功绩。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体系,高度附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1984年,社会保障体系开始了由国家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在城镇推广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颁布,规定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1999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并实施。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出现迅速发展的特征,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实施。经济增长成果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惠及了全体人民,反过来又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2007年,在城市低保制度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农村低保制度开始施行。国家、企业和个人责任共担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社会救助制度则成为市场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性制度。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革,在保留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同时,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使整个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得以重构。——摘编自韩克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变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变革的意义。33.19世纪的中英贸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64年,哈格里夫斯成功制造出能够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织机,并用女儿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珍妮机”。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9世纪初,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著名的“棉都”。材料二英国对华输入商品(不包括鸦片)年代输华货物总值(英镑)输华棉纱棉布值(英镑)纱布值占总值的%1840524,198327,137621842969,381716,3147418522,394,8271,735,14172——苑书义:《新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国丝、茶向外国(主要是英国)输出量年代茶(磅)丝(包)1838—1842(平均每年)42,353,0003,190184580,194,00013,220184684,016,00018,746——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问题:(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结合材料中的中英贸易,谈谈你对19世纪中期世界经济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是“合力”,故C正确;地理环境、杰出人物引领作用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促进历史发展,但ABD不如C全面,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2、D【解析】

欧洲12世纪正是市民阶层、城市、大学兴起时期,同时期等级君主制也即将兴起,意味着世俗社会不断发展,冲击宗教观念,而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恰恰说明这种世俗化趋势,即历史观趋于世俗化,D正确;12世纪的欧洲处于中世纪,神权统治并未瓦解,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史学研究关注方向的转变,与史料来源无关,排除B;家族、民族与宫廷文化无关,排除C。3、B【解析】

稻米是粮食作物,茘枝、柑橘和甘蔗等是经济作物,而茘枝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种植粮食也收效甚微,这说明农业的种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C错误;南方虽然粮食作物种植少了,但是靠进口稻米,不能说粮食供给危机,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侧重点考查的是福建地区选择种植茘枝、柑桔而进口稻米的原因。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思民所忧,行民所思体现的是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民本”思想,B项正确;提倡节俭、以改革促发展和无为而治等思想,均与关心民生、力求缓和社会矛盾的民本思想不符,ACD三项错误。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迪逊所说的“现制度”是指当时的邦联体制,并认为它“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有思想的人士对它“绝望之甚”,这反映了麦迪逊从根本上改变松散邦联体制的决心,故答案为D项;当时联邦体制尚未建立,排除A项;麦迪逊不是邦联体制的维护者,排除B项;“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强调的是人们对邦联制度的不满,对新制度的不了解,并非指麦迪逊对建立联邦体制缺乏信心,排除C项。6、D【解析】

面对雅典法庭的判决,苏格拉底拒绝逃走,而是“饮毒而死”,说明苏格拉底对于雅典法庭的判决是认同的,而亚里士多德“逃离雅典”,说明了亚里士多德对于判决的不认可,也就是对于当时雅典城邦的缺少认同感,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有关亚里士多德的判决是否公正,亚里士多德对于此次判决不认同才选择逃跑,故A错误;公元前338年希腊沦为北方马其顿的附庸,故由“公元前323年”可知,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己经丧失,故B错误;苏格拉底选择按受不公正的法律的判决不能说明苏格拉底就是不“理性”,亚里士多德选择“逃跑”也不能说明亚里上多德是“理性”的,按受还是逃跑与“理性精神”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7、C【解析】

根据材料中对统治范围的描述并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秦朝,故选C项;西周和商朝都是松散的奴隶制国家,与题中描述的统治范围不符,排除AB项;汉朝统治范围到达西域,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8、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表型材料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康熙一生重大事件的记忆能力。图中的地理位置涉及到的是抗击沙俄的斗争,但没有带来200余年的长期安定;时间上在、三藩之后,故C项表述正确。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帝·抗击沙俄9、D【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世纪初”“英国伦敦”可知是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时还没有电,不可能出现D项的情况,故D符合题意,选D。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工厂,故A可能出现;随着工厂的增多,政府颁布《工厂法》的可能性存在,故B可能出现;资本家为追求利润的更大化,利用童工,降低成本,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故C可能出现。10、C【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社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题中的材料反映了古代罗马不同身份的人在服饰上有明显的不同,说明彼此之间是严格区分的,等级制度森严,故C项说法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的法律建设问题,故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奢靡的生活风气,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严格的等级区分,而不是人文主义的氛围,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11、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英美国旗的存在说明西方国家常驻商馆,故①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对外来文化抑制,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②③错误,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C【解析】

根据材料,信贷支付成为主要方式,1929—1933经济大危机,美国虚假繁荣,信贷危机出现,C项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只是汽车销售,不能看出民众的消费水平,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是汽车销售,没有涉及经济生产部门,B项不符合题意;股票属于投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3、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治,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政体,A选项排除;《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尚有行政权,B选项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D选项排除。14、D【解析】

据材料可知,但丁认为中枢的、宫廷的俗语是光辉的,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说明其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故D选项正确;俗语不是思想解放重要依托,材料并未体现,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传播,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文艺复兴的局限性,而不是体现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故C选项错误。15、A【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影响下认为游戏是“魔鬼的礼物”而加以制止,15世纪游戏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中反映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主义影响下,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B项;题干与儿童教育转型无关,排除C项;游戏出于于宗教肖像画中说明世俗与宗教并未分离,排除D项。故选A。16、B【解析】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三衙是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它不属于中枢机构。故答案选B。17、C【解析】

根据“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可知,材料强调明朝时期的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性的制约,故C正确;明朝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民主,排除A项;“廷推”、“廷议”、“廷鞫”都没有最终的决策权,排除B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18、A【解析】

根据材料鲁迅认为中国的“国民性”出了问题,故他通过文学革命批判传统道德,因此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上的问题和诉求,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问题的症结是封建思想而非迷信思想,故C选项错误;D选项鲁迅并非革命的领袖,故错误。19、D【解析】

材料中的国君即位、卿大夫和诸侯任职或者参加活动的时候需要去祖庙举行重大典礼,突出的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即利用宗族血缘关系来巩固统治,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法血缘关系,与扩大统治范围无关,A排除;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排除;C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材料强调的是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来加强统治,C排除。故选D。20、C【解析】

据材料“国王操纵议会剥夺威尔克斯的议员身份,并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可知,这时期国王有一定的权力,体现出君主立宪制的不完善,故C选项正确;题干与舆论监督作用无关,故A选项错误;君主权力在《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渐减弱,故B选项错误;题干并未强调议员议政权受影响,故D选项错误。21、C【解析】

材料“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限后便可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故C正确;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A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贵族的信息,排除D。22、A【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德国外来劳工增多实质上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期间,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故A项符合题意。B项,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在于人口过剩,故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此时一战尚未爆发,排除。D项,题干现象与德国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23、B【解析】

军机处职能是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跪奏笔录,所以军机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时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故选B;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不是行政机构,A错误;CD两项是B想皇帝独揽大权的工具的具体表现,排除。24、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建交是1979年,故D正确;A是美国记者受毛泽东接见,不是中美建交,故A错误;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时民间交往,故B错误;C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不是建交,故C错误。25、D【解析】

材料中“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说明,古希腊妇女有权参加城邦社会文化生活,故答案为D项;城邦的妇女不享有公民权,不能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而本城邦的成年男子是有公民权的。B项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不管是禁止妇女参加的奥运会还是专为妇女所设的运动会,都具备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男女不平等,未涉及阶级分裂,排除。26、D【解析】

战国时期实行俸禄制,根据官职高低发放,这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突破,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D正确;官员俸禄制度的出现和土地兼并之间并无因果联系,而且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刚刚确立,土地兼并现象并不突出,排除A;俸禄制存在等级差异,对于官员工作主动性方面的调动有限,排除B;C中“瓦解”表述绝对,排除。27、C【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等信息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议会集立法与行政于一身,权力凌驾于政府、国王和司法机构之上,带有浓厚的议会专制倾向,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国王”,表明不是民主共和体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1875年;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议会专制不符合他的主张;D选项错误,虽然国民议会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但并不表明民族国家最终形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8、A【解析】

从表格中企业数量、工业人和产值可知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反映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表格的时间是1860-1879年,说明是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俄国工业的发展,①②④符合题意;表格的数据只能说明俄国工业的发展,不能说明俄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29、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从项羽到陈胜均以楚地名义反秦,说明楚国旧地并不认同秦朝统治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秦亡原因,排除C项;题干不能体现楚地人民统一全国的愿望,排除D项。故选A。30、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4世纪中期的瘟疫促使人们开始怀疑神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由此可以的付,偶然因素能对历史起到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C正确;ABD说法均不正确,且与材料主旨不符。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兴周;治理和发展齐国。(2)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巩固西周统治,促进早期国家发展;其军事思想与治国理念值得肯定;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

(1)根据材料“到了西部被周西伯侯姬昌重用,周西伯侯姬昌暗中和吕尚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结合所学可知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兴周;根据材料“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可知姜子牙治理和发展齐国。(2)历史功绩从姜子牙的政治功绩一是辅佐周武王灭纣王后建立西周,巩固了西周统治,促进西周国家的发展;二是“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表明其军事思想与治国理念值得肯定;三是到齐国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2、(1)依规开展,阶段性推进;先城后乡,城乡统筹;全方位开展,涉及养老、医疗、低保、救助等领域;发展迅速,建立起国家、企业和个人责任共担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完备。(2)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