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下学期望城区第六中学高二入学考历史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个人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人类科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不朽巨著,它更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其“划时代”意义主要是指A.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C.推动了人的思想启蒙 D.展现了理性的伟大力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的诞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故选B;牛顿经典力学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推动了人的思想启蒙,展现了理性的伟大力量,但是A、C、D不是其“划时代”意义主要依据,排除。【点睛】2.1943年10月,意大利新政府向德国宣战,意大利被同盟国承认为“共同参战国”。这意味着()A.德国失去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B.北非战场宣告胜利结束C.北非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D.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以前是轴心国集团,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国宣战,说明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故D项正确;题干表现的是意大利加入同盟国作战,德国丧失北非的主动权是阿拉曼战役失败,排除A项;北非战场胜利结束与承认意大利为反法西斯同盟参战国无关,排除B项;北非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变,是在意大利加入盟国参战之前,排除C项。故选D3.如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一样,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的是()A.“双百”方针的提出 B.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C.“科教兴国”战略出台 D.“一国两制”的提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B项正确;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排除A项;科教兴国1995年提出,排除C项;“一国两制”1982年已经提出,排除D项。故选B项。4.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英国革命:1688—1689》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这里的“威廉入主英国”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B.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C.《权利法案》的颁布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詹姆士二世继位后继续推行反动政策,实行血腥报复。1688年,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而题干中强调的时间是1688—1689年,排除A项。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从而实现了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的目的,也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D两项。5.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对某书法家有段非常神奇的描述:“…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天下呼为张颠。“这位书法家作品应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草书的特点,D选项属于草书,故D正确;A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故A排除;B也是楷书,故B排除;C是隶书,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草书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6.《文献通考·钱币考》曰:“初蜀人以铁钱重,私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费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寇球尝守蜀,乞禁交子。薛田为转运使,议废交子则贸易不便。请官为置务,禁民私造。诏从其请,置交子务于益州(今四川成都)。”材料表明,宋代“交子”()①最初由私人发行,具有民间交易凭证的功能②为保证地方赋税如数上缴,朝廷置相应机构③国家收归官办,有利于克服私人发行的弊端④顺应时代要求,促进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朝(中国)。题干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表明宋代交子最初由私人发行,而且具有民间交易凭证的功能;“请官为置务,禁民私造。诏从其请,置交子务于益州”表明后由国家收归官办,这有利于克服私人发行的弊端;“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议废交子则贸易不便”表明交子的发行适应了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综上,①③④可以从题干材料中得出,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而且与“交子务”的设置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7.有学者指出,“西欧……除了地中海的商业以外,又开辟了大西洋和北部各海域的商业;并预示了大贸易路线的新方向,这种方向将在近代时期十分明白地表现出来”。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A.西欧海上探险活动兴起原因 B.欧洲商路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西欧价格革命影响了商业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依据材料“除了地中海的商业以外,又开辟了大西洋和北部各海域的商业;并预示了大贸易路线的新方向,这种方向将在近代时期十分明白地表现出来”可知,材料中的“大贸易路线的新方向”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欧海上探险活动兴起的原因,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8.如图为“俾斯麦的外交体系”示意图。据此推断当时德国的主要外交目标是A.打击遏制法国 B.谋求与英国合作 C.扩大东欧势力 D.维护维也纳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可知,德国与除了法国之外的欧洲大陆主要大国进行结盟。这说明俾斯麦的外交体系主要是孤立法国,打击遏制法国,以此保证德意志帝国可以和平和稳定,A项正确;俾斯麦的外交体系并没有与英国结盟,不能说明“谋求与英国合作”,排除B项;材料中德国是与除了法国之外的欧洲大陆主要大国进行结盟,而非是在扩大东欧势力,排除C项;俾斯麦的外交体系主要是维护德国的利益,而非维护维也纳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9.1938年10月,中共《新华日报》社论指出:保卫武汉的战斗,固然愈久愈好,但决不能在长期保卫武汉的条件尚未具备的今天,作孤注一掷的侥幸的尝试。这不仅对于保卫武汉并无大的帮助,而且对于继续长期抗战是有害的。该社论表明A.武汉会战打破日本速战速决战略 B.国民党抗战策略需要做适当调整C.国民党由积极抗战走向消极抗战 D.武汉会战推动抗战走向相持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社论中的分析,保卫武汉是长期的斗争,当时不具备长期保卫武汉的条件,不能为了保卫武汉一城不计后果,孤注一掷,而是要调整策略,做好长期抗战最终达到保卫武汉的目的,B项符合题意;打破日军速战速决战略的是淞沪会战,材料中肯定的是国民党抗战的进步性,但没有明确武汉会战与整个抗战进程的关系,ACD三项错误。10.乾隆年间,在江浙一带的蚕桑产区,每当蚕茧收成时,便有商人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出售的心理,乘机贱价收购,垄断市场。他们还通过放款预购的方式,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这说明A.民营手工业已居于主导地位 B.江南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脆弱性 D.商业资本已渗透到生产领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乘机贱价收购,垄断市场”“还通过放款预购的方式,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可知,商人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优势已经开始控制生产领域,故选D项;材料没有民营手工业与其他类型手工业的比较,无法体现民营手工业已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项;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指的是小农在自然灾害、沉重赋役等因素的打击下容易失去土地流亡或破产,材料只提及商人“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故排除C项。【点睛】11.1933年,苏联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给付的价格却低于成本,这就是苏联的“义务交售制”。这一制度A.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B.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C.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可知,尽管农业的发展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使得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可以较好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故选A。对于上交的农产品国家尽管给付的价格非常低,但还是有给,这说明苏联还没有完全否定市场的作用,排除B;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非“义务交售制”,排除C;“义务交售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适应苏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D。12.下表1909年全国实业学堂及学生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种类农业工业商业实业预科及其他合计等级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学校53159710471101767254学生数5303226227211361141255824973751403816649A.实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 B.清末新政成效十分显著C.辛亥革命时机业已成熟 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实业学堂及学生的数量来看,当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说明的是实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A项正确;清末新政影响有限,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辛亥革命时机是否成熟,排除C项;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3.1950年1月22日,全国煤矿工会代表会议决定在全国的煤矿企业进行废除封建把头制度,改变旧的封建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等改革。随后全国各行业各地区都展开此类改革。这些改革措施()A.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B.开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建立起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组织 D.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企业中还残留有旧社会的压迫制度,经过企业的民主改革才逐渐实现了企业中的自由平等、工人阶级的当家作主,A项正确;1953年开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B项;这些改革措施并不是建立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组织,而是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排除C项;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4.梭伦改革时期,只有前三个等级的公民才能参加四百人会议,到克里斯提尼时代,按照地域部落划分为十个地区,每一地区选举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这一变化反映出A.地域不平等取代出身不平等 B.血缘关系和贵族政治的弱化C.选举范围和选举人数的扩大 D.小国寡民体制遭遇严重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克里斯提尼改革按照地域划分选区,而且每一选区的人数较多,这样打破了血缘关系和贵族政治,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B正确;按照地域划分之后每个选区选举人数相同,这体现了平等而非不平等,排除A;C只是现象,排除;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促进了城邦的发展,排除D。15.盐商是清代最有实力的商业集团,有人通过对两淮盐商实得、应得利润的估算,认为“徽商在两淮盐运业的实得利润,不到其应得利润的40%”,到道光咸丰年间,这些腰缠万贯的盐商就“突然销声匿迹了”。其主要原因在于A.长途贩运中商帮的竭力控制 B.政府和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C.官营盐业不及私营盐业发达 D.太平天国垄断了两淮盐运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道光咸丰年间我国开始遭遇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导致腰缠万贯的盐商销声匿迹,故选B;盐商的销声匿迹主要是政府的压榨和各级官吏的盘剥,ACD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16.《史记》记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时,基本以《国语·郑语》为其叙事依据,但并未采信《国语》中褒姒是祸害周室、流毒三代的“龙漦妖子”的说法,也未采纳《诗经》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的评论,反而认为西周灭亡主要是周幽王的责任。司马迁的这一看法反映了()A.汉代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B.历史认识与现实的有机联系C.开放包容的大一统时代气象 D.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治史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司马迁在《史记》中保留“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却摒弃了过去将西周灭亡归罪于褒姒的观点,反而认为国君周幽王应为此负责,意在告诫统治者戒已修身、谨言慎行,反映出史家的历史认识受到其现实目的影响,B项正确;这一认识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或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排除A、C两项;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司马迁的认识与儒家主流观点相反,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案】(1)意义: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影响:严刑峻法;文化高压政策;重农抑商。(2)政治主张:君主立宪;理论依据:三权分立学说。【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第一问,本题实质上是在考查商鞅变法的评价。有关于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的问题,其实质是要求回答其积极的意义,回答时要注意结合变法的背景进行分析。有关于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的问题,回答这一问时要从其内容中进行分析归纳,从其变法本身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整理。(2)第二问,有关于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的问题,回答时要依据康有为的阶级属性为主要依据,同时也要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从材料二中的内容可以得出他要求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的思想。有关于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的问题,从材料二中也可以直接找到。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内容、意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中国的改革·康有为的革新思想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依据材料,法国克服专制王权为什么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答案】(1)原因: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标志: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影响: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3)各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过程中如保留较多的旧有势力残余,不利于现代化的健康发展。【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可得出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标志:根据所学可得出是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结合所学从经济方面找根源,可得出是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错位:根据“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并结合所学可知,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这要是强调德国民主政体中的封建残余的问题,因此结合所学可得出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影响:根据所学概括德国政体建立的影响即可。

(3)根据材料所涉及的法国与德的政体的内容,可从各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过程中如保留较多的旧有势力残余,不利于现代化的健康发展等角度概括。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1)分歧: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萧瑀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白居易主张分封制与郡县制无所谓好坏之分。(2)示例1:评析: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认为“遍封宗子”“不便”,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封建会导致宗室相残;这主要是因为秦汉唐三代的历史教训已证明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汉代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唐代广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这种主张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的愿望,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示例2:评析:萧瑀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认为分封子弟可以拱卫王室,延续国祚。理由是秦末农民起义未有诸侯拱卫朝廷;周和汉因实行分封制而国祚较长。这种主张能利用宗亲血缘关系来增强王室的力量,但封建制是分权政体,封国权力很大,拥有很强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以及诸侯国势力逐渐坐大,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损害,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王朝的统治。示例3:评析:白居易主张分封制与郡县制无所谓好坏之分。认为国家兴亡和分封制郡县制无关,而是与政教的得失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由于君上无德、统治无道,秦朝推行郡县而亡是由于暴政而失去民心,汉代发生七国之乱是由于统治者任人唯亲而不任贤。这种主张认为国家的兴盛在于行德政、得民心,国家实行什么体制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看是否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符合时代的变化。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务实精神,是历史观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分歧:据材料“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柳宗元在《过秦论》中……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得出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据材料“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得出萧瑀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据材料“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得出白居易主张分封制与郡县制无所谓好坏之分。【小问2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可从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萧瑀等人支持分封制,白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