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十41.【简答题】参考解析:
42.【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进行导入。首先让学生回忆平面镜中光的反射定律的规律及光路图的分析方法,并找同学上台画出光路图,给出入射光线及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及反射角。再根据学生的作图提出问题:如果现在将平面镜弯折,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变成一个曲面,也就是凹面镜或者是凸面镜。老师:那么,一束平行光射向这个凹面镜或者凸面镜,光路的变化是否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进而引入课题。环节二:新课探究1.首先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面镜,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凸面镜上,考虑凸面镜其中的一个点上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应该如何确定,引导学生这点的切线即可看成这点所在平面,而这点与圆心连线即是这个平面的法线,则入射角则可确定了,进而可以判断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反射角了。在明确了光线在凸面镜上的反射规律后,将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将其他的光线都画全,并讨论反射光线有哪些规律。老师:平行光线经过凸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有哪些规律?学生:平行的光线经反射后的光线变的发散了,并且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老师:这就说明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凸面镜的焦点。那么大家根据这个特点,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凸面镜的应用呢?学生:汽车的观后镜、道路转弯处的镜子。老师:那你能解释一下这个原理么?学生:汽车的观后镜和道路转弯处的镜子都是凸面镜,根据发散的特点,可以扩大视野范围。2.根据凸面镜的学习探究过程,对于凹面镜的学习,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根据入射光线找到法线、入射角、反射光线、反射角等,同时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凹面镜的事例。探究后,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大家一起分享,发散思维。环节三:巩固练习1.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其工作原理,如汽车头灯的近光灯和远光灯等;2.给出一些不完整的光路图,让学生适当的进行补充完整。环节四:小结作业课程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平面镜成像、凹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的特点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同时预习光的折射,并想一想光的折射和反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43.【简答题】参考解析:
44.【简答题】参考解析:
45.【简答题】参考解析:46.【简答题】参考解析:47.【简答题】参考解析:48.【简答题】参考解析:49.【简答题】参考解析: 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三杯温差不大的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更热? 教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呢?交流办法。 学生交流办法:用眼睛看,用手摸。 教师:找几名学生来用感官来判断哪杯水热。引导讨论出“用感官得出的结果不准确”。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温度的高低? 学生:感冒会有体温计来量体温。 教师:对,很好,为了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大小,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温度就是物体的冷热程度。那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环节二:新课探究 (一)温度计与摄氏温度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请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提示:温度计为玻璃制造,要轻拿轻放) 教师总结:温度计由玻璃管,液柱,刻度,液泡四个部分组成。 教师总结: 摄氏温度的中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并把它平均分成100份。 (二)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第1步:教师布置任务,类比刻度尺的测量,每个小组进行测三组不同温度(冷、热、温)的水温,并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师巡视注意安全问题:防止热水烫伤及摔坏温度计) 第2步:学生汇报各组的测量结果。 第3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过程,及说明正确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做示范。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和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4)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正确的温度计使用方法,重新进行不同温度水温的测量,体会正确的操作步骤。 2.视频展示多种温度计的相关知识,比如体温计,数字式温度计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温度、温度计、摄氏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课下去搜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并回去行测量一些物体的温度。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使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或煤油等。 2.总结一下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估量程——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在水中——测量和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包围在被测物质中。 (3)莫碰壁——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4)要平视——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50.【简答题】参考解析:初中物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熟悉的串联电路图。学生画图,教师巡视,选出较好的图,用投影仪放大。问:已经知道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那么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二、新课讲授(一)提出问题学习了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那么电压规律是怎样的呢?(二)猜想假设:学生猜想电压的关系:相等、从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越来越小、串联电路各点的电压之和也应该等于两点间的总电压。(三)实验设计提示:电压表应该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压的两端。我们知道,测电压不能像测电流那样将电流表接在某一点,测该点电流。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点间,测出来的是“两”点间的电压。教师引导:实验除了要连电路之外,还需要设计表格记录数据。为了结论具有普遍性,还需要换上另外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电压,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实验。建议大家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进行重复测量。(四)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特别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原因。(五)归纳数据,形成结论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AC=UAB+UBC三、巩固提升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注意到许多同学都用了“几乎相等”这个词,而不是说“相等”,为什么呢?四、小结作业情感升华式小结: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思考作业:并联电路的电压有什么规律?(预习)五、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有时,当某一电路中连接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数较多,会使电路变得复杂难辨,你会运用什么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参考答案】运用“去表法”识别串、并联电路。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在电路中可以视为导线;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可以视为断路。因此在电压表和电流表较多的复杂电路,可以去掉电流表用导线代替,去掉电压表使其所在电路断路,这样是电路简化。2.实验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有什么作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这一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可以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51.【简答题】参考解析: 初中物理《密度》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铜块、铝块。提出问题: 1.如何区分一杯水、一杯酒精? 2.如何区铜块、铝块? 通过颜色、气味、软硬度等区分。 教师: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学生疑惑) 教师总结: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时,可以根据物质的另一种特性来区分它们,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这种特性——密度。 环节二:建立概念 1.提出问题、猜想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验证呢? 2.设计实验 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1)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3)实验方案要注意什么? (4)记录哪些实验数据?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为了降低难度,提供的圆柱体的体积已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收集数据。
4.观察数据,分析论证 圆柱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 让学生描点作图找规律。 图像为一个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一定,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5.评估 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实验设计是否有不合理之处?(不具有普遍性,应该再测一种其他物质,看是否同样符合规律) (2)描点作图为什么有的点不在直线上? 让学生用铁块再次进行上述实验。(可简略一句带过) (过渡):物质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这就说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引进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物理意义: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其密度也不同。 环节三:巩固提升 1.一桶水与一滴水的比较,谁的质量大?密度呢?说明了什么? 环节四:小结作业 提问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并且让回去收集和思考密度在生活、生产中又哪些应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这个实验中,你采用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你认为学生在实验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 由于是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探究实验,我认为学生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1.实验设计不够全面,会出现不合理之处;而且各个小组实验方案差别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辅助。 2.这个实验学生容易忽略结论的普遍性,只用一种物质做实验就得出结论。这里还需要老师强调; 3.学生描点画图难免出现误差点,有的学生会连成折线。所以这里需要跟学生明确误差的问题,作图体现的应该是一种概率。 2.密度的概念是通过什么方法定义,你还能举出一些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吗? 【参考答案】密度概念是通过比值法定义的。如密度、加速度、电阻等等。这类概念一般来说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事物的特性,这些比值的大小是由事物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而与比式中的各量无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比值必然是一个恒量。速度、功率、电阻,高中要学的电容、场强等概念都可以用比值定义法予以阐释。52.【简答题】参考解析: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 问题:老师展示一杯液体,想知道他的密度是多少,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密度的知识,想办法。 导出实验课题:测量密度。 环节二:设计实验 1.实验方法 分别测出质量与体积,求比值就是物质的密度。 2.实验器材 测质量:天平 测体积:量筒(此处引导学生思考量筒读数方法) 注意:先测质量再导入量筒测体积。 3.实验表格 4.实验步骤 (1)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盐水导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剩下杯和盐水的质量m2 (3)计算量筒中盐水质量m=m1-m2 (4)读出导入量筒盐水体积V (5)计算密度ρ=m/V (6)多次实验反复验证 环节三: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15分钟时间,四人一组。 老师在班级巡视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和协助,帮助各小组进行实验。 环节四:得出结论 教师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实验数据表格,并告诉大家你们求得的密度,提示大家是否反复实验进行了验证。 环节五:交流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42-T 2343-2024 城镇人行天桥设计标准
- (2篇)2024 年幼儿园大班教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
- 美国跨境电商市场情况
- 学生营养日活动方案
- 二零二五年环保厨房设计与施工承包协议5篇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 第二章中国历史常识
- 二零二五年驾校场地租赁与市场拓展合作合同3篇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田园诗情-苏教版(精)
- 幂级数学习教学教案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工程管理培训教案
- 2006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 (完整版)二年级乘加乘减口算100题
- 函授学生毕业生登记表
- 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全真模拟卷
-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
- 船舶避碰课件
-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规范
- 厦门物业管理若干规定
- 关于降本节支、提质增效的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