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地理知识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地理知识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地理知识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地理知识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地理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地理知识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陛下是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

称。

D.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2.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

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B.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地理方位,阴是指山之南、水之北,阳是指山之北、水之南。

C.《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和《春

秋》六部经书。

D.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

契诃夫的代表作是小说《羊脂球》。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序,周代叫库,“观太学”中的“太

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B.沛公居山东时一山东,指帽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

期,当时秦人称靖、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C.庐冢,也作“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

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部儒家经典。六艺也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技能。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

外放,与“谪”相近。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

三位降将,故得名。“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试卷第1页,总3页

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

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在字数、体式、语气、题旨和思想内容上均

有严格限定,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语还

有“谪、贬、左除、左降''等。

C.“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采用干支纪年法;“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采用月相纪日

法,农历每月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

D.“泰山之阳”中的“阳”指泰山的北面。在地理方位上“阳”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阴”

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6.文化常识: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东向坐:古人讲究座次,且堂室有别。堂上以坐北向南为尊,反之为卑。室内以

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为坐东向西。()

(2)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3)季父:叔父。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孟、仲、叔、季。()

7.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因与“歌”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常统称“歌

行"。()

(2)“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甫等倡导的,主张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

咏写时事的诗歌革新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3)“左迁”是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出官”

指免职出京;“除”指任命、授职。()

(4)“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

(5)“郡”是古代行政区域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秦统一天

下后,曾设三十六郡。()

(6)“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

多聚居在这一带。()

(7)“江州”是唐、宋行政区划之一。“江州司马”在诗中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

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

试卷第2页,总3页

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B.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用“朔”(初一)、“望”(十

五)、“晦”(三十)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在春秋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

了。

D.古人的礼仪中,室内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

卑是坐东朝西。

9.“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

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

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10.我国佛教名山源远流长,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指:()

A.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B.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C.江西庐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黄山、安徽九华山

D.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四川青城山、浙江普陀山

试卷第3页,总3页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D项“君位由最年

长的儿子继承”表述错误,应该是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君位,而庶子即使年长也没有资格继承君位。

2.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

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委婉的说法理解有误,应该是很直接的说法。故选A。

3.D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

累,尤其是课本上的注释内容。本题考查并不冷僻,需要考生平时学习特别细心。

D项有误,“术”应为“数”。

故选D。

4.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

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B项,,“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不正确,

应是''贬”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除”,指封官授职。故选B项。

5.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题中D项,“,泰山之阳,中的邓日节旨泰山的北面。在地理方位上'阳'指山的北

面,水的南面;‘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错,应是“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

面,“泰山之阳”中的“阳”指泰山的南面。

故选D。

6.74x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

4

三句中“东向坐”“关中”“季父”均出自课本《鸿门宴》,考生在平时复习中一定要熟记书下注释,以便考场上

灵活迁移。本题要熟悉古人的位次排列: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

处下位;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

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

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古代兄弟排行: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

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

为“叔父”。

7.TxxT4dq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

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

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试题进行辨析。

本题:

(1)“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

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根据文化常识判断此句是正确的;

(2)“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

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这类诗的特点

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家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

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口号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根据文化常识判断,此句“杜

甫“,不应该是倡导者,所以错误;

(3)“左迁”,降低官职调动。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出官”古代称由京官

调任地方官为出官,一般指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但并不是“免职出京”;“除”拜受官位,授官,除去旧职

以任新职;根据文化常识判断,此句“出官”解释错误;

(4)“青衫”古时学子所穿之服;借指学子、书生;唐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泛指官职卑微;根据文

化常识判断,此句是正确的;

(5)“郡”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秦统一天下后,

5

曾设三十六郡;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

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根据文化常识判断,此句是正确的;

(6)“五陵”指的汉朝的五个皇帝陵墓,分别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

帝刘启的阳陵,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最后一个是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五陵的位置大概在距离长

安城约四十公里处,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根据文化常识判断,此句是正确的;

(7)“江州”东晋始置,辖境为江西大部,后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辖境变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区

划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江州司马“”,是汉语词汇,如: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

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根据文化常识判断,此句是正确

的;

8.B

【解析】试题分析:B应该是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

试范围,考生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不期而遇”,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

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

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

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

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

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国文

学的鉴赏》《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平

和创作》《唐诗简介》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

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C

【解析】“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

射,阳光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