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①“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辦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②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主持人: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整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才,可是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呢?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打造“活的书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书院教育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以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体精神,若背离这一主体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书院教育。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能知不能行,或按照刻板的教条去行为,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总之,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③不做“两脚书橱”式的人,不做“嘴长手短”的人,不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做社会的“看客”“说客”,以内化于心的人文素养为根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使受教育者成为现代社会喜欢和接纳的人才。当现代社会和书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时,书院就能“浴火重生”了。主持人: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财富,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肖永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在学术创新方面,应当弘扬历代书院先贤的创新精神,发挥书院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现代价值的研究,为学界奉献具有原创性的高端学术成果,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摘编自《光明日报》“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材料三:谈剑桥,可从不同的角度与观点着眼,就教育制度来说,剑桥的特色是她的书院制。剑桥大学不止是一大群“学部”的组合,更是一大群“书院”的结合。她是一个由书院结合而成的联邦团体,故剑桥亦称为“书院式的剑桥”。剑桥现在共有30个学院。最老的圣彼得书院已经有七百年的高寿,最新的罗宾逊书院则刚刚诞生不久。30个书院,有30种风格,30种情调。从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创桥大学,但到了剑桥,你只看到一个个书院。④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讲剑桥不讲书院,就像讲《王子复仇记》漏了丹麦王子。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剑桥书院重视居息一堂,重视生活性情之陶冶与知性之启发,实值得借镜取鉴。剑桥书院制是成长的,不是创造的。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社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育者所深思。(选自金耀基《剑桥书院制的特色》)1.下面有关我国古代书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址多为风景优美之地,将自然美纳人书院之中,使之成为道德教化的一部分。B.精心营造人文环境,寓教化于生活之中,楹联文化就直接体现了书院的儒家文化。C.教育上“学”“道”统一,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D.教师中有学范德高的大儒,引领、感召学生,学术上师生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省肖永明和金耀基都认为,书院可以带给现代大学教有很多启发,如书院的教育宗旨、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方式等可用来改善现代教育。B.吴国富认为,只要以“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衡量书院教育效果,就能在新时代打造“活的书院”。C.肖永明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人才培养智慧、学术创新精神、文化传播手段,以更好地推动当代文化繁荣发展。D.金耀基认为,现代大学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学术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等问题出现。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个访谈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紧密围绕“传统书院"和“现代”两个关键词,不枝不蔓,并且有其内在逻辑的连贯性。B.三个开放式问题给予受访者较高的作答自由,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C.主持人在提问时使用了“传道授业解惑”“名家大儒荟萃”“缘何”凤毛麟角”这样典雅的语言,符合受访者身份。D.主持人在第二次提问时,使用了“活的书院”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既切合谈话主题,又激发了受访者畅谈的兴致。4.请从四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两处分析其论证方法,写清标号,简要作答。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这些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的现实案例进行简要点评。千年“岳麓书院”一直在湖南大学“弦歌不绝”;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2016年9月10日,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10名学者。【答案】1.C2.A3.B4.①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②引用论证,证明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传道济世。③比喻论证,将按“刻板的教条去行为”的人比作“两脚书橱”,证明要“知行合一”。④类比论证,将剑桥与书院的关系类比为《王子复仇记》和主角的关系,证明了书院是剑桥的灵魂。5.①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②建立现代书院并加强交流与合作,既可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利于博采众长,推动我国书院制进一步发展。③在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中,一味模仿并不可行,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C项,“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说法错误,材料一有“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辦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可见选项中说的“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不正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项,“只要……就”说法绝对。材料二吴国富说的是“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可见知行合一只是一个“指标”,而不是“条件”。C项,“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文化传播手段”错。材料二肖永明说的是“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没有说从书院中学习“文化传播手段”。D项,“导致了”强加因果。材料三说的是“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这只是所列现代大学一系列问题,但没有体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这些问题。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错。支持人的三个问题是“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才,可是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呢?”“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这三个问题从历史到现在和未来,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不存在选项说的问题。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方法,要判断属于哪种论证方法,并阐明论证的观点。注意选取两个就可以。①结合原文“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这是举例论证法,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②结合原文“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辦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这是引证法,证明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传道济世。③结合原文“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不做‘两脚书橱’式的人”,这是比喻论证,将按“刻板的教条去行为”的人比作“两脚书橱”,证明要“知行合一”。④结合原文“从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创桥大学,但到了剑桥,你只看到一个个书院。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讲剑桥不讲书院,就像讲《王子复仇记》漏了丹麦王子”,这是类比论证,将剑桥与书院的关系类比为《王子复仇记》和主角的关系,证明了书院是剑桥的灵魂。【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同时又要结合实际思考,给出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意见,实际也是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符合材料中说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其次,链接中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10名学者”,书院之间加强合作可以互相借鉴,博采众长,推动书院制进一步发展;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既能够吸收优秀经验,又能够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然,任何事物的借鉴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模仿,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体制。【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在水之外活着葛水平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羊们的口粮。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河谷两岸没有人烟。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这样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源”至此而出。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觉来填补它的空缺。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间,而人都喜欢飞蛾扑火,为眼前的利益狂欢而死。明代诗人王徽诗云:“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河谷空阔、羊群遍野、空气纯净、鸟鸣山幽,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B.文章以“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来描写泉水带给我的不寻常的感受,意在表现泉水的神圣、灵性和生命力的顽强。C.文章写“沁河源头纪念碑”新修却已经残破,暗示出人们漠视和遗忘了曾经养育自己的沁河,因此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干枯。D.文章以“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来解说“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的情景,直观又理性。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作者触景生情,以抒情笔调表达了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兴发的情感波动。B.文章引用诗句“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是由所见所思引起的相关联想,意在引发读者进行古今沁河的对比反思。C.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凝练而富有诗意,如第八段连用的五个“走”字饱含着作者对探访沁河水源的满腔热情。D.文章由眼前景象引发深度思考,“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以警策之笔表达了对未来人们生存状况的深沉忧虑。8.文章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A7.C8.①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之一,羊群及牧羊人的叙述贯穿全文,伴随作者沁河探源的整个过程。②内容上,多次提及的羊群、牧羊人与黄花、清泉等景物构成了作者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见的独特风景,反复渲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沁河风物图。③主题上,羊群出现于河床与曾经的沁河涡流丛生形成极大反差,牧羊人的言语更是直接指出了沁河的古今风貌,引发读者对沁河干涸缘由的追问与思考。9.①作者前往沁河探源,只见干涸的河床,却不见沁河里的流水,作者为此而着急不已。②作者为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沁河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着急焦虑,揭示了作者对沁河现状的反思与拷问。③河流孕育生命,水的干涸意味着昔日农业文明的日渐消亡,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农业文明消逝的忧虑与哀叹。【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错误,由“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可知,美景带给作者的不仅仅是喜悦。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如第八段连用的五个‘走’字饱含着作者对探访沁河水源的满腔热情”错误,五个“走”字更多的是表达出作者对于恢复沁河盛貌的焦虑之心。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结构上:文章第1、7、8段等多处记叙描写羊群及牧羊人,这一情节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上:“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等段落中,羊群、牧羊人、河流、黄花等景物风格独特,是作者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见美丽风景,这种景色反复出现,反复渲染,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独特的沁河牧羊图。主题上:“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记叙描写羊群出现于河床与曾经的沁河涡流丛生形成极大反差;“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等句子,记叙牧羊人的言语,更是直接指出了沁河的古今风貌,引发读者对沁河干涸缘由的追问与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作者观点和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作者前来寻水,寻找沁河的源头,却只见羊群和即将干涸的河床,不见流水,这成为作者“心里的急事”,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着急。结合前文“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可知,作者为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沁河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着急焦虑,揭示了作者对沁河现状的反思与拷问。由“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等句子可知,河流孕育生命,水的干涸意味着昔日农业文明的日渐消亡,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农业文明消逝的忧虑与哀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后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公绰曰:“朝廷谓吾儒生不知兵邪!”即请自行,许之。引兵渡江,抵安州,听以军礼迎谒。公绰谓曰:“公所以属鞬负弩,岂非兵事邪?若褫戎容,则两郡守耳,何所统一哉?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听曰:“唯命。”即以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都虞候三牒授之,选兵六千属焉,戒诸校曰:“行营事一决都将。”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故鄂军每战辄克。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领盐铁转运使,转兵部,兼御史大夫。改礼部尚书,以祖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或言良马可爱,曰:“安有良马而害人乎?”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曰元。(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孔穆崔柳杨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B.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C.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D.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负责对地方官员监察之职。刺史制度在中国古代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B.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时朝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文武官员的选拔、任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D.赠,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功臣或其先人追封爵位或官职。本文中的“赠”就是朝廷在柳公绰死后追封他为太子太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公绰体察底层疾苦。遇荒年歉收,他说百姓受苦挨饿,自己不能独自饱食,每餐饭不超过一碗;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B.柳公绰遵守礼制法度。巡行邓县杀掉了舞文弄法者,因为他认为破坏法令罪行更严重;良马害人,杀掉良马。都体现了他遵守礼法。C.柳公绰为人正直耿介。他任京兆尹时处死了一名神策军校,皇上恼怒他擅自杀人,没有上报,他说上报不是自己的职责,最终使皇上平息了怒气。D.柳公绰对国家忠心耿耿。柳公绰一生任京兆尹、节度使、御史大夫、尚书等职务,治境安边,均有佳绩,他的忠心得到朝廷的认可。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2)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14.韩愈在《与鄂州柳中丞书》中高度评价柳公绰“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柳公绰有怎样的名将风范?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C12.B13.(1)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2)李畅感激他的恩德,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胡乱奔驰打猎。14.①主动请缨,讨伐叛军(吴元济)。②善于用人(李听),知权制变。③慰问将士家属,提振士气。④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任答三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本句的句意是“因湖南地势低湿,不能迎接父母来侍奉,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后来调任鄂岳观察使,当时朝廷正准备讨伐吴元济,下诏让他调派鄂岳士卒五千人,隶属安州刺史李听指挥。”“求分司东都不听”的翻译是“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分司东都”是请求的任职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的翻译是“后来调任鄂岳观察使,当时朝廷正准备讨伐吴元济”,“鄂岳观察使”是官职名称,“时”是“当时”的意思,是下一句的时间,所以应该从“鄂岳观察使”的后边断开,故排除C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文武官员”错,兵部是“掌管武官的选拔、任用”。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和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项,“柳公绰遵守礼制法度。良马害人,杀掉良马。都体现了他遵守礼法。”理解分析错误。从原文“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或言良马可爱,曰:‘安有良马而害人乎?’”可知良马害人不能体现他遵守礼法,是体现他对人的生命的爱护。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第一句重点字词:若,你;同恶,同流合污;挠法,曲解和破坏法律;引,引兵退去。第二句重点字词:德,感激;涕,眼泪;徐,慢慢地;妄,胡乱。【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整理总结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概括“柳公绰有怎样的名将风范”,考生要从原文中找出能够表现柳公绰名将风范的事例。从原文第2段“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即请自行,许之”可得出在柳公绰吴元济叛乱时,主动请缨,讨伐叛军。从原文第2段“公绰谓曰:‘公所以属鞬负弩,岂非兵事邪?若褫戎容,则两郡守耳,何所统一哉?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听曰:‘唯命。’即以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都虞候三牒授之,选兵六千属焉,戒诸校曰:‘行营事一决都将。”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可得出柳公绰善于用人,知权制变。从原文第2段“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故鄂军每战辄克”可得出柳公绰慰问将士家属,提振士气。从原文第5段“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可得出柳公绰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县人。年幼时,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行为都遵守礼法。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补授为校书郎。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每餐饭他不超过一碗,到丰年才恢复饭量。有人问他,他回答说:“四方的人都困苦饥饿,我怎能独自吃饱呢?”经连续提升,任开州刺史。开州土地连着夷族部落,敌军经常逼近开州城袭扰,他属下的一个官员说:“我们的兵力不能阻止他们,希望暂时任命他们的首领担任重要官职。”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召回朝廷任吏部郎中。后来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李吉甫再次主持朝政,公绰出京担任湖南观察使。因湖南地势低湿,不能迎接父母来侍奉,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后来调任鄂岳观察使。当时朝廷正准备讨伐吴元济,下诏让他调派鄂岳士卒五千人,隶属安州刺史李听指挥。柳公绰说:“朝廷认为我是儒生不懂军事吗?”他当即上奏要求亲自前往前线,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柳公绰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抵达安州,李听按照军中礼仪迎接柳公绰。柳公绰对李听说:“您挎弓背箭的原因,难道不是战争吗?如果脱下军装,你们就是两个郡守,怎么能够统一步调作战呢?因为你出身于世代名将之家,熟知军事,我将要任命你职务,按照军事法令行事。”李听回答:“听您的命令。”柳公绰立即将鄂岳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兵马都虞侯三个职务的任命文书交给李听,并且挑选了六千兵马交给他,告诫各位将领说:“行营中的事务都由李听决定。”李听受到重用,敬畏柳公绰的威望,就尽全力作战,当时的人都佩服柳公绰懂得权变。军队出发了,柳公绰多次探望慰问将士家人,有生病、死亡的情况都会优厚抚恤。军中都感激敬服说:“柳中丞为我们管好了家事,我们怎敢不拼死作战!”所以鄂军每次作战都能取胜。元和十一年,柳公绰被李道古替代后返回朝廷,任命为给事中,拜授为京兆尹。公绰正去府衙途中,有一个神策军军校骑马不回避,立即被用棍打死。皇帝生气他擅自杀人,公绰说:“这不只是试探我,是轻视陛下的法规。”皇帝说:“已经处死了,不把这件事向我报告,对吗?”公绰说:“这事不应该我报告,在大街上打死了人,向上报告的职责在金吾;在街坊间打死了人,向上报告的职责在左右巡使。”皇帝怒气才消解了。公绰因为母亲的丧事离职,守丧期满,任刑部侍郎,兼任盐铁转运使,又调任兵部,兼任御史大夫。改任礼部尚书,因避祖父的讳改任左丞。不久,担任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他巡行所辖地来到邓县,有两个因接受贿赂和玩弄法律条文的县吏一起被囚禁在狱中。县令因为公绰一向秉公执法,认为一定会杀死贪污的县吏,公绰断案说:“贪污的县吏触犯法律,法律还在;奸猾的县吏破坏法律,法律就灭亡了。”杀死了玩弄法律条文的县吏。他的马厩里的马踢死了养马的人,柳公绰杀了这匹马。有人说良马值得爱惜,他说:“哪里有良马却踢死人的呢?”太和四年,公绰担任河东节度使。碰到荒年,他节约开支,停止宴请,吃穿与士兵一样。北方的部族派梅禄将军李畅带一万匹马来做生意,所经过的地方都热情地慰劳他,同时又整顿军队来防止他们突袭掠夺。李畅到达太原,公绰只派牙将一人骑马去慰劳,用极友好的态度接待他,打开牙门,使翻译官引入拜见,宴席不超过常规。李畅感激他的恩德,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胡乱奔驰打猎。公绰因为生病请求朝廷派人代替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可以不上朝行参见礼。忽然命亲随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认为公绰要把家事托付给他。等到韦长来了,柳公绰却对他说:“替我报告宰相,徐州擅自杀害李听的亲信部下,除非任用高瑀镇守徐州,否则不能安宁。”接着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过了两天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为“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C.“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答案】15.D16.①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表述有误。本诗中的“钱塘潮”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喷雪溅珠,令人惊心动魄,凛然生寒,可以说,本诗中的“钱塘潮”是雄奇伟丽、气势磅礴的,而孟浩然的性格却是洁身自好、清白高尚的,他崇尚隐逸、性情清淡自然,与“钱塘潮”的形象特征迥异。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的大意是: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拔。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根据诗意不难发现,诗人在描写“钱塘潮”时,综合表达了多种表达技巧。首先表现在多感官上的描写。“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震动百里,这是听觉描写,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惊涛来似雪”是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惊心动魄,这是视觉描写;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这是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其次是修辞的运用。“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江潮涌来,声响巨大,喷雪溅珠,惊心动魄,虚实结合,雄健壮丽。然后是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比如诗歌的三、四句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到了“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惊心动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人纳谏的策略,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3)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答案】(1).竹喧归浣女(2).莲动下渔舟(3).简能而任之(4).择善而从之(5).极天云一线异色(6).须臾成五采【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浣”“渔”“简”“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0(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①。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谋事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孔子一再警醒世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荀子说得也很通俗:“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②,豫则祸不生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种关健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求得先机。18.下列在文中方框内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B.,,”。,C.,。。”, D.:。”。、19.有人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诚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从表达上看,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20.请在文中①②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C19.修改后的句子更好。“这句谚语”指代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故用“这句谚语”承接前文,与前文衔接更紧密。结合前后文可知,此处强调不要只看现在,而要看得长远,故后两个分句应为“告诚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因此,修改后的句子与前文联系紧密,表达也更准确。20.①而是在发展变化②先患虑患谓之豫【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第一处,后引用为不完全引用,此处可不填,也可填逗号,但不能填冒号。第二处前的向子为总说,其后几句是对前两句的分说,此处应用句号隔开。根据第三处前的冒号和引用的句子可知此处为完全引用,其句号应在引号内。第四处前后都是动词性短语,故此处用逗号,不能用顿号。故选C。【19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语句连贯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等去考虑。修改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更突显了主语“这句谚语”,代词近指前面句子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紧跟前句表意更明确,衔接更紧密,所以把“这句谚语”放在前边效果更好;根据前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和后文“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可知,前后文强调不要只看现在,而要看得长远,故后两个分句应为“告诚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因此,修改后的句子与前文联系紧密,表达也更准确。【20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需要灵活的理解能力,还要思维缜密,学会“瞻前顾后”关照全面。抓住关联词,关注语段中的重点句子(过渡句、中心句等),关注上下文所在的语境,四关注标点符号。第一空,依据后文“这种变动”,代词出现,近指前文,所以空内应是“变化”“变动”之意,根据前句“不是一成不变”,说明空内和前边构成“不是……而是……”这种结构,据此,①空句子可以补写为“而是在发展变化”;②空,从句式对称结构考虑,位置和“先事虑事谓之接”对应,意思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加以考虑,叫做‘应接’”,所以②空从结构上应和其对应,再结合语境内容“先患虑患”“豫则祸不生”,②空应为“先患虑患谓之豫”。【点睛】补写属于考查句子连贯的一种题型,考生在答题时,先要整体阅读,弄清文段结构(或总分,或层进,或平列,或对比等等),把握大意,分辨补写题型;答题时,要“瞻前顾后”,做到前后勾连。总的原则是注意前后照应,保持叙述角度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做到语气连贯通顺,符合语段内在逻辑联系。考生补写出来的句子只要意思相近也就行了,评卷标准切不可刻舟求剑、强求答案千篇一律;如若那样,就限制了思维发展。21.下面是某乡镇广播站播报的某市防台风防汛全民动员令的主体部分,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24小时内,今年第13号台风“天鸽”将严重影响我市,同时,将带来强风和强降雨,可能会出现洪涝。②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决定于8月23日8时开始,启动全市防台风I级应急响应。③在I级应急响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三停”(停工、停产、停课)。④各党政机关发动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务求把台风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⑤除抢险人员外,其他人员切记不要随意外出,各级民政部门开放避险场所供群众避风避险。⑥请各抢险救灾和民生保障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做好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民政、卫生、医疗防疫和主副食品供应等救灾救助准备工作。【答案】第①句:“洪涝”后添加“出现”的宾语中心语“灾害”。第③句:括号去掉,里面的内容改为:“即停工、停产、停课”。第⑤句:“切记”与“切忌”谐音,易引起误解,可删掉“切记”。第⑥句:“卫生”和“医疗防疫”概念交叉,可删掉“卫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核语言表达准确、得体与病句修改的能力。语段是一则广播稿,应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是否合适、是否有谐音歧义、是否有不能读出的内容以及其他的语病。第①句,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语中心语,补充“灾害”;第③句,广播稿中括号内的内容不会读出,需要改变出现形式,改为:“即停工、停产、停课”;第⑤句,“切记”与“切忌”谐音,易引起误解,需删掉;第⑥句,概念交叉,“卫生”和“医疗防疫”不能并列,删掉“卫生”。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称,文物工作人员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根据地表采集的标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西夏时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迹。烽燧也称烽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这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它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列燧是指排列起来,连点成线的烽火台。新发现9处烽燧遗址,激活了人们对于阿拉善中部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对于理解当地雅布赖手印岩画、曼德拉山岩画,以及近期在该区域发现的多处人面像岩画,青铜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等具有重要意义。【答案】关键信息:①内蒙古阿拉善盟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②为汉代列燧,③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段文字共五句话。第一句交代了主要事件,关键词有“阿拉善盟”“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为汉代列燧”。第二、三、四句说明烽燧是做什么的,属于军事防御体系,以及什么叫列燧。这部分不属于本次新闻的主要信息。第五句,说明了这次发现的意义,关键句有“激活了人们对于阿拉善中部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对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这些概括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火遍朋友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个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对此,你有何感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青年有梦,赓续薪火“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年们,正在强势崛起!有人将改革开放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如今,面临新一个“数百年未有之变局”,所有人的目光,一同交织在了青年人的身上,作为时代的奋斗者,青年无疑占据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池制造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招聘培训考核试卷
- 海水淡化处理中的关键装备与材料考核试卷
- 植物油加工中的产品研发与创新考核试卷
- 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品牌推广与传播考核试卷
- 区块链在教育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春节团圆安全生产的领航者考核试卷
- DB11∕T 1767-2020 再生水利用指南 第1部分:工业
- 黄色梅花课件教学课件
- 谈心交流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理财规划》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船舶租赁尽职调查
- 统编教学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细菌世界历险记》导读课课件
-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逆境生理
- 【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 小学英语人教新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3Animalsunit3storytime
-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记录
- 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2篇
- 中国旅游嘉兴风土人情城市介绍旅游攻略PPT图文课件
- 出口退税培训课件
- 校外培训机构消防演练方案(精选1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