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参考课件(第2课时)_第1页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参考课件(第2课时)_第2页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参考课件(第2课时)_第3页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参考课件(第2课时)_第4页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参考课件(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点2、通过图表的绘制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思考: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哪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小方向1002(百帕)9981000----取决于气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102410161008北半球(比例尺相同)AB

1.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100810101006(百帕)高压低压等压线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10001002100410061008hPa10001005101010151020hPa1004100810121014百帕ABC比较A、B、C三点的气压梯度2.风的大小—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气压梯度)3.风的形成:①:假设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100810101006100410021000(百帕)3.风的形成:②: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100810101006100410021000(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与风速成正比。北半球高空风的形成hPa100610081010初始状态hPa100610081010中间状态hPa100610081010最终状态F气风向F地F气风向F地F气风向F地注意:3.风的形成: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100810101006100410021000(百帕)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形成(hPa)1000100510101015南半球判断图中四个箭头表示的力或风向丁甲乙丙能正确反映北半球风向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成一夹角高空大气近地面大气小结:101099510001005(百帕)AB在上图所示的气压场中,A、B两地风向如何?何处风力较大?为什么?思考题:北半球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地球自转偏向力B.摩擦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地面冷热不均

C练习:2.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B.风力大小与摩擦力无关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与风向无关D.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的A练习:3.高空大气的方向主要取决于()A.地转偏向力B.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C.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D.无规律可循B

4、读等压线图,V代表A点近地面风向,回答下列各题:(1)F1是

,它垂直于

,并由高压指向低压。(2)F2是

。(3)F3是

。4)本图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980985990995·AVF1F2F3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地转偏向力摩擦力1004100610081010(hPa)②③①④⑤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⑤②③①④1、图中①是_______压,②是_____压。2、图中③是____

力,④是___

力,⑤是___

。3、该风向形成图是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D.图中的风向左偏4、在____

力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

气压区向_____

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高气低气地转偏向水平气压梯度风向BD水平气压梯度高气低气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

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

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

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

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

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

。地转偏向右地转偏向地转偏向摩擦力斜交5.空气对流实验: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内,将一支点着的蜡烛靠近两支点着的松香。设问:图中哪一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为什么?AB地面BAC受热冷却冷却高低高高低低大气水平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总结: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1.城市地面气压与郊区相比是

气压。2.城市近郊区风向是

。3.A、B两处哪个更适合建设水泥厂?低由郊区吹向城市AABBBBAA练习二各层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大气层名称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与人类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氮78%氧21%其他气体1%氩、CO2、O3干洁空气组成图大气上界地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地面增温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气上界地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射向宇宙空间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地面增温大气上界地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ABC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热冷

冷101010061008(百帕)MN2.关于图2-1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下图表示①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①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提示:低表示气压由外向里气压变低)

图2A①气压梯度A

B

气压梯度力A

BAB1000998994996②画出南半球A处近地面风向风向<<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画法①只受F梯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