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重点:划清两个界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
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
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⑵、是关于自然学问、社会学问、思维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相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学问、社会学问、思维学问的概括和总结,是探讨自然、社
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其次性
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邪"不行知论,的标准)
⑴、思维能不能相识现实;
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其次性的;
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⑶、物质确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
⑴、古代朴实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
质。
古代唯物朴实论和朴实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
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
⑴、社会根源;
⑵、阶级根源;
⑶、相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
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
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⑵、客观唯心主义: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在对象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详细科学的关系是相互
区分、相互联系的共性和特性的关系。
⑵、在内容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⑶、在作用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三个特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
的实践阅历。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识论基础;
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其次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辩证唯物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
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是:
⑴、不依靠人们的意识而存在;
⑵、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
⑶、而且是客观实在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重要意义:
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
的物质观;
⑵、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行知论;
⑶、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详细科学的物质概念的
共性和特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特性代替一
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更和过程。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⑴、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⑵、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担当者;
⑶、精神的运动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的物质的运动的表现;
⑷、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脱离了物质谈运动;
⑸、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设想成没有运动的物质。
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静止的定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况。
⑴、指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
⑵、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更。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⑴、对立统一关系;
⑵、肯定和相对的关系;
⑶、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⑷、相互渗透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空的定义:
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时空与物资运动是不行分割的。
9、时空既是肯定的,又是相对的。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10、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
揭示了自然界在微观领域、宏观领域、宇观领域的物资结构层次的多样性、无限
性,证明自然界是一个具有无限层次结构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
11、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的哲学意义:
证明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对物
质世界的相识是永无止境的,将进一步深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3、主
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⑴、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意识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产物;
⑵、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
24、自由世界的定义:(超纲)
指自然世界,是人尚未相识和改造过的世界。
25、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⑴、一元论主见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
⑵、二元论主见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丁?
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⑴、唯物主义一元论主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物质;
⑵、唯心主义一元论主见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精神。
27、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⑴、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及其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存在;
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存在等同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生产
方式为主、及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构成。
2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⑴、世界是多样的;
⑵、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9、折中主义:调和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30、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⑴、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
⑵、世界上存在应有尽有的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详细表现形态;
⑶、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并不能独立的存在;
⑷、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更、发展的基础。
3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2、人类意识的产生经验的三个确定性环节:
⑴、全部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一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⑵、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⑶、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一人的意识。
33、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劳动起了确定作用。
34、意识的本质:
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
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
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I、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靠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II、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说明为"犹如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
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5、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指意识具有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功能。
36、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⑴、具有目的性、安排性;
⑵、具有高度创建性,能创建出物质世界没有的东西;
⑶、对人体生理活动的限制与调整;
⑷、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37、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⑴、物质确定意识;
⑵、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⑶、物质确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亲密联系、不行分割的。
1.主见意识确定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主见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38、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是依据限制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
人脑的部分功能。
39、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人工智能在功能上表现上代替甚至超过人脑的部分思维实力。
⑵、人脑和人工智能有本质区分:
人脑人工智能
区分1生理的、心理的过程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
区分2有自觉性没有自觉性
区分3具有想象力和创建性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
区分4具有社会性不具有社会性
40、如何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⑴、要坚持物质确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相统一的观点,恰当估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
其次位的;
⑵、要以敬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相识客观规律并依据客观规律办事;
⑶、要有肯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⑷、要明确相识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化为
物质感性的活动即实践并通过实践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变更。
41、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和一切从实际动身
的思想路途的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
本要求。这是因为:
⑴、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依靠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
持从客观实际动身;
⑵、物质世界在时空中运动、变更、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
点、条件为转移,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实现历史的详细的统一;
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相识规律.敬重规律,使自己的
行动符合客观规律;
⑷、这个原理的意义是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
实际。
42、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⑴、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实际动身,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以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来改造客观世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
精髓;
⑵、解放思想是指从过时的、僵化的、错误的思想特殊是"左"的错误思想
的束缚下摆脱出来,树立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相一样的新思想新观
念;
⑶、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两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践和探究中不断实现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4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途的重大意义
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途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
反正的进行;
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途的更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
改革的进行;
⑷、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
题,作出了两个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
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胜利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
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⑸、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朝气的法宝,坚持在革
命和建设中一切从实际动身,敢于和擅长走自己的路。
44、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一、概念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定的趋势。主观能动
性是指人们能动地相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实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
1、敬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敬重客观规律,才能更
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
规律相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假如违反客观规律,就会受
到它的惩处。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识、驾驭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
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相识
必需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敬重
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
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
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
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敬
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
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
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需敬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动身,
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阔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建性,把革命热忱和
科学看法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敬重社
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
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建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三、相识与实践(相识论)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定义:
⑴、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⑵、是人的存在方式。
13、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实践不同理解:
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精神活动;
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定义的两层意思:
⑴、是自主性和创建性相统一的活动;
⑵、是物质的、客观的、有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1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6、实践的基本特征:
⑴、客观现实性;
⑵、自觉能动性;
⑶、社会历史性。
17、实践的基本形式:
⑴、生产实践:是确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⑶、科学实践。
18、实践的主体:
⑴、指于肯定社会条件下,从事肯定实践活动和相识活动的人;
⑵、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的
统一体、自然的和社会的统一体;
⑶、主体按社会构成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
19、实践的客体:
⑴、主体实践和相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⑵、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客体和客观事物又有区分;
⑶、客体和主体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
⑷、有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20、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是第一性、其次性关系。
21、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⑴、主体客体化:
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气转化为对象物。
⑵、客体主体化:
1.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为量的
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2.人通过实践活动,产生新的意识,也是客体主体化的一种表现。
2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意义:
⑴、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目的与手段、创建者与被创建者、能动者与受动者
的关系,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客体成为"为我之物";
⑵、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容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打破限定,
超越现实客体。这种限定和超越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⑶、实践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使世界二重化(一分为二)为自由世界和人类
世界,构成了自由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不仅具有相识论意
义.更重要的是具有世界观意义。
第四章、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唯物辩证法)
笔记: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物辩证法的定义:
对现存事物的必定灭亡的理解。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定义: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否认冲突的)观点和方法。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对立的主要表现:
⑴、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⑵、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⑶、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⑷、承认冲突观点和否认冲突观点的对立,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
点,也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分歧。
4、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联系的定义:
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
依靠。
5、联系的客观性:
是指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的联
系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反映。
6、联系的普遍性:
是指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与四周的其他事物
相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同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同一联系之网上的
一个部分或环节。
7、联系的多样性:
⑴、是指联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⑵、是指各种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作用是不一样的。
8、联系的条件性:
⑴、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⑵、条件是可以变更的;
⑶、变更条件也是要有条件的,只有有条件这点才是无条件的。
9、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的观点:
⑴、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
⑵、部分依靠整体,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⑶、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转化;
⑷、整体和部分相互包含。
10、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
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有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
⑴、从概念上;如:太极
⑵、从理论上;如:天人和一
⑶、从价值上。
1.中国古代整体观比西方哲学传统中天人两分的思想有更多的合理与优越之处;
2.探讨整体观的辩证思想,可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人类才智的继承,同
时中国的整体观又可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思想的真理性,丰富其理论体系。
1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变更、发展的联系:
运动:说明事物是变动不居的,标记变更的哲学范畴;
变更:说明物质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飞跃;
发展: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困难的前进性变更或不断更新的过程。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承认运动即变更的观点并不肯定是辩证法,如机械论、循环论只承认某种变更,
只有承认发展才是辩证法。
12、发展的本质是新生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质、量、度及其相识意义:
⑴、质:是一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
⑵、量: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⑶、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是质的量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相识事物的度才能精确相识事物的质,做
至『胸中有数",才能在实践中驾驭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避开"左"
或右'的错误。
14、量变的基本形式:
包括单纯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的变更。
1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原理: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更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分,
又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一切事物的变更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⑴、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打算,即量变不仅是质变的前提、基础,而且
确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体现和巩固量变结果;
3.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⑵、相互渗透:
L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包括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
2.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⑴、在理论上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反对把量变和质变割裂开来、对
立起来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形而上学观点;
⑵、在政治上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
⑶、在实践上既要重视量变又要重视质变。
17、规律的含义:
规律即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
系。
18、规律的特点:
⑴、本质性的特点;
⑵、必定的联系;
⑶、稳定的联系;
⑷、客观的,不能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9、人的自觉活动与规律的关系:
⑴、规律是客观的;
⑵、规律是人可以相识的;
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利用、驾驭的;
人们虽然可以利用规律,变更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实现的形式,但决不能为所欲
为、为所欲为。
20、必定和偶然是揭示和反映事物变更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
的关系。
21、必定和偶然的定义:
必定: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程中合乎规律的、肯定要发生的、确
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肯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
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22、必定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性的表现:
相互依靠、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⑴、必定性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拓道路;
⑵、偶然性是必定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23、必定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⑴、驾驭必定性是科学相识和实践的基础,相识必定和利用必定才能获得
自由;
⑵、重视偶然,利用有利的偶然、机遇,避开不利的偶然、机遇,通过偶
然驾驭必定。
观点:"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⑶、既要反对只承认必定性,完全否认偶然性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机械确
定论观点或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观点,也要反对只承认偶然性,根本否
定必定性的唯心主义非确定观点。
2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理由: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变更发展的内在动因;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彻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⑶、冲突分析法是最根本的相识方法;
⑷、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25、冲突的含义:
唯物辩证法的冲突范畴是辩证冲突、客观冲突,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逻辑冲突是指人们在思维中运用概念、推断所发生的不合乎逻辑规则的相互冲
突,这是应当解除的。
26、冲突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指冲突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穿;相互贯穿主要指相互转化(肯定
条件下)或相互渗透。
斗争性:是指冲突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相互否定、相互离异的趋势。
27、冲突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区分:
⑴、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同一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短暂的;
⑵、斗争性是相对的,是指斗争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不间断的、永恒的。
⑶、斗争性是同一性基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离开同一性的纯粹斗争
性。
28、冲突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的意义:
坚持冲突的观点,坚持相对与肯定相统一的观点,就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
一中把握对立。
29、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30、冲突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原理:
⑴、含义;
⑵、基本属性
⑶、作用;
⑷、意义
31、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表现:
⑴、冲突的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依存:
L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到存在和发展;
2.使对立面相互作用、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3.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⑵、冲突的斗争性:
1.推动事物量变;
2.推动事物质变。
32、冲突的普遍性:
冲突的普遍性是指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到处有冲突和每一事物变更发展中自始
至终都存在冲突运动即时时有冲突。
33、冲突的特殊性:
冲突的特殊性是指详细事物所含的冲突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注:坚持冲突特殊性原理就要坚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
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途、独立自主。
34、冲突的共性和特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冲突问题的精髓。
35、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相互区分:
1.冲突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肯定的;冲突的特殊性是事物的特
性;
2.共性比特性深刻,特性比共性丰富。
⑵、相互联系:
1.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特性的统一;
2.共性寓于(存在于)特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的;
3.特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36、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⑴、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冲突问题的精髓,反对割裂冲突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观点),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和阅历主义(用特性代替共性);
⑵、在相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相识秩序;
⑶、在政治上这一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
础。中国特色是特性,社会主义是共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共
性和中国的特性的统一。
37、主要冲突和非主要冲突:
主要冲突是指在事物多种冲突所构成的体系中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确定作用的
冲突,规定或影响其他冲突的存在和发展;
非主要冲突(次要冲突)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和不起确定作用的冲突。
主要冲突和非主要冲突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分,相互作用并在肯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识和实践上,坚持分清主次,学会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
38、冲突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冲突的主要方面是指冲突双方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冲突的非主要方面是指冲突双方中起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冲突的主要冲突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39、冲突发展的不平衡原理的意义: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
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途是贯彻和体现这一观点和方法。
40、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详细问题详细分析"这一原则和方法来自1920年列宁的“详细地分析详细
的状况”之说,列宁这句话的最新翻译是“对详细状况作详细分析"。
⑴、对详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是相识事物的基础。因为客观世界中的一
切事物都是详细的,而详细事物的性质又都是由它内部所包含的特殊冲突
所确定的。因此,只有详细分析详细事物,相识冲突的特殊性,才能相识
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统一。
⑵、对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是解决冲突的前提。相识冲突的目的,在于解
决冲突,不同性质的冲突,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因而,只有对详
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才能找到解决冲突的详细方法,才能体现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性和活力。
⑶、对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详细实践相
结合的保证,’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来,才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革命的本质。
41、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冲突观及其现代意义:
⑴、在中国,有着丰富的关于冲突的辩证法思想。如《易经》中的“一阴
一阳之谓道",把阴阳冲突看作是变更发展的根本之道,春秋史墨的"物生
有两",孙子的"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五行论"相生相克"理论
第五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
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辩
证关系: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3、社会存在中确定社会发展的因素:生产方式。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运动,评价生产关系的标准。
答:生产力确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确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
力的发展确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
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推断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依据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标准:现有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5.唯心史观产生的缘由及主要缺陷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
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确定社会存在的
前提动身,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一)根本上否认社会历史的客
观规律;(二)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确定作用。
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在有自己的特有的发
展形势和规律。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平和性;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工作指示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企业文化塑造与员工培训
- 2024至2030年土工聚合物塑料排水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常见病预防与治疗策略汇报
- 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竞争格局分析
- 2024年中国钛合金清洗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Deserpidine-hydrochloride-Harmonyl-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CREBBP-IN-9-生命科学试剂-MCE
- CGP71683-生命科学试剂-MCE
- 企业年度活动策划与执行方案
- 元旦春节猜谜小游戏150个(含谜底)
- 扩张性心肌病
- GB/T 45047-2024土方机械纯电动轮胎式装载机技术要求
- 《报告文学研究》自学考试省考课程习题集及答案
- 【MOOC】中西文化对比与交流-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1.2《信息系统的功能》说课稿
- 基金业协会限售股估值excel实现方法
- 202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88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培训
- 国家开放大学Python程序设计形考任务实验六-互联网评论数据分析及其展示综合案例
- 物业经理晋升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