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1.填空:
1.按传递热量的方式,换热器可以分为问壁式,混合式,蓄热式
2.对丁沉浸式换热器,传热系数低一体积去,金届耗量史
3.相比较沉浸式换热器和喷淋式换热器,沉浸式换热器传热系数较低,喷淋式换热器冷却水过
少时.冷却器下部不能被润湿.
4.在沉浸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中,套管式换热器中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的
传热。
5.换热器设计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热计算、结构
计算流动阻力计算和强度计算
6.按温度状况来分,稳定工况的和非稳定工况的换热器
7.对丁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来说,套管式换热器金届耗量多,体积大,占地面积大,
多用丁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2.简答:
1.说出以下任意五个换热器,并说明换热器两侧的工质及换热方式
答:如上图,热力发电厂各设备名称如下:
1.锅炉(蒸发器)*;2.过热器*;3.省煤器*4.空气预热器*;5.引风
机;6.烟囱;7.送风机;8.油箱9.油泵10.油加热器*;11.气
轮机;12.冷凝器*;13.循环水冷却培*14.循环水泵;15.凝结水泵;16.低压加热器*
17.除氧(加热)器*;18.给水泵19.高压加热器•柱!凡有•者均为换热器
■1aPrvM(■■■Mari'ii■
名%作焦的理-
ii
间解式
橘炉〈散发揣)辐射-寺熟-商相悔前
同堕式
过炼泰辗布斗对流-导热-财就
省煤器同壁式对成(辐辩分・(少尸导#H对旅
空气珂热落间壁或或蓄热式
勘加熬器M壁式
向峻式
摩环女冷却塔直度拱融式通触俾热、fts
恢压刎制舞网院式
除,(加瓣}器也接捷帔式
.................
隔*式畿靖,导由-对流
热力发电厂中换热器的形式与传热机理
2.比较沉浸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答:⑴沉浸式换热器
缺点:自然对流,传热系数低,体积大,金届耗量大。
优点:结构简单,制作、修理方便,容易活洗,可用丁有腐蚀性流体
⑵喷淋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易丁制造和检修。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比沉浸式换热器要大,可以用来
冷却腐蚀性流体
缺点:冷却水过少时,冷却器下部不能被润湿,金届耗量大,但比沉浸式要小
⑶套管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适用丁高温高压流体的传热。特别是小流量流体的传热,
改变套管的根数,可以方便增减热负荷。方便活除污垢,适用丁易生污垢的流体。
缺点:流动阻力大,金届耗量多,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多用丁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⑷管壳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还可以适应高温高
压的流体。可靠性程度高
缺点:与新型高效换热器相比,其传热系数低,壳程由于横向冲刷,振动和噪音大
3.举例说明5种换热器,并说明两种流体的传热方式?说明两种流体的传热机理?
1)蒸发器:间壁式,蒸发相变一导热一对流
2)冷凝器:间壁式,冷凝相变一导热一对流
3)锅炉:间壁式,辐射一导热一对流
4)凉水塔:混合式,接触传热传质
5)空气预热器:蓄热式,对流一蓄热,蓄热一对流
第一章
1.填空:
1.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导热、对流、和辐射。
2..两种流体热交换的基本方式是一直接接触式、问壁式、和蓄热式。
3.采用短管换热,由丁有入口效应,边界层变薄,换热得到强
4.采用螺旋管或者弯管。由丁拐弯处截面上二次环流的产生,边界层遭到破坏,因而换热得
到强化,需要引入大于1修正系数。
5.通常对丁气体来说,温度升高,其黏度增大,对于液体来说、温度升高,其黏度减小
6.热计算的两种基本方程式是传热方程式和热平衡式。
7.对丁传热温差,采用顺流和逆流传热方式中,顺造传热平•均温差小,逆流时传热平■均温
差大。
8.当流体比热变化较大时,平均温差常常要进行分段计算。
9.在采用先逆流后顺流<1-2>型热效方式热交换器时,要特别注意温度交义问题,避免的
方法是增加管外程数和两台单壳程换热器申联工作。
10.冷凝传热的原理,层流时,相对丁横管和竖管,横管传热系数较高。
11.对丁单相流体问传热温差,算术平■均温差值大于对数平均温差
12.管内流体的换热所遵守的基本准则为努赛尔准则数,其大小与雷诺数、普兰特数和格拉肖
夫数有关
13.设计计算时,通常对传热面积进行判定、校核计算时,通常对传热量进行判
2.简答(或名词解释):
1.什么是效能数?什么是单元数?(要用公式表示)
答:实际情况的传热量q总是小丁可能的最大传热量qmax我们将q/qmax定义为换热器
的效能,并用e表示,即
WhththWctctc
"maxVVminthtcWminthtc
换热器效能公式中的KA依赖丁换热器的设计,WAM则依赖丁换热器的运行
条件,因此,KA/WmM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换热器综合技术经济性能,习惯上将这个比值(无
量纲数)定义为传热单元数NTU
2、热交换器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对丁设计性热计算,采用平均温差法可以通过中的大小判定所拟定的流动方式与逆流之间的差
距,有利丁流动方式的选择。
而在校核性传热计算时,两种方法都要试算。在某些情况下,K是已知数值或可
套用经验数据时,采用传热单元书法更加方便
假设的出口温度对传热量Q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定性温度,影响总传热系数,从而
影响NTU并最终影响Q值。而平■均温差法的假设温度直接用丁计算Q值,显然e-NTU法
对假设温度没有平■均温差法敏感,这是该方法的优势。
3、传热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
答:分为三种,热传导,热对流和辐射
热传导
热量从物体内部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者传递到与之相
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热对流
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对流,对流只能发生在流体中。
热辐射
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物体由丁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过程,称为
热辐射。
4、流体换热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主要分为三种:直接接触式传热,蓄热式换热和问壁式换热。
直接接触式传热
直接接触式传热的特点是冷、热两流体在换热器中以直接混合的方式进行热
量交换,也称混合式换热。
蓄热式换热
蓄热式换热器是由热容量较大的蓄热室构成。室中充填耐火被作为填料,当冷、热流体
交替的通过同一室时,就可以通过蓄热室的填料将热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冷流体,达到两流体换
热的目的。
问壁式换热
间壁式换热的特点是冷、热流体被一固体隔开,分别在壁的两侧流动,不相混
合,通过固体壁进行热量传递。
5、流体传热的基本准则方程式为努赛尔准则,与哪些无因次方程有关?
答:根据量纲分析
努赛尔准则数与雷诺数、普兰特数和格拉肖夫数有关
ahOQ'
L,LuCPgtL-k一一-
IP:NukRe»PrGr'
努塞尔雷诺普兰特格拉斯霍夫
6.当换热管分别为短管时和螺旋管时,换热系数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答:对丁短管。入口效应,边界层变薄,换热得到强化。换热系数增加。
对丁螺旋管或者弯管。由丁拐弯处截面上二次环流的产生,边界层遭到破坏,因而换热得到
强化,需要引入修正系数,换热系数增加。
7、当出现大温差加热流体时,分别对丁气体和液体,换热系数增加还是减少,
为什么?
答:当流体与壁面之间的温差出现大温差时,一般对气体超过50C,对水超过
30C,对油超过10C
超过上述温差时,气体被加热粘度增大,换热能力减小;液体加热时,液体粘度减小,换热能
力增大。
8、什么是对数平■均温差,算术平■均温差和积分平■均温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
么?
由丁计算结果表达式中包含了对数项,我们称之为对数平均温差,例如我们将顺流和逆流
情况下对数平均温差写成如下统一形式
tt
max'min
tm।-
|PIImax
t
min
平均温差的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
+tmaxtmin
tm,算术A
积分平均温差的形式。
按比热不同分段
(tm)intnQQ
2L
按温度等分段可得
ti
算术平均温差相当于温度呈直线变化的情况,因此,总是大于相
同进出口温度下的对数平均温差,当tmax/tmin2时,两者的差别
小于4%;当tmax/tmin苴时,两者的差别小于2.3%。
当流体的比热随温度变化不大时,采用对数平均温差。
当流体的比热随温度变化较大时(大于2-3倍时),采用对数平均温差计算,误差较大,
这时应该采用积分平均温差。
9、采用平均温差法进行设计计算的步骤?
平均温差法用作设计计算时步骤如下:
(1)假定传热系数,求得初始传热面积
(2)初步布置换热面(实际传热面积),计算出相应的传热系数。
(3)根据给定条件,由热平衡式求出进、出口温度中的那个待定的温度。(约束)
(4)由冷、热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差?tm,计算时要注意保持修正系数W具
有合适的数值。
(5)由传热方程求出所需要的换热面积A(与原传热面积比较),并核算换热面两侧有流体
的流动阻力。
(6)如流动阻力过大,改变方案重新设计。
10.采用效能单元数法进行设计计算的步骤?
(1)先假定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按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出口温度
(2)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tm
(3)根据换热器的结构,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k(或
已知)
(4)已知kA,按传热方程式计算在假设出口温度下的?tm,得到Q
(5)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Q,这个值和
上面的Q,都是在假设出口温度下得到的,因此,都不是真实
的换热量
(6)比较两个Q值,满足精度要求,则结束,否则,重新假定出口温度,重复(1)-(6),直
至满足精度要求。
11.对于冷凝换热,卧式和立式换热器选型选型及原因说明
膜状冷凝
垂直管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
水平管
23阴
0.725——*d»t
一般来说,由于管子的长度远大于管子的直径,即L>>d,因
而,水平管的凝结换热系数大于垂直管的凝结换热系数。
12.采用积分平均温差适用的条件?
当流体的比热随温度变化较大时(大于2-3倍时),采用对数平均温差计算,误差较大,这
时应该采用积分平均温差。
积分平均温差的出发点:
虽然流体的比热在整个温度变化范围内是个变量,但是若把温度范围分成若干个小段,每
个小段内的温度变化小,就可将流体的比热当作常数来处理。
3.计算题
1.有一蒸汽加热空气的热交换器,它将流量为5kg/s的空气从
10C加热到60C,空气与蒸汽逆流,其比热为1.02KJ/(kgC),加热蒸汽系压力为
P=0.3Mpa,温度
为150c的过热蒸汽,在热交换器中被冷却为该压力下90c的过冷水,试求其
平均温差。(附:饱和压力为0.3MP,饱和蒸汽焰为2725.5KJ/kg,饱和水焰为
561.4KJ/kg.15OC时,水的饱和温度为133C,过热蒸汽焰为2768KJ/kg,90
时,过冷水的焰为377KJ/kg)
解:由于蒸汽的冷却存在着相变,因此在整个换热过程中,蒸汽的比热不同,在整个换热过程
中的平均温差应该分段计算再求其平均值。
将整个换热过程分为三段:
过热蒸汽冷却为饱和蒸汽所放出的热量Q1,相变过程的换热量Q2,从饱和水冷
却到过冷水所放出的热量Q3
Q=M2(t2-t2)=5X1.02X50=255KJ/S;
根据热平衡蒸汽耗量M=Q/(iM)=255/(2768-377)
=0.1066kg/s
因为在热交换器换热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冷却过程和一个冷凝过程,因而将之分为
三段计算。
Q=Mi(ii-i)=0.1066X(折距725.5)=4.531KJ/s
-■_________■■■__________
Q=Mi(i-i)=0.1066X(2725.5-561.4)=230.693KJ/s
Q=Mi(i-ii)=0.1066X(561.4-377)=19.657KJ/s
因为Q=MG(tb-t2),可得U19.567/(5X1.02)+10=13.837C
因为Q2+QAMC2(ta-t2),Wta=250.47/(5x1.02)+10=59C
△t1=[(150-60)-(133-59)]/ln[(150-60)/(133-59)]=81.7C
△t2=[(133-13.837)-(133-59)]/ln[(133-13.837)/(133-59)]
=94.725C
△t3=[(90-10)-(133-13.837)]/ln[(90-10)/(133-13,837)]
=98.212C
总的平■均温差为:△tm=Q/(Q1/At1+Q2/△t2+Q3/△t3)
=255/(4.531/81.7+230.693/94.725+19.657/98.212)C
=94.8C
沿换热器流程温度示意图如下:
△
2.在一传热面积为15.8m2,逆流套管式换热器中,用油加热冷水,油的流量为
2.85kg/s,进口温度为110C,水的流量为0.667kg/s,进口温度为35C,油和水
的平均比热分别为1.9KJ/kg?。和4.18KJ/kg?C,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
320W/m?C,求水的出口温度?
解:W=2.85X1900=5415W/C
W2=0.667X4180=2788W/C
因此冷水为最小热容值流体
Wmin27880.5255415
Rc
Wmax单元数为
KF32015.8J
NTU------------1.8
Wmin2788
效能数为
1exp[NTU(1Rc)]
0.74
1Rexp[NTU(1Rc)]
七2七
20.74
G七2
所以:
f;=0774x(110-35)+35=90.52
3、一换热器用100C的水蒸汽将一定流量的油从20c加热到80C。现将油的流量增大一
倍,其它条件不变,问油的出口温度变为多少?注:
解:根据题意,相比NTU
较水蒸气换热为相变换热的流体,油为热容值小的流体
Wctctctctc
(8。2。)C075
Wminthtcth(10020)
因此根据效能数和单元数的关系
NeTU
可得:
NIU
e0.25
现将油的流量增大一倍,其它条件不变,单元数减小为原来的65倍,因此
NTLJ
eO.25O.5O.5
可得,/“、一
tctc(tc20)C
0.5
thtc(10020)C
解得
tc60C
4.某换热器用100C的饱和水蒸汽加热冷水。单台使用时,冷水的进口温度为10C,出口温
度为30co若保持水流量不变,将此种换热器五台申联使用,水的出口温度变为多少?总换
热量提高多少倍?
!¥:根据题意,将换热器增加为5台申联使用,将使得传热面积增大为原来的5倍,相比较水
蒸气换热为相变换热的流体,水为热容值小的流体,因此
Wctctctct(3010)0022
Wmin.tc(10010)C
因此根据效能数和单元数的关系
NTU
e
可得:
NTU0.78
现将传热面积增大为原来的由5倍,单元数增大为原来的5倍,
T
eNTU0.7850.29
效能数为
(tc10)C
藤(10010)C
水的出口温度为
tc73.9CC
根据热平衡式,对于冷水,热容值不变,温差增大的倍数为换热量增
加的倍数:
(73.910)C
3.195
(3010)C
5.一用13c水冷却从分僻器得到的80C的饱和苯蒸气。水流量为5kg/s,苯汽化潜热为
395kJ/kg,比热为1.758kJ/kg?C,传热系数为1140W/rn?Co试求使1kg/s苯蒸气凝
结并过冷却到47C所需的传热面积(1)顺流;(2)逆流。
!¥:根据题意
(1)顺流时
由丁有相变传热,因此比热不同,需要分段计算平均传热温差。
1)在苯相变冷凝段:
根据热平■衡式,苯的放热量:
QmMir1395395kJ/s
在相变段,水吸收热为Q
QmM2c2(tmt2)54.1868片13C)395kJ/s
可得
tm31.87C:
平■均温差为
(80131C(8031.87)C-
mm'〜(8013)5704C
In-------------
(8031.87)
2)在苯冷却段
Q|qSM1C1(tisti)11.758(80C47C)58.014kJ/s
在苯冷却段,水吸收热为Qq
QiqM2c2(t2tm)54.1868(t;31.87C)58.014kJ/s
可得:
t234.64C
平■均温差为
(8031.87)C(4734.64)C
tmlq26-31c
Q39558.014
tm
Q|n2395〜〜58.014c49.61c
VtmlnVtmq57Q426.31
根据传热方程式:
QKAVtm
可得
AKO;39558.01422
------------z-------m8.01m
114010349.6
沿换热器流程温度示意图如下:
总的平■均温差为
⑵逆流时
由丁有相变传热,因此比热不同,需要分段计算平均传热温差
1)在苯冷却段
QqMiCi(tist;)11.758(80C47C)58.014kJ/s
在苯冷却段,水吸收热为Qq
QiqM2c2(tmt2)54.1868(t;13C)58.014kJ/s
可得:t;15.77C
平・均温差为
(8015.77)C(4713)C
47.52C
(8015.77)
(4713)
2)在苯相变冷凝段:
根据热平■衡式,苯的放热量:
QmMir1395395kJ/s
在相变段,水吸收热为Q
QmM2C2&t;)54.1868(t;15.77C)395kJ/s
可得:t234.63C
、::、,口.工.,.、r
出U16//)C(dU34.03)U
-------,,(8015.77)------
mlnH-------------------
(8034.63)
总的平■均温差为
39558.014
.C53.29C
39558.014
VtmlnVtmiq542547.52
根据传热方程式:
QKAVtm
可得
39558.014
7.457m2
114010353.29
沿换热器流程温度示意图如下:
It
7dI
第二章
1.填空:
1.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类型和标准按其结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箜U型管式换热
器、浮头式换热器、和填料函式换热器等。
2.对丁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和U型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于管程走易于结垢的流体
3相对于各种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不适于管程和壳程流体温差较大的场合。
4.相对丁各种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有蠹及贵
重介质,使用温度受填料的物性限制。
5.管子在管板的固定,通常采用胀管法和焊接法
6.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子的排列方式常有等边三角形排列(正六角形排列)法、同心圆排列法
和正方形排列法排列法。
7.如果需要增强换热常采用等边三角形排列(正六角形排列)法、,为了便丁活洗污垢,多采用
正方形排列。同心圆排列法使得管板的划线、制造和装配比较困难。
8.为了增加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常采用小萱径的换热管
9.为了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湍流强度,强化流体的传热,在管外空间常装设幻向隔板和折流
板。
10.折流板的安装和固定通过拉杆和定距管
11.壳程换热公式Jo=jHjcjljbjsj淇中jb表示管束旁通影响的校正因子,h表示折流板泄漏影
响的校正因子。j0表示折流板缺口的校正因子
12.管壳式换热器理想壳程管束阻力包括理想错流段阻力?Pbk和理想缺口段阻力?Pwk。
13.管壹式换热器的实际阻力要考虑考虑折流板泄漏造成的影响R,旁路所造成
的影响R,和进出口段折流板间距不同对阻力影响R
14.在廷克流动模型中ABCDE股流体中,真正横向流过管束的流路为流体
,D股流住近流板与壳体内壁存在间隙而形成的漏流,设置旁路挡板可以改善C流路对传热的不
利影响
15.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宜使传热系数业勺流体走壳程,使管壁和壳壁温差减小。
16.在流程的选择上,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隹管内活洗方便。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
便丁散热,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流体宜走此因折流档板的作用可使在低雷诺
数(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
17.采用顼径换热器,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凑、金届耗量减少、传热系数提高
18.流体诱发振动的原因是涡流脱落,湍流抖振和流体弹性旋转
19.减小管孑的支撑跨距能增加管孑固有频率、在弓形折流板缺口处不排管,将减小管孑的支撑
跨距
20.蒸发器的三种温降分别为物理化学温降?',静压温降?〃和流动阻力温降
?
21.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标准应遵循GB151标准木日GB150B准
22.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对丁辐射式换热器,应增大流通截面积,对丁对流式换热器,应减小流
通截面积。
2.名词解释:
(1).卡路里温度
对丁油类或其他高粘度流体,对丁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粘度发生很大变化,若采用流体进出口
温度的算术平均温度作为定性温度,往往会使换热系数的数值有
很大误差,虽然可以分段计算,但是工作量较大,工业上常采用卡路里温度作为定性温度。
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tm1tlFc(tltl)
冷流体的平■均温度tm2t2Fc(t2t?)
壳侧流体被管侧的水冷却时
Fc=0.3
壳侧流体被管程的水蒸气加热时Fc=0.55
壳侧和管侧均为油时Fc=0.45
粘度在10-3Pa?s以下的低粘性液体Fc=0.5
(2).布管限定圆
热交换器的管束外缘受壳体内径的限制,因此在设计时要将管束外缘置丁布管限定圆之内,布管
限定圆直径D大小为
浮头式:DLDi2(bb2b3)
固定板或U型管式DLDi2b3
3.简答:
(1).试分析廷克流动模型各个流路及其意义
答:
(1)流路A,由丁管子与折流板上的管孔间存在间隙,而折流板前后乂存在压差所造成的泄漏,它
随着外管壁的结垢而减少。
(2)流路B,这是真正横向流过管束的流路,它是对传热和阻力影响最大的一项
(3)流路C,管束最外层管子与壳体问存在间隙而产生的旁路,此旁路流量可达相当大的数值。设
置旁路挡板,可改善此流路对传热的不利影响。
(4)流路D,由丁折流板和壳体内壁间存在一定间隙所形成的漏流,它不但对传热不利,而且会使
温度发生相当大的畸变,特别在层流流动时,此流路可达相当大的数值。
(5)流路E,对丁多管程,因为安置分程隔板,而使壳程形成了不为管子所占据的通道,若用来形
成多管程的隔板设置在主横向流的方向上,他将会造成一股(或多股)旁路。此时,若在旁通
走廊中设置一定量的挡管,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2).说明下列换热器的型号
1)
BEM600-2.0/1.5-250-5/19-4I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前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壳体型式为单壳程,后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公称
直径600mm管程压力为2.0Mpa,壳程压力为1.5Mpa,公称换热面积250m,管长为5m管外
径为19mm4管程,I级管束,较高级冷拔钢管。
2)
BEM80020254—Cu4
1.019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前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壳体型式为单壳程,后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公称
直径800mm管程压力为2.0Mpa,壳程压力为1.OMpa,公称换热面积254m,管长为6m管外径
为19mm4管程,铜管。
3)
BIU500-4.0/1.6-75-6/19-2I
U型管式换热器:前端管箱为封头管箱,中间壳体为U型管式,后端为U型管束。公称直
径500mm管程压力为4.0Mpa,壳程压力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75m,管长为6m管外径为
19mm2管程I级管束,较高级冷拔钢管。
4)
C6
AES5001.6544
25
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mm管程和壳程的设计压力均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为54m,
碳素钢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6m4管程,单壳程的浮头式热交换器。I级管束,较
高级冷拔钢管。
(3).找出下列图中,换热器的名称及各零部件名称和及作用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1.折流板一使壳程流体折返流动,提高传热系数。支撑管束,防止弯曲
2.膨胀节…补偿管壳式式换热器的温差应力
3.放气嘴一释放不凝结气体
2)浮头式换热器
1.管程隔板一增大管程流体的流速
2.纵向隔板一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湍流强度,强化流体的传热,在管外空间常装设纵向隔板
3,浮头…补偿管壳式式换热器的温差应力
3)U形管式换热器
2.纵向隔板一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湍流强度,强化流体的传热,在管外空间常装设纵向隔板
3.管程隔板一增大管程流体的流速
4)请说出序号2、6、7、8、18各代表什么零件,起什么作用?
2---管程接管法兰,与换热器管程外流路官路连接;
6--拉杆,安装与固定折流板;
7--膨胀节,补偿管子与壳体热应力不同;
8--壳体,用来封装壳程流体,并承受壳程流体压力,
18--折流板-使壳程流体折返流动,提高传热系数。支撑管束,防止弯曲
第三章
第一节:
1.填空:
1.热交换器单位体积中所含的传热面积的大小大丁等丁700n2/m3,为紧凑式换
热器
2.通常采用二次表面来增加传热表面积,或把管状的换热器改为板状表面,
3.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的构造包括螺旋型传热板、隔板、头盖和连接管
4.螺旋板式换热器的螺旋板一侧表面上有定距柱,它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流道的间距、加强湍
流、和增加螺旋板刚度。
5.在用型螺旋板式热交换器中:一侧流体螺旋流动,流体由周边转到中心,然
后再转到另一周边流出。另一侧流体只作(),适用丁有相变流体换热
2.简答
1)说明下列换热器的型号
1014
BLC1.680G
160018
换热面积为80n2,碳钢不可拆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两螺旋通道的举例分别为14mm和18mm螺
旋板的板的板宽为1000mm公称压力为1.6MPa,公称直径为1600mm.
贯通型
3.计算:
(1).设螺旋板的板厚为4mm两通道宽b1和b2为10mnAH20mm内侧有效圈数为
3,ch为lOOmnp以ch为基准半圆直径绕出的螺旋板作为内侧板时,d2为基准半圆直径
绕出的螺旋板作为外侧板时试作图绘制螺旋体,并计算中心隔板宽B,基准半圆直径d2,,内侧
螺旋板总长度Li,外侧螺旋办总长度Lo,螺旋板最大外径D等参数
解:(1)B=d-b1+8=100-10+4=94mm
因为B=d-bi+5=d2-b2+5,可推导d2=d1-b1+b2=110mr7ic=bi+bz+2
5=10+20+8=38
ti=10+4=14,t2=20+4=24
因为ne=n=3,以d1为基准半圆直径绕出的,所以
Li=/2{n(d1+2b1+45+d2)+2(n2-n)c}
=/2{3(100+20+16+110+2(9-3)38}
=721194
=1876mm
Lo=/2{n(d1+2b2+45+d2)+(d2+5)+2n2c}
=/2{3(100+40+16+110)+(110+4)+2938}
=721596
=2507mm
D=d2+2nc+25=110+2338+24=346mm
分别以ti/2,t2/2,为内侧螺旋板和外侧螺旋板的圆心,画出螺旋板换热器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第一下
1.填空:
1.板式换热器按构造可以划分为可拆卸、全焊式和申焊式
2,可拆卸板式换热器结构由传热板片,密封垫片,压紧装置和定位装置组成
2.简答:
1).说明下列换热器的型号
81x20
B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语阅读教程》课件-2教学课件:汉语阅读教程L2
- 2025年委托物业管理合同示范文本格式样本协议
- 2025网签租赁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护理
- 动脉瘤的临床护理
- 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护理
- 2025股权转让合同补充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公路工程实务题库与答案
- 解析表达特点洞悉观察秘妙-《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护理
- 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 实际控制人股东会决议
- 礼赞白衣天使512国际护士节护士表彰大会PPT课件(带内容)
- 竞争性谈判相关表格模板
- 中考物理“极值”与“取值范围”问题专题训练
- 200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可编辑】
- 越南工业到2025年发展战略及到2035发展展望(提到钢铁)
- 电梯曳引机减速箱的设计、建模与运动仿真分析机械
- PV-1200-(中文版)气候交变稳定性试验(共4页)
- 淮北市基准地价
-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电子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