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联合监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晋去了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失去了历史传统文化内
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在现代化多元思潮理念以及西方舞蹈文化艺术思想的多方
面影响下,具有明显大众娱乐性和新潮时尚性的舞蹈类型逐渐占据舞蹈艺术市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
空间急速缩小,产生了诸多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舞蹈文化相互融合的现象,其中虽不乏精品,但大多
数不免呼众呼冬,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严重,背离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初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中国
民族民间舞蹈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逐渐失去自身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失去发展延续之本。究其原因,还
是缺乏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难以坚守民族文化本位。
继往开来,在坚守民族和民间文化本色的基础上求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坚持民族文化特色。首
先要保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和表演形式的传统历史特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载歌载舞特性和
以舞传情特征,以及舞蹈表演和创作背后所依附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使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兼具深
厚的历史文化性和情感艺术性。其次要突出体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民间舞蹈往
往独具民族风俗习惯特点和宗教色彩,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舞蹈动作设计、舞蹈创作理念、自
然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造就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迥异、特色鲜明。最后要坚持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
蹈的民间文化性,即大众性和群众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就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所创
作出来的,并在人民群众间广泛流传,因此,具有坚实的群众根基、鲜明的生活特性和乡土特色。当代中
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也应当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舞蹈作品。
继承传统、保持本色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根基和本源,而推用学淅、博采众长是中国民族民间
舞蹈在当代社会繁荣延续的动力和保障。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不仅需要坚持民族文
化本位,还要在此基础上兼收并莓,不断创新。
推陈出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必须不断突破,与时俱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突破封闭式
的传承发展模式。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往往具有鲜明的自娱性,在传播上也多为民间大众的口口相传,
传播范围较小,传播效率较低,信息闭塞,创新性不强,增加了传播、传承的难度。当下,互联网技术和
新媒体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不断更新舞蹈内容和表演形式,迅速提高创新能力和影响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努力实现原生态与现代
化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应该在传统创作理念基础上,充分借鉴融合新兴元素,在探索
中超越,在融合中出彩。比如,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从强调人物塑造的群体性到重视审视个体价值;从
朴素简单的表演平台到绚丽多彩的现代舞台效果……总之,在保持民族区域特色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
是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核心理念。
(摘编自刘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文化自信下的当代发展》)
材料二:
2024年央视春晚将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多民族文化荟萃的新疆喀什设立为分会场,不仅以特色鲜明的
乐舞形式烘托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而且以生动新颖的文化表达“龙行疆疆,欣欣家国”的主题,展现
了新时代新疆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未来的思想内涵,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
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和意义重大。
当音乐响起,开场舞蹈《欢乐大地》一层层“麦浪”在高低起伏的舞动中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演员们
在包裹的九层圆中挥舞双臂由密集变疏松,九个圆圈隐喻“九九归一”“天长地久”“吉祥”“繁荣”“圆满”
之意,编导运用“圆”的构思以动态变换叠加的形式,构成一个大的“同心圆”将各民族凝聚在一起,这
是一个同心共铸的“圆”,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女子群舞《摘葡萄》是经典的维吾尔族传统民间舞蹈作品,在舞蹈情绪表达过程中“点”到“线”的
形式贯通整个作品,透过演员表情和动作,表达她们摘葡萄的内心世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葡萄园中,感
受摘葡萄时的场景,体会摘葡萄时愉悦的心情。
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中原生性元素的运用是本场晚会较具代表性的一个点,折腕、柔手、硬肩是
哈萨克族舞蹈“点”元素的代表,肩、手、脚的纯朴动态深深打动每位观众的心,极具艺术魅力。
总体来说,在晚会的舞蹈作品《欢乐大地》《黑走马》《摘葡萄》《阳光下的麦盖提》《我的爱献给祖国
母亲》舞蹈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编创者从单一民族元素入手穿插融入多个民族元素进行舞蹈表演,通过维
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汉族、蒙古族等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合,以单个民族“点”的延伸
和融合呈现出中华民族的“面”的文化特征,并在红色氛围的衬托下,进一步体现出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生活图景和精神
意象。
(摘编自《舞之新韵情至共圆一一评2024新疆春晚〈美在新疆〉的舞蹈作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空间急速缩小,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严重,舞蹈艺术市场已经逐渐被具有明显大
众娱乐性和新潮时尚性的舞蹈类型占据。
B.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坚守民族性和地域性,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坚守民族文化本位,这合乎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要求。
C.2024年央视春晚新疆喀什分会场表演的乐舞,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D.如果说由“点”到“线”是2024年央视春晚新疆分会场一些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那么以“点”带“面”
则是哈萨克族等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守”与“破”两个维度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当代发展提供了思路,前者为根基和本源,后者
为动力和保障。
B.材料一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当代发展问题,在列举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危害,追溯原因,提供方案,
层次分明。
C.两则材料都涉及中国民间民族舞蹈的话题:材料一进行理性追问,高屋建甑;材料二有丰富的个案分析,
鲜活生动。
D.材料二立足2024年央视春晚的民族舞蹈,揭示其主题、内涵和意义,分别举例阐释,最后提炼其精神
意象,先分后总。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将祖国美丽的江山画卷、青绿山水搬上舞台,营造出人
在画中、画外有画的美妙场景。
B.新舞蹈《春日祭》将“阴阳双修”搬进了剧本里,表演中男演员身穿打底裤,呈现的身体线条给观众的
眼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C.舞蹈《蒙古人》中,英姿飒爽的蒙古族姑娘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骑着骏马奔驰,为我们展现了直率、
蓬勃、富有朝气的民族形象。
D.《唐宫夜宴》参考了河南安阳出土的隋代乐舞俑典型形象,吸收了大量隋唐时期乐舞考古发现,展现了
生活市井气息强烈的唐代乐舞。
4.下列对材料的概述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要突破口口相传的封闭式的传承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提高
影响力。
B.材料一用新文艺的内容、形式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比较,指出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舞蹈作品的
创作。
C.材料一使用了很多具有褒贬倾向的词语,如“丧失”“哗众取宠”“推陈出新"''兼收并蓄”等,观点鲜
明。
D.材料二中,“像石榴籽一样”运用比喻手法,把众人紧密团结在一起比作石榴籽一个挨一个,生动形象。
5.2024年央视春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体现了坚守民族文化本位的理念。请根据材料二相关观点,简要分析。
【答案】LD2,D3.B4.B
5.①开场舞蹈《欢乐大地》九个圆圈和大的“同心圆”的隐喻,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②维吾
尔族的群舞《摘葡萄》和哈萨克舞蹈《黑走马》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③2024年晚会的舞蹈以单个民
族个体的延伸和融合,呈现出中华民族总体的文化特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以‘点'带'面'则是哈萨克族等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通过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汉族、蒙古族等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合,以单个民族'点’的延伸和融合呈
现出中华民族的'面'的文化特征”。
故选D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先分后总”分析有误,材料二应该是“总分总”的结构。
故选D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是“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不仅需要坚持民族文化本位,还要在
此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
B.与民族文化本位无关。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述和评析的能力。
B.“用新文艺的内容、形式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比较”错,材料一第四段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借鉴
文艺的内容、形式,没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具体比较。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开场舞蹈《欢乐大地》……九个圆圈隐喻‘九九归一'……构成一个大的‘同心圆'将各民族凝聚在
一起,这是一个同心共铸的‘圆’,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开场舞蹈《欢乐大地》九个圆圈和大
的“同心圆”的隐喻,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女子群舞《摘葡萄》是经典的维吾尔族传统民间舞蹈作品”“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中原生性元素的
运用是本场晚会较具代表性的一个点”维吾尔族的群舞《摘葡萄》和哈萨克舞蹈《黑走马》具有鲜明的民
族文化特征;
③“在晚会的舞蹈作品《欢乐大地》《黑走马》《摘葡萄》《阳光下的麦盖提》《我的爱献给祖国母亲》舞蹈
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以单个民族'点’的延伸和融合呈现出中华民族的'面'的文化特征”2024年晚会
的舞蹈以单个民族个体的延伸和融合,呈现出中华民族总体的文化特征。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
王善常
建国的心情不太好。他七十多岁了,还从来没这么闹心过。
一开始,他看见一台台卡车不断地往河边来,在离他二十多米远的岸边卸下了一车车的砂石、钢筋、
水泥灰和一些奇形怪状的机器。不几天,又来了几十号人,在河岸上平整场地,安放那些奇怪的机器。
建国闹不明白,这是要盖大楼?可在河边盖什么大楼呢?是要建啥工厂?也不可能啊,那年这河边建
过一个工厂,没建成就被扒了,说污染河水。建国越看越糊涂,虽然他不清楚这些人要干啥,心里却莫名
其妙地慌起来,总感觉有一件大事要发生,这件大事还和他有关联。
后来,他看见河边来了两台大家伙,伸着一条长胳膊,浑身上下涂着刺眼的红漆。他认识,那是挖掘
机。那年发大水时就来过一台,把河底的淤泥一堆堆地挖上来,堆在堤上。但今天这两台挖掘机可不是来
挖淤泥的,它俩正在河里筑坝,把河水引到另外一处新挖的沟渠里,然后就在原先的河床里挖起了深坑。
这帮人是要在这建一座新桥!建国这时才恍然大悟。
一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建国心里就开始五味杂陈,先是恐慌,然后是愤怒,最后又生出了许多的哀怨
和失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呢?!这河上本来已经有一座桥了,他们干吗还要再建一座?如果新桥建成了,
那老桥怎么办?人和车都从新桥上过,那老桥还是一座桥吗?他们还允许老桥继续存在吗?他们会不会把
老桥拆掉?一定会!他们这是忘恩负义,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唉,可怜老桥默默无闻地为他们付出了几十
年,到最后却落到被遗弃、被忘记、被拆毁的地步。建国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
建国是一座桥,1949年10月建成的,当时人们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给他取名字叫“建国
桥”。到今天,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把他由一座新桥变成了一座老桥。最近几年,他越来越喜欢回忆了,
回忆他年轻时的岁月。都说只有暮年时才喜欢回忆,他不服老,但还是忍不住怀念过去的时光。
七十多年前,河北岸是一个小村子,南岸是一望无际的田地,过了田地再往南走四十多里是县城。那
时河上也有一座桥,木头搭的简易桥,平时过个人还勉强,一到秋收往回运粮食时,车就不敢走了,只能
在河南岸把粮食卸下来,靠人工一点点扛到北岸,再装上车。后来,全国解放了,村里人就建起了建国桥。
建国记得他刚诞生时的情景,那场面真红火,村里男女老少齐出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比过年还要热
闹。建国桥建成后,人们方便多了。再到秋收时,牛车、马车,一车车粮食从桥身上经过,直接运回村子。
那时建国和村里人一样快乐,好像自己也跟着丰收了一样。到了年根,人们就起早从桥上经过,到南岸四
十里外的县城去办年货,太阳落山时,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年货又经过桥回了村子。那时,建国也跟着高
兴,好像年货也有他一份似的。再后来,他更自豪了,他自豪是因为从他身上经过的车和人更多了。慢慢
地,车由牲口车变成了拖拉机,摩托车、汽车;人也一年一年变了样,身体壮了,脸上红扑扑地带着笑,
就是穿的衣服也都越来越好看了。二十年前,南边的小县城撤县变市,北岸的小村子也变成了镇子,他就
更繁忙了,每天从他身上经过的车和人越来越多,他数都数不过来。为此,他竟然乐得合不拢嘴。他想,
作为一座桥,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儿。
建国每天都注视着新桥的进展,心情复杂。
桥墩子慢慢从河床下长出来了,一排五个,很敦实,像五个白蘑菇刚从地下拱出来,伞盖还没展开。
看这架势,这桥上同时走四五辆大卡车也不成问题。建国自言自语,又叹了口气,难怪要建一座新桥,我
确实老了,不但老了,骨架也松了。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以前那么多重载大卡车都绕到二十里外的另一
座桥上过河,原来是怕他身子骨禁不住那么大的重量。记得他当时还很不服气呢,还抱怨过人们不相信他。
现在他知道了,凭他的身子骨,还真不一定能经受得住那么大的重量。
又过了一个月,人们开始铺设桥面了。两台吊车把一块块巨大厚重的预制桥板吊起来,稳稳当当地架
在了桥墩上。建国心里有些服气了,这座桥还真气派,单说这桥面吧,并排走四辆大汽车都宽裕,哪像自
己,汽车都不敢在桥面上会车,就怕相互碰到刚到。
建国天天看着新桥,看着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随着新桥的建桥进展,他的心里慢慢地起了微妙的
变化,从最初的愤怒和敌视,慢慢转变成了喜欢和疼爱,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地成长一样。是的,他
己经接受了这座新桥,已经把这座新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开始有了期待,期待着新桥早日建成,
就像期待着自己的孩子早日成家立业一样。
终于,新桥完工了。在10月1日,人们为新桥举行了竣工通车典礼。典礼场面热闹非凡,建国觉得比
他刚建成时的典礼要热闹一百倍都不止。在一阵鞭炮声中,桥头一块石碑上的红绸布被揭了下来。建国定
睛一看,顿时激动得浑身颤动。石碑上刻着四个大字“建国新桥”。看来人们没有忘记我,还用我的名字给
新桥起名。那么,这座新桥就真是我的孩子了!我终于有接班人了!建国十分激动,他觉得自己这七十多
年的付出值了,即使很快就会被拆掉,也无怨无悔。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天从身上经过的车和人数不过来,建国为此乐得合不拢嘴,这一情节突出了老桥的骄傲自大。
B.建国想到自己在新桥建成后将被拆除,不由抱怨人们的忘恩负义,这体现了建国有些不够冷静。
C.建成的新桥气派,桥面宽阔可以并排走四辆大卡车,建国对此佩服不已,心甘情愿地退出舞台。
D.从木桥到建国桥再到建国新桥,其间的更替昭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有主副两条线索,主线是老桥的心理感受,副线是新桥的建造。
B.小说构思精巧,先故意不说建国是一座桥,后面才点明其真实身份。
C.小说通过老桥和新桥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来表现老桥退出舞台的过程。
D.小说的结尾段照应了前文内容,深化了主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8.画横线段落为建国桥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其叙述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9.在新桥建成的过程中,建国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
【答案】6.A7.C
8.①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再现了建国桥的心路历程,叙述笔法自由。②运用插叙手法,对建国桥
的往事进行了回忆,使小说内容更为丰富。
9.①河边运来砂石、钢筋、水泥灰和一些机器时,感到好奇。②感觉有一件和他有关联的大事要发生,心
里发慌。③弄明白要建新桥时,先是恐慌,然后是愤怒,最后是哀怨和失落。④新桥建成后,对新桥充满
了喜爱和疼爱之情。⑤知道新桥被命名为“建国新桥”,内心十分激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突出了老桥的骄傲自大”理解错误,这一情节突出了老桥无私奉献的精神。
故选A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激烈的矛盾冲突”理解错误,开始时老桥对建造新桥有抵触,后面慢慢接受理解了这一事实,这只能
说是老桥的心理变化,不能说是老桥和新桥激烈的矛盾冲突。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叙述特色的能力。
此段运用“建国”和“他”这样的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回忆了老桥之前的木桥,回忆了当时老桥建成的热
闹场面,回忆了老桥当年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回忆了几十年间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些回忆客观再现了建国
桥的心路历程,第三人称的叙述也使叙述笔法自由。
根据前段最后一句“但还是忍不住怀念过去的时光”可知,此段内容是插叙建国桥对往事的回忆,说明了
老桥的作用及人们越来越美好的生活,丰富了小说内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心理”“变化”可知,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描写老桥建国心理的内容作答。
①根据“一开始,他看见一台台卡车不断地往河边来,在离他二十多米远的岸边卸下了一车车的砂石、钢
筋、水泥灰和一些奇形怪状的机器”以及下文的三个连续问句表现了建国看到河边运来砂石、钢筋、水泥
灰和一些机器时,感到好奇。
②根据“心里却莫名其妙地慌起来,总感觉有一件大事要发生,这件大事还和他有关联”可知,建国感觉
有一件和他有关联的大事要发生,心里发慌。
③“这帮人是要在这建一座新桥!建国这时才恍然大悟”是说老桥建国明白了要建新桥,
“一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建国心里就开始五味杂陈,先是恐慌,然后是愤怒,最后又生出了许多的哀怨和
失落”写出了弄明白要建新桥时建国的复杂心理。
④根据“建国天天看着新桥,看着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转变成了喜欢和疼爱”可知,看着新桥
建成,老桥建国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他对新桥充满了喜爱和疼爱之情。
⑤“建国定睛一看,顿时激动得浑身颤动。石碑上刻着四个大字‘建国新桥'”说明建国知道新桥被命名为
“建国新桥”后,内心十分激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闰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
可以有功;.战不胜理忌不进战而不死而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闰,公孙闰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
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孙子阳谓田忌曰:“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
弊老弱守于任。任者,循轶之途也,辖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
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
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田忌不听,果不入齐。
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代之相齐,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杜赫曰:“臣请为留楚。”谓楚王曰:“邹忌
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
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彳寇王。若复于齐,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
邹忌事宣王,仕人众,宣王不悦。晏首贵而仕人寡,王悦之。邹忌谓宣王曰:“忌闻以为有一子之孝,
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几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材料二:
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
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
复召田忌以为将。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涓。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注]孙子:孙膑。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战不胜A田忌B不进C战D而不E死F曲挠G而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文中指正确,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诚有百姓者”的“然”意思相同。
B.之:文中指到、往,与《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之”意思不同。
C.德:文中指感激,与《荀子•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德”意思不同。
D.用事:文中指当权,与现代汉语词语中“感情用事”的“用事”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相邹忌与齐将田忌感情不睦,公孙闰趁机向邹忌献策,给田忌下套,最终,邹忌成功排挤走了田忌。
B.邹忌害怕田忌返回齐国,杜赫为邹忌出主意,杜赫劝楚王善待田忌,以求田忌回报,楚王听从了杜赫的
建议。
C.齐宣王对随从很多的邹忌做官不满,反而喜欢随从不多的晏首,邹忌就用巧言误导齐宣王,导致齐宣王
误会晏首。
D.齐宣王将被陷害出走的田忌召回,并让他做了将领,田忌与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擒杀了魏将庞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2)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
14.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请简要说明孙膑计谋的内容。
【答案】10.ACF
11.B12.C
13.(1)当算卦的人走出来时,(公孙河)就叫人把算卦的抓起来,将其带到齐王面前去证明这一席话。
田忌于是只好逃离齐国。
(2)邹忌跟楚国不友好的原因,是邹忌担心田忌凭借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
14.孙膑建议田忌带兵返回齐国,留下来老弱士兵守险要之地,利用有利地形用军队威胁齐国首都,从而
控制齐王,挤走邹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战败了,田忌没有努力向前进攻,即使没有战死,也会因临阵退缩的罪名被处死。
“战不胜”与“战而不死”是两种情况,语义对举,单独成句,前后ACF处断开;
“田忌不进”是主谓句,前后AC处断开。
故选AC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邹忌认为他说得对。/对呀,确实有这样想的老百姓。
B.错误。都是“到、往”的意思。句意:齐将田忌从齐国逃到楚国。/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
C.正确。感激;品德。句意:一定会深深地感谢大王。/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
D.正确。当权;行事、办事。句意: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凭个人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办事。
故选B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随从很多”“随从不多”错,“仕人众”意思是推荐任职的人很多,“仕人寡”意思是推荐任职的人不多。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卜。算卦,占卜;“验。证明;“走”,逃离,逃走。
(2)“所以",……的原因;“善”,对……好,跟……友好;第二个“以”,凭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任。……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
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可知,孙膑建议田忌带兵返回齐国,留下来老弱士兵守险要
之地,利用有利地形用军队威胁齐国首都,从而控制齐王,挤走邹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成侯邹忌担任齐相,田忌任将军,这两人关系不好。公孙闰对邹忌说:“您为何不替大王出主意去进攻
魏国呢?如果战胜了,因为用了您的计划,就可以立功;如果战败了,田忌没有努力向前进攻,即使没有
战死,也会因临阵退缩的罪名被处死。”邹忌认为他说得对,就建议齐王派田忌进攻魏国。
田忌连战连胜,邹忌把此事告诉公孙闰,公孙闰就派人拿了十金到集市上去算卦,说:“我是田忌的部
下,我们屡战屡胜,威震天下,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看看吉利不吉利?”当算卦的人走出来时,(公孙河)
就叫人把算卦的抓起来,将其带到齐王面前去证明这一席话。田忌于是只好逃离齐国。
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愿意做一番大事吗?"田忌说:“该怎么做呢?”孙膑说:“将军最好是不要解除
武装返回齐国,而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来驻守任这个地方。任地的道路狭窄,车辆只能碰撞摩擦才能通
过。如果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把守任地,定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百当千。这样以后,将军背靠太
山,左边有济水,右边有天唐,辎重直达高宛,只需轻车和精锐的骑兵就可以直冲齐都临淄的雍门。如此,
齐国的君主就可由将军控制了,而成侯邹忌必定逃走。否则,将军就回不了齐国。“田忌没有听从,果然未
能返回齐国。
齐将田忌从齐国逃到楚国,邹忌代替他的将军地位担任齐相,担心田忌凭借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说
客杜赫对邹忌说:“我愿意为您把田忌留在楚国。”杜赫便去对楚王说:“邹忌跟楚国不友好的原因,是邹忌
担心田忌凭借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大王不如把江南封给田忌,以表明田忌不会再重回齐国。邹忌便一定
会让齐国和楚国友好。田忌是个逃亡在外的人,他现在得到了封地,一定会深深地感谢大王。如果将来他
重回齐国,也一定会使齐国和楚国非常友好。这就是利用田忌、邹忌二人的办法。"楚王果然把江南封给了
田忌。
邹忌做齐宣王的臣子,他推荐任职的人很多,齐宣王不高兴。晏首是齐宣王的重臣,推荐的人却不多,
齐宣王很喜欢他。邹忌便对齐宣王说:“我听人说,家里有一个孝子,不如有五个孝子。现在晏首到底推荐
了几个人呢?”齐宣王因此认为晏首堵塞了推荐贤人的道路。
材料二:
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以及田
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打魏国。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出卖了田忌。田忌害怕了,就偷袭齐国边境的城邑,
没拿下,便逃跑了。这时正赶上齐威王去世,齐宣王被立为国君,齐宣王知道是成侯出卖田忌,就又召回
了田忌并让他做了将领。宣王二年,田忌跟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战败魏国,俘虏了魏太子申,
杀了魏国将领庞涓。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薛岩宾①
李商隐
曙爽②行将拂,晨清坐欲凌。
别离真不那,风物正相仍。
漫水任谁照?衰花浅自矜。
还将两袖泪,同向一窗灯。
桂树乖真隐,芸香③是小惩。
清规无以况,且用玉壶冰。
[注]①李商隐多次应考,终于考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但由于朋党倾轧,他马上又被贬,调补弘
农尉。此诗当是李商隐调补弘农尉时所作。薛岩宾为秘书省同僚。②曙爽:天明放晴。③芸香:指秘书省
校书郎之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以物静衬人动。前两句谓天将放亮,清晨到来;后两句谓风物依然,而人事有了变动。
B.诗中“漫”以下四句情感达到了高潮,写出了沮丧之意,从流水、凋零的花朵,再到灯前洒泪,告别同
僚。
C.“桂树”“芸香”二句对仗工整,前者指登科及第,后者喻任职校书郎,展现了诗人急于出仕的迫切心
理。
D.诗的末尾隐喻深沉,化用“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之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16.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的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15.C16.诗歌借众多哀伤的意象表达诗人被排挤的无奈、饱受打击的委屈和忧郁的心情。同
时,又借“玉壶”这个清洁、纯净的意象,说明诗人的节操如玉洁冰清、诗人永葆高尚的操守。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展现了诗人急于出仕的迫切心理”理解错误,前者指登科及第,后者喻任职校书郎,诗人感叹进士及
第违背了真正隐者的标准,而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之职,遭受朋党的倾轧就是小小的惩罚。这是对出仕为官
的反思,也是对遭受贬谪的无奈,并非“展现了诗人急于出仕的迫切心理”。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人借助“漫水”“衰花”等哀伤的意象,从流水、凋零的花朵,再到灯前洒泪,告别同僚,饱含了委屈和
忧郁。
“桂树乖真隐,芸香是小惩”一句更是通过自嘲,以出仕为官、遭受排挤是对自己的惩罚表达了被排挤的
无奈和沮丧。
最后两句化用“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来表明自己追求美好规范、高尚情操的心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写诗人沉思吟咏,表达对贤人的思念和
倾慕。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和“”一句运用叠词,分别形容宫殿里
面音乐和舞蹈的效果。
(3)古诗词常常出现“美人”或“佳人”这个意象,或褒或贬,如“,
【答案】①.但为君故②.沉吟至今③.春光融融④.风雨凄凄⑤.战士军前半死
生⑥.美人帐下犹歌舞(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朱弦已为佳
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吟”“融”“帐”“聊”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大型村歌竞演活动一一“乡村超级碗”,凭借独特表现形式,引发乡村
观众的热捧与①。”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一名观众的评论,道出
了这场村歌大赛走红的原因。
一曲曲村歌,让田间地头的农民拿起话筒,也让散落在山川湖海的歌曲唱响舞台。侗族大歌气势恢宏、
苗族飞歌高亢瞭亮、游方对唱细腻悠扬……在一派热烈喜庆的②中,一首首带着乡音的歌,唱出了
当地村民对这片土地浓浓的乡情。
一根根网线,让苗乡侗寨的地方民俗走进大众视野,也激发了非遗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在过去,芦
笙舞、非遗服饰等优秀传统文化藏在大山深处。而如今,有了互联网,芦笙等特色乐器在观众眼前呈现,
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在观众耳边响起,得以领略侗寨的景美、文化美。
一张张笑脸,更让人看到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气象。村歌竞演,传承自民间文化形式。而竞演中民族歌
曲和流行歌曲的形式交相呼应,则让传统更“流行”。不管是在舞台上竟演的村民,还是参加表演的特色达
人,他们呈现的都是黔东南古朴浓郁的乡土风情、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生动③了新时代农村的美
好图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几处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第二段至第四段,分别以“一曲曲”“一根根”“一张张”开头,读来独具韵味。请分析这样写的
表达效果。
【答案】18.①共鸣;②气氛;③展现
19.示例:芦笙等特色乐器在观众耳边响起,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在观众眼前呈现,观众得以领略侗寨的
景美、文化美。
20.这种重复的句式形成了一种韵律,增强了节奏感,使阅读体验更加有趣;展示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
丰富性,使描述更加生动;增强了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乡村文化振兴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和活
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强调“乡村超级碗”,凭借独特表现形式,引发乡村观众热捧和处罚了相同的情感,故填“共鸣”。
共鸣:指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
第二处,语境强调热烈喜庆的情调。故填“气氛”。气氛: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第三处,语境强调舞台上竞演的村民和参加表演的特色达人把新时代农村的美好图景清楚明显地表现出来,
故填“展现”。展现:清楚明显地表现出来。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音乐能够听到,服装能够看到,故改为“芦笙等特色乐器在观众耳边响起,色彩鲜艳的民
族服饰在观众眼前呈现”。
二是结构混乱,“得以领略侗寨的景美、文化美”的主语不应该是“观众”,故最后一句改为“观众得以领
略侗寨的景美、文化美”。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能力。
要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应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语序、语体风格、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
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曲曲”“一根根”“一张张”,整齐的句式中都有叠词,这种重复的句式形成了一种韵律,增强了节奏感,
使阅读体验更加有趣,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曲曲”修饰“村歌”,“根根”修饰“网线”,展示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描述更加生动;
“张张”修饰“笑脸”增强了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乡村文化振兴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和活力,
更让人看到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气象。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都知道限制进食对维持正常体重有利,动物实验发现,限制进食时产生的饥饿感还有延缓衰老的
作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进彳亍了二系列的研究,一研究人员发现限制进食后机体能产生饥饿感,而
饥饿感会影响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使饥饿感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适量有益,过犹不及”,生活中不要总是吃太饱、太撑,应尽量保持适当的饥饿感。如果每顿饭都吃
大撑,就会带来肥胖、胃肠道疾病、胆囊疾病等问题。当然也不能过度饥饿,对一般人群来说,A。
常吃七八分饱,习惯以后,在下一餐时可以保证营养成分的摄入,还有利于控制体重。
不过,胃是一个容量器官,进食量突然减少时人容易产生“食不果腹”的感觉,从而难以坚持。但其
实循序渐进,慢慢减少食量,持续坚持一些日子,可以让身体保持适当饥饿感。同时,可以以低能量、高
容积的食物代替高能量食物,比如胃肠能耐受的话,适当多吃蔬菜、粗粮,饭前适当喝些清淡的汤或水,
而薯片、甜点这类高能量、深加工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这样做B,又不至于因过于饥饿而无法
坚持,同时也能保证营养供应,不会营养不良。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答案】21.示例: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限制进食后机体产生的会影响基因
表达的饥饿感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22.A吃饭最好常吃七八分饱B可以让身体保持微微的饥饿感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本题是将几个短句改成一个长句,这就要找出长句的句子主干,根据分析可知,“研究人员”是句子的主语,
“美国密歇根大学”是其定语;“发现”是谓语,“在一系列的研究中”作其状语;“作用”是句子的宾语中
心词,原句“限制进食后机体能产生饥饿感,而饥饿感会影响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使饥饿感具有延缓衰老”
都应成为修饰宾语中心词的成分,删掉重复部分,宾语中心词的修饰成分应为“限制进食后机体产生的会
影响基因表达的饥饿感具有延缓衰老”,然后通顺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根据空前内容可知此空是说不能吃太撑也不能有吃得太少,是说应该吃饱的程度,根据空后句“常吃
七八分饱”可知,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抵押合同范本
- 公司销售人员合同范例
- 劳务合同范本 短期
- 单位购买电脑合同范本
- 勾机铲车出租合同范本
- 公司水果采购合同范本
- 单位玻璃保洁合同范本
- 蛋糕师招聘合同范本
- 代买股合同范本
- 制式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一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复习课件
- 成语故事-郑人买履-课件
- 数 学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100题
-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
- 健康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 2024年辽宁省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二级技师技能理论考试题含答案
- 《财政学》财政及经管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抖音运营》课件-3.短视频拍摄基础
-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知识讲解(一)-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实现持续成功指南-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