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最后两周冲刺卷(一)(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C/09/wKhkGWbQwZOAE8ogAAJRU1xKJX4675.jpg)
![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最后两周冲刺卷(一)(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C/09/wKhkGWbQwZOAE8ogAAJRU1xKJX46752.jpg)
![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最后两周冲刺卷(一)(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C/09/wKhkGWbQwZOAE8ogAAJRU1xKJX46753.jpg)
![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最后两周冲刺卷(一)(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C/09/wKhkGWbQwZOAE8ogAAJRU1xKJX46754.jpg)
![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最后两周冲刺卷(一)(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C/09/wKhkGWbQwZOAE8ogAAJRU1xKJX467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最后两周冲刺卷01(辽苏冀粤卷)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战国末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孟学说,将儒家礼法思想加以改造。荀子从批判孟子“人性本善论”人手,
以“人性本恶”为逻辑起点,系统阐发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观点,认为“至道大形,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由此可见,荀子的观点()
A.推动了律令儒家化的基本实现B.为当政者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C.标志着德治与法治之争的结束D.使儒学基层教化作用日益凸显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有治人,无治法”“至道大形,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荀子的这些观点既与儒家注重追求道德与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平衡作用思想一脉相承,又与当时
的社会环境相吻合,为当政者统治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B项正确;律令儒家化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德治与法治之争的结束,排除C项;材料没有儒学基层教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
项。故选B项。
2.“奏漱书”是秦汉时期一种逐级上报的文书批复制度。据《汉书・刑法志》记载:“县道官狱疑者,各漱所
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
奏,傅所当比律令(参照的案例或类推适用的律令)以闻。”这一制度()
A.确保了司法判决公正B.体现了礼法有机结合
C.提高了地方治理效率D.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奏谶书”制度是下级向上级层层上报的制度,这种向上请示的制
度设计,且以文书运行,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D项正确;虽然县级官员对有疑问的案件进行请示,有利
于减少案件判决失误,但并不能确保判决公正,排除A项;礼是指儒家倡导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材料
并不能体现礼法有机结合,排除B项;对有疑问的案件进行请示,有利于提高地方治理能力,但不利于提
高治理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
3.唐律注重“礼法并用”的立法思想,一方面定下“擅权”“逾制”等罪名,对所有涉及皇帝的犯罪都一律处以
重罪;同时,规定“同居相为隐”,即子孙不许告发长辈的罪行,量刑中“准五服以定罪”。由此可知,唐律立
法指导思想包括()
①君臣上下贵贱有等②维护了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
③长幼尊卑亲疏有别④渗透了宽刑慎杀的仁政理念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题。时空: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对所有涉及皇帝的犯罪都一律处以重罪”可
知,这里的“礼”是君臣上下贵贱有等,根据“子孙不许告发长辈的罪行”说明“礼”是长幼尊卑亲疏有别,①③
正确,B项正确;唐律立法指导思想反映了礼法并用,未体现维护国家统一和宽刑慎杀的内容,②④错误,
排除ACD项。故选B项。
4.两宋时期,统治者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外贸的管理,如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对违法官吏及外国商人,
根据情节分别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一些官员在对外贸易的实际活动中,逐步意识到要对奢侈品及消费品
的进口加以限制,并且严禁金银硬通货的外流。据此可知,两宋时期()
A.朝廷重视维护对外贸易权益B.重农抑商观念趋于强化
C.政府开始实施有限闭关政策D.对外贸易结构逐渐优化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两宋时期(中国)。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统治者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
外贸的管理,说明朝廷重视维护对外贸易权益,A项正确。从材料信息中无法得出重农抑商观念趋于强化
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有限闭关、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等相关信息,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5.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咱序》中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
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日《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
这里顾炎武旨在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B.宣传维护传统儒学
C.批判封建君主制度D.倡导务实求真思想
【答案】D
【详解】材料反映了顾炎武读书时善于记录心得体会,重视修改和创新,并尊重古人的文化成果,这体现
了顾炎武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精神,故D符合题意;材料只反映了顾炎武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未体现他
对现实的不满、维护传统儒学、批判君主专制等信息,故排除ABC。
6.下表为中国近代主要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表(1870—1895年)(单位:%)o由此可知()
总计
年份上海广州天津汉口其他
价值(1000关两)
187063.613.41.51.719.8118.988
187555.211.62.94.226.1138.907
188057.89.93.44.824.1159.523
188556.410.53.34.924.9154.413
189045.912.03.02.736.4215.903
189552.010.64.41.731.3323.240
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渐趋紧密B.通商口岸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
C.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D.天津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870-1895年的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根据1870-1895年主要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表可知,
这一时期对外贸易的价值总数呈上升趋势,由此可知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渐趋紧密,A项正确;据材
料可知,上海、广州、天津、汉口等地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一开始就不平衡,时有反复,而且材料里也没
有其他港口的具体情况,故无法得出通商口岸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涉及主要港口
在对外贸易中价值总数的变化情况,没有体现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天津在对外贸易
中的比重有所增加,并不代表天津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7.有学者对上海《申报》在1911年至1919年刊登的纺织类广告数景作了统计(如下表)。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年份类别1911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
中资61920243623202420
外资47912181861022
A.上海已成为纺织业的中心B.传统纺织业在新机遇下重新焕发生机
C.民族资本已超过外国资本D.纺织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内外形势变化
【答案】D
【详解】从材料可知,1911年到1919年的中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的
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政府政策支持等的影响,说明的是内外环境影响纺织业兴衰,
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1911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上海已成
为纺织业的中心、传统纺织业在新机遇下重新焕发生机的结论,故排除AB两项;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仍
然是外国资本处于强势地位,故排除C项。
8.下表是1947年11月晋察冀边区十九个县民众参加贫民团的情况。由此推知()
村数男贫民团员数女贫民团员数女团员占百分比
360627664327790250.1%
A.解放区实现了男女平等B.土地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C.人民民主政权广泛建立D.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
表格可知,土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贫民团中女性与男性在数量上大体相当,甚至还多于男性,
说明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变革,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贫民团员女性与男性在土地改革中地位平等,但不
能说明解放区实现了男女平等,排除A项;土地改革不可能成为共识,地主阶级是反对的,排除B项;材
料反映的是土改运动,而不是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9.“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军用飞机、民用汽车、重
型机器、发电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工业生产,均已
建设起来。这表明,这一时期()
A.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B.工业体系构建渐趋合理
C.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D.产业结构实现重大突破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
料可知,题干信息为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一五”期间,许多新兴的重工业部门建立起来,这推动了工
业体系渐趋合理,有利于平衡轻重工业间的结构,B项正确;“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的说法与符合题干主
旨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一五”计划“并
未是产业结构实现重大突破,与史实不符,况且当时我国仍然是农业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0.1986年-2001年18万人获得律师资格,2002年-2017年95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
书,十八大以来律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2月7日,全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7.6万。这反映出我
国新时期()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依法治国的国策有效实施
C.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提高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至今,我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反映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有
了明显提高,D项正确;律师队伍的壮大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发展,排除A项;律师队伍规
模的扩大是依法治国国策有效实施的客观条件,不是依法治国实施的表现,排除B项;我国进入人民民主
政治新阶段的标志是八二宪法的制定而非律师队伍的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1.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辛努海特
的故事》讲述的是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同样也发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
这说明当时()
A.古埃及军事扩张影响广泛B.古埃及与周边地区交往较为活跃
C.对外战争传播了古埃及文明D.古埃及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创新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根
据材料,古埃及与当时的叙利亚有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也出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东西,说明当时埃及与
周边地区的交往比较活跃,B项正确;材料没涉及埃及军事扩张,排除A项;古埃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不
一定是通过战争,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文化的交流,看不出融合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
12.1404年,意大利某学者在其著作《论贵族性格与青年人的文科学习》中将教学活动中的历史学、伦理
学、诗学等定义为“文科”,称它们是“对一个自由人有价值的学科”,并将其解释为比制造物品的“技艺”更有
价值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
A.贵族阶层垄断教育权利B.教育摆脱天主教会束缚
C.新兴思潮影响人才培养D.近代科技深化文艺复兴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404年(意大利)。材料中的“意大利某学者”将教学活动中的历史学、伦理学、诗学等定义为“文
科”,并认为它们比制造物品的“技艺”更有价值,这反映出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即重视人的价值和
尊严,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而非单纯追求实用技艺。这种教育价值观与当时文艺复兴
时期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密切相关,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兴思想对人才培养的培养,而不是贵族阶
层对教育权利垄断,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了文科的重要性,并不能说明教育完全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束
缚,排除B项;16—17世纪,近代科技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克,葡萄牙控制了整个亚洲香料交易10%的份额,香料的定价权从威尼
斯转向了里斯本。在此前后,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了商业银行,部分意大利的银行家族也来到里
斯本设立分行,争相为里斯本的远航计划提供贷款。这些状况()
A.促进了商业革命的进程B.促进了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价格革命的爆发D.揭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序幕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香料的定价权从威尼斯转向了里斯本”“争
相为里斯本的远航计划提供贷款”等状况扩大了商业贸易的范围,促进了商业革命的进程,A项正确;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掠夺的财富并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并没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
材料没有价格革命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拉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排除
D项。故选A项。
14.《1787年宪法》规定: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
的方式进行。随后国会决定由联邦政府统一执行人口统计。该人口统计()
A.可以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B.确立人口为分配权力的标准
C.不利于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D.完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787年之后(美国)。美国第一个将人口统计写入宪法,并规定人口实际统计的时间和执行机构,
这属于国家治理的范畴,因而可以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A项正确;题干只提到人口统计的时间和执行机
构,并未涉及人口统计的结果,所以不能据此得出确立人口为分配权力标准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只提
到人口统计,且这里的人口统计并未规定南北方经济,所以据此没法得出C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只提
到国会对人口统计的规定,其中提到了由联邦政府统一执行人口统计工作,但并未涉及到司法部门,所以
不能体现完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5.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
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占比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
此时苏联()
A.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显著D.迫于战争实行余粮收集制度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苏联。根据
材料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小商品经济比例增加,私人资本主义恢复,可知当时苏联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发展经济,B项正确;当时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市场经济,排除A项;工业化是从1928年开始,排
除C项;当时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国对抗中,“厨房”一度被赋予了新寓意,充当了“联结国家、市场与家庭技术政
治的节点”。在众多博览会上,它被美国政府视为科技进步的象征。在某些大国政治家眼中,“厨房”并不仅
是一种国家形象隐喻,还扮演着“核军备竞赛的外交代理品”的角色。这些反映出当时()
A.美苏争夺焦点是中间地带B.霸权主义已不得人心
C.新兴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D.冷战对峙具有隐蔽性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厨房”“联结国家、市场与家庭技术政治的节点”“核军备竞赛的外交代理
品”可知,当时大国冷战对峙渗透到社会生活层面,说明的是冷战具有隐蔽性,D项正确;中间地带指的是
美苏之间隔着欧、亚、非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未
涉及霸权主义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兴力量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给黄河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历史上黄河六次改道年表
次数时间概况
第一公元前602
暴雨冲毁堤坝,河水从东北方向流经山东西北部,再进入河北,从沧州入渤海
次年
第二新莽时期政局不稳,河决后王莽为防止河水北流冲灌家乡,刻意放任,造成河水肆意
公元11年
次泛滥,从滨县、利津入渤海
第三公元1048
战乱频繁,黄河年久失修,在河南濮阳东岸决口,向北流入卫河河道,从天津入海
次年
第四公元1128
东京留守杜克为阻止金兵南下掘开河堤,黄河自此分北流、南流入渤海、黄海
次年
第五公元1494
右副都御史刘大夏筑太行堤以断北流,使黄河全河入淮
次年
弟六公元1855河堤年久淤积增高,河床渐成地上悬河,遇洪水频发,防御不慎,即成决口,河水自
次年利津入渤海
•据岑仲勉《黄河变迁史》改编
材料二我国人民为防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公元69年,汉明帝任
用王景治理黄河,成效显著,史称“王景治河,千年无恙”。唐宋时期疏于治理,致使黄河在整个淮河流
域频繁摆动。元代,贾鲁创造性地采用“疏、浚、堵”并举的方法在黄河主汛期开工治河,有效化解了黄
河水灾、漕运安全、盐场安全等三大问题。明代,经刘大夏、潘季驯治理后黄河灾害大为减少。清代靳辅
继承了潘季驯的治黄思想,通过疏浚河道、坚筑河堤等举措,使黄河全部归入正流,南北运河畅通无阻。
——摘编自董永立、杨明《历代黄河及郑州段的治理概说》
(1)指出历史上黄河频繁改道泛滥的原因。(6分)
(2)探讨黄河治理的意义。(6分)
【答案】(1)原因:地理因素:黄河上游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下游地质活动剧烈,使河床不断抬升导致黄
河改道。(2分)
历史因素:黄河流经地区人口众多,土地开垦过渡。战乱频繁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政治中心、经济中心
的确立也带来了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的人为破坏。历代虽然不断对黄河进行治
理,但缺乏综合施策,不能根治黄河水患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4分)
(2)意义:保护了黄河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成功的
治理扩大了耕地面积,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地区分布。引
发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变迁历代对黄河的治理积累了宝贵的治黄经验,为后世对黄河的治理提
供了借鉴。黄河的有效治理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每点2分,任答三点
即可6分)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暴雨冲毁堤坝,河水从东北方
向流经山东西北部,再进入河北,从沧州入渤海”和所学可知,黄河上游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下游地质活
动剧烈,使河床不断抬升导致黄河改道;根据材料“新莽时期政局不稳,河决后王莽为防止河水北流冲灌家
乡,刻意放任,造成河水肆意泛滥,从滨县、利津入渤海”和所学可知,黄河流经地区人口众多,土地开垦
过渡;根据材料“战乱频繁,黄河年久失修”可知,战乱频繁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的确立也带来了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根据材料“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掘开河堤,黄
河自此分北流、南流入渤海、黄海”和所学可知,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的人为破坏;结合所学可知,历代虽
然不断对黄河进行治理,但缺乏综合施策,不能根治黄河水患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经刘大夏、潘季驯治理后黄河灾害大
为减少。清代靳辅继承了潘季驯的治黄思想,通过疏浚河道、坚筑河堤等举措,使黄河全部归入正流,南
北运河畅通无阻”和所学可知,可从保护黄河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农耕经济的发
展、改变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地区分布、引发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变迁、积
累宝贵的治黄经验及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文明等角度进行分析。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4月提议筹办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在开幕之前,在上海开
展为期一周的国货运动大会,激发全社会重视国货、爱用国货、制造国货的热情;政府还颁布了《中国国
货暂定标准》,成立国货调查委员会。政府还编印了《中华国货展览会纪念特刊》,还制定了会旗会徽,谱
写了会歌,开幕之后,每天出版《国货日报》,在会场免费发放。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中华国货展览会于1928
年11月1日在上海南市正式开幕。展品对象仅限于国货,共分食用原料、制造原料、饮食工业品等14类。
大会共征集到了全国22个省、4个特别市的共13271件展品。最多的是上海,有3798件,上海、江苏、广
东、天津4个省市占了全部展品的一半以上。全场展品中,50%是原料品,40%是手工业品,机制与半机制
品仅占10%。开幕之日,盛况空前,中外来宾1万多人,观者5万余,蒋介石亲莅会场举行了升旗礼。
——摘编自洪振强《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国货展览会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举办中华国货展览会的意义。(7分)
【答案】(1)政府主导;官商合办;专门机构负责,颁布标准规范;前期组织准备工作充分;参展地区主要
分布在沿海沿江省市;展品工业化水平低。(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8分)
(2)强化了国货意识;扩大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后世会展提供借鉴。
(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7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4
月提议筹办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可知,政府主导;据材料“在开幕之前,在上海开展为期一周的国货运动
大会,激发全社会重视国货、爱用国货、制造国货的热情”可知,官商合办;据材料“政府还颁布了《中国国
货暂定标准》,成立国货调查委员会”可知,专门机构负责,颁布标准规范;据材料“政府还编印了《中华国
货展览会纪念特刊》,还制定了……在会场免费发放”可知,前期组织准备工作充分;据材料“最多的是上
海……占了全部展品的一半以上”“全场展品中……机制与半机制品仅占10%”可知,参展地区主要分布在沿
海沿江省市;据材料“全场展品中,50%是原料品,40%是手工业品,机制与半机制品仅占10%”可知,展
品工业化水平低。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据材料“在开幕之前,在上海开展为期一周的国货运
动大会,激发全社会重视国货、爱用国货、制造国货的热情”可知,强化了国货意识;据材料“展品对象仅限
于国货,共分食用原料、制造原料、饮食工业品等14类”可知,扩大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后世影响等角度分析。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图书馆分为国立图书馆和民间图书馆。国立图书馆包括教区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和大型图书馆。教区图书馆读者以神职人员和绅士、内科医生、律师、学者等社会中上层人士
为主;大学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学者和学生,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大型图书馆有特尼森图书馆、皇家图
书馆、爱丁堡律师图书馆、不列颠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虽然馆藏丰富并且向公众开放,但是由于集中在
首都伦敦和少数大城市,入馆手续复杂,因而其实际服务范围限于上流阶层。
——摘编自华薇娜《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等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议会改革,使社会中下层获得了与社会上层平等的政治地位,实现了各
阶层读者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上的平等。新兴工业城市如伯明翰等首批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国家还屡次修订
全国性公共图书馆法和地方性公共图书馆法。此外,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公共图书馆为儿童提供服务有
了进一步发展。……经过近百年建设,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了区域平等化,还突破了读者的性别和年
龄等界限,更有了对病残者等弱势群体的专门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
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改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限制。
——摘编自郝庆合《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英国图书馆的不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图书馆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进行简要评价。
(9分)
【答案】(1)不同之处:19世纪中期前的英国图书馆分类较多,主要服务于上流社会;19世纪中期后英国公
共图书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22 文言翻译句子(含答案)
- 生产设备的定期检查与预防性维修
- 元旦座谈会发言稿
- 家族发言稿格式及范文
- 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
- 幼儿园安全教师工作总结
- 学生会生活部个人计划
- 吸烟有害健康活动总结
-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节能技术与策略
- 策划部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2025-2030年中国融雪剂行业运行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DB31∕T 1043-2017 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
- 多学科视域中的历史动物研究综述
- 知名企业建筑工程抹灰工程标准规范图示手册
- 诊所信息保密和安全管理制度
-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 护士临床护理组长
- 2025保安部年度工作计划
- 土建、装饰、维修改造等零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宠物猫护理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