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心有效限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限制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终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心强化了对地方的限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削减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起先渗透到政治体制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格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一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冲突,抑制朋党之争4、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B.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减弱相权D.实行郡国并行制5、《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这说明朝内阁()=1\*GB3①阁臣只是顾问,其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2\*GB3②其设置反映了中心集权的加强,地方势力被减弱=3\*GB3③不是法定的中心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4\*GB3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A.=1\*GB3①=2\*GB3②=3\*GB3③B.=2\*GB3②=3\*GB3③=4\*GB3④C.=1\*GB3①=2\*GB3②=4\*GB3④D.=1\*GB3①=3\*GB3③=4\*GB3④6、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公民法演化为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A.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B.最高统治者的推动C.对外扩张的须要D.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7、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务,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全部人开放8、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知我们,假如没有强制力气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接受和执行,”这表示他主见()A.维护邦联制B.加强中心权力C.巩固联邦制D.保障各州权利9、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呈现的是“经济的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10、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的共和制确立经验了80多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其主要缘由是()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温柔B.法国缺乏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基础C.法国缺乏民主共和国的群众基础D.由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法国君主制的传统深厚。11、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画出了黄浦江的曲线,”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了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12、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文明排外”的思想。其干脆缘由是()A.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反思B.对西方列强侵略的相识渐渐全面C.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想的影响13、2013年党建新闻网一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功的历程,也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上世纪20年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表现为()A.订正陈独秀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起先缔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D.提出了联合农夫阶级斗争的土地改革总路途。14、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安排的标准以乡为安排土地的单位,全部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心方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在于()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B.实现“平均地权”的思想C.发展生产以巩固依据地D.争取农夫参与革命斗争15、下列关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渡江战役最终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渡江战役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宏大起点C.毛泽东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意在将革命进行究竟D.修建该渡江战役纪念馆有利于推动革命传统教化16、1917年4月,列宁依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马上推翻临时政府,主见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解除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见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斗争的成功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被誉为新时代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一国两制”的宏大构想18、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岸。这一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19、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是指出:“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平安,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20、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记着“冷战”正式起先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上马歇尔安排的详细实施D.标记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1、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斗争22、关于“马歇尔安排”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经济手段为美国限制西欧铺平了道路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C.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D.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完成了经济封锁23、1992年,邓小平说:“从确定意义上说,某种短暂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开的规律性的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峻曲折,社会主义似乎被减弱了,但人民经受熬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C.多极化格局形成D.第三世界快速崛起24、下列有关对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演化的过程,最精确的说明是()A.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争霸B.由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C.由两极格局到多极格局D.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材料题(共52分,其中25题24分,26题14分,27题14分)25、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民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周代社会辨析》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地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缘由是什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8分)依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缘由及影响。(4分)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何意义(8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4分)26、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隐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气,特殊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合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气的对比动身,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须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不仅战胜了日本,消退了亡国的危急,还从盟国那里摆脱了不同等枷锁在,子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同等地位,抗日斗争中,中国还主动参与国家事务,中国的国家地位可以说经验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主动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建,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合力”在这场斗争中的体现。(6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抗日斗争的成功是如何提中学国国际地位的?(8分)27、材料一全世界自由的人民希望着我们支持并维护他们的自由。假如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确定会危及我们自己的国家的利益据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