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复习: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资料_第1页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资料_第2页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资料_第3页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资料_第4页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复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品尝凝练贴切生动的语言,驾驭诗词的

表达技巧,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实力。

二、教学重点

1、诵读品尝法:

专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

2.探讨一一质疑一一点拔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相机诱导。

3.供应材料,堂上练习,驾驭解答方式。

三、教学重点:

如何鉴赏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四、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诗词的详细语境,精确分析,写出答案。

五、教学时间。(课时自定)

六、教学设想

供应本专题复习,只是一个参考资料,以之为抛砖引玉,在复习过程

中还要更多地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状况,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

的鉴赏实力。

七、导语设计

(一)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骄傲。因为它含蓄凝练隽永,

这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宝贵财产,我们要传承祖国文化的精髓,解读、鉴赏

唐诗宋词,走近唐诗、宋词人物,和他们一起期盼或惆怅,或激情四溢或

扼腕叹息,我们与古人同悲愁同高兴。感谢这些特性飞扬的文字,让我们

吟诵着他们,珍惜着它们,和着青春的节拍,唱出强劲的人生欢歌。

(二)观赏诗歌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因此,古诗文

鉴赏在近年中考渐渐得到重视。因为这种题型既能考查考生的学问水平,

也能检测分析、综合、概括实力。从近几年全国中考试卷分析可知,诗词

赏析的分数渐渐加大,题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内容选点多为人文性、哲

理性较强的名诗。同时,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化,拓展、迁移、联想、想象、

探究等开放性试题,在古诗词(曲)的观赏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就须要

我们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观赏品尝和审美情趣,

驾驭鉴赏诗词的解题实力,力争在中考取得好成果。

一.关于诗词形象的鉴赏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歌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经常蕴蓄了作者的

情感。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刻画了一位英姿焕发的英雄形象,

有少年狂态,“牵”“擎”“卷”三个动词刻画出虎虎生威的情态。李清照

的《望江南》刻画了一位思妇形象,“独倚”刻画出孤寂、怅惘的情态。

从抒发的思想感情来看,《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望江南》流露了盼归不归的深思幽情。可见形象是作品中最基本的东西,

是我们看到的、感到的。诗词形象与一般小说、剧本中的形象不同。小说、

剧本中的形象指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而诗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

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确定象征意义的事物。如:2006年山东济南市的中

考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突出了场面描写和人物心理与思

想情感的描写。2006年河南省中考题《天净沙秋思》在命题时留意从诗

中景物的描写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1)人物形象

诗歌中人物形象往往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

微妙的心理改变,或一组人物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微环节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这些形象往往以几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须要我们以自己的联想和想

象去感悟出来。

题型示例: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攀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2.在本词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附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喧闹的狩猎场面。

(2).词中刻画了一个虽然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

征战沙场的,有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3).引用典故和比方。抒发了作者渴求重用、要关切国家,报效国家命

运的爱国情感。

(2)物象描写

古诗词中以某些事物为详细描写对象,或以象征性描写或以比方性描

写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品行情操,。这些物象描写指的是一般的景物、

意象描写。例如:季节、时令、地点、狩猎、垂钓、山水花草、树木、松、

梅、菊、莲、竹、鹰、蝉、雁、马等。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

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又或者是在形象描写中给予事物的人格化。透过

形象的描写,把握其中隐含的情感内容。

题型示例:

品读王维诗《使至塞上》,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

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妙,气概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

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塞奇妙壮美的风光。诵读时应当采纳急速的节奏,低沉、

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

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切。

附答案:C

(二)有关鉴赏古诗词艺术形象题型的答题要点

1、整体把握全首诗或词(曲)的内容,明确诗中详细人物或景物形象。

1、绽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再现诗词形象特点。

2、概括诗人描绘形象的特点。

3、表达了诗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索。

二、关于诗词(曲)语言的鉴赏

(一)关键字词题型鉴赏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多样化的手法、凝练的语

言来实现。在诗歌的语言上,古人是最呕心沥血的,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语不惊人死不休”。因为诗词表达凝练的特点,其中关键字词往往都有

丰富深化的意义。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词,便是该诗之

“眼”,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字词的意义,要明确某个字词的表达功能、

情感、倾向。回答问题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原句中,结合诗的主旨、意

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作答。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绿树”和“青山”组成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要擅长绽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会诗句词语的意蕴。

这类题型往往设计这样的问题:

⑴对诗中某字词,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请你描绘一下句中图

景,说说某字某词好在何处?

⑵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⑶体会某字词的意思,说说某字词带给你的丰富想象或谈谈你的感受。

答题要领:

1.确定“好”或确定哪一个更好。

2.说明该字词的一般含义和在句子中的意思。

3.通过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词结合到原句中,再用简洁的语

言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或用你形象性的语言呈现诗词中的图景。进而

指出某字词好在什么地方。

4.说出某字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江畔独学寻苑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吸蝶时时舞,自由娇鸯恰恰啼。

①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②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说明:这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精练的字词的鉴赏实力。

答案:①满压

②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游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

仅写出蝴蝶留意花间情景,还显露出诗人对花的宠爱之情,做到情景

交融。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其次联中的“随”

“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②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分析:第①题从谴词用语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含

义。可用上述的解题方法(1)。第②题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

技巧中,品尝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答案:⑴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渐渐改变、推

移,真实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淌感。

⑵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二)名句题型鉴赏

考查要点一一不仅能熟背名篇名句,还要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千古名句要细致斟酌,细致推敲,含英咀华,

其中自有一番独特的味道,像李商隐《无题》中,原比方对爱情忠贞,

现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执着奉献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又如:什么是心系天下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

阳楼记》中告知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鉴

赏名句,留意如下的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详细景物形象。

2.绽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写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索。

5.描述名句所呈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6.结合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题型示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文U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

句,前后形成显明对比。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呈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

的含义。

说明:本题除了采纳上述一些答题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纳语境分析

法。诗歌所包含的感情必需通过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品析,这就要抓住

诗句中的意象来揣摩了。还有感悟赏析法,对本句的赏析要揭示出其

中的哲理。

答案:①低沉愤,昂扬乐观。

(2)放眼望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

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照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

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题型训练: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游西湖时怎样的心

情?

答:

O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季节特征?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

O

3、诗中通过哪些景物描绘西湖风光?

答: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台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象?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答:

O

2、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O

3、“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中“说”是什么意思?是谁或者什么东西“说

丰年”?

答:

O

4、词中表现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喜悦,沉醉与丰收在望的快乐之中的语

句是---------------,--------------------。

5、词中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角度写景的两句是---------------,

6、词中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景的两句是

答案

《钱塘湖春行》

1、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表达诗人喜悦心情。

2、具有初春的季节特征。从诗中“水面初平”、“几处早莺”“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3、通过“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

“绿杨”、“白沙堤”等景物描绘西湖风光。

《西江月》

1、农村夏夜图景。因为词中有“明月”、“星”等词,可知此时是夜晚;“鸣

蝉"、“蛙声”可知是夏天;“稻花香”、“蛙声”、“茅店”等词可见是农

村。

2、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酷爱。

3、预报。蛙声一片。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三、关于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

古诗词非常讲究表达技巧,什么是表达技巧,为什么要驾驭它?怎样

更好地驾驭表达技巧?这都是我们在中考前要加强训练的,已提高我们的

分析、综合、概括等实力。

这里首先要求我们明确诗词作品表达技能包括表达方式的叙述、描

写、抒情、争论等;修辞手法如比方、比拟、夸张、对偶、衬托、互交、

双美、用典等;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以小见大、

以动写静、借景抒情等等。这是对古诗词写作艺术技巧的鉴赏,也是中考

的实力点。我们具备了这些基本学问后,会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鉴赏古诗

词的基本实力。

鉴赏表达技巧有多个方面和不同的角度,这里着重谈谈常用的抒情方

式和描写方式。

(一)抒情方式

分为干脆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

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怀古伤今(即借古伤

今)。

(-)描写方法

常见的有干脆描写、间接描写(即从侧面描写或烘托)、白描、渲染、

细微环节描写等。

(三)考试题目形式常见有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想的?

有什么作用?

3.这句诗有双层含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答题要点

1.精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详细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悟或揭示了什

么样的道理

(五)题型示例

(一)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

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会当凌决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

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仰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这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

偏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间的离别之苦。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