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案例—以ST京城股份为例目录摘要 1一、引言 3(一)研究背景 3(二)研究意义 3(三)研究思路 4(四)研究方法 4二、文献综述 5(一)盈余管理内涵界定 5(二)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5(三)文献述评 6三、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7(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7(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7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 8(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 8(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9(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9五、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 10(一)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措施 10(二)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的措施 11(三)国家相关部门有关的措施 11六、ST京城股份案例分析 12(一)ST京城简介 12(二)ST京城盈余管理动机 12(三)ST京城盈余管理问题 13(四)ST京城盈余管理结论及建议 15七、结论与展望 16(一)研究结论 16(二)展望 16参考文献 18PAGEI摘要:现如今一些企业会为了更多的利益,为了实现盈余管理,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估计变更等方式,甚至通过伪造交易的手段来使得企业达到自身所期望的经营管理成果与绩效。这使得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可信度大大降低,影响了市场投资者的决策,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也正是因为盈余管理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引得国内外学者纷纷研究盈余管理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与规范分析法,以ST京城股份摘帽为例,对该类上市公司具体的动机与手段进行分析,论证盈余管理的结果与影响。本文在介绍盈余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这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被投资者正确对待,避免被某些企业公开的会计信息蒙蔽,也有助于相关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内部控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近些年,盈余管理的发生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愈发关注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尤其是盈利能力方面。根据2020年9月提供的数据来看,上海深圳的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002家,更有4069支上市股票。全国在股市办理开户的投资者超过了一亿。市场规模随着时间不停扩大,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退市机制。连续两年亏损的企业将会被我国证券交易所进行退市风险警告,到了第三年,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仍然无法转亏为盈,那么就会被强制退市,所以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被强制退市,往往会通过特定手段来粉饰经营状况。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经常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让盈利最大化,实现扭亏为盈来避免退市。企业盈利也同样关乎企业管理者的自身利益,企业的收益还同样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企业的收益与政府息息相关,可见其重要性,这也成为了企业盈余管理动机之一。研究意义针对上市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学者们围绕此展开了大量研究。但是从国内外学者的文献研究来说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方面,公司治理的结构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来说不多,大都只是选择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的某一个或是某些特征,并没有实际综合公司治理结构内外部的两方面特征,这让研究的结论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来讲,这些学者的研究对象太广太宽,基本没有针对性。本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分别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企业外部环境方面和国家相关部门方面。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对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奠定基础。(三)研究思路本篇论文首先阐明盈余管理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以及盈余管理在国内外学者研究中的现状,然后说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接着,从三方面提出治理盈余管理的政策手段。然后以ST京城股份盈余管理摘帽为例,研究了ST京城股份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最后进行论文总结以及对盈余管理治理的未来展望。详细见图1:图1本文研究思路图(四)研究方法本文使用了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这两个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指搜集国内外学者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归纳并整理研究文献,并把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论述。案例分析则通过分析ST京城在实现摘帽过程中所使用的盈余管理,对该类上市公司具体的动机与手段进行分析,论证盈余管理的结果与影响。二、文献综述(一)盈余管理内涵界定Healy&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就是指公司在披露公司会计信息时,特意粉饰财务数据,让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充满信心。Chipped(2009)提出,在本质上来说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对社会公开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有目的的操纵。Cheng&Warfield(2016)指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人往往有较多股票期权,由于来自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他们会用盈余管理来粉饰自己的业绩。冯晓云(2018)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或会计估计的判断,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国内学者宁亚平(2014)也同样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和相关公司法的范围内操纵收益,不损害公司的价值,而不是"盈余造假"或对公司价值有所损害的实际行为。姚建春(2016)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规定的准则内,用会计方式的手段提高企业的收益的做法。(二)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国外的学者在各个方面都研究了盈余管理。Healy(2004)认为,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是委托方和代理方,管理层为了自身职位的稳定,有动机让董事会看到一份好看的数据,会使用收益平滑盈余管理。Jerry(2014)认为如果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存在漏洞,那么公司就有可能利用这些漏洞,通过扩大销售等盈余管理方法来提高公司的收益。Roychowdhury(2006)认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中小企业必须满足既定的条件,同时避免监管部门的监督,使得他们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来调整他们的盈余。徐曼(2020)认为证券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中,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竞争方面的优势,采取了一些调节自身盈余的手段,这也是管理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合法手段。吕奕承(2016)认为在薪酬激励方面,管理层的薪酬与上市公司的业绩挂钩。公司可观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而股价又间接影响到管理层的收益,所以管理层出于个人利益,在公司业绩没有达到既定标准时,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来粉饰业绩,以满足股东的期望,从而获得与业绩相对应的高额回报。(三)文献述评国外的学者Healy&Wahlen、Chipped从各不相同的角度解释了盈余管理。而我国的许多学者比如冯晓云、宁亚平以及姚建春等也同样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盈余管理。换句话说,国内外学者界定的盈余管理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界定的行为自然也无法明确监管,所以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于控制盈余管理的发生来说十分重要。国外学者在研究盈余管理的动机上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在契约动机、规避监管动机以及资本市场动机上,而国内学者则主要研究集中于资本市场动机上,对于其他方面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甚少。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方面的研究还需深入。国内学者更注重于研究盈余管理治理措施,从内部、外部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监管三方面着重研究。然而,盈余管理的治理措施方面缺乏准确全面的介绍。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大环境中,怎么治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讨论的问题。三、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基础(一)盈余管理的内涵盈余管理的内涵存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盈余管理的主体有管理层和董事会,两者都能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并且管理层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自己的职位,而董事会则是为了更高的收益。第二个方面,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对信息使用者披露的会计信息。第三个方面,盈余管理就是在会计准则的规定内,法律允许的范围中,控制与调整企业收益的手段方法。第四个方面,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管理者为了提升自身利益,也是董事会为了提高股东权益。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使用特定的盈余管理手段调整披露的会计信息,粉饰财务数据,来提高自身利益的行为。(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1.契约理论契约理论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理论叫做委托代理理论。股东将企业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则靠着自身的能力为企业增加资产,为股东获利,而这样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不在一身的现象,就叫做委托代理理论。并且股东为了制约亦或是激励经理人的管理热情,会通过合同约束其行为,并指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正因为这样,华丽的财务数据可以让管理人获利,所以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粉饰数据,操控在职期间的收益。2.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往往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信息的不对称会误导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这也是盈余管理中重要的内在原因。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让股东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财务数据,但是经营者可以第一手掌握真实的数据,意味着可以使用盈余管理来达成自身的目的。3.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就是说因为信息存在的不对称性,只有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而外部投资者无法获得。通常来讲,投资者在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前,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关于企业内部的信号,也就是各项财务数据。信号传递理论通常有利润公告、股利公告和融资公告这三种模式。投资者往往会着重于看企业的利润增长,若是企业的利润呈稳定的趋势上升,那么带给投资者的感觉就是该企业有着良好的营收能力,值得投资。这方面的因素也导致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呈现更完美的盈利数据来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也导致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是那么完善。我国盈余管理的现象频发,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让许多投资者产生了顾虑,不够真实的财务数据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任度。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就是融资。企业的融资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外部融资,而外部融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银行贷款。那些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往往会更受银行的青睐,贷款更简单,额度自然也越高。因此,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融资,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粉饰自己的财务数据,以便向银行提出申请。在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领导阶层的考核指标是以领导在任期内所做出的业绩,增长的利益多少。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和其所增加的企业收益相挂钩。因此,管理者往往只在意自己入职期间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不顾长远的企业收益,进而导致了企业的短期利益上涨,长期收益下降。正因为这样,管理者为了追求业绩,可能会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1.资本市场动机首先,我国《证券法》有相关的规定是,企业想要上市,必须在过去三个会计年度保持盈利状态,所以有些企业可能会为了上市而进行盈余管理,为了在上市后能够发行股票进行筹资,粉饰财务数据。同时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样也影响了股票的发行价格,所以上市公司很可能会为了更高的股价,更高的筹资金额进行盈余管理。我国《公司法》有着相关规定是,如果一个上市公司连续两年经营不善导致亏损,那么该企业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告。第三年如果还不能扭亏为盈,则该上市公司会被强制退市。所以,公司管理者为了避免被强制退市,往往会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强行扭亏为盈。2.债务契约动机债务契约中常常会指定一项条目,用来保护债权人自身的利益,比如通过某项数据来确认债务风险,当债权人觉得无法承担风险时,也可根据条款规定收回贷款。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会为了不违反条约的规定,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平衡盈利指标,以便使相关指标符合合同要求,避免债权人提前回收债务。3.报酬契约动机管理层的报酬通常会根据企业经营指标盈利的上升而上升,所以为了自身获得更高的报酬,管理者可能会使用盈余管理来提高业绩,增加在职期间的收入。如果实际收益高于预期,管理层也可能会将本期的收入递延到下期,以此来增加未来的收入。4.政治成本动机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与当地政府的收入等息息相关,所以政府会对一些经营收入变化过大的上市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管,这种监管会进一步影响其经营活动。政治成本影响下的盈余管理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处于垄断或接近垄断地位的公司为了减少公众的注意,故意降低其收益,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减少企业经营收益。另一种是一些企业采取一定的会计方法来减少其会计利润,以获得政府政策的保护和支持。综上所述,一些上市公司往往会为了更好的外部环境,更好的政府政策支持来调整自身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1.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可以为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所以政府常常会出于自身收入等方面因素为上市公司提供政府补助。而上市公司则可以在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直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这种补助能够显著的提高公司的业绩与经营状况。2.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通过资产重组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引入更多盈利的子公司,淘汰更少盈利的子公司来增加收益。第二种可以让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大幅度使营业外收入增加。另外,如果某一年的公司利润数额很大,债务人可以利用债务重组的方法来隐藏高额利润,以获得债务人的财务回报。3.利用出售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和集团有着密切关系的企业,如果自身的收益达不到要求,可以通过将一些难以估计市价的资产以很高的价格租聘给集团。原先向集团租聘的各项设施也能通过集团收取较低的费用来提高营业收入。甚至可以把集团的资产用更高的价格租聘给其他企业。形成其他业务利润。4.利用酌量性费用进行盈余管理酌量性费用指的是研究费用培训费用这类由企业管理者所能决定的费用。这些费用不是为了当期的收益,而是为了未来,会较小得影响当期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如果企业的经营陷入低谷,面临亏损,可以通过适当减少该类费用来止损,变相的增加收益。但是这种增加的收益只是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五、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一)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措施1.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地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上市公司应当为了更真实的财务信息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状况的内部治理制度。监事会和董事会的职责若是发生冲突,会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与完整度。所以明确规定监视会和董事会的职责之间的界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监事会应该积极履行监督职能。监事会能够有效阻止盈余管理的发生,严格的监管会让管理者踏踏实实传递会计信息。2.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上市公司的治理和盈余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约健全,管理者所能进行的盈余管理也就越少。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为了建立健全完善的董事会制度,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第一就是要让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保证地位,保证其在董事会中的实力。在招聘独立董事时,应选择一些专家和学者。然后,投票机构应建立累积制度,使中小股东可以通过累积投票确定独立股东。其次还要完善相关的激励制度,让董事会积极的履行监督职责。第二,还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委员会在董事会之下。(二)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的措施外部审计机构是证券市场运作的基础。保持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可以让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这需要上市公司建立审计机构的轮换制度,以防止长期合作的审计机构会为了一些企业原因选择舞弊,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也应当完善相关法规,对审计人员不按真实情况来披露报告的行为予以处罚。能够有效的防止审计人员和企业相勾结。(三)国家相关部门有关的措施1.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为了防止盈余管理,需要建立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要把政府的监管放在首要地位,重点管理盈余管理的行为。还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让政府监管无空子可钻。2.进一步完善相应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避免准则与法律中存在可钻的漏洞。并且对于非常明显的财务舞弊行为,要运用法律手段惩罚处理。但是也存在一些因为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不够完善而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这类盈余管理则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制止。六、ST京城股份案例分析(一)ST京城简介北京京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1993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有4.22亿元,股票简称为“京城股份”,股票代码是“600860”,是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上市平台,其主要业务为开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气体储运装备以及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因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亏损,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警示。并且根据财务信息,2020年并不是京城股份第一次陷入退市危机,在此之前该公司也在2010年、2014年、2017年3个年度同样面临退市风险预警,2020年已经是该公司的第4次。(二)ST京城盈余管理的动机1.内部动机。一家企业想要上市,是因为可以依靠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来改善自身财务状况,但如果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不佳,而导致了连续两年亏损,其股票就会受到"退市风险警示",如果仍不能改善,就会被退市。上市公司被退市,也就意味着更加难以恢复经营状况。ST京城在面临退市风险警示时已经处于很差的经营状况中,想要正常经营来实现“摘帽”非常困难,在这样的生死攸关时刻,ST京城要想保住上市公司的地位,很可能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2.外部条件。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常常会用盈余管理来实现盈利的转亏为盈,会计准则的漏洞、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无效监管等都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外部条件,让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会计准则或是法律的漏洞,使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来操控企业披露的收益。(三)ST京城盈余管理问题1.ST京城非经常性损益整体分析。可以从表1看到该企业在2018年的股东净利润是-93936155.30元,2019年为-130036755.55元,2018年和2019年这两年全部亏损,根据规定,应当予以退市风险预警,但是该企业在连续亏损的第三年,也就是2020年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了156431757.57元。表1ST京城股份2018年到2020年主要会计数据主要会计数据202020192018营业收入(元)1,088,296,501.511,195,847,102.191,121,564,249.15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156,431,757.57-130,036,755.55-93,936,155.30上市公司的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127,558,167.27135,372,524.72-109,732,045.40经常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元)-27,911,136.2185,942,384.3911,215,989.36资料来源:京城股份提供的2020年财务报表但从表2中可以看到,ST京城在2020年的第一和第三季度的净利润还是负值,虽然第二季度的净利润并不是负值,但也非常低,第四个季度的净利润则将近达到第二季度的130倍。成功在第四季度让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并且,在如此盈利的第四季度,该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却是-85019643.10元。所以可以初步判断,ST京城并没有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来实现扭亏为盈,是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问题的。主要财务指标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92,963,906.69330,867,742.08291,738,047.83272,726,804.9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33,092.041,543,300.27-11,275,691.69191,797,241.0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852,569.17-1,814,156.16-11,589,504.62-88,301,937.32经常活动能够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14,456,622.7712,181,624.0830,470,260.04-85,019,643.10表2ST京城2020年四个季度的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资料来源:京城股份提供的2020年财务报表2.政府补助分析图2ST京城每年接受的政府补助金额(单位:万元)资料来源:京城股份提供的2020年财务报表从上图2可以看出,在2018年和2019年京城在面临退市风险预警时,政府对ST京城的补助在下降一年后继续增长,达到了421.9万元,而去年是220.04万元。与去年的222.04万元相比,增幅很高。这一现象也表面了该公司确实通过政府补助实行了盈余管理,在2020年向政府提请帮助,并且政府也出于各方面的因素同意了帮助ST京城度过难关。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文件中的第三条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这条准则并没有明确说明收入型政府补助和资产型政府补助的区别,也没有解释这两者在究竟要怎么定义。这种漏洞让企业可以通过把政府补助一次计入当期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由表3可知,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明细表之中,ST京城将当期收到的所有政府补助全部计入当年的当期损益,而不是确认为递延收益。显然,在确认当期收入时,ST京城通过了上述准则所存在的漏洞,将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都作为收入型的政府补助,这样来调整当期的收益和控制利润。表3ST京城营业外收入明细(单位:元)项目2018计入当期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2019计入当期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2020计入当期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政府补助5,395,096.645,395,096.642,224,085.442,224,085.444,201,931.194,201,931.19资料来源:京城股份提供的2020年财务报表(四)ST京城案例分析结论及建议由本文案例分析中的ST京城可以举一反三,ST公司会为了不失去上市公司的头衔而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并利用当前会计准则及法律法规的漏洞与不足之处,来控制与调整企业利润,实现扭亏为盈的极限操作,成功”摘帽”。比如ST京城利用了会计准则中关于政府补助方面的漏洞,将所有政府补助都计入收入型政府补助之中,大幅提升当期收益。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监管盈余管理问题,第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准则,完善相关法律。在盈余管理相关的概念和界定上进行详细的说明,明确管理者的职责,要有对盈余管理的处罚机制。另一方面还要指定更加合理且符合国情的退市制度。一个合理的退市制度,不应该单单看企业的利润,还一定要综合考虑其偿债能力、实际经营能力这种关键业务指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应该予以退市的处理。更加标准的退市制度也能有效制止盈余管理的发生。七、结论与展望(一)研究结论1.本论文从盈余管理定义入手,认为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政府补助、资产重组等手段来粉饰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并达成其一定目的。用更简洁的话来说,盈余管理就是企业采取一些手段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美化的行为。产生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有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以及对会计信息的不重视。2.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要科学看待盈余管理,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并且要想防止盈余管理的发生,可以从内部外部和国家相关部门三个角度来入手。3.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有资本市动机、契约动机和迎合监管的动机等。从本论文来看,我国的证券市场仍然有待完善,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让盈余管理存在机会,也让上市公司存在动机。4.上市公司有许多盈余管理的手段,地方政府援助、资产债务重组、出售资产等各个方面。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来粉饰自身财务状况的行为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判断,影响了投资者的切实利益,同样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不利于政府的管控。(二)展望现如今我国的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例如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会采用盈余管理脱离风险。这样的风气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会对市场上的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相关监管部门应当要加强监管,保证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国家也要适当制定盈余管理的治理政策,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吕奕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6,36(1):125-126.[2]徐曼,李花朵.新收入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20,21(31):183-184.[3]党宁.ST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19,28(15):154-156.[4]赵婷.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J].当代会计,2021,8(03):39-40.[5]冯晓云.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J].现代经济信息,2018,42(07):300.[6]刘雅漫.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20,37(08):59-60.[7]邱帆.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问题[J].当代会计,2020,8(12):54-55.[8]杨露.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28(09):71-72.[9]吴凡宇.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10]阮晨.境外上市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