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论文选题(4篇)_第1页
通信论文选题(4篇)_第2页
通信论文选题(4篇)_第3页
通信论文选题(4篇)_第4页
通信论文选题(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论文选题(4篇)通信论文选题篇一3g与4g技术标准概论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1.三种标准的简单介绍wcdma,全称为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direct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wcdma已是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3g标准,占据全球80%以上市场份额。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multi-carrier,韩国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虽然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但是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td—scdma全称为timespanision-synchronouscdma(时分同步cdma),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td-scdma具有辐射低的特点,被誉为绿色3g。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军用通信网也是td-scdma的核心任务。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和wcdma它的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2.三种标准的对比wcdma、cdma2000与td—scdma都属于宽带cdma技术。宽带cdma进一步拓展了标准的cdma概念,在一个相对更宽的频带上扩展信号,从而减少由多径和衰减带来的传播问题,具有更大的容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带宽,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与抗干扰能力,支持多路同步通话或数据传输,且兼容现有设备。wcdma、cdma2000与td-scdma都能在静止状态下提供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三者的一些关键技术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性能上也有所不同。1、双工模式wcdma与cdma2000都是采用fdd(频分数字双工)模式,td-scdma采用tdd(时分数字双工)模式。wcdma与cdma2000能够支持移动终端在时速500公里左右时的正常通信,而td-scdma只能支持移动终端在时速120公里左右时的正常通信。td-scdma在高速公路及铁路等高速移动的环境中处于劣势。2、码片速率与载波带宽码片速率高能有效地利用频率选择性分集以及空间的接收和发射分集,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径问题和衰落问题,wcdma在这方面最具优势。载波带宽方面,带宽越高,支持的用户数就越多,在通信时发生网塞的可能性就越小。在这方面wcdma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td-scdma系统采用tdd双工模式,因此只需占用单一的1.6m带宽,因而td-scdma对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是最高的。3、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是td-scdma采用的关键技术,已由大唐电信申请了专利,目前wcdma与cdma2000都还没有采用这项技术。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获取方向性,还可以减少小区间及小区内的干扰。智能天线的这些特性可显著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4、越区切换技术wcdma与cdma2000都采用了越区“软切换”技术,即当手机发生移动或是目前与手机通信的基站话务繁忙使手机需要与一个新的基站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而是先与新的基站连接后,再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而td-scdma则是采用了越区“接力切换”技术,智能天线可大致定位用户的方位和距离,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可根据用户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移动到应切换给另一基站的临近区域,如果进入切换区,便由基站控制器通知另一基站做好切换准备,达到接力切换目的。在切换的过程中,需要两个基站间的协调操作。wcdma无需基站间的同步,通过两个基站间的定时差别报告来完成软切换。cdma2000与td-scdma都需要基站间的严格同步,因而必须借助gps等设备来确定手机的位置并计算出到达两个基站的距离。由于gps依赖于卫星,cdma2000与td-scdma的网络布署将会受到一些限制,而wcdma的网络在许多环境下更易于部署,即使在地铁等gps信号无法到达的地方也能安装基站,实现真正的无缝覆盖。而且gps是美国的系统,若将移动通信系统建立在gps可靠工作的基础上,将会受制于美国的gps政策,有一定的风险。3.三种标准的优缺点3g标准的确定,也就意味着其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的确定。由于目前3g采用很多技术的先进性,将来4g在很大程度上将继续沿用3g的很多关键技术。下面从3g和4g都要采用的核心技术和其他一些关键技术来对它们进行分析。3.1核心技术的比较在3g中,采用的核心技术是cdma技术;在4g中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对于cdma技术,由于已经比较成熟,这儿就不再做介绍。由于ofdm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对抗信号间干扰的高速传输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所以逐渐在通信领域得到广阔的运用。由于无线信道传输特性的不理想,各类无线和移动通信普遍存在着符号间干扰(isi)。对这种符号间干扰通常采用自适应均衡器来加以克服,但是在高速数字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克服符号间干扰,往往要求均衡器的抽头数很大,尤其是在城市环境,可能使得均衡器的抽头数上百,这样就必然大大增加均衡器的复杂程度,提高设备造价和成本。为了能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中有效解决这一问题,ofdm技术因其频谱利用率高和抗多径衰落性能好而被普遍看好,以取代复杂而昂贵的自适应均衡器。近年来,由于dsp技术的飞速发展,ofdm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对抗符号间干扰的高速传输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ofdm技术在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运用,将会使现在普遍使用的自适应均衡器在4g中退出历史舞台。3.2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是一种基于自适应天线原理的移动通信新技术。它结合了自适应天线技术的优点,利用天线阵列的波束汇成和指向,产生多个独立的波束,可以自适应地调整其方向图以跟踪信号的变化。接收时,每个阵元的输入被自适应地加权调整,并与其他的信号相加,以达到从混合的接收信号中解调出期望信号和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它对干扰方向调零以减少甚至抵消干扰信号。发射时,根据从接收信号中获知的ue信号方位图,通过自适应地调整每个辐射阵元输出的幅度和相位,使得它们的输出在空间迭加而产生指向目标ue的赋形波束。智能天线的特点是能够以较低的代价换得天线覆盖范围、系统容量、业务质量、抗阻塞和抗掉话等性能的提高。智能天线在消除干扰、扩大小区半径、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容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因为如此,在imt-2000家族中,wcdma和cdma2000都希望能够在系统中采用智能天线,但是因为其算法复杂度高,因此,在3g系统标准中,仅仅只有td-scdma系统采用了这种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的上、下行信道使用同一载频,上下行射频信道完全对称,从而有利于智能天线的使用(目前仅用于基站)。智能天线系统由一组天线阵及相连的收发信机和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构成。在发送端,智能天线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到达信号在天线阵产生的相位差,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提取出终端的位置信息,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有效地产生多波束赋形,每个波束指向一个特定终端并自动地跟踪终端移动,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同信道干扰,提高了下行容量。空间波束赋形的结果使得在保持小区覆盖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降低总的射频发射功率,一方面改善了空间电磁环境,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无线基站的成本。在接收端,智能天线通过空间选择性分集,可大大提高接收灵敏度,减少不同位置同信道用户的干扰,有效合并多径分量,抵消多径衰落,提高上行容量。在4g中,为了达到高速通信的目的,必须更加有效的使用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时延超过码片宽度的多径干扰和高速移动的多普勒效应造成的信道,这些问题在4g中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在多径干扰严重的高速移动环境下,智能天线必须和其它抗干扰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同时使用,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包括联合检测、干扰抵消及rake接收等。3.3联合检测联合检测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均衡技术,将来自其他用户的isi也当作mai而一并消除之。系统干扰包括多径干扰、小区内多用户干扰和小区间干扰。这些干扰破坏各个信道的正交性,降低cdma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传统的rake接收机技术把小区内的多用户干扰当作噪声处理,而没有利用该干扰不同于噪声干扰的独有特性。联合检测技术即“多用户干扰”抑制技术,是消除和减轻多用户干扰的主要技术,它把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当作有用信号处理,这样可充分利用用户信号的扩频码、幅度、定时、延迟等信息,从而大幅度降低多径多址干扰,但同时也存在多码道处理过于复杂和无法完全解决多址干扰等问题。将智能天线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相结合,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在3个3g标准中,td-scdma系统采用的低码片速率有利于各种联合检测算法的实现。4g中的联合检测技术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可能会采用低码片速率,这样有利于将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相结合,4g的联合检测原理相同于3g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3.4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实现传统上由硬件电路来完成的无线功能的技术,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可实现不同的硬件功能。在3g和4g系统中,软件无线电可用来实现智能天线、同步检测、载波恢复和各种基带信号处理等功能模块。可以预料,在4g中,软件无线电的使用将会比3g中更加广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通过软件方式,灵活完成硬件功能;(2)良好的灵活性及可编程性;(3)可代替昂贵的硬件电路,实现复杂的功能;(4)对环境的适应性好,不会老化;(5)便于系统升级,降低用户设备费用。3.5功率控制功率控制技术是3g系统的核心技术。在3g中,cdma系统是一个自扰系统,所有移动用户都占用相同带宽和频率,“远近效用”问题特别突出。cdma功率控制的目的就是克服“远近效用”,使系统既能维护高质量通信,又不对其他用户产生干扰。功率控制分为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又可分为仅由移动台参与的开环功率控制和移动台、基站同时参与的闭环功率控制。(l)反向开环功率控制。它是移动台根据在小区中接收功率的变化,调节移动台发射功率以达到所有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在基站时都有相同的功率。它主要是为了补偿阴影、拐弯等效应,所以它有一个很大的动态范围,根据is-95标准,它至少应该达到正负32db的动态范围。(2)反向闭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的设计目标是使基站对移动台的开环功率估计迅速做出纠正,以使移动台保持最理想的发射功率。(3)前向功率控制。在前向功率控制中,基站根据测量结果调整每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其目的是对路径衰落小的移动台分派较小的前向链路功率,而对那些远离基站的和误码率高的移动台分派较大的前向链路功率。在4g系统中,功率控制的使用将会比3g更加精确,移动台和基站都将同时使用功率控制,现在3g中比较显著的“远近效用”问题,通过4g的严格的功率控制将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3.6turbo编/译码(turboencode/decode)自从1993年c·berrou等学者在国际通信会议上提出turbo码以来,有关turbo码设计及其性能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信息与编码理论界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turbo码在低信噪比下所表现出的近shannon限的性能,使得它在深空通信、移动通信等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urbo码之所以具有如此诱人的性能,主要是由于turbo码译码器采用了软输出迭代译码算法,充分利用了译码输出的软信息。另外,turbo码还采用了伪随机交织器分隔的递归系统卷积码(rsc)作为分量码。交织器除了抗信道突发错误外,还改变了码的重量分布,控制编码序列的距离特性,使重量谱窄带化,从而使turbo码的整体纠错性能得以提高。鉴于turbo码的优点,3gpp协议已明确要求所有的系统都应支持turbo编/译码。在4g中,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表示采用那种编码方式,但是鉴于turbo码的优越的性能,可以预见,在未来的4g系统中,采用turbo码的可能性会很大。4.4g在我国的发展现状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分析其技术发展现状对于未来改善探索有重要意义。现行应用的4g通信技术主要以通信服务为主,比如ipv6为该技术提供统一地址支持,通过自动配置功能实现地址唯一,其高级别的服务能力满足移动用户不同位置同等通信信号的服务质量,保障了信息传输速率与质量;4g通信技术中sa(智能天线)技术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扰信号,保障技术运行的健康环境,还可对相关数据信号做自动跟踪,有利于通信定位服务;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利用信息算法通过改变正交分割信道完成高速信号的转化,形成具有低速特性的信息流完成信道的合理分配,在增强信号传递能力的同时也保障了高速传输效率,避免了不同信道之间的交叉干扰。的联合运用共同构成了现今的4g移动通信技术,引领着当前通信领域行业发展,不仅超越3g技术带来更加优越的用户体验,且为通信服务的升级、服务形式多样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是未来移动领域通信技术实践的主要方向。4g技术当前的基本应用可以从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中窥见一二,对4g技术的应用认知更多的还是集中在通信领域,虽然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该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应用效率,但是假以时日,通过改善探索那些阻碍4g技术发展的瓶颈必然会被突破。比如当前移动通信行业备受关注的4g通信服务,以移动、电信、联通等为代表的通信运营商在取得4g牌照后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几大运营商对于4g通信技术高度重视,在ott业务发展影响下用户黏性的降低意味着4g技术应用竞争必然会面临更加严酷的挑战,因此如何与ott业务发展保持平衡、解决收费问题成为了未来竞争的关键,也是真正发挥4g通信技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践探索核心。4g移动通信技术改善探索鉴于4g移动通信技术的诸多优势,在未来其必然有更多的技术突破,对通信行业产生变革式影响,诸多运营商在体验到4g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时无疑将会持续推出更好的通信产品,以改善用户体验,提升通信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比如移动通信4g基站的建立,越来越多的4g基站代表着不断提升的通信服务水准,也意味着4g技术的应用发展与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密切相关,这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先进技术会被投入到4g研究中,为通信领域行业变革服务。4g技术将会更好的实现用户的精准识别,在保障技术工作效率的同时,在用户识别方面持续升级,尤其是精准识别的应用,在用户信息管理方面将会发挥更大价值,通过拓展终端设备储存量可逐步缩减基础装置数量,实现网络基站的升级变革。4g技术在自动报错与修复方面表现出众,通过利用相关处理器完成节点故障处理,避免信号过敏,还可利用自动修复技术及时排除故障,保障通信质量与效率,这也是未来该技术的改革探索重点。4g技术在抗干扰方面的卓越表现促使通信零干扰成为发展主流,确保了通信质量有利于营造良性的通信环境,是未来技术探索改革的一大侧重点。除此之外,4g技术在多区域漫游、技术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也是未来持续改革探索的主要方面,最终目的还是为提升通信服务质量与效率,保障用户体验。综上所述,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正经历着诸多考验,作为一种具有诸多优势的全面通信技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研究技术应用现状将对于技术未来的改善探索提供了诸多参考助益。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移动通信,3g[2]李小文、李贵勇、陈贤亮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年[3]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4年[4]林金桐、李默芳。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通信论文选题篇二通信导论论文part1:对通信工程的理解:一.什么是通信通信,就是信息在人、地点和机器之间进行的有效传送,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通常采用的工具如:电报,传真,电话,因特网等。在生活、工作、学习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信的分类:1.按消息分:电报系统、电话系统、数据系统、图像系统;2.按调制方式分:基带传输,频带传输;3.按煤质上的信号分:模拟系统,数字系统;4.按传输信道分:有线系统(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钎、波导)、无线系统(长波、中波、短波、微波、卫星);5.按复用方式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6.按消息传送的方向和时间分:单工、半双工、全双工;7.按数字信号的排列顺序分:串序、并序;8.按连接形式分:点对点、多点对多点。二.通信技术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而通信工程专业主要就是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part2:通信工程及通信技术的历史发展和现今状态:通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1838年德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以及移动通信等等;近代阶段: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有了长足进步;现代阶段:1980年以后以光纤通信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建立为标志。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程控交换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通信、internet网、个人通信、智能通信、微波通信、公共电话交换网、图像通信等。现在的通信已经进入了较为完善的阶段,人们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电脑进行信息的传递,使用手机进行移动通信,利用wi-fi、3g网络解决了移动上网问题。然而,在精确度的容量质量方面依然需要精进改进。4g的开发利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开展,卫星的发展都是离不开通信的,通信依然需要我们的着力开发发展。part3:通信未来发展走向:通信未来的发展是融合化、宽带化、泛在化、绿色化。融合化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宽带化是通信技术发展大趋势;泛在化是通信技术发展重要方向;绿色化是通信技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融合化当前,信息与通信的融合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快速发展,融合正成为信息通信业发展的主旋律。主要的三个方面:•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ict)•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fmc)•三网融合2)宽带化•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宽带化的发展趋势3)泛在化4)绿色化绿色通信指的是提供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通信服务,即在为人们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实现对于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的监控和过滤。part4:通信工程职业未来展望:首先,不得不说的是正在快速发展的几个通信技术:1)wi-fi移动通信网由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骨干网三部分组成。无线接入网主要为移动终端提供接入网络服务,核心网和骨干网主要为各种业务提供交换和传输服务。从通信技术层面看,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技术可分为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两大类。目前国际上有三种基于3g的技术标准,各技术标准在自身的体系内保持着一定的延续性。3g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速通信的发展需要,于是向hsdpa、hsupa等技术方向发展,3g正在由原来的宽带经营向更宽的带宽迈进。wi-fi、wimax等技术也对3g提出了挑战,由于wi-fi、wimax被很多政府所认同,因为wi-fi的频率是公开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把wi-fi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来考虑。2)云端云计算将走进大众生活,虽★WWW.1mi.NET★然中国用户对云计算还很陌生,但很多厂商开始推出云计算相关服务,中国移动展示了手机云计算开发平台,面向行业和个人用户,利用开源系统搭建起云计算的研究环境。中国联通展出了“云超市”概念,用户可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云计算产品。华为展示了“云-管-端:信息服务新架构”解决方案,首次以“云”的方式进行现场信息演示,实现远程资源共享。3)4g网络目前,中国3g网络覆盖虽然在逐步完善,但是终端、资费高昂及应用匮乏严重影响了3g的发展。三大运营商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正不断推出新手机与众多应用业务。4g标准未定,但产业与技术快速发展,虽然现在4g国际标准还没有确定,但是,4g网络具有部署上的优势,以及更快的上传下载速度、可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等优势。上海贝尔发布了td-lte概念车,融合了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支持汽车和旅行中的各种应用,包括天气预报与高清视频等。4g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些正在发展的技术都是我们这些未来的通信人才可能投身的方面。现代通信系统主要是朝着宽频带、大容量、远距离、多用户、高保密性、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1)数字通信系统是一个必然趋势,尤其是大容量的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将成为近年来干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2)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多址通信,它是最理想的通信手段。而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将是今后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3)由于信息量的不断膨胀,尤其是信息源的种类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宽频带、大容量,而光纤的频带极宽,因此,光纤通信系统将用于未来的干线通信和多种有线通信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以高速光传输技术、宽带光接入技术、节点光交换技术、智能光联网技术为核心,光通信技术在基本实现了超高速、长距离、大容量的传送功能的基础上,将朝着智能化的传送功能发展。4)由于移动通信具有灵活性、机动性,又可以实现多址及便于组网,故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5)为了实现多点对多点之间的网络通信,以数据传输为主的计算机通信网,将成为通信自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基于这一重要手段的综合;业务数字网成为今后新型综合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6)除上述多种现代通信系统之外,还有一种抗干扰能力极强,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军用战术通信的最主要手段,在民用通信中亦有发展前途的扩频通信系统,也将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7)与扩频通信系统同等重要的,为实时和窄带的数据无线提供迅速而可靠的通信手段,非常适于军事指挥,工业控制及生产调度的一种最新型的通信方式——分组无线网,也将是今后要着力发展的重要方向。所有这一切的都要依靠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完成。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与通信技术、通信与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以看出,通信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可观的。只要能够脚踏实地的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搞好专业课程,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part5:北邮发展及个人规划、目标: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北邮不断开拓创新,见证着我国通信业的巨变。拥有无数成就,并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邮可以说是中国通信行业的领袖。北邮在通信方面为中国做出了无数贡献: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接收机1986年djb-823电接触固体薄膜保护剂国家技术发明奖1987年选控图与控制图诊断理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重铬酸盐明胶反射全息图及其干版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ds-200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推广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34mbit/s彩色电视数字编码设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10gbit/satm交换机(btc950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网络管理设计、测试成套技术及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宽带无线移动tdd-ofdm-mimo技术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985年微型机-气象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dp实时全息记录介质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信息科学与新型信息技术发展研究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报纸传真数据压缩设备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电视卫星传输制式的研究及传输参量的优化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现代密码学基础理论研究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彩色图像编码设备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电信管理网基础软件测试系统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1999年2.5g全光通信系统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1999年vpn业务管理的研究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身为北邮的学子,我为自己身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子而感到骄傲。学习了通信导论这门课程后我更是感到通信这个行业的博大和它吸引人的发展前景,我并不自信能向前辈们一样将这个领域拓宽发展,但我必将努力,致力于踩着前辈的脚印在这个行业走更远。通信行业所涵盖的面积实在太广,虽然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但我所触及的也不过是皮毛而已,在接下来的几年学习里,我希望能更好的理解这个专业,明白更多地专业知识,真正成为一位合格的通信工程学子;通信工程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专业,我很喜欢,我会加油的。参考资料:《现代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百度文库《通信导论》魏更宇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中心袁超伟通信论文选题篇三军事通信学是研究军事通信一般规律,并指导军事通信实践的学科。军事通信在人类战争史上,伴随着武装冲突和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战争和军队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很早就有关于军事通信的论述。而军事通信学真正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则是在军事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战争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军事通信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促进了军事通信理论研究向学科化方向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和加强军事通信基础理论的研究,从宏观上探讨军事通信本质特征、规律和军事通信学科体系结构的学术活动,对于军事通信学的形成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的中枢神经作用显得格外突出。而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通信技术,则为现代军事通信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通信工具和更完善的通信手段。毋庸置疑,军事通信技术在战后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一、载波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载波通信就是利用频率分割原理,在一对线路上同时传输多路电话的通信。其工作原理是:在发信端把各路电话信号分别对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将各话路的频谱安排在各自不同的频位上。在接收端,则进行相反的解调过程,把位于不同频位的各话路还原为话音频谱,实现载波多路通信。载波通信除了传输电话信号外,还可以进行二次复用,即利用载波话路来传输电报、传真、数据等等。载波通信有效的利用了有线通信的线路,扩大了信道的容量,提高了传输的速度。在军事信息量不断增加、军事通信要求高效迅速的情况下,载波通信是一种极好的技术手段。载波通信技术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电子管和滤波器发明以后,为实现载波电话通信创造了技术条件。同时,增音器和同轴电缆的发明又为载波通信的发展插上了翅膀。1918年,在美国的匹茨堡到巴尔的线路上开通了第一个载波电话通信系统,每对线通3路电话。到1938年,经过不断改进,可通12路电话。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各参战国(除美国外)的长途有线通信发展很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各国均建立了规模巨大的军用长途载波通信系统,通信容量从最初的每对线几路、十几路,发展到几十路、几百路。20世纪60年代初,载波通信设备进入了半导体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单晶硅制备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60年代各种晶体管电子元件相继诞生。半导体晶体管的诞生是电子元件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震、寿命长、性能可靠、功耗低等电子管无法比拟的优点,有效地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载波通信的半导体化进一步促进了军事载波技术的发展。到7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同轴电缆材料与性能的提高,10800路载波电话系统在一些国家的军队中先后投入使用。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作载体,以光纤维做媒介来实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用红宝石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激光技术由此问世。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从外部对某些物质施加能量,使电子急剧增能,在外来光的激发下,以光子形式经过光学谐振腔的特殊装置,等到聚能放大而发射出来。激光具有很好的相干性、单色性和方向性,可在大气空间、宇宙空间、光波导、光导纤维以及海水中传输,故能作为信号载波应用于通信。由于激光的光束很细、方向性极好,人眼又看不见,因此用激光进行通信具有极好的保密性。不易被敌人截获和干扰,且不受热核辐射的影响。激光技术的产生,为光纤通信创造了技术条件。195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卡佩奈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纤维光学技术的基础理论。1970年,廷德尔首次表演了沿电解质管进行光的传输。光通信原理的提出和对于光纤维的研究,激发了人们对利用光纤维进行通信的兴趣。但是要使它真正实现还要有赖于激光技术的成熟、光纤维的制备和光电调制技术。1970年,格拉斯研制成20db/km低衰减的纤维,这是光纤通信的一项重大突破。1971年,日本电星公司生产出一种具有分散折射指数的纤维。1976年,在美国芝加哥展示了试验性光波传输系统(利用玻璃光波导传送由超小型固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脉冲信息)。1977年,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一些电话公司建立了实验性的光导纤维系统。80年代以后,光纤通信以逐渐渗透到陆、海、空乃至空间武器装备系统中,成为现代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军队纷纷以光纤代替原先的金属电缆,美空军后勤司令部已在所有空军基地建立了据称是迄今世界上同类网络中最大的光纤通信网络——“军事基地光纤通信系统”。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在现代军事通信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二、散射通信与卫星通信技术散射通信是利用空中传播煤质的不均匀性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进行的超视距通信。大气层中的对流层、电离层和流星余迹等,都具有对入射的电磁波再向多方向辐射的特性。利用这些煤质将视距传播的电磁波传送到视距以外,即可进行远距离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即用对流层对超短波或微波的反射作用来实施超视距通信。军用对流层散射通信有固定式和移动式。流星余迹通信则是利用流行穿过大气层高速运动造成的短暂电离痕迹对无线电波的反射或散射作用进行远距离瞬间通信。流星余迹通信传输受核爆炸及太阳耀斑的影响较小,电波反射的方向性强,隐蔽性好,信号不易被截获,适用于远距离小容量的军事通信。第一条对流层散射通信线路于1955年在美国建立,全长2600公里。三、采用适合任务区域的通信保障手段濒海地区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通信保障应由过去的单纯“静中通”向“扰中通”转变,由过去以短波、超短波电台为主的单一通信手段,向综合利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有线通信等手段实现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通信保障方式转变。另外濒海地区无线信号密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除正常无线电业务外,还有导航、渔业、对潜、对舰等通信任务,用频装备多。部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要充分考虑复杂电磁环境因素,在濒海城市地区可多利用现有完善的有线通信网络,在濒海非城市地区应多利用军用机动cdma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网络,通过采用适合任务区域的通信保障方式,实现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通信的顺畅。四、防磁抗扰,增强通信保障可靠性为应对濒海地区尤其是濒海城市地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干扰问题,防止指挥通信中断,应综合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增强通信网的多信道传输能力。如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现场接入固定通信网络,利用其良好的抗干扰特性,完成快速可靠的通信。充分利用通信装备自身的抗干扰性能,或通过加装抗干扰单元,提高通信装备的抗干扰能力。严格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地区的电磁频谱管理,及时清除电磁污染,确保各部队的电磁使用环境安全有序。通信论文选题篇四通信工程的发展与前景通信一班075121王岩岩20241002377对于通信工程而言,这门学科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而我也很荣幸成为地大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能有机会更多的去深入这门科学,去了解这门科学的历史、现状、趋势与前景。众所周知,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作为一个新型产业通信行业的逐步兴起和壮大,对通信行业的组成部分和发展确实也呈现相应的特点。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