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十一散文阅读_第1页
2025年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十一散文阅读_第2页
2025年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十一散文阅读_第3页
2025年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十一散文阅读_第4页
2025年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十一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散文类别文体特点表现手法代表作品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内容情感托物言志、象征《白杨礼赞》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叙述、描写《背影》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散文阅读要重视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的意旨.(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思考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阅读时能够逐层逐段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2.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总括句、结尾句和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文章怎么读———紧抓两点,巧用三步抓两点文章内容写什么+为何写艺术特色怎样写三步骤步骤一:理清文脉层次,知晓散文“写什么”关注标题趋向散文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情感,就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整体趋向,从而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由点到面分层次所谓“点”,即具体的自然段;所谓“面”,即大的层次.要想详尽了解文章内容,必须“点面”结合去梳理.1.由点分析段落:依据每一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表过程的时间词、表关系的关联词、表倾向的情感词等)或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理解段意.2.到面分析层次:合并提取,总结一项.依据段落关系(总分、因果、并列)合理合并,提取主要内容概括出层意.步骤二:分析表达技巧,弄清散文“怎样写”表达技巧是指所有的写作技法,既含修辞手法,也有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方式,还指行文思路的安排方式.分析技巧,一要针对文本中比较重要的语段分析,二须依照“是何技巧——表达了什么”的一般思路分析出“怎样写”.步骤三:体会意图主旨,理解散文“为何写”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写景状物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写人记事散文: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情感道理议论说理散文: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感理趣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写作想法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的.如果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法神变化.典例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步骤一理清文脉层次,知晓散文“写什么”一、关注标题明趋向“窗子以外”换言之就是窗子外面的风景,这就透露出作者通过窗子观察世界的意图.文中作者的所见所思,皆由“窗子”而来,“窗子”是一个物象,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由点到面分层次(1)~(3)段第(1)段突出话题“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引起第(2)段对窗外乡下人背影的详细描写,这两段是引发全文的由头.第(3)段就在此基础上明确题旨:窗子以外.以上为第一层:描写窗外乡下人的背影,引出“永远是窗子以外”的感叹.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A项的正误.(4)(5)段第(4)(5)两段都强调“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这所有的“热闹”“紧张”全在“窗子以外”.这两段为第二层:描写窗外的世界,感慨窗内的观者无法感知.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B项的正误.(6)(7)段第(6)(7)两段写要借旅行跳出窗外,可“不管你走到哪里”“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两段是深入一步,为第三层:转笔写尽管身体移出窗外,但心灵仍跳不出窗外,不会真正走进“窗子以外”的世界.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B项的正误.步骤二:分析表达技巧,弄清散文“怎样写”第(1)段以“话从哪里说起”一句设问开篇,写出了一种渺茫之感.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D项的正误.第(2)段分别从视觉(背影)、嗅觉(烟草味)和听觉(梆子声)的角度细致描述窗外的四个乡下人.这些描写,表露出“我”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A项的正误.第(7)段写“许多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瞭望”的情景,是用调侃的方式来讽刺他们所谓的“考察”.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C项的正误.步骤三:体会意图主旨,理解散文“为何写”第(7)段写到“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表现“有形的窗子”是客观事物,隔开了自我与外在的场景;而“无形的窗子”是心态和观念的限制,造就了自我与外界的隔膜的观点.题目怎么解——一标二找三比较抓住两点(内容+艺术特色)去读文,速解散文选择题“两点”是指内容和艺术特色,内容即“写什么”与“为何写”,艺术特色即“怎样写”.这两点,是理解所有文学类文本的关键.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内容(写什么、为何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无论是读文还是解题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命题规律1.题干明示了“内容+艺术特色”的共同特征,选项亦从“内容”“艺术特色”两方面命制.2.选项内容方面多是概括分析,艺术特色方面多是判定分析.速解选择题3步骤标注选项关键词标注选项中表示内容方面(写什么、为何写)、艺术特色方面(怎样写)的词语,因为这是命题切入点和考查点.标注选项中程度词、关联词、范围词等,因为选项常在设误.回归原文找对应根据选项关键词的提示,找寻原文中的对应句子和段落,确定答题区间.细读文本作比较比较选项内容概括、手法判定是否与原文一致;分析选项对语段内涵、主旨、创作意图等的理解是否符合原文本意.以上面A项为例.第一步,标注选项关键词第(2)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选项中有“第(2)段”的明示,原文中的第(2)段即是答题区间.第三步,细读文本作比较第(2)段描写乡下人的背影,有肖像、动作的细腻描写,与选项A的“描写”“背影”和“笔触细致”的表述一致;这些描写表露出“我”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与选项A中的“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表述一致;第(2)段末提到“铁纱窗以外”,接着第(3)段发出“永远是窗子以外”的感叹,这又与选项A中的“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表述一致.故A项正确.结构思路和线索行文的思路与散文的线索的区别在于: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情感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线索可以是梳理作者思路的一个参考,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布局谋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可见下表.结构安排关系类型子类型具体特点相承关系承接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递进关系相并关系并列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对照关系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分总关系材料组织组织方式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特别提示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二、梳理行文思路的“4种方法”紧扣文体特征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叙事性散文重在叙事,往往以时间或地点的变化作为行文线索;哲理散文常常是开篇点题或卒章显志;抒情散文则常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分析情感脉络一篇散文要表现感情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是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把各个层次能体现感情的词句找出来加以整合,就可以找到行文的情感脉络.抓住文章线索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的“线头”往往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抓住这个“线头”就能顺利牵出所有线索,从而弄清散文的结构.依据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中心句提挈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切分各个局部;照应句揭示文章和题目、开头和结尾、前文和后文的关系.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清晰地理清作者思路,从而准确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清层次.典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答案】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解析】从这几个故事中外国人对梅花的理解来看,墨西哥人打破砂锅问到底,只是好奇,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将梅理解为能结“很好吃”的“酸酸的果子”的梅,并非两者俱美的梅,艺术家意大利人将梅花误解为枯瘦的桃花,最后与一个西方人闲聊时找到相通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从作者对外国人的解释和自己的感受来看,依次表现了梅的字面意思、梅花之美、梅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从立意来看,作者通过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的几个故事,阐释了梅花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表现的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隔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交流与理解的渴望.整体思路分析“4步骤”1.明——eq\x(明确题材,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2.圈——eq\x(圈点勾画,抓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3.标——eq\x(标示段意,显露脉络)结合找出的中心句、关键句,归纳概括每一段的段意,这样就能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提纲挈领,总览全文.4.理——eq\x(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典例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吗?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⑪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⑫那么,谁救四堡呢?(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案】①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②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解析】从下文看,第③段说建安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之乡——四堡,然后用“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的疑问过渡到对“四堡雕版”的说明.句段作用分析4角度内容主题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结构思路结构角度可考虑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表达技巧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读者情感或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技法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小试身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死之间雷抒雁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失态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熄灭.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医治心灵伤痛的唯一处方就是“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她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粒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失去过亲人的家庭.(摘自《名家散文集》,有删改)1.文章第一段引用了一位墨西哥作家的名言“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请分析其作用.2.请根据原文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答案】①引出“死亡是生命彻底的结束”的观点,强调死亡就是消失.②与下文“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形成对比.先写人会逝去,但记忆不会消失,引出母亲的去世在作者心中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②通过追忆母亲病逝,进一步抒发丧母之痛;③提出以理性化解丧亲之痛的方法.【解析】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此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清晰地梳理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划分文章层次.可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①—④,母亲已经逝去,作者却不能忘怀;⑤—⑦,追忆怀念母亲;⑧—⑨,找到疗救方法.回答此题不能仅仅概括各层的内容,应该以作者的感情为线,总结作者的写作思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春帷掩映的绝代余显斌不用去金陵,一去一断魂.金陵,就那些地名,都鸟语花香的,朱雀桥、乌衣巷、秦淮河、桃根渡……那不是地名,是一首首隽永的诗.有人说,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这些地名,如果是女子,也一定有莲花一般的容颜,但韵华永远不会在秋风中瓣瓣凋零,而只会绝世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回眸一笑.一切,在金陵,都是那么情意婉转,那么风流潇洒.当年的孙权,长剑一挥,在这儿筑下石头城,从此,一方绝世之地,就在历史的深处诞生.周郎骑了青鬃马,得得而来,一把剑,一架琴,将江南风流,挥洒成一方儒雅的风景.周郎身边,总有小乔,眉眼一眨,以至于曹操横槊赋诗,驻马江边,旗帜蔽野,鼓声如雷,发誓要“铜雀春深锁二乔”,结果却是,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临风披发的男儿,这样眉眼生花的女子,引得多少年后的大诗人,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他倾慕不已道:“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那不能忘却的李煜,是金陵的又一幅风景.他袍袖一拂,提笔填词,“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种儒雅,一种水木清华,盛开成墙头雨里的一枝杏花,铺展成依约第声下的月夜.金陵,是江南的一朵荷.金陵儿女,是荷花中洁净无尘的荷蕊.①那一轮月,照着扑打空城的寂寞浪潮,照着围绕周遭的绵亘远山.②月下,秦淮河水一如千年,静静地流过,流过宋朝,流过大元,再流到明朝.③月下的秦淮八艳,长袖在清冷的光中,舞成一片轻盈的云彩;腰肢如一片弱柳,在箫音里幻化为一片翠绿的珠帘.④谁在江的那边高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⑤国家的灭亡,是红颜绿鬓的罪过吗?是朱唇柳腰的结果吗?当一声鼙鼓响起时,当大明朝土崩瓦解时,当一群衣冠贵族膝盖着地时,秦淮河边,一群纤弱的女子停止歌舞,站了起来.李香君一曲《桃花扇》,血如桃花,艳丽壮烈;柳如是劝夫殉国,性情如铁.如您不信,请问明月.而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依然月白如玉,依然月光如水.金陵的山水,无论是“三山半落青天外’’的空明迷蒙,还是“白下有城皆绕过”的水光宛然,都是画里江山,水墨山水.山与水之间,是一群江南儿女,或“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华关无边;或“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绮丽富艳;或‘‘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热闹非凡.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弦管之声,在月夜下悠悠回旋,在白净的水面上浮荡,飘向天边;就有歌舞翩跹的身影,在烛光之下摇曳生姿,花枝乱颤;就有歌喉婉转的采莲曲子,大珠小珠落玉盘,飘散在夜空里.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雕栏玉砌应犹在’’的楼台;就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边美景;就有万千宫阙,宫女如花.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了日月更替,就有了刀光剑影,就有了千船竞发,就有了金戈铁马.因此,金陵是一座儒雅的城,儒雅中有风骨,有个性,如百炼钢化绕指柔,如青花瓷中的釉色,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金陵,是王羲之的书法,秀而有骨.金陵,是六弦琴上的曲子,优美中有铁骨铮铮.金陵,若是人,在女子,为击鼓金山的梁红玉;若是男子,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