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选择和理解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这在新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尤为重要。要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立体参与,其中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点:价值观引领是首位。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那么以什么尺度去分辨和解读呢?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知良莠,使他们拥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用他们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就像《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那样,在潜移默化中讲述党的初心和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怀。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一些年轻人就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无论教育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种模式,都应该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学科,仅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谈人文学科是目光短浅的。人文学科的独特价值,正是在于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其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必备根基。父母是第一影响人。如果年轻父母没有节制地玩手机、刷视频,很难想象孩子能养成好的媒介使用习惯。由于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孩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产生了很大差异,有的偏向学习信息,有的偏向娱乐消遣。一样的屏幕和键盘,由于父母媒介素养的不同,孩子走进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示范,能使网络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社会团体可为助力者。社会团体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鼓励和提倡社会团体举办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以游戏、竞技、趣味的方式来训练和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使之成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补充。(摘编自《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材料二:我们对新媒介也应有辩证思维。新媒介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前出现的一些产业急遽资本化、市场恶性竞争、内容过度娱乐、情绪简单粗暴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发展带来的问题只能由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青年面对新媒介要有全面的把握,对于其产品既不要趋之若鹜,也不要因噎废食;对某些新媒介现象既不要一味照单全收,也不要简单嗤之以鼻。我们应该利用新媒介挖掘自己的潜能,赋予自己新的动能,在伟大的时代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摘编自《新时代新媒介新青年》)材料三:从网络谣言传播、蔓延的路径可以看出,网络用户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人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海洋”中,缺乏去伪求真、“沙里淘金”的辨识能力,更兼没有质疑的态度、批判的精神,自然也没有主动求证的意识,最终导致许多谣言在网络上泛滥成灾。大量网民不识真相、热衷传谣的现象背后,显示出全民的新媒介素养尚有欠缺,提高人们的新媒介素养也成为切断谣言传播路径、根治网络谣言的根本途径之一。李·雷恩尼和巴瑞·威曼在《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一书中指出,在互联网推动下的“网络化个人主义”时代,人们应该具有的新媒介素养(Networkingliteracy)至少应当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等。概言之,提升公众新媒介素养就是“媒能”的培养过程,强调拓展公众的自媒介、社交媒体等网络媒体的使用能力和技巧,促进人们成为有批判性、有主体意识的网络用户和信息传播者。其中,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被认为是切实提升“媒能”的重要基石,其核心是提高网民的“辨谣”能力,首先是做一个理智的网民,面对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信息有质疑意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辨别力,避免无意识地陷入“信谣、传谣”的境地。事实上,许多网络谣言缺乏基本逻辑,普通人无须专业知识和技能,仅凭常识就能一眼看穿,但仍有人不假思索,手指一点、微信一发,自己就成为谣言的“中转站”,进一步将其扩散,这体现出网民在新媒介素养方面缺乏自觉意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其实,网民只要有一种自觉就够了: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的人,大多数跟自己差不多,他们也未经专业训练、缺乏把关意识,更兼可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发声,这样的信息自然不能无原则、无条件信任。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就能够理解网络空间并非“净土”,同样会充斥流言蜚语、谣言谎话,由此会多一些清醒理智、多一分质疑精神。所以说,网络谣言的传播与公众的辨别能力成反比:网民具备了较高的新媒介素养,自觉形成了求证意识、批判精神、质疑态度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压缩网络谣言的扩散范围,自然也能够减少其负面影响。此外,网民文化道德水平、法律意识的提高都是克制网络谣言的重要武器。(摘编自《新媒介素养的培养与网络谣言的治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首先要重视价值观引领,把价值观作为度量信息的尺子。B.一旦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年轻人就容易缺失人文精神,陷入空虚和迷茫。C.青年人面对新媒介应有辩证思维,要全面把握,既不完全排斥,也不全盘接收。D.提高人们的新媒介素养就能切断网络谣言传播路径,达到根治网络谣言的目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面对媒介信息时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生产的能力越强,证明其媒介素养越高。B.父母陪伴孩子的时候不玩手机、不刷视频,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专注学习,不玩手机,不刷视频。C.谣言在网络上泛滥成灾,正好说明全民的新媒介素养尚有欠缺,在新媒介素养方面缺乏自觉意识。D.培养青年人的“媒能”,提升其对网络媒体的使用能力和技巧,有助于培养青年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主流价值电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等,用青少年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B.某校以儒家文化为主题设计孔圣园,儒学文化墙、九思文化柱等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C.当下很多低龄儿童的父母,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很深,“手机带娃”现象频出,不利于养成孩子好的媒介习惯。D.西城区少年宫于寒假开展了“阳光少年”系列活动,其中竹编工艺讲解、体验竹编的活动特别受青少年喜爱。4.三则材料都谈到媒介素养,主要内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提升新媒介素养,对于新时代的青年人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答案〗1.C2.B3.D4.材料一重在如何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材料二重在分析面对新媒介应有辩证思维;材料三重在论述从网络谣言的治理角度谈媒介素养的培养途径。5.①有助于挖掘自己的潜能,赋予自己新的动能,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②有助于培养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做一个理智质疑的人。③有助于提高自觉意识,做一个有主见的人。④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做一个有素养的人。〖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把价值观作为度量信息的尺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可知,是把“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度量信息的尺子。B.“一旦……就……”错误。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一些年轻人就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可知,是“人文精神缺失”,导致“网络‘三俗’钻了空子”。D.“就能”错误。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三第一段“提高人们的新媒介素养也成为切断谣言传播路径、根治网络谣言的根本途径之一”可知,提高人们的新媒介素养是充分条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那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示范,能使网络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可知,前后之间不存在一定的条件关系。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通过价值观引领、人文教育、父母影响、社会团体等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ABC项均为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养。D.竹编工艺讲解、体验竹编的活动,不属于媒介素养的培养。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通过价值观引领、人文教育、父母影响、社会团体等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重在如何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材料二的中心句为“我们对新媒介也应有辩证思维”,故概括为重在分析面对新媒介应有辩证思维。材料三是分总结构,从网络谣言传播、蔓延谈起,前三段分别论述缺少新媒介素养的表现、要培养人们的新媒介素养包括哪些方面、要培养网民在新媒介素养的自觉意识,故概括为重在论述新媒介素养培养的迫切性及从哪些方面培养或重在论述从网络谣言的治理角度谈媒介素养的培养途径。【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我们应该利用新媒介挖掘自己的潜能,赋予自己新的动能,在伟大的时代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可以概括为培养媒介素养,有助于挖掘自己的潜能,赋予自己新的动能,在时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根据材料三第二段“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被认为是切实提升‘媒能’的重要基石”“做一个理智的网民”“有质疑意识”“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辨别力,避免无意识地陷入‘信谣、传谣’的境地”,可以概括为培养媒介素养,有助于培养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做一个有理智、会质疑的人。根据材料三第三段“这体现出网民在新媒介素养方面缺乏自觉意识”,对“这样的信息自然不能无原则、无条件信任”,可以概括为培养媒介素养,有助于提高自觉意识,做一个有主见、有辨别的人。根据材料三第四段“网民文化道德水平、法律意识的提高都是克制网络谣言的重要武器”,可以概括为培养媒介素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做一个有素养的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界河[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人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他时而仰泳,时而俯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个人刚刚爬出水面。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他无论如何也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后是平扑在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一句与前文禁令相呼应,也预示士兵将被夺去生命。B.“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中的“印迹”包括战争带来的心灵阴影、战争的折磨、身体的疲惫等。C.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只有23岁,但已当兵两年多了,他善良、勇敢、机警,厌恶战争,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D.小说两次写他“无法扣动扳机”,他“无法扣动扳机”主要是对方刚上岸一丝不挂、没有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开枪,有失军人的尊严。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部分运用倒叙手法。开篇写司令部的禁令,让人感受到紧张气氛,造成悬念,后面再交代发布禁令的原因。B.文中多处自然景物的描写无不表现了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直接表达了对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战争的诅咒。C.“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一句使用排比,强调两人同为“人类”,应和睦相处,不该互相残杀。D.小说写一位中士和两个士兵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下河洗澡,表现了界河对士兵的强大诱惑力,为下文“他”违反禁令下河洗澡做铺垫。8.小说标题“界河”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9.小说以“他”占得先机反而被射杀结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D7.B8.①从表面上看,界河真实的反应出战争双方对立的现实。②透过界河的对立,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等破坏美好,破坏和平,戕害人性等问题的思考。③透过界河所发生的悲剧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反对戕害,呼唤人性的情感愿望。9.①情节突转。士兵惨遭射杀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意味深长,引人入胜。②照应前文。既照应了开头的禁令,也照应了“噩梦”,首尾圆合。③突显主题。结局的残酷与前文界河游泳的美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战争使人异化,泯灭人性的主题,发人深省。〖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有失军人的尊严”错误,是因为他热爱生命、向往自由。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直接表达”错误,是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意蕴的能力。全文围绕“界河”来展开它高超的叙述技巧和缜密的行文顺序,“界河”在本文中建构起了一个意义丰富,内涵深刻的意象。首先,它是一条“死亡之河”,界河向读者展示了它残酷的一面,因为“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显然,界河的这一意义源于战争赋予它的军事属性。它是一条“诱惑之河”,界河成为死亡之河,源于它“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它是一条“欲望之河”,对于主人公“他”来说,这更是一条充满欲望令他遐想、令“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河”的河,显然,战争背景下的性压抑是每个战士必须直面的问题,潜伏在残酷战争大幕后的人性本能仍然顽强生存。它是一条“快乐之河”,“他终于站到河边”“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显然是对军人属性的疏离,而回归到普通人享有的快乐的生命状态,这是界河带给他惬意享受后产生的幻觉。它是一条“人性之河”。界河在解除了他军人属性的同时又恢复了他普通人的善良本性,军人的杀人使命最终屈服于他那被河水洗礼后的圣洁人性,所以主人公“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随着彼岸一声枪响”“他应声倒下”,故事的结局似乎又回到了文本的开头,这种看似回到原点的结局无疑升华了读者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它绝不是在讲一个简单的士兵之死的故事,而是围绕这条波澜不惊的界河,上演着人性的美好可贵与脆弱无奈。【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情节上:小说结尾时欧·亨利式结尾,前文写“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同样也赤条条的”“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结尾写“他”被对方杀死,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照应前文,小说开头写“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结尾写“他”被射杀,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主旨上:“天气多好啊!……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二十三岁”“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与“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形成对比,突显了战争使人异化,泯灭人性的主题,发人深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盐铁论·卷一》,有删节)材料二:文学曰:“善养者不必刍豢①也,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故匹夫勤劳,犹足以顺礼。孔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贵其礼,不贪其养,礼顺心和,养虽不备,可也。《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②也。’故富贵而无礼,不如贫贱之孝悌。闺门③之内尽孝焉,闺门之外尽悌焉,朋友之道尽信焉,三者,孝之至也。居家理者,非谓积财也,事亲孝者,非谓鲜肴也,亦和颜色、承意尽礼义而已矣。”丞相史曰:“八十曰耋,七十曰耄。耄,食非肉不饱,衣非帛不暖。故孝子曰甘毳④以养口,轻暖以养体。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无肴膳,虽闵、曾不能以卒养。礼无虚加,故必有其实然后为之文。与其礼有余而养不足,宁养有余而礼不足。夫洗爵以盛水升降而进粝礼虽备然非其贵者也。”文学曰:“周襄王之母非无酒肉也,衣食非不如曾皙也,然而被不孝之名,以其不能事其父母也。君子重其礼,小人贪其养。夫嗟来而招之,投而与之,乞者由不取也。君子苟无其礼,虽美不食焉。故礼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是馈轻而礼重也。”丞相史曰:“孝莫大以天下一国养,次禄养,下以力。夫以家人言之,有贤子当路于世者,高堂邃宇,安车大马,衣轻暖,食甘毳。无者,褐衣皮冠,穷居陋巷,有旦无暮,食蔬粝荤茹,腰腊而后见肉。老亲之腹非唐园,唯菜是盛。夫蔬粝,乞者所不取,而子以养亲,虽欲以礼,非其贵也。”文学曰:“无其能而窃其位,无其功而有其禄,虽有富贵,由跖、蹻之养也。”丞相史曰:“上孝养色,其次安亲,其次全身。孝在于实质,不在于饰貌;全身在于谨慎,不在于驰语也。”(《盐铁论卷五孝养第二十五》,有删节)〖备注〗①刍豢:这里指肉食。②禴祭:夏祭,夏时百谷未熟,可以用来祭祀的东西不丰厚,比喻贵礼不贵物。③闺门:内室的门。这里指父母的内室。④甘毳:又甜又脆的食物。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A洗爵B以盛水C升降D而进粝E礼虽备F然G非其H贵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悌,指敬爱兄长,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悌”意思相同。B.卒,完成之意,与“戍卒叫,函谷举”中的“卒”意思相同。C.与,给的意思,与“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中的“与”意思不同。D.衣,动词,穿,与“老者衣帛食肉”中的“衣”用法和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对话方式来展开文章的内容,“文学”“丞相史”是作者拟定的两个人名。B.丞相史用闵、曾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述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提供充足的供养。C.周襄王背上不孝之名,是因为他只给父母提供了充足的供养,没有亲自侍奉父母。D.文学认为没有才能、功劳却窃取官位的人,虽然富贵,却如同盗贼那样供养父母。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亲孝者,非谓鲜肴也,亦和颜色、承意尽礼义而已矣。(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14.文中文学和丞相史认为最好的孝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答案〗10.CEF11.B12.C13.(1)侍奉父母,不是说要有鲜美的食品,而是要和颜悦色,承顺父母的旨意,真正做到符合礼义罢了。(2)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14.①文学认为最好的孝是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尽心地供养双亲,要承顺父母的意志。②丞相史认为最好的孝是供给父母衣食等最好的供养,使父母心情愉快。〖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一个人恭敬地洗了酒杯,但盛的是水,请父母高坐,送上的却是粗茶淡饭,礼虽然俱备了,然而这样做并不是可贵的。“洗爵以盛水”和“升降而进粝”结构一致,中间C处断开;“礼”是“备”的主语,其前E处断开;“然”表转折,一般放句首,其前F处断开。故选CE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如果富贵而不讲究礼,还不如贫穷低贱的人家讲究孝悌好。/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B.错误。完成;士族。句意:就是闵子骞、曾参也不能完成养亲的任务。/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C.正确。给;赞同。句意:扔给他东西。/我赞同曾点啊。D.正确。句意:穿又轻又暖的衣服。/老年人穿上丝绸衣服,吃得上肉。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没有亲自侍奉父母”错,原文“以其不能事其父母也”,是说他不能按照礼义侍奉父母。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事”,侍奉;“颜色”,脸色;“承意”,承顺父母的旨意。(2)“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大天下”;“下”,降低身份;“故事”,旧例,前例。【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上孝养志”可知,文学认为最好孝是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尽心地供养双亲,要承顺父母的意志。由“孝莫大以天下一国养”“上孝养色”可知,丞相史认为最好的孝是供给父母衣食等最好的供养,使父母心情愉快。【参考译文】材料一: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材料二:文学说:“善于供养父母的人不一定供给他们肉食,也不一定供给绣有花纹的丝织品衣服。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尽心地供养双亲,这就是最大的孝。所以,平民百姓辛勤劳动就能达到礼的要求。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赡养父母。”所以第一等的孝是承顺父母的意志,其次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再次是保养父母的身体。以礼为贵,不贪图供养东西的多少,只要遵守礼义使父母顺心,供养的东西虽不齐全,也是孝。《易经》上说:‘东边邻居杀牛的肉,不如西边邻居夏祭的菜好吃。’所以,如果富贵而不讲究礼,还不如贫穷低贱的人家讲究孝悌好。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遵守兄弟的礼节,对朋友讲究信义,做到这三条,就是最好的孝。管理家庭,不是讲积累财富多少,侍奉父母,不是说要有鲜美的食品,而是要和颜悦色,承顺父母的旨意,真正做到符合礼义罢了。”丞相史说:“八十岁的老人叫耋,七十岁叫耄。七十岁以上的人不吃肉食不饱,不穿绸缎不暖和。所以孝子于是用美味的食物来供养父母,用质轻而保暖的衣服来保养父母的身体。曾参奉养他父亲曾皙,每顿饭都有酒肉。没有好饭食,就是闵子骞、曾参也不能完成养亲的任务。礼不是空洞的,必须有它实在的内容,然后才能成为礼仪。与其礼有余而供养的东西不足,宁可供养有余而礼不足。一个人恭敬地洗了酒杯,但盛的是水,请父母高坐,送上的却是粗茶淡饭,礼虽然俱备了,然而这样做并不是可贵的。”文学说:“周襄王的母亲不是没有酒肉吃,穿吃不是不如曾皙供养父母,然而周襄王却背着不孝的恶名,这是因为他不能按照礼义侍奉父母。君子重视的是礼义,小人贪图的是供养。将人吆喝过来,扔给他东西,就是连要饭的人也不会要的。假如不符合礼仪,即使是美味的食物,君子也是不吃的。所以主人不亲自按礼仪摆设祭品,则客人就不行祭礼。这是因为祭品轻而礼仪重的缘故。”丞相史说:“用整个天下或一国的财富来供养父母,是最大的孝,其次是用做官所得的俸禄来供养父母,最次的是用劳动所得来供养父母。以庶人来说,如果有个有出息的儿子在朝廷里做官,就可以住高大的堂屋和深广的住宅,乘坐舒适的车子和骑高头大马,穿又轻又暖的衣服,吃又甜又脆的食物。没有儿子做官的,只好穿粗布衣服,戴兽皮做的帽子,贫困地住在穷街陋巷里,吃了早餐,没有晚餐,吃的是粗粮杂菜,只有在节日时,才能见到点肉。年老父母的肚了不是菜园子,盛的却是菜。那些杂菜粗饭,连乞讨的人都不要,而做儿子的却拿来奉养双亲,虽然尽心按照礼仪去做,但这并不可贵。”文学说:“没有才能而窃取官位,没有功劳而享有俸禄,虽然有富贵,如同跖、蹻那样供养双亲。”丞相史说:“最好的孝是使父母心情愉快,其次是使父母安定,再次是保全父母身体。孝在于实质,不在于表面装得好看;保全父母在于谨慎,不在于耍嘴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①七首(其三)王昌龄关城②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③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④。从军行七首(其七)王昌龄玉门山嶂⑤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⑥。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备注〗①从军行:乐府旧题,多描绘边塞战争或反映军旅辛苦生活。②关城:指边关的守城。③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④龙荒:荒原。⑤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⑥烽:指烽火台。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城榆叶早疏黄”一句点明地点和时节,呈现出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境景象。B.“日暮云沙”句渲染日暮时分风沙弥漫的景象,突出了古战场阴森恐怖的氛围。C.“几千重”夸张地写出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西北边防。D.两首诗都描写了典型的边塞风光,意境开阔宏大,又给人一种苍凉悲壮之感。16.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5.B16.其三:①通过对边塞战场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②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特别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爱护与同情。其七:①对祖国边防设施完善、国力强盛的赞颂;②赞美边塞将士们对敌斗争的神速果敢,纵横驰骋的英雄之态。③对边塞将士们戍边巡逻的艰辛的同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突出了古战场阴森恐怖的氛围”说法有误。该句的景物描写主要是烘托出边塞的荒凉,营造满目萧然、凄凉悲怆之感。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其三,诗的开头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次句暗示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边关将士不惧死亡,英勇无畏、杀敌报国之英雄气概的赞颂。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由此,诗人在后两句中特意抒写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安葬,这既体现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也更加彰显了诗人对战死将士们的关切。其七,诗的前三句写山多、烽火台多,以及边塞将士对烽火的依赖,均属静态描述,突出了唐军在玉门关一带边防设施的完善和布防的到位。边防完善,国力强盛,边境安定,如此才能有这安宁之日。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对祖国边防设施完善、国力强盛的赞颂。前两句大笔勾勒出玉门关一带重密叠嶂,烽火遍布的自然环境。“几千重”的山上”总是烽”,即除了烽火台之外,别无它物,荒凉之景中又透射出战场的肃杀之气。后两句写将士们的戍边生活。将士们戍守边关,特别要留心烽火的信息,每每骑马到山间巡逻,身影就淹没在这崇山峻岭之间了。此二句表现了边塞将士们对战事的高度警惕以及戍边巡逻的艰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破亡的原因是“”,并规劝当朝统治者“”。(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向曾皙解释嘲笑仲由的原因的句子是“,”。(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句子是“,”。〖答案〗(1)弊在赂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经过近两周的激烈交流与争论,各方最终未能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以下是记者对本次会议中方科技顾问丁仲礼院士的采访。问: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IPCC作为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一个组织,它拿出的报告,不应该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吗?答:科学家有主流吗?科学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在IPCC报告原文中,并没有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按照哥本哈根大会达成的控制升温2摄氏度的共识,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量约为8000亿吨。这个总量非常非常小。打个比方,假如我们现在是人均排放1.4吨碳,那么到2050年人均排放量就只有0.8吨碳。这还是建立在人口总量维持不变的前提之下。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体现出语言的严谨性,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答案〗18.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经过近两周的争论,各方最终未能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19.①逻辑严谨,运用哥本哈根大会达成的共识来进行人均排放的相关分析,说明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的说法站不住脚。②语言表达严谨:用严谨的数据指出IPCC减排方案的荒谬。〖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的语病主要有:第一处,句式杂糅,“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是一组修饰语+中心语结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但后文“经过……达成共识”的主语显然变成了“各方”,导致句子中途易辙。因此首句可改成主谓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第二处,成分赘余,“激烈交流”含有争论的意味,此处可删去其一;故句子可改成: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经过近两周的争论,各方最终未能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中,丁院士并没有直接从自己的角度反驳对方,而是首先借用哥本哈根大会达成的相关共识,借助相关权威降低对方的戒备心,从而使听众易于接受自己的说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逻辑的漏洞,对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的说法进行批驳。整个逻辑论证过程非常严密。科学需要数据做支撑,大量真实的数据才能说服人们相信科学。而画线句中,丁院士准确具体地举出“2摄氏度”“8000亿吨”“1.4吨”“0.8吨”等真实准确的科学数据,并加以分析说明,从而严谨地指出IPCC减排方案的荒谬。(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几年,①,成为消费新增长点。服装、美食、电视节目、文创等凭借国潮元素强势崛起。走在街头,“马面裙、簪花头面”成为全民时尚新穿搭;一舞惊鸿的“唐宫夜宴”、引人入画的“只此青绿”引来舞剧热;今年春晚AI“李白”与千人现场对诗的恢宏景象,被评为最“吸睛”节目……年轻人中兴起一股国潮热,到处都能见到融合了中国元素的潮流设计。既然是“潮”,自然就有“潮起”和“潮落”。当一众大大小小的企业涌入这个市场,势必带来市场的饱和与竞争的同质化。同质化的背后,恐怕还是急于把“流行”变“流量”,再迅速让“流量变现”的快钱思维在作祟。有些企业赶上了国潮的风口,通过包装与广告,制造了短时间的热销局面。但是,如果研发投入少,②,即使短期内再“卖力吆喝”,品牌影响力终究还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几年过去了,市场也渐趋成熟,是时候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国潮了。真正有生命力的国潮,是能够根植于传统文化基因、融合现代时尚设计、保证产品品质、讲好文化故事,能够建立情感连接,并持续创新的一场市场革新。国潮品牌的竞争并不止于国内市场,③,与成熟的国际化品牌一较高下。对企业来说,这是更广阔的天地,也是更重要的挑战。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国潮是一时繁华吗?显然不是。准确地说,是泡沫中的“伪国潮”渐渐现了原形。“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经过市场沉淀,才能让那些真正有创造力和持久力的品牌挺立在国潮潮头。20.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加点的“等”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整个河段都分布着五颜六色、大小不等的唐河彩玉石,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B.疼痛感,简称痛感,由疾病、创伤等引起,会传导至中枢神经,使人产生难受的感觉。C.纵使是108将里的顶尖高手,也不过局限在一门技艺上,更何况我等平庸之人。D.方案从健全监管制度、统筹监督力量、创新监管方式等三个方面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监督。21.下列选项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中国无数的建筑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B.各地各类食品企业恐怕不能持“吃瓜”看热闹的心态,都要引以为戒。C.三星堆青铜鸟脚人像“分离”3000年后首次“合体”,拼接成功。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雪时用了一个“紧”字,鲁迅赞它富有神韵。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B21.D22.①国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