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_第1页
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_第2页
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_第3页
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_第4页
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2013届南东七方菲菲查重率15.38关键词:

肠造口/围手术期/心理问题/护理对策KewWords:colostomy/perioperativeperiod/psychologicalproblems/nursingcountermeasures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1],全球每一年由于各种原因:

如肠道癌癌症、炎症及先天性畸形等而需行肠造口术者有很多人,最常见的造口是回肠末端或结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

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世界每一年约有100万新增结肠造口手术[2]。

喻德洪等[3]估计,中国每一年新增加的永久性肠造口者约10万人,中国累计肠造口者约达100万人,今后还有增加的趋势。

腹部的肠造口因患者无法控制排便,不仅影响美观、个人形象,而且护理麻烦,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令绝很多患者不能接受[4]。

肠造口的存在严重影响生理及心理健康。

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

肠造口病人的生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心理康复状态。

研究证实:

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应激能力,提高生存质量[5]。

1.肠造口的定义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

包括临时造口及永久性人工肛门两种,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或尿液[6]。

2.围手术期心理问题2.1手术前2.1.1抵触、疑虑心理[7,8]首先患者拒绝接受癌症,其次患者更拒绝要做肠造口的事实,不肯配合手术治疗,因为施行肠造口手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

因此,患者一旦得知自己必须行手术治疗及行肠造口时,首先会否认医生的疾病诊断,然后要求复查,而当诊断再次被确认之后,患者往往会极力要求医生保留肛门。

2.1.2恐惧、绝望心理[8,9]患者被确诊患肠癌后,心理极其复杂,以为从此成为残废人,恐惧和绝望感。

且因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家庭情况、文化素养、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2.1.3紧张和焦虑心理[7]因为对手术缺乏了解,害怕手术而产生的紧张心理和担心手术效果,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害怕术中和术后疼痛,预后及经济上的压力等等问题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2.1.4自卑、抑郁心理[7,10]患者意识到做肠造口是必然的选择,但对手术后的恢复没有信心。

由于病人对肠造口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一段肠子拉出来与正常人不一样,从而使病人产生自卑感,心理难以接受现实,表现为少语、不愿活动、抑郁等。

2.1.5求知欲望心理[10]几乎所有病人都渴望得到有关造口的护理知识,同时希望获得更精良的肠造口用具来控制排便,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2手术后2.2.1不安情绪[11]尽管病人术前大概清楚了造口的情况,但是当病人第一次见到肠造口上外露的肠粘膜时一时间还是无法接受事实,可能会感到失落、无奈甚至厌恶自己,情绪波动较大,有反常言行。

2.2.2自卑、敏感、偏激心理[11]由于病人术后有个造口,排便方式改变,时常有大便流出,影响美观,怕家人及社会嫌弃,从而出现敏感心理。

特别是中青年男性患者,他们往往在单位是骨干,在家庭里是顶梁柱,因此更担心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而女性患者更多因为怕同事、配偶或恋人的厌恶,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部分患者对因肠造口及疾病化疗引起的脱发、呕吐、排便紊乱等造成的自我形象紊乱,难以接受,他们迫切希望得他人帮助及安慰却又羞于被他人知道病情,最终产生多疑、敏感和偏激的心理。

2.2.3焦虑状态患者初次看到肠造口外翻的黏膜,可能会害怕、不安,甚至厌恶自己。

2.2.4依赖或期待心理[9]梁艳[1]的调查结果显示,86.96%病人担心社会家庭不接受,总是观察亲人及医护人员的举止言行和对他的态度,易激惹,有时乱发脾气,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心、照顾和重砚。

术后病人往往会依赖医生、护士及家属,希望得到更多的照顾及帮助。

特别是永久性肠造口的病人,对自己身体结构的改变及排便方式的变化,会产生自卑、自闭的情绪。

3.护理对策3.1术前护理对策3.1.1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加强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患者的信任,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术前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是促进肠造口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7].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有利于取得病人的配合,而且可以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好感,减轻患者在医院这种特殊环境中的恐惧心理,减少心理压力。

3.1.2做好医患、医护配合对一些抵触心理比较强的患者,可考虑与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部分患者可能比较信任医生,特别是主任医生。

3.1.3做好术前教育护理过程中将一般心理护理与个性心理护理相结合,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通过术前教育使病人和家属了解手术及肠造口的必要性和基本知识,配合手术。

术前我们可以请病人和家属一起观看幻灯片及录像片,使他们了解肠造口手术只是将排粪便出口从肛门移至腹部,对于消化功能无影响。

肠造口无痛楚。

造口本身对性功能无影响,但手术原因例外。

造口治疗师可以在术前访视患者,借用造口模具充分讲解有关手术过程和造口相关知识.从专业角度与患者沟通,并根据患者情况邀请造口志愿者进行术前探访,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术前的焦虑和抗拒心理[12]。

同时让患者了解肠造口引起的不习惯会随着逐渐的适应和造口功能的建立而改善,并且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和应用适当的肠造口的护理方法,从而将生活上的不便降到最低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3.1.4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励,可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亲戚多与患者交谈,给患者以精神上的支持,减轻患者的孤独、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负面的心理,使之主动配合治疗。

术前多与家属沟通,了解家庭的整体状况和经济情况,并请求家属了解肠造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行为变化特点,从而能够耐心的对待病人,鼓励病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2术后护理对策3.2.1术后心理护理病人术后麻醉醒后,告诉病人手术有利的消息,支持、鼓励、安慰病人,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加强护患双向交流,让患者及家属多与相同病种的患者或志愿者交流,以排除其孤立感、无助感,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造口。

同时护理人员应重视家属的心理状态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者,从而提高患者心理接受能力,增强自理能力和康复信心,调理他们的身心健康[13]。

3.2.2尊重患者的隐私在进行换药、更换引流袋时,应予屏风遮挡,维护其尊严、隐私。

3.2.3健康宣教针对肠造口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进行宣教。

组织病人和家属一起听专科护士讲解造口知识,开放造口,观察造口的血液循环情况、肠黏膜的改变、周围皮肤的状况。

告知病人及家属肠造口及排便的常识,即只是排便方式改变,不会影响吸收功能,从而使病人接受肠造口的现实。

让康复病人现身说法,面对面与病人交流彼此的经验与体会,使病人及早正视造口,解除心理障碍。

3.2.4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运用Orem自我照顾理论模式挖掘病人自我照顾的潜力,通过知识宣教和指导,协助病人通过自理来满足生理需要[11]。

术后应正确引导患者,确立其信心,与患者家属共同讨论进行造口护理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适当给予鼓励,促使其逐步获得独立护理造口的能力,以减轻患者的依赖心理。

3.2.5造口袋更换技术指导领病人和家属观看造口袋更换技术,可以先通过看录像的方式,然后护理人员再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的护理肠造口,清洁肠造口,更换造口袋的方法,让病人及家属了解不同型号造口袋的优缺点。

帮助病人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品、皮肤保护剂,然后再次更换造口袋时由护理人员在旁指导病人自己更换,直至病人及家属学会正确更换造口袋的方法。

3.2.6饮食指导教会病人饮食规律,要平衡饮食,但也不能进食无节制。

注意避免进食不易消化、容易产气和异味的食物,如粽子、瓜子、赤豆、可乐、汽水、辣椒、洋葱等。

保持大便性状正常,对造口人来说,固体状的大便最容易护理,因此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腹泻至关重要。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注意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肠道过敏史者,应避免服用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便秘的造口者应多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2.7日常生活指导①衣着:

可穿适当宽松一些棉质的义务,避免紧身衣物及腰带压迫造口;②沐浴:

洗澡时对造口黏膜并无损伤,水也不会从造口进人体内,无论是盆浴还是淋浴都不需要盖住造口;③工作:

在身体状况恢复的情况下,肠造口者可以重返工作岗位,避免经常提举重物(术后4周~6周),以免造成造口旁疝或造口脱垂等;④体育锻炼:

适当参加,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及有身体接触的体育项目,可以参加慢跑、太极拳等活动,游泳时应在造口处使用造口栓,泳装以连身式为宜;⑤性生活指导:

指导病人在身体康复的情况下可恢复性生活,一般3个月~6个月,教会病人性生活时造口护理的方法。

⑥外出:

旅游时准备足够的造口用品,部分用品随身携带,准备止泻药等。

3.2.8出院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肠造口护理档案表记录表[14]。

定期以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病人的生活情况、心理状态、有无造口并发症,倾听病人及家属的问题,鼓励病人积极参加造口协会,同时定期召开造口联谊会,使造口者之间可以不断交流,相互勉励,帮助肠造口病人实现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康复。

经过术后的护理干预,本次结果显示,病人焦虑心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同时得到了家属的鼓励支持。

4.小结综上所述,造口的病人在围术期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实践证明,心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应激程度,对调节患者的焦虑水平,增强患者的信心与自我控制感可产生积极作用。

因此,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15]。

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交流、接触,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积极采取各种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和态度,系统进行生理、心理护理,使其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护理,较快地恢复健康,提高他们重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从而提高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梁艳.肠造口病人手术前后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1,9(9):

2404-2405.2丁炎明.造口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79-803喻德洪,高章元.结肠造口136例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l996,l6(4):13-l5.4王勤,张玉玲.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216-217.5张小萍,卢玲静.心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术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042-4043.6赵春清,张媛玲.肠造口患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C):1085-1086.7陈娟.肠造口术前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

5571-5572.8李艳.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9A):2292-2293.9裴新荣,杜月娥.围手术期肠造口180例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659-5660.10陈书艾,范章云,刘俊霞,孟令振.肠造口病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0,8(4C):1050-1051.11江一萍.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1,5:1831-1832.12朱守林.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切口及造口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62-1163.13田芳曦.结肠造口患者家属早期参与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25(2):82-83.14王玉珍,吴永敏.肠造口患者护理档案记录表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1014.15王淑贤,陶惠.直肠癌造口26例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36563.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

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

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

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

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

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

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

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

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

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

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

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

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

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

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

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

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

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

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

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

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

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

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

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

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

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

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

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

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

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

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

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

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

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

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

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

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

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

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

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