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区六校联考初三3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化学试题(理甲卷)版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区六校联考初三3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化学试题(理甲卷)版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区六校联考初三3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化学试题(理甲卷)版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区六校联考初三3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化学试题(理甲卷)版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区六校联考初三3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化学试题(理甲卷)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区六校联考初三3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化学试题(理甲卷)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4.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同一种元素:D.属于同一种原子:5.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B.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6.C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A.-1 B.-2 C.0 D.+27.氦(He)核聚变会释放出巨大能量,给人类能源危机提供了途径,各国都对这一科技感兴趣,我国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图是核聚变燃料氦的原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的是质子B.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C.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D.氦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8.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加入熟石灰研磨,依据有无氨味产生来鉴别氯化铵和尿素两种化肥B.通过使用脱硫煤、集中供暖的方法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缓酸雨现象C.磷酸二氢铵、硝酸钾、尿素都属于复合肥料D.用燃烧后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衣服面料是羊毛、还是棉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 B.塞紧橡皮塞C.点燃酒精灯 D.测溶液的pH10.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Na+、C1-、SO42-B.H+、Na+、NO3-、CO32-C.K+、Ba2+、OH-、SO42-D.K+、Ag+、NO3-、C1-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12.港珠澳大桥设计寿命120年,对桥体钢构件采用了多种防腐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钢的含碳量为2-4.3%B.钢构件在沙漠地区锈蚀更慢C.铜构件可采用不锈钢材料以减缓腐蚀D.钢构件表面喷涂涂层,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13.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H2 B.2H C.2H2 D.2H+14.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结论B.硫粉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D.用药匙向试管内添加粉末状固体,可以用纸槽代替15.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分解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人类必须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_____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除去臭味。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四种浄水方法中_____的净化程度最高。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盐酸,不能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可向废水加人一定量的熟石灰对废水进行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该溶液的pH,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升高,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___。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A.稀盐酸B.氢氧化钙溶液C.氯化钙溶液D.氯化钠溶液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一定.小东同学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否定小金的结论,请写出小东设计的实验(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戊组同学拿来丙组同学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欲测定其变质情况,取出100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推测并计算:①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________(选填完全变质、部分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g。③当加入3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结果精确到0.1%,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8.(8分)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___。向图二C点处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_______色。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Am(小烧杯)Bm(大烧杯)Cm(大烧杯十反应后剩余物)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时间/min12345678910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实验Ⅱ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错误;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D、空气中含有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正确。故选B。2、B【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C正确;D、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D正确。故选B。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3、C【解析】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二氧化锰作为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正确;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来检验氧气,正确。故选C。4、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前为原子,后为阳离子;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前为原子,后为阴离子;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两微粒的质子数相同;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质子数不同;故答案选择C考点:微粒结构示意图5、B【解析】

A.氮肥能使植物枝繁叶茂,叶色浓绿;磷肥使植物根系发达,果实累累,抗旱抗寒;钾肥使植物茎秆粗壮,抗倒伏;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正确;B.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氯化钾(KCl)属于钾肥;磷酸氢二铵[(NH4)H2PO4]属于复合肥料,错误;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产生氨气,嗅到刺激性气味,正确;D.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正确。故选B。6、B【解析】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一氧化碳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详解】一般情况下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答案选B。7、C【解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详解】A、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氦(He)的质子数为2,则“”表示的是质子,故A不正确;B、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B不正确;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故C正确;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质子数也是2,核电荷数也是2,故D不正确。故选C。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8、C【解析】

A、氯化铵和尿素两种化肥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氯化铵能产生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而尿素不能,依据有无氨味产生来鉴别氯化铵和尿素两种化肥;不符合题意;B、通过使用脱硫煤、集中供暖的方法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减缓酸雨现象,因为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不符合题意;C、尿素(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料;符合题意;D、分别燃烧羊毛和棉,羊毛产生烧焦羽毛的味道,而棉没有,用燃烧后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衣服面料是羊毛、还是棉;不符合题意;故选:C。9、A【解析】

A、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首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口,故选项A正确;B、塞紧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旋转塞入试管口,不能把试管放在桌面上,用力插入橡皮塞,以免试管破裂,故选项B不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C不正确;D、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不能把PH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A。10、A【解析】

A、四个离子之间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可以共存,选项A正确;B、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选项B错误;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选项C错误;D、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选项D错误。故选A。11、A【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D.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烟是指固体弥漫,雾是液体弥漫,选项错误。故选A。12、A【解析】

A、钢的含碳量为0.03%—2%,符合题意;B、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氧气接触,在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故钢构件在沙漠地区锈蚀的更慢,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耐腐蚀性更强,故可采用不锈钢材料以减缓腐蚀,不符合题意;D、钢构件表面喷涂涂层,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防止生锈,不符合题意。故选A。13、C【解析】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14、D【解析】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瓶底的水不能用细沙代替,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药匙向试管内添加粉末状固体,可以用纸槽代替,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5、B【解析】A、化合反应不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A错误;B、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都有化合价的变化,故B正确;C、分解反应不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例如碳酸钙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化合价变化,故C错误;D、复分解反应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D错误。点睛∶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活性炭蒸馏Ca(OH)2+2HCl=CaCl2+2H2O【解析】

(1)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除去臭味,该物质应具有吸附性,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活性炭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除去臭味;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四种浄水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2)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故答案为:(1)活性炭;蒸馏;(2)Ca(OH)2+2HCl=CaCl2+2H2O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减小放热不合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无法判断反应是否放热2NaOH+CO2==Na2CO3+H2OB取样,加入碳酸钙(或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则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所加试剂合理即可,如可用紫色石蕊溶液、pH试纸等等)部分变质10.617.7%【解析】

(1)由图示可知,酸度计放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升高,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该方案不合理,原因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无法判断反应是否放热。(3)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接触,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2NaOH+CO2==Na2CO3+H2O,选用除杂试剂,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Na2CO3+Ca(OH)2==CaCO3↓+2NaOH,故选B。(4)酚酞溶液遇酸性、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仍为无色,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中性。取样,加入碳酸钙(或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则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或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为红色,则溶液显酸性或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pH<7,溶液显酸性。)(5)①根据图像可知,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开始没有产生气体,则是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待氢氧化钠反应完以后,稀盐酸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所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②根据图像可知,产生的4.4g气体是二氧化碳,设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解得x=10.6g③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所以HCl-------NaCl,由图像可知,当加入300g稀盐酸,稀盐酸与混合溶液恰好反应,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y。=,解得y=70.2g加入300g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0g+300g-4.4g=395.6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7.7%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18、减小B红3.65%【解析】(1)根据溶液的pH的变化分析回答;(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回答;(3)结合图一、图二分析解答;(4)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由图象可知,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