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课件26张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说“木叶”》课件26张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说“木叶”》课件26张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说“木叶”》课件26张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说“木叶”》课件26张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歌曲欣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长亭古道拂柳离笛声浊酒说“木叶”林庚教学目标一、学会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二、通过比较“木叶”和“树叶”的差别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三、学以致用:赏析诗歌意象的暗示性。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林庚、李长之和季羡林季羡林在清华读书时的好友有吴组缃、林庚、李长之。这四个人并不是一个系,年龄相差两三岁,季羡林年龄最小。其中,只有李长之是他的老相识。大概因为都是“文学青年”的缘故吧,不知怎么一来,四个人便成了好友,被称为清华的“四剑客”。用季羡林先生的话说,四个人“方言高论、无话不谈,‘语不惊人死不休’。个个都吹自己的文章写得好,不是梦笔生花,就是神来之笔。”他们一起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却和郑振铎先生成了朋友。二十年后,院系调整,吴组缃、林庚调到北京大学任教,“三剑客”又在燕园聚首。后来,“四剑客”中,李长之命运多蹇,早已离开了人世。1994年,吴组缃也因病去世,06年十月林庚辞世,季羡林09年7月11日也与世长辞。从此清华四剑客不存矣!李长之、季羡林、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吴组缃、林庚、李长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意: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象。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其关键在于“木”字。前知反馈第4段,“木”的第一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第5段,“木”有第一特征的原因(暗示性)。第6段,“木”的第二特征:颜色性——微黄与干燥,清秋的气息第7段,总结: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前知反馈文本研读二、自读(4)段,找出该段从诗句着手,分析“木”叶与“树”叶不同意味的句子。

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空阔单纯

含有落叶的因素饱满文本研读二、自读(6)段,找出该段从诗句着手,分析“木”叶与“落叶”、“黄叶”不同意味的句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文本研读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③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③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静静地没有干燥之感湿润窸窣飘零透些微黄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树叶

木叶

无悲愁有悲愁绿色的,秋风叶落,疏朗空阔的微黄的,枝繁叶茂的,饱满的湿润的,有生命力的干燥的,没有生命力的木暗示性暗示微黄干燥、疏朗飘零的形象;点明季节是清秋;点明诗人的情感是离愁、游子的漂泊木叶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本研读暗示性:意象的文化内涵,使你在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学以致用:加点的“木”能不能换成“树”呢?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丁香凝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暗示性文本研读相通的核心: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愿送你一轮明月我愿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