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十五天对应练习题附有答案_第1页
第十四、十五天对应练习题附有答案_第2页
第十四、十五天对应练习题附有答案_第3页
第十四、十五天对应练习题附有答案_第4页
第十四、十五天对应练习题附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十五天对应练习题[复制]您的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5.下列哪一行为不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单选题]*A.监狱监管人员吊打被监管人,致其骨折B.非法拘禁被害人,大力反扭被害人胳膊,致其胳膊折断C.经本人同意,摘取17周岁少年的肾脏1只,支付少年5万元补偿费D.黑社会成员因违反帮规,在其同意之下,被截断1截小指头(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15.[解析]①根据《刑法》第248条的规定,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因此,A选项中,监狱监管人员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②根据《刑法》第238条第2款的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B选项中行为人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③《刑法》第234条之一第2款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C选项中行为人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④被害人承诺的有效条件包括: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限并且对所承诺的事项的意义与范围具有理解能力,基于被害人真实意思而承诺,承诺至迟必须存在于结果发生时,必须存在现实的承诺,经承诺的行为不得超出承诺的范围,承诺者既承诺行为,而且承诺行为的结果等。在本案中,截断1节小指头属于轻伤,对于轻伤的承诺有效,被害人基于真实意志做出承诺,其承诺具有有效性,行为人不成立犯罪。因此,D选项中行为人的行为不成立故意伤害罪。答案:D316.甲与乙女有婚外情,甲欲与妻子丙离婚。乙唆使甲用毒牛奶杀害丙,甲接受了教唆。几天后,甲将一瓶毒牛奶递给丙。丙不知道牛奶有毒,又将牛奶递给身边的孩子丁喝。甲见状,就说了一句“他喝过了,不用喝了”便走开了,没有实施其他阻止行为。丁喝了毒牛奶后死亡。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甲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正确答案)B.甲对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正确答案)C.乙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正确答案)D.乙对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答案解析:316.[解析](1)甲以杀人故意将毒牛奶递给丙喝,具有导致丙死亡的具体、紧迫危险,其杀人行为已经“着手”;由于丙将毒牛奶递给丁喝,丙未被毒死,甲的行为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A选项说法正确。(2)甲对丁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既遂。这是因为:①甲对丁的生命危险负有作为的救助义务。一方面,甲先前将毒牛奶递给丙的行为制造了丁可能被毒死的危险,甲负有防止丁死亡的义务;另一方面,甲是丁的父亲,对于丁具有保护职责,故对丁面临的生命危险负有排除的义务。②甲能够履行自己的救助义务,以避免丁的死亡,但甲未履行救助义务,导致丁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注意:如果认为甲的救助义务来源于先前行为,则甲成立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如果认为甲的救助义务来源于对丁的保护职责,则甲成立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直接正犯。B选项说法正确。(3)甲对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的直接正犯。乙教唆甲杀丙,对甲杀人未遂的行为起到了心理的因果联系作用,按照共犯从属性说,应将甲杀丙未遂的事实归属于乙。因乙有杀人故意,故乙针对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的教唆犯。C选项说法正确。(4)甲针对孩子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的直接正犯。虽然乙教唆甲杀人,但乙仅教唆甲杀丙。故甲超出乙的教唆范围而独立实施的杀害丁的行为,与乙的教唆行为之间不存在心理的因果联系作用,不能将其归属于乙的教唆行为,即乙对此不负刑事责任。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ABC317.下列哪些行为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A.甲遭受乙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防卫过程中一棒将乙打倒,致乙脑部跌在一块石头上而死亡。法院认为甲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应以防卫过当追究刑事责任B.甲对乙进行非法拘禁,在拘禁过程中,因长时间捆绑,致乙呼吸不畅窒息死亡(正确答案)C.甲因对女儿乙的恋爱对象丙不满意,阻止乙、丙正常交往,乙对此十分不满,并偷偷与丙登记结婚,甲获知后对乙进行打骂,逼其离婚。乙、丙不从,遂相约自杀而亡(正确答案)D.甲结婚以后,对丈夫与其前妻所生之子乙十分不满,采取冻、饿等方式进行虐待,后又发展到打骂,致乙多处伤口腐烂,乙因未能及时救治而不幸身亡(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17.[解析]①对于防卫过当,根据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的不同,可能成立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在A选项案件中,一方面,甲实施防卫行为时没有认识到会导致乙死亡的结果,所以没有杀人的故意;另一方面,甲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乙脑部跌在一块石头上而死亡,所以甲对乙的死亡主观上是过失,即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②在B选项案件中,甲非法拘禁的行为本身导致乙呼吸不畅窒息死亡,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特殊法条),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普通法条)。③在C选项案件中,甲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使被害人相约自杀,成立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结果加重犯(特殊法条),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普通法条)。④在D选项案件中,甲虐待乙,致使乙未能及时救治而死亡,成立虐待罪的结果加重犯(特殊法条),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普通法条)。答案:BCD318.甲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杀乙,觉得乙很可怜,遂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但已致使乙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甲成立故意杀人罪中止,属于造成损害的情形,应当减轻处罚(正确答案)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加重情形(正确答案)C.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应按照特别法条故意杀人罪中止论处D.即使认为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属于法条竞合关系,对于甲的行为也应以重罪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形论处(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18.[解析]①甲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杀乙,觉得乙很可怜,遂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成立故意杀人罪中止,应当适用“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定刑,同时适用《刑法》第24条犯罪中止的处罚规定,即造成了重伤结果,应当减轻处罚。A选项说法正确。②由于杀人行为符合伤害行为的成立条件,杀人故意也符合伤害故意的成立条件,故甲的行为同时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加重情形,应当适用“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法定刑,没有从宽处罚情节。B选项说法正确。③在一般情形中,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之间属于法条竞合关系,按照特殊法条优先适用的原则,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在本案中,如果对甲的行为按照特殊法条故意杀人罪中止论处,则不足以完整、全面评价甲的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即在法定刑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中止,则应当减轻处罚,做不到罪刑相适应。因此,应认定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中止与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即故意伤害罪论处,才能评价甲的行为不法程度。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评价了甲的杀人行为与杀人故意;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评价了甲的行为的严重违法程度,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BD319.关于遗弃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因妻子吸毒而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而不扶养的,甲成立遗弃罪(正确答案)B.甲将其女婴卖给富裕人家喂养的,成立遗弃罪与拐卖儿童罪的想象竞合犯C.甲孤儿院将多名婴儿丢弃于公园门口的,甲孤儿院成立遗弃罪D.甲明知弃置患病老母亲的行为可能致其死亡,仍然弃置老母亲的,成立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19.[解析]①遗弃罪的行为对象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包括因任何原因而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因此,即使甲的妻子因吸毒而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甲也负有扶养义务,甲能扶养而不扶养的,成立遗弃罪。A选项说法正确。②遗弃罪的成立要求遗弃行为对被害人生命、身体健康具有抽象的危险性。甲将女婴卖与富裕人家的,成立拐卖儿童罪,不成立遗弃罪,因为甲的行为缺乏对女婴的生命、身体健康的抽象危险。B选项说法错误。③遗弃罪的行为对象与行为主体之间不要求具有亲属关系,也不限于婚姻家庭成员之间。孤儿院的管理人员,对所收留的孤儿负有扶养义务。甲孤儿院将多名婴儿丢弃于公园门口的,刑法没有规定单位成立遗弃罪,故不能认定孤儿院成立遗弃罪,而应追究组织、策划、实施遗弃行为的自然人遗弃罪的刑事责任。C选项说法错误。④遗弃行为同时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以重罪故意杀人罪论处。甲明知弃置患病老母亲的行为可能致其死亡,仍然弃置老母亲的,成立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D320.关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下列哪些说法错误?*A.组织他人购买人体器官的,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正犯,但成立帮助犯(正确答案)B.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但尚未卖出器官即案发的,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未遂(正确答案)C.欺骗他人捐献器官后却将器官予以出卖的,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正确答案)D.经17周岁的人同意后摘取其肾脏卖与他人的,成立故意伤害罪答案解析:320.[解析]①《刑法》第234条之一第1款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刑法处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故出卖者直接将自己的器官出卖给他人的,不成立本罪;单纯购买人体器官的行为,也不成立本罪。因此,组织他人购买人体器官的,既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正犯,也不能以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帮助犯论处。A选项说法错误。②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与故意伤害罪的法益相同,都是身体健康,即生理机能的健全。因此,只要对被摘取人体器官的出卖者的身体达到了伤害程度,就成立本罪的既遂,而不要求必须将人体器官卖出去才成立既遂。B选项说法错误。③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成立,要求出卖器官者明知自己“出卖”人体器官,即具有牟利目的,但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牟利目的,只要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即可。组织他人捐献人体器官的行为,不成立本罪。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却将器官出卖的,因被摘取器官者不知道出卖器官,故行为人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但成立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C选项说法错误。④《刑法》第234条之一第2款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经17周岁的人同意后摘取其肾脏卖与他人的,成立故意伤害罪。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BC321.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医生甲征得乙(15周岁)同意,将其肾脏摘出后移植给乙的叔叔丙。甲的行为不成立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B.丈夫甲拒绝扶养因吸毒而缺乏生活能力的妻子乙,致乙死亡。因吸毒行为违法,乙的死亡只能由其本人负责,甲的行为不成立遗弃罪(正确答案)C.乙盗窃甲价值4000余元财物,甲向派出所报案被拒后,向县公安局告发乙抢劫价值4000余元财物。公安局立案后查明了乙的盗窃事实。对甲的行为不应以诬告陷害罪论处D.成年妇女甲与13周岁男孩乙性交,因性交不属于猥亵行为,甲的行为不成立猥亵儿童罪(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21.[解析]①A选项中,甲虽然征得乙的同意摘取其器官,但乙只有15周岁,其承诺无效,甲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A选项说法错误。②B选项中,乙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导致其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原因在所不问),其丈夫甲负有扶养义务,甲能扶养而不扶养的,成立遗弃罪。B选项说法错误。③C选项中,公民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不要求行为定性准确,只要犯罪事实存在即可。本案中虽然甲将盗窃行为告发为抢劫行为,但其告发的基本事实属实,故甲的行为不成立犯罪。C选项说法正确。④D选项中,性交行为属于猥亵行为,但与幼女性交的,法律将其规定为强奸罪;与男性幼童性交的,成立猥亵儿童罪。换言之,猥亵儿童罪中,针对男童和女童,猥亵行为的内容存在不同要求和表现。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ABD322.

案情:甲花4万元收买被拐卖妇女周某做智障儿子的妻子,周某不从,伺机逃走。甲为避免人财两空,以3万元将周某出卖。(事实一)

乙收买周某,欲与周某成为夫妻,周某不从,乙多次暴力强行与周某发生性关系。(事实二)请回答以下问题。关于事实一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行为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并罚B.甲虽然实施了收买与拐卖两个行为,但由于两个行为具有牵连关系,对甲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C.甲虽然实施了收买与拐卖两个行为,但根据《刑法》的特别规定,对甲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正确答案)D.由于收买与拐卖行为侵犯的客体相同,而且拐卖妇女罪的法定刑较重,对甲行为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也能做到罪刑相适应(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22.[解析]根据《刑法》第241条第5款的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成立拐卖妇女、儿童罪一罪。该规定属于法律拟制的情形,因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没有出卖目的)后又出卖的,属于两个不同的犯罪行为,但在实践中具有极高的并发性,所以法律将其拟制为一罪,不再认定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拟制一罪也能做到罪刑相适应)。故C、D选项说法正确。注意:如果行为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时就有出卖的目的,则直接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不需要引用《刑法》第241条第5款的规定。答案:CD323.关于事实二的定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乙行为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应当实行并罚B.乙行为仅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因乙将周某当作妻子,故周某不能成为乙的强奸对象(正确答案)C.乙行为仅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因乙将周某当作妻子,故缺乏强奸罪的故意(正确答案)D.乙行为仅成立强奸罪,因乙收买周某就是为了使周某成为妻子,故收买行为是强奸罪的预备行为(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23.[解析]根据《刑法》第241条第2款和第4款的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之后,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符合强奸罪构成要件的,按照强奸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数罪并罚。至于行为人强奸被害妇女的动机不影响强奸罪的成立,所以乙即使想与被害人周某结成夫妻,但强奸被害人的行为同样构成强奸罪。A选项说法正确,B、C、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BCD324.甲欲绑架女大学生乙卖往外地,乙强烈反抗,甲将乙打成重伤,并多次对乙实施强制猥亵行为。甲尚未将乙卖出便被公安人员抓获。关于甲行为的定性和处罚,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A.构成绑架罪、故意伤害罪与强制猥亵罪,实行并罚(正确答案)B.构成拐卖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正确答案)C.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罪,实行并罚D.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罪,实行并罚,但由于尚未出卖,对拐卖妇女罪应适用未遂犯的规定(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24.[解析]甲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绑架妇女,成立拐卖妇女罪,不成立绑架罪,因为绑架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以向第三者勒索财物等为目的,实施将被害人控制作为人质的行为。甲为控制妇女而将被害人打伤的行为不另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形。之后实施的强制猥亵行为不属于奸淫的范畴,单独成立强制猥亵、侮辱罪,与拐卖妇女罪并罚。C选项说法正确,A、B、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ABD325.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乙将拐骗的两名妇女带到甲家,甲与丙将其中一名妇女买下给丙做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乙构成拐卖妇女罪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正确答案)C.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D.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答案解析:325.[解析]甲向人贩子乙提出收买妇女的要求,之后收买被拐卖妇女的行为,只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一罪。甲提出收买要求只属于收买者表达收买意愿的行为,并没有使他人产生犯意,故不属于教唆他人拐卖妇女的行为;也没有帮助他人拐卖妇女的行为,因此甲不成立拐卖妇女罪的共犯。本案中的乙成立拐卖妇女罪,丙与甲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共犯。A、C、D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注意:行为人为了收买妇女、儿童,而教唆或者帮助他人拐卖妇女、儿童,然后又收买了该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时,应当从一重罪处罚。答案:B326.李某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一名男童,得手后因未找到买主,就产生了自己抚养的想法。在抚养过程中,因男童日夜啼哭,李某便将男童送回家中。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构成拐卖儿童罪B.构成拐骗儿童罪(正确答案)C.属于拐卖儿童罪未遂(正确答案)D.属于拐骗儿童罪中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26.[解析]①李某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儿童,一旦控制被害人,拐卖儿童罪就已经既遂,因为在一般情形,拐卖行为的逻辑结果就是控制被害人,而出卖目的只要存在于行为之际即可,本罪成立或者既遂都不要求将被害人卖出去。之后李某产生抚养的想法,进而抚养了被害人一段时间的行为,不成立拐卖儿童罪。因为被害人脱离家庭或者脱离监护人监护状态是拐卖儿童的行为导致,这一不法状态的存续是拐卖儿童行为的当然结果,所以本案没有拐骗儿童的行为,不成立拐骗儿童罪。至于李某后来将被害人送回家中的行为,不成立拐卖儿童罪的中止或者未遂,因为犯罪既遂之后不可能还成立未完成形态。所以李某只成立拐卖儿童罪(既遂)一罪。A选项说法正确,B、C、D选项说法错误。②如果行为人以出卖为目的拐骗儿童的,构成拐卖儿童罪。如果行为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拐骗儿童的,构成绑架罪。上述两种犯罪目的难以证明,对行为人拐走儿童的行为,可以认定为拐骗儿童罪。答案:BCD327.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甲怕时间长了被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4000元卖掉。对甲应当如何处理?[单选题]*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27.[解析]依据《刑法》第239条和第240条规定,本题中,甲前后有两个独立的犯罪行为,前行为是绑架男孩作为人质,意图向其家人勒索财物,构成绑架罪;后行为是将孩子卖掉,非法获利4000元,构成拐卖儿童罪。应当分别定罪,实行并罚,因此B、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正确。另外,甲两个行为不具备牵连关系,不能按照牵连犯处理,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答案:D328.关于拐卖妇女罪,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甲欲拐卖妇女,将妇女控制后,没有找到买家,构成拐卖妇女罪未遂B.乙欲拐卖妇女,将妇女控制后,没有找到买家,便与妇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仍构成拐卖妇女罪(正确答案)C.丙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将其关押,剥夺其人身自由,后又想卖掉,并将其卖掉,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即可(正确答案)D.成年妇女王某欲离开原居住地,向丁谎称自己卖身救母,需要50万元。丁支付王某50万元,将王某带回家。丁不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28.[解析]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益是被拐卖者在本来的生活状态下的身体安全与行动自由。(1)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接送、中转妇女、儿童时,只要使被害人转移至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实力支配范围内,即为既遂。甲以出卖为目的,实际控制妇女,构成拐卖妇女罪既遂。既遂之后继续关押控制的行为,属于拐卖行为的持续,即拐卖妇女罪是继续犯。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说法正确。(2)《刑法》第241条第5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240条的规定(拐卖妇女罪)定罪处罚。①如果行为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对其实施了强奸、非法拘禁、引诱卖淫等行为,后来又将其出卖的,仅成立拐卖妇女、儿童罪,不能数罪并罚,因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行为包括了非法拘禁行为,法定刑升格情节中包括了强奸、引诱卖淫等行为。②如果行为人在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实施了拐卖妇女、儿童罪不能包含的其他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强制猥亵、侮辱等行为),即使又出卖的,也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与故意伤害罪等罪,数罪并罚。③因此,丙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非法拘禁,之后又出卖的,仅成立拐卖妇女罪,因为拐卖妇女罪的行为就是拘禁行为。C选项说法正确。(3)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益是被拐卖者在本来的生活状态下的身体安全与行动自由。已满18周岁的妇女王某具体承诺了将自己卖与丁,阻却构成要件符合性,王某不成立拐妇女罪。由于没有被拐卖的妇女,丁也就不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BCD329.钱某(女)到偏僻山区旅游,夜宿赵某家,赵某想起其堂弟孙某没有媳妇,于是第二天对钱某谎称带其坐公交车去观光,将钱某带至孙某家。赵某对孙某讲,让钱某做孙某的老婆,然后收取孙某10元作为车费,坐公交车离去。孙某扣留钱某,要求其当自己的老婆。钱某不同意,表示愿意给2万元,称“够你买个老婆了”。孙某不同意,索要3万元,否则不放其离开。钱某被迫同意并给钱。孙某释放钱某。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单选题]*A.赵某将钱某骗至孙某家的行为,不属于非法拘禁行为B.赵某将钱某留至孙某家的行为不构成拐卖妇女罪,孙某扣押钱某的行为也不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C.钱某给孙某2万元,并称“够买老婆了”,属于教唆孙某实施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教唆犯(正确答案)D.孙某取得钱某的3万元,构成抢劫罪答案解析:329.[解析]①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赵某以带钱某观光为名将其带到孙某家,并未剥夺钱某的人身自由,故赵某的行为不属于非法拘禁行为。A选项说法正确。②拐卖妇女、儿童罪属于目的犯,要求实施拐卖行为时,行为人具有出卖目的,即将妇女、儿童当作“商品”出售并收取对价的意图。赵某将钱某留至孙某家,没有将钱某当作商品出售的意思,没有因此而收取对价,即没有出卖目的;至于赵某收取的10元,不属于钱某的对价,只是赵某的公交车费而已。因此,赵某的行为不成立拐卖妇女罪。由于本案没有被拐卖的妇女,孙某当然不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B选项说法正确。③教唆犯的成立,要求教唆行为引起了他人犯意,进而实施了违法行为。如果教唆行为没有引起他人犯意进而实施违法行为,教唆行为缺乏违法性的来源和根据,不成立犯罪。钱某给孙某2万元,并称“够买老婆了”,并没有因此引起孙某收买被拐卖妇女的犯意,更没引起孙某实施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的违法行为,钱某的行为不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教唆犯。C选项说法错误。④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施足以压制反抗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的手段行为,压制反抗进而强行取得财物的行为。孙某扣留钱某,表明已经实力控制钱某,即孙某已经压制了钱某的反抗。孙某以释放钱某相威胁,索要更多的钱财,属于压制反抗强行取财的行为,构成抢劫罪。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C330.甲拐骗了5名儿童,偷盗了2名婴儿,并准备全部卖往A地。在运送过程中甲因害怕他们哭闹,给他们注射了麻醉药。由于麻醉药过量,致使2名婴儿死亡,5名儿童处于严重昏迷状态,后经救治康复。对甲的行为应以何罪论处?[单选题]*A.拐卖儿童罪(正确答案)B.拐骗儿童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绑架罪答案解析:330.[解析]依据《刑法》第262条的规定以及第240条的规定,本题中,甲拐骗了5名儿童、偷盗了2名婴儿,并准备卖往外地,这充分表明甲既有拐卖儿童的实行行为,也有出卖的目的,成立拐卖儿童罪既遂,而非拐骗儿童罪。其运送行为也是拐卖行为的组成部分。在运送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儿童哭闹而注射麻醉药致人重伤、死亡的,属于拐卖儿童罪的结果加重犯(特殊法条)。所以,对甲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拐卖儿童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只能认定为拐卖儿童罪的结果加重犯。答案:A331.关于非法拘禁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将植物人乙关在房间中,由于不可能侵犯乙现实的人身自由,故甲的行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正确答案)B.甲经乙同意将其关押,后乙要求甲释放自己,但甲继续关押乙的,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非法拘禁罪(正确答案)C.甲趁乙女在澡堂洗澡之际,将其换洗衣物取走,致使乙因羞耻心无法离开澡堂的,甲的行为成立非法拘禁罪(正确答案)D.甲将乙拖入高速行驶的面包车中,使得乙因恐惧而无法跳车的,甲的行为成立非法拘禁罪(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31.[解析]①按照现实的自由说(限定说),行为人的行为只有侵犯了他人现实的身体活动自由,才成立非法拘禁罪。故针对熟睡者、烂醉者、婴儿等,不成立非法拘禁罪。同理,甲将植物人乙关在房间中,由于乙没有现实的身体活动自由,故甲的行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A选项说法正确。②人身自由可以承诺放弃。因此,甲经乙的同意而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乙的承诺有效,甲不成立非法拘禁罪。但是当乙放弃承诺,要求甲释放自己时,由于已经不存在有效承诺,甲应当释放乙。甲继续关押乙的,成立不作为方式的非法拘禁罪。B选项说法正确。③非法拘禁的行为,表现为使用任何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包括有形与无形的方式。前者指利用物理的力量,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后者指利用精神的、心理的影响力剥夺人身自由。甲趁乙女洗澡时,将其换洗衣服取走的,就是利用乙女基于羞耻心无法走出浴室,从而剥夺其人身自由,甲成立非法拘禁罪。C选项说法正确。④非法拘禁的方法,包括直接拘束他人身体与间接拘束他人身体,还包括暴力、胁迫或者利用被害人恐惧心理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方法。甲将乙拖入高速行驶的面包车中,使得乙因恐惧而无法跳车的,就是利用被害人恐惧心理而剥夺其人身自由的行为,成立非法拘禁罪。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BCD332.关于非法拘禁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非法拘禁乙后又将乙杀死的,成立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应当并罚(正确答案)B.甲为索要赌债拘禁乙,以杀害乙相威胁要求其父母还钱的,成立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属于想象竞合犯(正确答案)C.甲非法拘禁乙后使用暴力故意伤害乙,致使乙抢救无效死亡的,成立故意杀人罪一罪(正确答案)D.甲非法拘禁乙,为阻止乙逃跑而殴打乙,致使乙死亡的,成立故意杀人罪答案解析:332.[解析]①甲非法拘禁乙后将其杀死的,成立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应当并罚。如果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如果非法拘禁后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属于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A选项说法正确。②《刑法》第238条第3款规定,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成立非法拘禁罪。甲为索要赌债而拘禁乙,成立非法拘禁罪。甲以杀害乙相威胁而要求其父母还钱的,超出了“非法扣押、拘禁”的范围,成立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属于想象竞合犯。B选项说法正确。③甲非法拘禁乙后故意伤害乙,成立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应当数罪并罚。乙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符合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特殊规定,应优先适用法律拟制的规定,成立故意杀人罪。C选项说法正确。④甲非法拘禁乙,成立非法拘禁罪。甲为阻止乙逃跑而殴打乙,属于非法拘禁行为的组成部分,而非超出非法拘禁以外其他暴力行为,故甲的殴打行为致使乙死亡的,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而非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ABC333.甲持刀将乙逼入山中,让乙通知其母送钱赎人。乙担心其母心脏病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5万元治疗费,其母信以为真。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单选题]*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正确答案)C.抢劫罪D.诈骗罪答案解析:333.[解析]①绑架罪是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其客观行为是把他人作为人质的绑架行为,主观上除了绑架故意之外,要求行为人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或者其他不法目的)。其中勒索财物的目的是指行为人向被害人的亲友或者其他人索要财物的意图,这种目的只要存在于行为人内心即可,绑架罪的成立以及既遂的判断不要求这一目的的实现。所以,当甲以勒索财物的目的将乙控制时,就已经成立绑架罪的既遂。B选项说法正确,A、C、D选项说法错误。②行为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只要控制了人质,就成立绑架罪既遂,无论勒索财物的目的是否实现,都不影响这一结论的判断。③在绑架罪中,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之目的,不需要现实化,即只要行为人具有这种目的,即使客观上没有对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勒索财物或提出其他不法要求,也成立绑架罪;如果行为人客观上向被绑架人近亲属或其他人勒索财物或提出了其他不法要求,也不另成立其他犯罪。换言之,只要行为人开始实施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就是绑架罪的着手;一旦以实力控制他人,绑架罪就已经既遂。答案:B334.《刑法》第238条第1款与第2款分别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关于该条款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第一款所称“殴打、侮辱”属于法定量刑情节(正确答案)B.第二款所称“犯前款罪,致人重伤”属于结果加重犯(正确答案)C.非法拘禁致人重伤并具有侮辱情节的,适用第二款的规定,侮辱情节不再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D.第二款规定的“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是指非法拘禁行为之外的暴力致人伤残、死亡(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34.[解析]①第1款所称“殴打、侮辱”属于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量刑情节,即法定量刑情节。A选项说法正确。②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是指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结果加重犯),重伤、死亡结果与非法拘禁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直接性要件)。行为人对重伤、死亡结果必须具有预见可能性。B选项说法正确。③第1款规定的法定量刑情节“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适用于第2款。因此非法拘禁致人重伤的,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有侮辱情节的,仍应当从重处罚。故C选项说法错误。④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致人重伤、死亡的,属于结果加重犯;第2款规定的“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属于法律拟制的转化犯,是指非法拘禁行为之外的暴力致人重伤、死亡,对此应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BD335.关于非法拘禁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非法拘禁并侮辱乙,又使用暴力致其死亡的,成立故意杀人罪,应当从重处罚(正确答案)B.警察甲为报复情敌乙,持枪恐吓乙并将其拘禁的,成立非法拘禁罪,应当从重处罚C.甲将乙关进行李箱中,致使乙窒息死亡的,甲成立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D.甲非法拘禁乙,警察解救乙时不慎将乙打死的,甲对乙死亡结果不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35.[解析]①甲非法拘禁乙,使用超出非法拘禁的暴力致使其死亡的,按照《刑法》第238条第2款后半段的法律拟制规定,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甲具有侮辱情节,按照《刑法》第238条第1款后半段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A选项说法正确。②按照《刑法》第238条第4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罪等行为的,从重处罚。警察甲持枪恐吓乙并将其拘禁的,虽然成立非法拘禁罪,但是并非利用职权实施,故不能适用《刑法》第238条第4款的规定从重处罚。B选项说法错误。③甲将乙关进行李箱,有致使乙死亡的危险性,最终乙窒息死亡的,甲的非法拘禁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甲主观上对此存在犯罪过失,故甲的行为成立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罪。C选项说法正确。④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要求非法拘禁行为与重伤、死亡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非法拘禁会引起警方的解救行为,正常的解救行为造成被害人伤亡的,应将伤亡结果归于非法拘禁者,成立结果加重犯;如果警方判断失误,其解救行为造成被拘禁者伤亡的,行为人不成立结果加重犯。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CD336.《刑法》第239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杀害被绑架人”?[单选题]*A.绑架并控制被绑架人后,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被绑架人死亡B.为勒索财物而控制被绑架人,因害怕其出声,用毛巾塞住其嘴巴,被绑架人窒息而死C.为勒索财物而绑架被绑架人,取得赎金后释放被绑架人,因害怕其报警,又开车追了三公里,追上后撞死被绑架人D.绑架被绑架人时遭到其激烈反抗,用绳子勒死被绑架人(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36.[解析]①绑架杀害被绑架人的,属于结合犯,是绑架罪的加重情节,是指从着手绑架行为开始,一直到释放人质时为止,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②绑架并控制被绑架人后,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被绑架人死亡的属于“犯绑架罪,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但不属于“绑架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A选项说法错误。③行为人为防止人质出声,用毛巾塞住其嘴巴,被绑架人窒息而死的,行为人没有杀人的故意,仅具有过失的罪过心理。绑架后的过失行为导致被绑架人死亡的,构成绑架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并罚。B选项说法错误。④绑架杀害被绑架人,是指行为人在绑架过程中或者绑架既遂后,以杀人故意将被绑架人故意杀害的行为。如果行为人释放人质之后,绑架行为结束,行为人再故意杀害被害人的,构成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并罚。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D337.绑架犯甲绑架了人质丙,并要求丙的妻子乙火速交付30万元赎金,否则撕票。乙因经常被丈夫打骂,觉得是除掉丈夫的好机会,以无钱为由,拒付赎金,也未报警。甲恼羞成怒,杀害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即使认定乙与甲构成共同犯罪,也只能认定乙与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正确答案)B.绑架罪属于继续犯,如认定乙与甲构成共同犯罪,就应按绑架罪“杀害被绑架人”追究乙的刑事责任C.如不承认片面的共犯原理,则乙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正确答案)D.如认为乙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就必须认定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否则无法追究乙的刑事责任(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37.[解析](1)①甲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丙,构成绑架罪,属于“绑架杀害被绑架人”这一加重情节。“绑架杀害被绑架人”属于结合犯,是指从着手绑架开始直至释放人质时为止,故意杀害被绑架人。②绑架行为的内容是实力控制他人,妻子乙并未参与甲控制人质的绑架行为,因为乙对甲的绑架行为没有起到物理或者心理上的因果联系作用,不可能构成绑架罪的共同犯罪。③即使认定乙与甲构成共同犯罪,也只是因为乙参与了甲的杀人行为,只能认定乙与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A选项说法正确。(2)“绑架杀害被绑架人”属于绑架罪的结合犯(加重情节),结合犯的本质是两个罪的组合,即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组合。乙只参与了故意杀人行为,没有参与甲的绑架行为,仅对杀人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不对绑架行为负责,即不能按照绑架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追究妻子乙的刑事责任。B选项说法错误。(3)①甲要求丙的妻子乙火速交付30万元赎金,否则撕票,属于附条件的杀人,即如果给钱就不杀人,不给钱就杀人。乙应当并能够给钱,为了让甲杀害丙,故意不给钱,即使甲不知道乙想引起自己杀人,但客观上也引起了甲杀害丙的行为。②如果承认片面的共犯(教唆犯),则乙单方面以教唆故意引起了甲的杀人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追究乙的刑事责任。如果不承认片面的共犯(教唆犯),乙与甲并未形成关于杀人的意思联络,乙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C选项说法正确。(4)①如果认为乙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那么只能分别认定乙与甲的刑事责任。虽然甲实施了杀人行为,但乙没有实施直接杀人行为,不能将甲的杀人行为归属于乙的行为,则乙的行为缺乏违法性的来源和根据,故不能认定乙构成犯罪。②但是,倘若认为乙对甲的杀人行为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甲不想杀人,乙的行为使得甲产生犯意并实施了杀人行为),则可以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追究乙的刑事责任。换言之,如果认为乙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则在只有认定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才能追究乙的刑事责任。③注意:间接正犯的核心为“支配”,而在本案中,乙的行为是否对甲的杀人行为起到了关键性的支配作用,可能存在疑问。但在不承认片面的共犯前提下,也只有承认乙成立间接正犯才能追究乙的刑事责任。显然,承认片面的共犯理论具有合理性。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CD338.关于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甲为还巨额债务,闯入乙家控制其妻丙,要求丙给乙打电话,让乙准备100万元现金。乙为救妻,交付给甲100万元现金,甲给乙写下借100万元的借条。甲的行为成立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应当并罚B.甲征得妇女乙的同意,将其介绍至卖淫场所,获取组织卖淫者给付的介绍费的,甲成立拐卖妇女罪C.甲收买被拐卖的妇女乙后,强制猥亵、侮辱乙,如果甲之后又出卖乙的,则甲成立拐卖妇女罪与强制猥亵、侮辱罪,应当并罚(正确答案)D.甲明知乙收买被拐卖的儿童,仍然向其提供被收买儿童的户籍证明、出生证明的,在司法实践中,如果乙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则甲的行为也不成立犯罪(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38.[解析]①绑架罪中勒索财物的目的仅为主观目的,不要求实现,只要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即可,就表明行为人将被害人作为人质予以控制,故甲为勒索财物而实力控制丙的,成立绑架罪既遂。甲之后勒索了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即使甲写了借条,仍然属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成立敲诈勒索罪。甲的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具有通常性,属于类型性的牵连关系,成立牵连犯,应当择一重罪(从重)处罚。当然,刑法理论上也有观点认为,绑架罪包含勒索财物的内容,故甲仅成立绑架罪一罪。但无论按照哪一观点,对甲的行为都不可能以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A选项说法错误。②按照《刑法》第240条第2款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甲征得成年妇女乙的同意,将其介绍至卖淫场所,即使甲获取了组织卖淫者给付的介绍费,也不属于拐卖妇女的行为,因其不属于出卖妇女的对价,不成立拐卖妇女罪;当然,即使出卖该妇女的,因其承诺有效,也可能阻却违法性,不成立拐卖妇女罪。甲明知他人组织卖淫,而为其招募、运送卖淫人员的,成立协助组织卖淫罪。B选项说法错误。③拐卖妇女、儿童,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成立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但是,拐卖妇女、儿童,又强制猥亵、侮辱被害人的,因刑法明确区分了强奸与猥亵、侮辱,故不能认定为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而应数罪并罚。甲收买被拐卖的妇女乙,强制猥亵、侮辱乙后又出卖乙的,按照《刑法》第241条第5款的规定,甲的行为成立拐卖妇女罪。因甲还实施了强制猥亵、侮辱的行为,不属于加重情节,应独立认定为强制猥亵、侮辱罪,与拐卖妇女罪数罪并罚。C选项说法正确。④2010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规定,明知他人拐卖妇女、儿童,仍然向其提供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健康证明、出生证明或者其他帮助的,以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共犯论处。明知他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仍然向其提供被收买妇女、儿童的户籍证明、出生证明或者其他帮助的,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共犯论处,但是,收买人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除外。司法解释对此采取了最极端从属性说的观点。因此,按照司法解释,如果乙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则甲的行为也不成立犯罪。但是,刑法理论界的通说为限制从属性说,即只要收买人(正犯)实施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就意味着其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即使其具备责任阻却事由或者处罚阻却事由因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只要共犯不具备责任阻却事由与处罚阻却事由,就应当定罪处罚。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CD339.某派出所民警甲接到关于某旅店老板乙涉嫌组织卖淫的举报,即前往该旅店,但没有碰见乙,便将怀疑是卖淫女的服务员丙带回派出所连夜审讯,要她交代从事卖淫以及乙组织卖淫活动的事。由于丙拒不承认有这些事,甲便指使其他民警对丙进行多次殴打逼其交代,丙于次日晨死于审讯室。法医出具的尸检报告称:“因受外力击打造成下肢大面积皮下出血,引起患有心脏功能障碍的丙心力衰竭而死。”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刑讯逼供行为B.属于暴力取证行为(正确答案)C.应按故意杀人罪处罚(正确答案)D.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答案解析:339.[解析]①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的犯罪主体都是司法工作人员,但犯罪对象的不同,前者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后者的犯罪对象为证人。②本题中,因为丙的卖淫行为并不成立犯罪,不属于犯罪嫌疑人,因此甲的行为不成立刑讯逼供罪;对乙组织卖淫的行为而言,丙只属于证人范围,因此甲对丙使用暴力,要求其交代他人犯罪行为,属于暴力取证行为。甲指示他人暴力取证,致使被害人丙死亡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B、C选项说法正确,A、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BC340.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单选题]*A.将非法侵入住宅罪中的“侵入”解释为包括经要求退去而不退去,至少属于扩大解释(正确答案)B.入户抢劫的,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与抢劫罪,属于牵连犯C.在公共场合辱骂他人为“猪狗不如的畜生”,致使他人精神失常的,成立诽谤罪D.在车站大厅强行扒掉他人衣裤,致使众人围观的,成立强制猥亵、侮辱罪与侮辱罪,应当并罚答案解析:340.[解析]①非法侵入住宅罪中的“侵入”,是指以侵害他人住宅安宁的形式进入。侵入行为属于继续犯,开始侵入他人住宅时为着手,行为人身体的全部进入住宅时是侵入既遂。刑法理论认为,经权利人要求退去而拒不退去的,也属于非法侵入住宅的表现形式(不作为方式),但这种解释至少是扩大解释甚至是类推解释。A选项说法正确。②按照《刑法》第263条第1项的规定,入户抢劫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仅成立抢劫罪一罪;对此,不能认定为非法侵入住宅罪与抢劫罪的牵连犯。B选项说法错误。③诽谤罪中行为人散布的必须是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而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诽谤罪中所散布的事实必须足以使人信以为真的,否则不是诽谤,可能成立侮辱。因此,在公共场合辱骂他人为“猪狗不如的畜生”,致使他人精神失常的,不成立诽谤罪,而成立侮辱罪。C选项说法错误。④行为人在车站大厅强行扒掉他人衣裤,致使众人围观的,既侵犯了他人广义的性的自主决定权,成立强制猥亵、侮辱罪,也以暴力方式公然侵犯了他人名誉,成立侮辱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A341.关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甲征得17周岁的夏某同意,摘其一个肾脏后卖给他人,所获3万元全部交给夏某。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B.乙将自己1岁的女儿出卖,获利6万元用于赌博。对乙出卖女儿的行为,应以遗弃罪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丙为索债将吴某绑于地下室。吴某挣脱后,驾车离开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丙的行为不属于非法拘禁致人死亡D.丁和朋友为寻求刺激,在大街上追逐、拦截两位女生。丁的行为构成强制侮辱罪(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41.[解析]①按照《刑法》第234条之一第2款的规定,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的,成立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因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没有承诺捐献器官的权利,任何摘取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的器官的,根据案件具体情形,成立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A选项说法正确。②行为人应当扶养、能扶养而不扶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并对被害人的生命具有抽象危险的,成立遗弃罪。拐卖儿童行为包含单纯贩卖儿童的行为,也包括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乙将亲生女儿出卖给他人,对女儿没有造成抽象的生命危险,不成立遗弃罪,但成立拐卖儿童罪。B选项说法错误。③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属于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要求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过失导致被害人死亡。吴某的死亡并非丙的非法拘禁行为造成,故丙的非法拘禁行为与吴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丙的行为不属于非法拘禁致人死亡。C选项说法正确。④强制猥亵、侮辱罪是侵犯他人广义的性的自主决定权的行为。丁和朋友为寻求刺激,在大街上追逐、拦截两位女生,并未侵犯他人的性的自主决定权,而是扰乱社会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应构成寻衅滋事罪。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BD342.甲在公交车上发现钱包丢失,怀疑是旁边乙偷盗。为了抓住乙,甲故意把自己手机(价值3000元)偷偷放到乙包里,然后报警了。警察到来后,在乙包中搜查出甲的手机,但未发现甲的钱包。此时甲意识到弄错了,但担心说出来实情对自己不利,故没有跟警察解释纠正,后来乙被判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单选题]*A.甲虽然有捏造事实的行为,没有诬告的故意,所以不构成诬告陷害罪B.因为乙被判处缓刑,故甲不构成诬告陷害罪C.甲的诬告陷害罪从发现不是乙偷钱包但没有澄清时开始着手D.甲有捏造诬告故意,造成实际的后果,符合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42.[解析]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向公安、司法机关或有关国家机关告发捏造的犯罪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1)①诬告陷害罪中“捏造事实”属于预备行为,“诬告陷害”是实行行为。甲将自己手机偷放入乙包里,造成乙盗窃自己手机的假象,属于诬告陷害罪的预备行为。甲报警的行为属于诬告陷害实行行为的着手,因为甲告发的行为可能构成盗窃罪,有导致乙受刑事追究的具体、紧迫的危险。②注意:即使乙盗窃了甲的钱包,甲诬告乙盗窃手机的行为也是诬告陷害的行为,因为将轻罪事实捏造为重罪事实予以告发的,或者诬告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更严重的处罚的,都属于诬告陷害行为。C选项说法错误。(2)甲在诬告陷害时具有诬告陷害的故意。理由在于:甲明知自己所告发的是虚假的犯罪事实,可能使乙收到更严重的处罚,仍然实施该行为,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A选项说法错误。(3)①诬告陷害罪的成立,还要求行为人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其中“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是主观目的,但不等于“意图使他人受刑罚处罚”,即主要具有使他人受到司法机关立案、侦查、起诉或者审判的目的即可,而不要求使他人实际收到刑罚处罚,更不要求必须受到实刑的处罚。②因此,诬告陷害乙盗窃手机,甲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C选项说法错误。(4)甲捏造乙的犯罪事实,故意向司法机关诬告陷害,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刑事追究活动,构成诬告陷害罪既遂。D选项说法正确。答案:D343.关于暴力取证罪,下列哪些选项错误?*A.某公司保安队长甲为了查清单位电脑失窃的事实,使用暴力方法逼迫目击证人乙提供证言的,甲成立暴力取证罪(正确答案)B.警察甲在询问证人乙的过程中,因乙语气很轻蔑,一怒之下将乙打成轻伤的,甲成立暴力取证罪(正确答案)C.警察甲为了将李某的杀人案件办成“铁案”,对不知道真相的乙以使用暴力相威胁,逼迫乙证实目睹了李某杀人事实的,甲成立暴力取证罪(正确答案)D.警察甲使用暴力手段逼取证人证言,致使证人抢救无效而死亡的,甲成立暴力取证罪的结果加重犯(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43.[解析]按照《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成立暴力取证罪。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①暴力取证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公司保安队长甲不属于司法工作人员,故甲为了查清单位电脑失窃的事实,使用暴力方法逼迫目击证人乙提供证言的,甲不成立暴力取证罪。A选项说法错误。②暴力取证罪的行为是“逼取证人证言”,即强迫证人做出证言(口头或书面陈述),包括逼取证人提供证言、提供有利于当事人的证言或者不利于当事人的证言。警察甲在询问证人乙时,因乙语气很轻蔑而将其打伤的,不成立暴力取证罪。B选项说法错误。③暴力取证罪中的“证人”,包括狭义的证人、被害人、鉴定人、不具有作证资格的人、不知道案件真相的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证人。但是,成立暴力取证罪,要求行为人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如果没有实施暴力行为,而是以暴力相威胁的,不成立暴力取证罪。虽然不知道真相的乙可能成为暴力取证罪的对象,但甲并未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而是以暴力相威胁逼迫证人,故甲的行为不成立暴力取证罪。C选项说法错误。④暴力取证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并从重处罚。即刑法将暴力取证罪的结果加重犯拟制为故意伤害罪、故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