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名师课件2_第1页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名师课件2_第2页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名师课件2_第3页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名师课件2_第4页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名师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标导航〕1.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2.以东亚产业转移为例,说明产业在国内和国际间转移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内容概要〕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程度空前紧密。本章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阐述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东亚地区为例,阐释了产业转移。每一节的知识结构,都是由现象入手,溯“因”(原因)释“果”(结果或影响)。

本章共分两节,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内容,但都紧紧围绕资源和产业的空间移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首先从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一般不具有流动性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两个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典型案例,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转移等方面剖析西气东输的原因。之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输的积极影响和注意问题。第二节“产业转移”,结合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大量具体资料,逐一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及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结构简明清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都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重大工程,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热点。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日益广泛和活跃。因此,该部分知识是我们高考备考的热点之一。〔学法点拨〕本章内容理论性较强,同时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要注意案例分析方法的掌握,从案例分析中掌握地理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与综合性特征。学习该部分内容,还要结合身边的典型事例,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前新知导学1.了解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3.理解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4.掌握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意义。很不均匀

流动性

不平衡

天然气开发建设

轮南

广州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具体原因。①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新疆、青海、__________川渝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2)具体战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__________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的油气发展战略。经济

经济增长

勘探开发

就业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缓解__________的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2)发挥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用户管网建设等产业发展。能源紧缺

经济

技术

3.对资源利用的影响:西气东输将西部地区的________优势与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4.对环境的影响:资源

经济、技术

地区原因具体影响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_____________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__________减少农民对________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_______压力改善大气质量

天然气

薪柴

环境

疑难点拨: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我国跨区域调配工程。我国为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而建设的大型工程很多,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3.西部大开发的目的。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可以看作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根本目的,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1.判断正误。(1)能缩小资源生产重心与资源消费重心之间距离的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西气东输的目的地仅为上海市。(

)(3)西气东输将西部的资源输往东部地区,会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

×

×

×

解析:(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适应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和资源的需求不均的主要措施。(2)西气东输的目的是缓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形成的能源紧张局面,上海市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东至点,不是唯一的目的地。(3)西气东输将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了东部地区,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4)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也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2.问题思考。(1)东部与中西部比较,在能源消费与矿物能源生产方面各有什么特点?(2)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3)西气东输的干线为什么经过大中城市?(4)西气东输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哪个分布区,具体体现是什么?答案:(1)从能源消费量来看,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更大于西部地区;从能源生产量来看,东部地区在原油生产方面比西部和中部地区量都大,但原煤生产量小于西部和中部,天然气生产量更是大大小于西部地区。总体来说,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2)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具有利用天然气资源的广阔空间,市场需求量大。(3)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干线多经过大中城市是因为大中城市人口众多,工业、企业较多,能源需求量大,消费量大,市场广阔。(4)中西部地区。管道途经的中西部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课堂互动探究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知识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如下图所示:2.西气东输工程概况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新疆至上海、广州、香港的输气管道。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起止点轮南—上海(一线)霍尔果斯口岸—广州、香港(二线)穿越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穿越河流黄河—淮河—长江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区位城市的分布3.西气东输工程的区位条件(1)有利条件①资源优势: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气源地,可确保稳定供气30年;长庆油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补充气源地。②技术保障:已建立了地质勘探、开发、输送、炼制及辅助生产、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③广阔市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消费密度大,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利用天然气的空间广阔。(2)不利条件①管线长:输气距离远,管线长度长,工程量大。②地形障碍:经过不同的地势阶梯,地势起伏大,地貌复杂。③河流障碍: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艰巨。④环境脆弱:经过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西气东输二线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2)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道没有经过的省区是(

)A.甘肃 B.宁夏C.湖北 D.安徽(3)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气分布于(

)A.东北 B.华北C.西北 D.华南D

D

C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二线自西北向东南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没有经过云贵高原。第(2)题,根据二线工程主干道走向可以看出,经过甘肃、宁夏和湖北,没有经过安徽。第(3)题,西北是目前我国天然气开发最具潜力的地区,因为这里的天然气储量大、质量好,开发晚。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西气东输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的需要,西气东输能够实现资源生产和消费的优化配置。(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知识点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如下图所示: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客观要求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输送、使用方便,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须加大天然气开发和使用,从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如下图所示: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2.我国天然气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非常丰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B.改善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C.发展西部地区的油气工业D.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D

(2)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②西部人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产田的生产和外运需要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⑤中西部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A.①②③

B.①③④C.③④⑤

D.②③⑤A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不再开采石油、天然气B.东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量递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C.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将会成为我国开发的重点D.西部地区将大力开采石油、天然气,供应资源日益短缺的东部地区A

【解析】

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能源开采后备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而把开发的重点移到能源丰富的西部。第(2)题,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的开发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题干问的是社会经济条件。第(3)题,东部地区主力油气田的开采已到了中后期,增产难度加大,导致东部地区供需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但对于东部油气田,不是不再开采,而是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1.西气东输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为沿途各省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2.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对经济发展往往是“双赢”的,对生态环境而言却有利有弊。知识点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项目地区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投资效应和骨干工程的带动效应)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a.管网改造、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等配套系统;b.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区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质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3.对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是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根本目的,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1)协调区域发展的途径。加强区际联系,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将某一生产要素配备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区域,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2)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影响。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于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西横贯9个省区,最终到达上海市,全长4200千米。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材料二2011年6月30日,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投产,这标志着中亚—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全线贯通送气,来自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的天然气可以直达珠江三角洲。2016年向东部地区输送419.5亿立方米天然气。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三国内最重要的天然气管道之一——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整个项目将覆盖国内十个省市,其首站仍然和西气东输一线与二线一样,设在新疆,且部分管道走向与西气东输二线并行。整个项目总投资突破千亿元,气源地仍为中亚。2016年12月12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建成通气。(1)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无一例外地选择经过河西走廊,而不是直线距离更近的柴达木盆地,原因是什么?(2)规划中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霍尔果斯至中卫段将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并行,简述其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陆续修建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工程的主要意义。【答案】

(1)与柴达木盆地相比,河西走廊无高大山脉阻挡;海拔较低;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便于施工。(2)便于施工、监管及后期维护;降低投资成本、维护成本及安全风险等。(3)开发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管道建设将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城市、乡镇居民的生活,改变了居民的用能方式;增强了天然气的供应保障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天然气的供需矛盾。【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都选择经过河西走廊而不是柴达木盆地,主要与柴达木盆地的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有关。第(2)题,三线工程选择与二线工程并行,可直接借助二线工程的现有条件,便于管理、施工监管及后期维护;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长,线路的设计、勘探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三线工程部分路段选择与二线工程并行,可降低投资成本和安全风险。第(3)题,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西电东送工程是“十五”规划的重点实施项目,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和骨干工程,是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的双赢举措。西电东送工程将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川渝电网联网,可实现水火互补、丰枯互补和跨区域补偿调节,并使各个大区电网的电力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西电东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下表所示:知识点四西电东送工程含义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地原因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分布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费量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通道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意义经济效益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改变这里电力供给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环境效益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和水土保持;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对输入地的意义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对输出地的意义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方法技巧】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3)安全系数高。(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4.(2017·江苏四市联考)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16年11月24日正式投入运行。工程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镇。该工程建成后,年送电量约400亿千瓦时。下图为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晋、冀 B.晋、京C.秦、冀 D.秦、京

(2)建设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

)A.沼气 B.核能C.地热 D.风能A

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山西和河北,简称分别是晋、冀。第(2)题,蒙西地区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故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图表技能培养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见下图:析图步骤析图重点析原因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析路线东线:长江—京杭运河—天津。中线:长江—丹江口水库—北京。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黄河析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受水区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增加受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问题分析思路(以南水北调东线为例)(1)从调出区分析。使调出区径流量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2)从沿线地区分析。给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