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2022-2023年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题自主过关(原卷版)
解题指导
考查范围学生能理解浅近的文言文
考查内容(1)注释;(2)译句;(3)相关问题。
考查题型(1)选择题(2)阅读题
考查类型课外单篇阅读;课内和课外比较阅读;课外多篇比较阅读。
考查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1)学生能够用原文理解内容同时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
(2)重点掌握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解题方法(3)注意古今句式的差异,准确、完整、生动地翻译文句。
(4)培养学生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能力。
单篇阅读
(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
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一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不自一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迄乎成()(2)可恃而不可恃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3.本文第②段是如何论证“为学”的重要性的?
4.清举一个事例,论证“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观点。
(二)司马光邵佰温
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②以为不然,力争之。神宗用
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温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
士知永兴军
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颗曰:“朕召司马光,卿
度光来否?"颗对曰:“隆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帝曰:“未论用其言,
如光者常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帝与左
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
人。”帝之眷礼于公不衰如此。(节选自邵伯温《那氏闻见前录》)
注释:①荆公:指王安石②温公:指司马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B.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己/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C.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D.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
2.把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想改革祖宗的法律制度,实行新法,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
B.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可见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
C.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许州知州,司马光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
D.皇帝直看重且礼遇司马光,认为如果他常伴身边,自己可以无过失。
(三)
(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十五日),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
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
自是岁以为常。
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
卖菜者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绐(骗)之曰:“中
国丰饶,酒食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缗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
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B.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C.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D.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2.翻译。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即位就马上组织表演活动,规模大,时间长,花费多。
B.隋炀帝请外国人到洛阳丰都市场去做生意,外国人欣然同意。
C.隋炀帝下令装饰店铺,店堂摆满珍稀货物,商人们服饰华丽。
D.隋炀帝要求,外国客人到酒店吃饭,必须按双倍的价格付钱。
(四)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①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
我‘,则何如?今有璞玉②于此,虽万镒领,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
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②璞玉:未雕琢加工过的玉。③镒(yi):古代重量
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以为能胜其任也()(2)匠人斫而个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3.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待?他是采用什么方式劝谏齐王的?
(五)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
富、欧阳咒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⑤,至京师
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
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二处)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般目的一项是()
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记》)
B.先生奇轼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魏学海《核舟记》)
C.则己私识之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陟葬,而墓碑出/陟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童子何用知之?
(2)此四人者,人杰也。
4.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六)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
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
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
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选自《宋史》)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时敌众十余倍于我()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比较阅读
(-)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
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镂,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土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
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
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日:“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
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
不敢击。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之数岁(年)B.因复更射之(重新)
C.广之猫兵(将军)D.上山殍(布阵)
2.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如此以百骑走/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B.发即应弦而倒/泉香而酒洌
C.汉之飞将军/杀之以应陈涉D.以坚其意/其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
侵犯。
B.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
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D.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
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二)
[甲]李登华子岗,^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
舂,复与疏钟相闻。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鳏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
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星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晕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率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B.其一点坐于前
C.暧白玉之环D.目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实星欲界之仙都。②然号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闻。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闻焉。
D.①倘能丛我游乎?②请丛吏夜归。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
弗牵,强②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
喻矣。(节选自(礼记•学记》)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
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礼
记•学记》)
【注释】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①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敢君子之教喻也
(2)师选而功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
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
《列子•汤问》)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
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
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香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
妙处也。(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
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
(2)伯牙乃畲琴而叹曰()
(3)皆宜远观()
(4)悉是晚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
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五)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
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
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④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
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
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注释】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B.未果,寻病终(寻找)
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
D.而屡易其号(多次)
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
B.老于此五物之间
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D.以志吾之乐尔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
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
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
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甲】【乙】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虚
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间答的形式,
诙谐、幽默地表达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后闲适生活的向往。
4.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是为五一尔,奈何?
5.【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空均用原文填空)
自我反思
纠错笔记
学习小组验收签字:
2022-2023年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题自主过关(解析版)
解即指导
一
考查范围学生能理解浅近的文言文
考查内容(1)注释;(2)译句;(3)相关问题。
考查题型(1)选择题(2)阅读题
考查类型课外单篇阅读;课内和课外比较阅读;课外多篇比较阅读。
考查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2)学生能够用原文理解内容同时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
(2)重点掌握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
解题方法象。
(3)注意古今句式的差异,准确、完整、生动地翻译文句。
(4)培养学生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能力。
单篇阅读
(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一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
可限也;不自一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迄乎成()(2)可恃而不可恃也()
答案:迄:到(2)恃:依移
解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
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答案:(1)做它,那么难的也就容易了。(2)我的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解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
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为”“则”“亦”
“材”“庸”“逮”,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
写出译句。
3.本文第②段是如何论证“为学”的重要性的?
答案:通过对比论证了人最终的成就不是取决于资质,而是取决于能否坚持学习。
解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
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为”“则”“亦”
“材”“庸”“逮”,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
直接写出译句。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第二段文字,疏通文意,抓住“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吾资之一聪倍人也”两句,分析本段两层内容,即可了解本段对比论证的方法。
4.清举一个事例,论证“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观点。
答案:示例:在《伤仲永》一文中,仲永幼时“指物作诗立就”,因其父“日扳仲水环
渴于邑人。不使学”,最终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充分证明了“自恃其聪与敏而不
学者,自败者也”。
解析: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此句的意思,即指一
个人再聪明而不学习也会自己招致损害,此由自然想到《伤仲永》一文中的例子。
(二)司马光邵佰温
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②以为不然,力争之。
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温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温公坚求去帝丕得已
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一
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颍曰:“朕召司马
光,卿度光来否?"颍对曰:“隆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帝曰:
“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
《资治通鉴》。帝与左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
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帝之眷礼于公不衰如此。(节选自邵伯温《那氏闻见前
录》)
注释:①荆公:指王安石②温公:指司马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B.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C.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D.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
句意为:司马光坚决请求离职,皇帝不得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温
公坚求去”是司马光的态度,''帝不得已"写皇帝无没办法,”乃除端明殿学士”写皇帝的
任命,“知永兴军”是司马光的职务。据此可断为: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己/乃除端明殿学士
/知永兴军;故选B。
2.把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
答案词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以,介词,用;辞,推辞;
拜,任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想改革祖宗的法律制度,实行新法,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
B.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可见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
C.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许州知州,司马光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
D.皇帝直看重且礼遇司马光,认为如果他常伴身边,自己可以无过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A.由“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
可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变对意见,“以为不然,力争之”。因此本项中“司马光没把它
当回事”说法错误。
B.由“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可知皇帝对司马光的任命是真心的。因此本
项中“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说法错误;
C.由“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司马光拒绝担任许州知州,
请求改任留司御史台,以便于编修《资治通鉴》,可见这时他还没有着手编修《资治通鉴》。
因此本项”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说法错误;故选D
参考译文:
王安石想要变更祖宗留下来的法度,推行新法,辞退原先的年龄老的大臣,任用新进的
年轻人,司马光认为不正确,据理力争。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任命司马光为枢副
使,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司马光坚决请求离职,皇帝不得
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
皇帝一心想任用司马光,下诏让他担任许州的知州,命令他到皇宫来。正要下诏,皇帝
问监察御史里行程颍说:“我想召见司马光,你觉得他能来吗?”程顾说:“陛下您能采纳
他的建议,他就一定来;陛下不能采纳他的建议,他一定不会来。”皇帝说:“不要谈论采
纳他的建议,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常在左右,做皇帝的必然能不犯过错。”司马光果然辞谢任
命,请求到西京留司御史台任职,以便编修《资治通鉴》。皇帝与左丞蒲宗孟谈论人才,提
到司马光,皇帝说:“像司马光这样的,不用说别的事,单是他辞任枢密这一件事,我从即
位以来,只见到他一个能做到。”皇帝对司马光念念不忘,以至于此。
(三)
(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十五日),于端门街盛陈百
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
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
物华盛,卖菜者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绐(骗)
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缗帛缠树,曰:“史
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B.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C.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D.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答案:A
解析:1.语句“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的意思是:中国也有穷人,
衣不遮体,怎么不把这些丝绸送给他们,为什么却用来缠树呢?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中国
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故选A。
2.翻译。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
答案:隋炀帝因为各番国的首领都汇集在洛阳,正月十五日(丁丑),在端门街隆重地举行
百戏(文艺)表演。
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
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把)、
毕(全,都)、于(在)、盛陈(隆重地举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即位就马上组织表演活动,规模大,时间长,花费多。
B.隋炀帝请外国人到洛阳丰都市场去做生意,外国人欣然同意。
C.隋炀帝下令装饰店铺,店堂摆满珍稀货物,商人们服饰华丽。
D.隋炀帝要求,外国客人到酒店吃饭,必须按双倍的价格付钱。
答案:C
解析:A.不正确,由“(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可知,隋炀帝不是即
位就马上组织表演活动;
B.不正确,从“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可知,不是“隋炀帝请外国人到洛阳丰都市
场去做生意,外国人欣然同意”;
D.不正确,从“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可知,不是“必须按
双倍的价格付钱”,而是不收钱。故选C。
参考译文:
(隋炀帝)大业六年,因为各藩国首领都聚集在洛阳,便于正月十五在端门街举办各种
戏曲演出。戏场四周长五千步,场内手执各种乐器的就有一万八千人,乐曲声传到数十里之
外。通宵达旦灯火辉煌,照耀天地,整整一个月才结束。花费的钱数万。从此以后年年如此。
各蕃国首领请求到洛阳的丰都市场做买卖,隋炀帝批准了。事先下令整修装饰店铺,屋
檐造型一致,店内挂满帷帐,堆积各种珍贵货物,来往的人也必须穿上华丽的服装,就连卖
菜的也要用龙须席铺地。只要有外族的客人路过酒店饭馆,便令店主把他们请入店内就坐,
让他们吃个酒足饭饱再走,不收钱,哄骗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饭历来不收钱。”外族客
人惊叹不已。其中也有聪明的,有所察觉,看到用丝绸缠树,就说:“中国也有穷人,衣不
遮体,怎么不把这些丝绸送给他们,却用来缠树呢?”市场上的人羞愧得无言以对。
(四)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①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
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
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②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
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②璞玉:未雕琢加工过的玉。③镒(yi):古
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以为能胜其任也()(2)匠人斫而少之()
答案:(1).(1)经得住/能承担(2).(2)使变小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
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
题的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胜”:能承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
容是作答的关键。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答案:暂且舍去/放弃你所学的(本领),听从我(的吩咐去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
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
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
的翻译,如“姑:姑且。舍:放弃。”
3.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待?他是采用什么方式劝谏齐王的?
答案:治国要发挥人才的特长/信任人才、给人才以自由/让贤人发挥各自的本领/用贤图
治,让他们学以致用。(或:不要钳制人才、束缚贤人的手脚/不能依着统治者的好恶爱憎
或个性来治理国家。)借用木匠和玉匠设喻/类比来劝谏齐王。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抓住孟子的话:至于治国家,则曰:‘姑
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意思是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
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
不同呢?”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与教玉人雕琢玉一样,这样做才会学有所用,用必所学。希望
治理国家要发挥人才的特长。第二问,孟子用工匠加工木料、玉匠雕琢玉石作为比喻,强调
统治者要发挥人才的特长,不能因统治者的武断而浪费人才。
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
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
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
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吗?设想现在有块璞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
必定要叫玉人来雕琢加工。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
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
(五)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
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
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
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久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己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⑤,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
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二处)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答案: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
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
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子“吾
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的意思是:我知道他的为人,大概已经十五年了,却没
有见到他一面。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记》)
B.先生奇轼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魏学海《核舟记》)
C.则已私识之矣/吾妻之美我者,手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即葬,而墓碑出/%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以”分别为“拿,用”和“因为”;
B.选项中的“奇”的意思分别为“认为……奇”和“余数”;C.选项中的“私”分别是“私
自”和“偏爱”;D.选项中的“既”都是“已经”的意思。故选D。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童子何用知之?
(2)此四人者,人杰也。
答案:(1)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2)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童子(小孩子)、何(什
么)、知(知道)”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此(这)、者……也(表判断)”几
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钦佩、仰慕;从他读范仲淹墓碑“至流涕”和对自己不能认识范仲淹十分遗憾等
可以看出。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体味作者的情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
体内容分析作答。从“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和“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
其面,岂非命也欤?”可以看出,苏轼从小就对范仲淹钦佩和仰慕,为自己不能认识范仲淹
而感到遗憾。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进入乡下的私塾学习,有一位从京师来的
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的老师看。苏轼在旁边偷看,就能够诵
读通晓文中的语句,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
有什么用?"苏轼说:’‘(如果)他们是神仙,(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
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对苏轼说的话感到惊奇,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
告诉了苏轼,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
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
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苏轼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
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六)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
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
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
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
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选自《宋史》)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4敌众十余倍于我()
答案:(1)同样(2)考虑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兔子,弄清文意。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答案: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弄清句子中的停顿规律,就能较好地完
成。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
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的形象。从“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
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分析战情做出正确决策。从“下令日:'今
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做战前动员。从“士卒知必死,无不
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看出宗泽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
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先锋官回
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
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
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退
却几十里。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假
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
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比较阅读
(一)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
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镶,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土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
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
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
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
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
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
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之数与(年)B.因复更射之(重新)
C.广之将兵(将军)D.上山呼(布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
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
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项“将”是“率领、带领”的意思。
2.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如此以百骑走/君/五十里之地存者B.发即应弦加倒/泉香画酒洌
C.汉之飞将军/杀之以应陈涉D.以坚基意/再如土石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
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
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以”都是“凭借”的意思;B项“而”
分别表示“修饰”和“并列”;C项“之”分别是“结构助词”和“代词”;D项“其”分
别是“代词”和“加强语气”的用法。故选A。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
敢来此侵犯。
B.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
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D.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
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
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B项表示错误,“作
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不是因为眼力不佳,而是为了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①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策马往回跑。②那些敌人以为我们要逃跑,现
在(我们)都解鞍来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图。③只是缺少像我
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
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
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恐”是“惊恐、
害怕”的意思,“虏”意思是“敌人”,“但”是“只”的意思。
(二)
[甲]事登华子岗,辆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回。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鳏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丛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星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租车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厅装修与品牌推广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产品组装加工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商平台法律风险防范与合规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城市核心区二手房交易中介合同2篇
- 封窗合同范本(2篇)
- 展会参展商培训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合同标准文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争议调解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项目股权出资转让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生产主管年度工作计划
- 2025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 高中家长会 高二寒假线上家长会课件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
- 违规行为与处罚管理制度
- 个人教师述职报告锦集10篇
- 四川省等八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演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内部培训师培训》课件
- 《雷达原理》课件-3.3.3教学课件:相控阵雷达
- 西方史学史课件3教学
- 2024年中国医药研发蓝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