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考考前模拟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各选项是针对图甲、乙、丙、丁之间关系的判断,其中有误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

A噬菌体蓝藻细菌原核生物

B核糖体细胞核细胞质真核细胞结构

物质跨膜运输

C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方式

染色体异常遗单基因遗

D苯丙酮尿症人类遗传病

传病传病

A.AB.BC.CD.D

2.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各种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属于正常的体液免疫

B.所有过敏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迅速

C.胸腺发育不良会严重削弱特异性免疫功能

D.婴儿感染HIV会导致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3.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共有的细胞器

②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也是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之一

③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④在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时,细胞中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活动加强

⑤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液泡和细胞核

⑥叶绿体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线粒体只能进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4.果蝇的眼色有一种隐性突变体——猩红眼行]、)。研究者获得了两个新的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朱砂眼a(r2r2)

和朱砂眼b(r3r3),做了如下杂交实验。据此分析不令写的是

组别亲本组合耳

I朱砂眼ax猩红眼野生型

II朱砂眼ax朱砂眼b朱砂眼

III朱砂眼bx猩红眼野生型

A.L和G不是等位基因

B.々和q是等位基因

C.q和q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III组F]的自交后代一定出现性状分离

5.科研人员根据某种群一百年间的数量变化绘制了图示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前20年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B.第20年与第50年该种群数量相等

C.第50年到第80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第80年到第100年该种群表现为“J”型增长

6.羽毛球双打比赛时,运动员奔跑、扣杀、密切配合,下列对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扣杀动作完成所依赖的神经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B.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双打时球员之间的配合是条件反射,有大脑的参与

D.运动会促使肌肉细胞内的糖原大量水解以补充血糖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染色体为2n=24,约有17000多个基因)细胞作材料,通过显微镜技

术研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请回答:

(1)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的理由是,也有人提出“染色体在基因上”,请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染色体在基因上”假说不成立的依据(答出两点即可)。

(2)已知蝗虫体色的黑色由隐性基因控制,但不知道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现欲通

过调查方法初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①方案:寻找种群中足够数量的黑色蝗虫个体进行调查,统计°

②请写出预测结果及结论0

8.(10分)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芦花羽毛基因(A)对非芦花羽毛基因(a)

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非芦花鸡没有)请回答:

(1)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O

(2)养鸡场为了多得母鸡多产蛋,应选择亲本表现型为的个体杂交,通过选择羽毛的雏鸡进一步养殖

便可达到目的。

(3)遗传学家发现少数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这种

方式产生的后代中,雄性的比例是—o(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胚胎不能存活)

(4)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红眼基因(B)与相对应的白眼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白眼与鸡的

非芦花羽毛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请分析这两种性状在遗传上的相同点是:①一②—

9.(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脊髓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高位截瘫后,人体大小便失禁,不受意识控制,这说明»同时高位截瘫后,某些内脏活动会出

现异常,但一段时间后又会逐渐恢复,这说明O

(2)动物脊髓离断后,也出现了上述变化,为了进一步证明脊髓的调节作用,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可以

.(写出关键的实验操作即可)。

(3)病毒入侵脊髓前角运动神径元,会导致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此病的治愈依赖于免疫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功能。

10.(10分)为了研究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数量和种类,有人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5cm

固定面枳用无菌棉取样

(1)在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中,培养基中必须含有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水、无机盐、碳源和等成分;

在倒平板时,需待培养基冷却至5PC左右时,在附近倒平板,待平板冷却后需倒置,其原因是

(2)图中采取的接种方法是,实验结束后,所用的培养基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的原因是

(3)若按图中方法取样,测定某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数量,制成11mL菌悬液中,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1.1mL稀释

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8、41和4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个/cm2。该方法计

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结果偏(填“高”或“低”),原因是O

11.(15分)很多植物的提取物可营养皮肤,作为美容添加剂应用于化妆品行业。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

的问题:

(1)若要提取的植物有效成分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则可采用水蒸气蒸储法提取,这是利用

将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可使油水出现明显分层,

分离得到的油层应加入进行除水。

(2)在用水蒸气蒸偏法提取的过程巾,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提取物的品质,例如,会导致产品的品质比

较差。如果要提高提取物的晶质,就需要延长O

(3)如果通过萃取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为防止有效成分在高温下分解,应选择的萃取剂萃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甲、乙、丙、丁之间的关系图,其中丁包含了丙和乙,丙又包含了甲,回忆生物的分类、细胞结构、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人类遗传病的种类等知识点,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详解】

A、噬菌体(甲)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真核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细胞质中有核糖体,B正确;

C、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

D、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正确。

故选A„

2、C

【解析】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

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

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

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

A、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能力过强,A错误;

B、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但是并非所有过敏反应都反应迅速,B错误;

C、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而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因此胸腺发育不良会严重削弱特异性免疫功能,C正

确;

D、婴儿感染HIV会导致后天性免疫缺乏病,D错误。

故选Co

3、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

结构的异同。

【详解】

①噬菌体是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①错误;

②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错误;

③蓝藻没有叶绿体,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是叶绿体,③错误;

④在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时,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线粒体的活动加强,而核糖体和内质网的活动并没有加强,④错误;

⑤植物的成熟细胞都有液泡和细胞核,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则没有液泡和细胞核,⑤正确;

⑥叶绿体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线粒体只能进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⑥正确。

故选B。

4、C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

A、根据第I组杂交朱砂眼a和猩红眼杂交,子代全为野生型,说明朱砂眼a和猩红眼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第I

组朱砂眼a基因型为RiRj2r2,第III组猩红眼基因型为子代全为R^R2r表现为野生型,因此口和不

是等位基因,A正确;

B、根据第H组杂交结果,朱砂眼a和朱砂眼b杂交,子代全为朱砂眼,说明朱砂眼ab实际上是一种性状,因此j

和j是等位基因,B正确;

C、根据第HI组杂交朱砂眼b和猩红眼杂交,子代全为野生型,说明了一和口是非等位基因,但由于一条染色体上有

多个基因,所以勺和q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根据C项的分析亲代HI组杂交朱砂眼b的基因型为RiR/3r3,猩红眼的基因型为ririR3R3,所以子代全为

自交后代一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Co

【点睛】

本题要深刻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如果是由1对基因控制的则子代与亲代相同,如果是两对基因

则为野生型。

5、B

【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它有很多特征,如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性比

率、分布型等。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

型,可以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

(“J”形增长)。逻辑斯蒂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

像字母S,又称“S”形增长曲线。

【详解】

A、九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前20年九=1,表明该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密度基本不变,A

正确;

B、第20年与第50年虽然九都等于1,但由于前一年的基数不同,所以种群数量不相等,B错误;

C、第50年到第80年Z>1,且在不断增大,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

D、第80年到第100年41,且保持不变,说明该种群表现为“J”型增长,D正确。

故选B。

6、D

【解析】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

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详解】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扣杀动作完成所依赖的神经结构为反射弧,A正确。

B、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正确;

C、双打时球员之间的配合是条件反射,有大脑的参与,C正确;

D、肌肉细胞中含有的是肌糖原,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浓度,肌糖原不可以分解为葡萄糖,不能

补充血糖,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基因不能;基因比染色体小;控制性状

的基因的个数比染色体的数目多雌雄个体数量比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相当,则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上;

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有明显差异(黑色雌性数量少于黑色雄性数量),则控制黑色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即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2、应用统计调查判断基因位置方法:统计具该性状的个体,观察该性状在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中的比例,看是否具

有显著差异,如果具有显著差异,则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分为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Y遗传,若是隐

性性状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是伴X隐性遗传,如果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是伴X显性遗传,如果只在雄性个体

中出现,则是伴Y遗传;如果在雌雄个体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则是常染色体遗传。

【详解】

(1)萨顿在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

说。因为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基因不能,故基因比染色体小,控制性状的基因的个数比染色体的数目多,故

可判断“染色体在基因上”假说不成立。

(2)已知蝗虫体色的黑色由隐性基因控制,要判断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寻找种

群中足够数量的黑色蝗虫个体进行调查,统计雌雄个体数量比。

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相当,则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有明显差异(黑色雌性数量少于黑色雄性数量),则控制黑色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常染色体遗传、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通过调查统计方法确定基因的位置,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

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应用调查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8、ZAZA、ZAZa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非芦花1/5两性状都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都

是伴性遗传(或遗传与性别相关)具有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特点

【解析】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即伴性遗传,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控制鸡的羽毛的颜色的

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芦花对于非芦花为显性,雄鸡存在的基因型有ZAZA、ZAZa,ZaZa,雌鸡存在的基因型有ZAW、

ZaW=

【详解】

(1)芦花为显性,因此芦花雄鸡的基因型是ZAZA或ZAZa。

(2)伴性遗传通常采用隐雌和显雄的杂交组合进行性别鉴定,因此要通过毛色直接判断家鸡的性别,可采用芦花雌鸡

(ZAW)、非芦花雄鸡(Z3Z“)的个体杂交,后代的非芦花羽毛就是母鸡。

(3)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若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是W,三个极体的染色体分别是W、Z、Z,后代的染色

体组成是WW、2ZW,其中WW不能存活,若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是Z,三个极体的染色体分别是Z、W,W,

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是ZZ,2ZW,所以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理论

上雌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几率是1/5。

(4)控制果蝇的白眼与鸡的非芦花羽毛的基因均位于性染色体上,遵循伴性遗传。控制果蝇的白眼与鸡的非芦花羽毛

的性状均由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均具有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特点。

【点睛】

本题是对于ZW型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

的重点。

9、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或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或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控制相关

内脏活动的调节(低级)中枢在脊髓(或脊髓含有控制内脏活动的调节(低级)中枢)破坏/抑制小鼠离断下方的

脊髓(或剪断脊髓传出神经)防卫(防御)和清除

【解析】

1、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

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

(1)高位截瘫后,人体大小便失禁,不受意识控制,排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而意识的产生是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因

此上述实例说明低级中枢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同时高位截瘫后,由于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

某些内脏活动会出现异常,但一段时间后又会逐渐恢复,这说明控制相关内脏活动的调节(低级)中枢在脊髓。

(2)根据题意,为了进一步证明脊髓的调节作用,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可以破坏小鼠离断下方的脊髓,观察小鼠的现

象。

(3)病毒入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会导致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该病的发生是由于病毒入侵引起的,病毒

属于抗原,因此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最终将病毒清

除,治愈患者,因此该病的治疗依赖免疫系统的防卫和清除功能。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脊髓的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的特点和

实例,理解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和影响的关系,能够根据题意和条件设计实验验证脊髓低级中枢的调节作用,

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和清除功能的表现,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氮源酒精灯火焰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

染稀释涂布平板法防止污染环境或感染其他生物161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

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解析】

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目,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直接计数,也可用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微生物接种于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计数菌落数目计算培养液中微生物的

数目。由于采用第一种方法计数时不能剔除死菌,采用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