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代后期所办厂矿组织形式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办招商集股四种:有些是同一时期的不同企业,有些是同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如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甲午战后清政府又放开民间开办企业。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程度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清政府垄断工业生产的力量衰落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某同学想了解2500多年前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他可以查阅A.《荷马史诗》 B.《历史》 C.《摩诃婆罗多》 D.《吉尔伽美什》3.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年3420万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200万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4.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5.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材料主要反映A.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C.中国办报深受西方的影响D.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6.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刑事审判权的行使。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核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处理案件,并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其目的是A.提高依法办事的行政效率 B.建构与维护统治秩序C.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D.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7.19世纪中后期,某国最高统治者面临国内严峻形势,被迫有所行动,但他同时在国务会议上宣布:“诸位请相信,凡是为保障地主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该行动是A.法国颁布《民法典》B.德意志实现统一C.俄国废除农奴制D.日本明治维新8.从南宋楼臻《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 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 D.汀南耕作技术最发达9.苏格拉底在民主的雅典度过了一生,在战争中为雅典而战,至死服从雅典法律……他坚持认为,民主的目的不是引导非哲学家尽可能行善,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高尚或卑贱地生活。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以死捍卫的是A.自由B.民主C.法治D.平等10.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B.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D.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11.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收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等级体系决定12.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①出现曲柄锄和耧车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④13.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罗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罗、日本14.1906年《大公报》刊载广告“本号聘请旁通泰西化学饼师,选买上等洋面,以西式饼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饼,用外国糖浆推凸,食之爽心,观之悦目。”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开始成为通商口岸B.崇洋媚外成为主流C.饮食风尚发生变化D.社会习俗完全西化15.分权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混合政体学说。柏拉图认为:混合政体综合了君主政体的智慧和德性,民主政体的自由,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下列著作或文件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论法的精神》②《人权宣言》③《1787年宪法》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1937年初,罗斯福政府主动削减政府开支,缩减公共工程,并平衡政府预算,致使失业率人数骤然回升,从1937年8月到1939年6月,美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工业产值下降33%,失去了1932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该材料反映罗斯福政府A.已放弃既定的经济策略 B.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C.并未成功实践新政思想 D.将干预视为应急的措施17.某校研究小组制作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并列的栏目,请你帮助再续一个同层次的栏目,最合适的标题是A.重返联合国的风雨 B.思想解放的历程C.世贸组织的接纳 D.上海世博会的召开18.下图《松江第一张土地证》,上有“苏南区松江县土地房屋所有证,一九五一年五月”字样,作为一手史料可以印证A.土地改革运动的展开B.农业合作化运动推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如图是195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A.反映了国民经济正在迅速恢复 B.描绘了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C.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D.表明女性在建设中贡献突出20.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导致英国选举资格变化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进步②议会改革的推动③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④工人运动的发展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1.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公元3世纪的印度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22.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夷”的好办法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认为“协议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冲突和增加清廷财政收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在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 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23.《雅典政制》记载,抽签选举后,官员任职前需要完成一张“考核项目清单”,内容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该规定A.强调了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B.违背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原则C.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D.表明血缘政治仍然根深蒂固24.下面是两幅汉代面像砖的图片。突出反映出汉代A.集体协作劳动普遍化 B.重视生产工具的运用C.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D.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5.唐诗倾向于感性抒发,宋词则趋于理性,更具有说理性、思辨性。造成宋词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C.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 D.理学强调修养的影响26.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 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27.学完1956~1976年的中国历史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下列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貌的是()A.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 B.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C.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D.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28.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希腊人是公民的主体 B.城邦民主的高度繁荣C.人文主义是主流思想 D.人具有社会政治价值29.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科学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A.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30.西方某作家在其一部作品中,细致描写了19世纪初西班牙人民抗击法国占领军的情景,集中塑造了一个曾经参加萨拉哥萨保卫战的女英雄形象.作品以歌颂大海作为结尾,因为大海是自由的象征。该作品A.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B.揭露了侵略者的残忍C.体现了现代主义色彩 D.表达了对理想的失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一整个50年代,中国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中立是一种幌子。”直到80年代,中国才关注不结盟的成功经验并采用尼赫鲁所倡导的不结盟这种比较务实的外交环境。——摘编自《关于不结盟外交战略问题研究》材料二两极格局打破后,由于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的瓦解,西方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变本加厉,它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对第三世界施加压力,发达国家也不再需要利用过去的中间地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减少。有些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尽快加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或是为了赢得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减免债务的优惠,甚至宣布退出不结盟运动。——摘编自《冷战后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问题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冷战后不结盟运动的命运有何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3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朝鲜半岛的形势起源于二战结束和美苏对战后世界的安排。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国务卿艾奇逊宣布,“朝鲜半岛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就显得无足轻重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发生这些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是最早使用天花接种术的国家,最初英国皇家学会引入中国的人痘接种法,但此法的破相率与死亡率较高。在政府的支持下,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发明副作用小的牛痘接种法。1808年英国政府设立负责接种的专制机构,在各地开设防疫站。1853年再度完善《接种法》,要求所有婴儿出生3个月后必须进行接种,面向全民的强制接种制度确立。强制接种法激起了部分社会民众的强烈反抗。反对者认为政府过分重视医学科学而忽视了普通公民的诉求查尔斯医生提出,天花爆发的主要根源在于生活环境的恶劣,这一医学观点被反对者广泛接受。随着政治民主化和工业革命后生活水平的提高,英国民众的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对者提出“政府侵犯了公民身体的隐私,使公民失去了在自由国家中原本享受的公民权利”。面对强烈的社会舆论,1898年,英国政府将强制接种改为自愿接种。——王广坤《十九世纪英国天花疫苗接种及其争端》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解决天花问题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出现反对强制接种制度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清代后期民用企业发展较快,而官办企业相对衰落,强调的是清政府垄断工业生产的力量衰落,C正确;洋务运动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未涉及其它方面的学习,A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排除。故选C。2、B【解析】

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90年,《历史》一书描写的是希腊波斯战争,符合题意,故选B;《荷马史诗》记载的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的史实,排除A;《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史诗,不符合题意,排除C;《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史实,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500多年前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D【解析】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故选D;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但不是最佳项,A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指1929-1933年,过于片面,B错误;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符合史实,但不是最佳项,排除C。4、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D项错误。5、D【解析】根据“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主要是因为《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因此,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故A项排除;报纸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创办,而19世纪末民族工业才有了初步发展,故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办报受西方的影响,故C项排除。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关键信息:《时务报》销量增长迅速主要与救亡图存运动有关,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6、B【解析】

宋代采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B;宋代加强控制刑事审判权,对待死刑需要复核,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出现,但是却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A;控制刑事审判权不属于监察体系的内容,排除C;材料主旨和解决官员腐败无关,排除D。故选B。7、C【解析】

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面临国内严峻形势,被迫有所行动……凡是为保障地主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做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特点,故C正确;法国颁布《民法典》在1804年,故A排除;德意志实现统一并不是“面临国内严峻形势,被迫有所行动”,故B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并不是“保障地主利益”,故D排除。8、B【解析】

由材料可知南方的农业更发达,艺术创作更活跃,体现此时期江南地区为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故B正确;耕织图可能为私人作品,不一定代表统治者意志,且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应是全国范围内的政策,不会导致南北发展的差异,排除A;元明清时期我国都城为北京地区,并非在南方,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不涉及各地的耕作技术对比,“最发达”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B。9、A【解析】

苏格拉底主张“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高尚或卑贱地生活”,强调个人的自由,苏格拉底以死捍卫的也是个人言论的自由,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死于过度直接民主制的弊端,他批评而非捍卫直接民主制,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与法治和平等无关,故C、D两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高尚或卑贱地生活”。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苏格拉底,重视道德,反对追求功利,“美德即知识”。10、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主张人性的解放,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故D正确;在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使人开始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A错误;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是启蒙运动时期,B错误;主张世俗权力取代神权统治,是在宗教改革时期,C错误。11、B【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贵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达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目的;其中,齐为功臣姜尚的封地,鲁为宗室的封地,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山东称鲁而不称齐,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齐鲁的历史都源于西周分封制,排除。C项说法错误,称“鲁”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而不是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2、B【解析】发明了铁铲和铁锄是春秋时期出现,排除②;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排除④,选择B正确。13、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时丝绸之路向西经西域(今新疆),越葱岭,经波斯(两河流域)和大食(阿拉伯帝国)到达西亚和北非,A正确;大食、波斯、新罗不在同一个方向上,B错误;日本不在陆上丝绸之路上,C、D错误。14、C【解析】

材料内容是西饼店的广告,推荐西饼的制作方法和材料,表明西式餐饮影响上海,表明饮食风尚发生变化,故选C;1842年上海就成为通商口岸,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崇洋媚外成为主流,B错误;“完全西化”过于绝对化,D错误。15、B【解析】

《论法的精神》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彼此制衡的原则;《1787年宪法》最早实践了三权分立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①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人权宣言》宣布了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与三权分立思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含有②的A、C、D项。16、D【解析】

罗斯福主动削减政府开支,缩减公共工程,并平衡政府预算,说明他并没有把国家干预当成长期的政策来推行,而是视为应急的措施,故D正确;A项放弃说法错误,排除;干预是有效了,并没有失灵,排除B;C项与史实不符合,新政已经实践,排除C项。17、B【解析】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主要涉及经济、政治的成就,根据全面的要求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栏目。故B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详解】18、A【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951和证件内容可知,此时土改运动展开,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选项A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年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19、B【解析】

宣传画中的人物象征着群众代表,群众表态“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这说明我国人民建设工业化国家的热情高涨,B正确;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就已经完成,A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人物是群众的代表,并非单指女性,D排除。故选B。2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7世纪后期严格限制公民权,到1969年真正实现普选,推动其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经济进步、议会改革推动、思想解放潮流影响和工人运动发展等,①②③④说法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议会改革和工人运动等体现了政府改革和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是英国民主进步的根本原因,忽略①②④的分析,都不符合题意,ABC三项错误。21、C【解析】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西欧,神学盛行,中世纪指的是476年到1453年,故C正确;A项伊斯兰教创立时间为公元622年,因此前2世纪的麦加不存在伊斯兰教神学,故排除;B项印度神学的论述在课本的知识点中未涉及,故排除。D项19世界的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神学失去独霸地位,故排除。22、D【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和“协议关税”对中国有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两条措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缺乏近代外交观念的表现,故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逐步卷入世界市场无关,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故C错误。23、A【解析】

根据材料“考核项目清单”的内容有“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可知,在民主政治下如果要正式成为一名雅典官员,候选人必须符合哪些基本条件、具备哪些方面的资格。从“考核项目清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来看,候选人首先应当具备的是担任官职的法律资格,究其本质,则是公民权。在古代雅典法律中,虐待父母、不履行兵役以及拖欠城邦债务的案件是被划分在同一类公共诉讼案件中的,在此类案件中如果罪名成立,当事人会遭受“剥夺公民权”的惩罚。所以,准确地说,主审官员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依然在于考察候选人的法律资格,即确保后者并没有丧失雅典公民权,故A选项正确;雅典的直接民主是指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内容,并且有公民权的公民才能参政,说明这没有违背雅典直接民主原则,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考核项目清单”的内容是强调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并没有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血缘政治根深蒂固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24、B【解析】

制盐和薅秧两幅画像砖都体现了对工具的充分利用,选项B正确;薅秧体现的是一家一户生产,A排除;薅秧和制盐两者之间属于不同行业,不存在结合,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25、D【解析】

由材料“宋词则趋于理性,更具有说理性、思辨性”,这是因为理学以囊括天人关系的思想体系,注重思辨性,故D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只能解释宋词的通俗性以迎合市民的文化需要,重文轻武国策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6、D【解析】

苏(俄)联历史上对粮食政策即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和俄国农业发展的曲折历程,D项正确;巩固工农联盟不适用于粮食专政政策,A项错误;集体农庄基础地位无法体现整个题意,B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1928年,C项错误。27、C【解析】: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但是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都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发展艰难的情况,这说明从1956年的八大——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时期。所以本题选C。28、B【解析】

依据材料“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来看,城邦民主对于人们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表明城邦民主的高度繁荣。B正确;公民享有民主权力,因此公民是希腊人的主体,希腊人是公民的主体说法错误,A错误;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与材料无关,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人具有社会政治价值,D错误。故选B。29、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满负荷工作法”中的承诺与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故A项正确。B项,题干信息未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排除。C项,题干中的措施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活力,并未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题干中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但并未完全实现管理体制转变,排除。30、A【解析】

启蒙运动倡导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材料中的作品以大海作为自由的象征说明该作品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A正确;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现代主义主要是反传统、反理性,C排除。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变化:由反对批评到认可关注。原因: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扩大并取得显著成就;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2)变化:由蓬勃发展到发展停滞。原因:冷战结束,中间地带作用减弱;西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变本加厉;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得到发达国家的援助退出不结盟运动。【解析】

(1)依据材料“整个50年代,中国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直到80年代,中国才关注不结盟的成功经验并采用尼赫鲁所倡导的不结盟这种比较务实的外交环境。”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对不结盟运动态度由批评转向认可和支持,结合所学从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