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道路挡墙)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道路挡墙)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道路挡墙)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道路挡墙)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道路挡墙)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1第1页共5页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道路挡墙)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述二、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2.1《设计委托书》;2.2《设计合同》;2.3《忠县永丰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道路挡墙)现场踏勘》成果;2.4主要设计规范及图集2.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2.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2.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5参考设计依据2.5.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2.5.2其它相关的国家和行业规范或标准。三、设计参数根据《忠县永丰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道路挡墙)现场踏勘》成果,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如下:素填土天然重度取19.2KN/m3;饱和重度取20.0KN/m3;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9.7KN/m3;饱和重度取20.0KN/m3;粉质粘土抗剪强度(经验值):天然内摩擦角取12°,粘聚力取25.0Kpa;饱和内摩擦角取9°,粘聚力取20Kpa;泥岩天然重度取25.0KN/m3,砂岩天然重度取24.5KN/m3;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0MPa(经验值),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6MPa(经验值);中等风化泥岩与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取0.45;中等风化砂岩与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取0.5;强风化泥岩与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取0.35;强风化砂岩与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取0.40;换填地基与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取0.45;中等风化泥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300MPa,中等风化砂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560MPa。四、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区位于重庆市忠永丰镇县。拟建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区地表由粉质粘土及素填土覆盖,局部基岩出露。2、气象及水文本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山地气候,温热凉寒,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1274小时,最多为8月,达227.9小时,最少为12月,仅28.6小时。年平均气温18.0℃,最暖月为8月,平均气温为28.6℃;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7.0℃,最低温度可达-0.9℃;全年≥0℃的积温为6636℃。全年无霜期341天,热量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1198mm,降雨集中在5-7月,可达全年降雨量的46%。年均相对湿度为81%,秋冬季相对湿度较大。境内长江沿岸冬季雾日较多,年均43.5天。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县城年平均风速0.9米/秒,夏季风速大,8月平均风速1.2米/秒;冬季风速小,12月平均风速0.6米/秒。其余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风速也相应增大。场区内没有影响本工程场地建设的地表水系。地质构造场地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东弧形褶皱带的拔山寺屉状向斜的屉底中央,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120°~130°∠10°~14°,优势层理面为124°∠14°,层面平直光滑,张开度1~3mm,偶尔达到8mm,主要为泥质夹岩屑充填。延伸范围广,间距0.30~1.50m,层面结合较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对场地附近边坡的调查,场地岩体中主要发育有2组构造裂隙:裂隙LX1产状:倾向300°~310°,倾角68°~71°,优势结构面为302°∠68°,裂面平直光滑,张开度3~5mm,主要为泥质夹岩屑充填。延伸长度4~6m,最大达数十米,间距1~3m,结构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X2产状:走向105°~115°,倾角近直立,优势结构面为111°∠78°,裂面较粗糙,主要为岩末充填,延伸长度1~3m,张开度1~2mm,间距0.5~0.8m,结构面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3.1、地层岩性场区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层(Q4el+dl)、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泥岩。其岩性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3.1.1、第四系粉质粘土层(Q4el+dl)粉质粘土:褐色、黄褐色,主要由粘粒组成,呈可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分布于场地局部。3.1.2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和杂色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块石块径约为10~40cm,土石比约5:5;松散,稍湿。为场地内原修建公路堆填形成,堆填时间不等。~~~~~~~~~~~不整合~~~~~~~~~~~~~~~~~~3.1.3、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岩:灰白色,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层岩心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质软;中风化层岩质较新鲜,岩芯较完整。泥岩:紫红色,含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类矿组成,局部夹砂岩团块条带,岩体较完整,断口新鲜。3.2、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内基岩可分为强风化层和中等风化层。强风化层岩质极软,中等风化层岩质较新鲜,岩芯较完整~完整。5、不良地质现象经周边地质环境调查,拟建范围内未发现采空区、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亦无构造断裂带通过。场区及周边无自然斜坡、陡坡,也无人工高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场区及周边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适合工程建设。五、破坏模式根据《忠县永丰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道路挡墙)现场踏勘》成果,各段边坡的破坏模式分析如下:边坡上覆土层沿自身最不利剪切面失稳,下伏岩质边坡倾向272~332°范围稳定性受裂隙LX1控制,倾向81~141°范围稳定性受裂隙LX2控制,其余倾向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六、设计方案综合上述分析,设计方案如下:路肩边坡和土质路堑边坡:采用衡重式、重力式挡墙支挡,挡墙基底埋深不小于1.0m,挡墙基础地基选择中等风化基岩或换填垫层基础,换填厚度为1.0m,换填材料选择C25片石混凝土,换填宽度超出基底宽度各300mm。岩质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0MPa,换填垫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岩质路堑边坡:采用锚喷支护,边坡坡度不大于60°,锚杆选用直径为22mm的HRB400钢筋制作,锚孔孔径为75mm,水平和竖直间距为2.0m,锚杆与水平面夹角为15°,锚杆有效锚固不小于4.0m,且锚杆长度不小于4.0m。挡墙墙身设置泄水孔,孔径为50mm,为50mmPVC管预埋设置,水平和竖直间距均为2.0m,呈梅花型布置,外倾坡度大于等于5%,应从距地面以上300mm开始布置,在最下排泄水孔处应设置粘土隔水层,层厚300mm,不使积水渗入基底。墙后设置500mm厚的碎石反滤层,由由D=5~80mm的级配碎石组成。挡墙每10~15m设置一道变形缝,地基性状和挡墙高度变化处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宽20mm,缝内填沥青麻筋,不得灌砂浆,填逢厚度不小于15cm。边坡坡顶和坡脚根据环境和道路需要设置截、排水沟及护栏。护栏材料和形式可由建设方根据规范自行选取。七、施工顺序边坡支护结构施工顺序应遵循以下几点:应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且应校核结构面情况,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认真做好地质编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时,应及时反馈信息,以利尽快修改设计,保证安全和工期。2、锚喷挡墙施工顺序:锚孔放养→铺设脚手架→锚孔施工→插入锚杆并注浆→面板钢筋施工→面板混凝土施工。3、重力式挡墙施工顺序:开挖基槽→换填垫层并压实→基础封底→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墙后回填压实。4、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坐标要求放线,如遇现场实际需要调整时,应即使通知设计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八、技术要求1、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⑹其它相关的国家或行业规范与标准2、锚喷挡墙支护施工技术要求2.1.锚杆的成孔、清孔、锚杆制作、安放注浆等施工操作和材料要求以及验收均参照《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50/5018-2001》(重庆市地方标准)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B50330-2002》(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有关规定执行。2.2.施工时岩体边坡应尽量按照设计图要求采用人工切削平整,保证护面墙的厚度和平整度。边坡施工时严禁爆破清方,同时在平场施工时若要进行爆破需采取减震措施。2.3.锚杆采用HRB400(Ⅲ级)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浆体采用M30水泥砂浆,压力注浆施工,注浆压力为300Kpa,可在灌浆液中掺如适当的早强剂,这样以便外侧土体开挖时,锚杆已能发挥作用。2.4.锚杆的有效锚固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深度。2.5.锚孔施工定位偏差、斜度和深度等应满足《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50/5018-2001》中关于锚杆施工的要求,锚孔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不小于50cm。2.6.施工时原则上按设计图纸确定锚杆护面墙的变形缝,当需要调整时锚杆护面墙的变形缝间距不宜大于20~25m,且边坡转角处左右10m范围内不得设置变形缝。2.7.钻孔:(1)锚杆与水平方向设计倾角均为15°。(2)锚孔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3)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宜超过设计长度0.5m;(4)锚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5)钻孔岩芯应进行编录,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6)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7)锚杆成孔建议采用干作法施工。2.8.锚杆组装与安放:(1)组装前,应除油污、去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2)锚杆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0~3.0m设一定位支架;(3)安放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转、弯曲,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4)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不得悬挂重物。2.5.注浆:(1)采用M30水泥砂浆,浆体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低于42.5MPa。不得使用高铝水泥。砂:应选用中细砂,当采用特细砂时,其细度模数不宜小于0.7。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质、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水:宜用饮用水,不得使用污水。(2)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在初凝前用完。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3)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4)浆体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5)一次常压注浆作业应从孔底开始,直至注满整个锚固体范围;(6)注浆压力0.5Mpa。2.9.钢筋除锈后,锚固段采用水泥砂浆封闭防腐,处于土层或强风化岩层中的自由端应采用除锈、刷沥青船底漆、沥青玻纤布缠裹防腐,其层数不小于2层。锚杆采用M30砂浆全部封闭,施工中应使锚杆位于锚孔中部,要求杆体周围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25mm。2.10、施工中若发现岩体有异常情况或其它异常地质情况,应立即停工,并采取适当安全措施,并通知业主和设计等有关各方另行商定解决办法或方案。2.11、施工中应设置变形观测点,密切注意边坡的变形。当边坡的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开裂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并根据异常情况原因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性。3、衡重式、重力式挡墙3.1挡墙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挡墙在施工前做好地面排水工作,保持基坑和边坡坡面干燥。3.2挡墙的施工必须跳槽开挖,每段不能大于10m;施工段长结合伸缩缝设置确定。需待强度达75%以上后,才能回填墙背填料,并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填方区有建筑物时,在地基土主要受力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7。3.3挡墙间距2.0×2.0m范围内设一个Φ50PVC排水管,非涉水墙后设置300碎石反滤层,最下排泄水孔口应高出地面(或排水沟顶面)不小于300mm。3.4挡墙基底沿走向方向纵坡i不宜大于5%。当大于5%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台阶高度不宜大于0.5m。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J008)中挡土墙的设计要求。3.5挡墙底面襟边宽度需满足规范要求,土质地基襟边宽度不小于2m,岩质地基襟边宽度不小于1.0m。九、截、排水工程边坡坡顶和坡脚应分别设置截、排水沟,将边坡水体引流至边坡影响范围以外的区域。1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高铝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2砂:宜用中细砂,当采用特细砂时,其细度模不得小于0.7。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云母、有机质、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3水:宜用饮用水,不得使用污水。4石材:要求采用外观质量好,耐风化,强度高的块片石或条石,其质量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要求。5土石方开挖应人工进行,不得爆破施工。土石方开挖前应人工清除沟渠范围内的树木及杂草等,并清除其根系;遇耕地应清除地表腐土、淤泥等。6校核各条截排水沟纵坡i(纵坡i大于0.3%),按设计要求确定设置跌水或急流槽的平面位置。7按设计要求开挖截、排水沟,并人工夯实沟渠侧壁及沟底,夯实系数不小于0.9。若遇基岩应清除表层强风化层,并找平。不同持力层交界处应设变形缝,并设置止水带,并用沥青麻筋嵌缝。8截、排水沟应每15~2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30,沟底设置止水带,并用沥青麻筋嵌缝。9沟渠走线应尽可能的走直线,若遇拐弯转折则应以曲线连接,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沟渠底宽的5倍。十、边坡监测工程和质量检验1、边坡工程监测(1)边坡应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小于3个监测点的观测网,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0m,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2)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锚杆(索),测定锚杆(索)应力和预应力的损失;(3)非预应力锚杆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少于锚杆总数的3%,且不少于3根;(4)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一次,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对边坡变形敏感程度、气候条件和监测数据调整监测时间和频率;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5)边坡变形监测与测量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相关规定;(6)应采用有效措施监测地表裂缝、错位等变化。监测精度对与岩质边坡分辨率不应低于0.5mm,对于土质边坡分辨率不应低于1.00mm。2、边坡工程质量检验(1)应对边坡支护结构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出场合格证、现场抽验锚杆(索)钢筋直径和强度、锚杆(索)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和强度等级查验;(2)工程施工前应做锚杆(索)基本试验,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2要求进行,试验结果提供的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须反馈设计单位,并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锚杆(索)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验收试验,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3要求进行,锚喷挡墙锚杆验收试验荷载值取75.0KN。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锚杆总数的3%,且不得少于5根。当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增加。十一、安全防护边坡施工时安全防护措施应做到一下几点:1、边坡开挖前首先做好边坡上方的排水沟;

2、边坡开挖前根据设计分清楚土石分界线,做好安全施工防护措施;

3、边坡开挖必须实行分层开挖,石质边坡采用爆破开挖时必须控制装药量,控制边坡的超欠挖,爆破开挖时必须设立好可靠的安全警戒线,站好安全防护,将在安全警戒线内的人员及车辆疏散到警戒线之外,在示警十五分钟之后再进行起爆;

4、在爆破时必须使用起爆器进行起爆,严禁使用交流电进行起爆作业;5、边坡上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好安全帽、拴好安全带、挂好安全绳;6、在边坡上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稳固可靠,脚手架必须设置剪刀支架,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禁止搭设探头板;设置好作业平台,做好栏杆防护,栏杆高度在0.8~1.2m之间,设置好安全立网,作业平台下方设置好安全平网;

7、禁止作业工人酒后作业;

8、上脚手架工作(检查)时,必须穿防滑的胶鞋或软底鞋,禁止穿带钉的鞋或硬底皮鞋;9、禁止从脚手架上乱扔物件或是向地面抛掷物件;

10、大雨或是风雪天气禁止在脚手架上作业;

11、脚手架上禁止缠绕电线,如果电线要从脚手架经过,在电线接触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