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师说》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师说》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师说》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师说》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教学实录导入: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师说》。(板书:师说韩愈)一、温故知新师:老师准备了4道情境默写题,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我读情境,你们回答课文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的不错,基本能准确找出相应的句子。)师:我发现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哦,这既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更是教师们的讲解之功,让大家很好地理解了这篇文章。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句话其实提示了《师说》这篇文章的——生:思路。师:很好。(板书:师)(明确:用情境默写题的方式,学生重温课文,熟悉课文思路,为精读文本做准备。)二、精读文本师:同学们,在刚刚的默写句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个实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生:师和道。师:对的,你们知道吗?老师统计了一下,“师”在文中出现了25次,“道”在文中出现了11次,这篇文章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写了“师道”。你认同吗?生:认同。师:这篇文章论述了师道,围绕师道,提到了哪些人?请把有名字的人和虽然没有名字但是也代表了一类人的那些人圈出来。(学生通读全文,按要求圈出人物)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人可以并列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师:大家的判断非常准确。那么你能把这些人进行分类吗?你会怎么分?生1:我会按照人的多少分类。古之学者、圣人、众人、童子、童子之父母、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是人多的一类;剩下的人少的是第二类。生2:我会按照教师和非教师进行分类。圣人、童子之师、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教师一类,其他的是非教师一类。生3:我会按圣人和普通人来分类。圣人、孔子、老聃我们称之为圣人,其他的人是普通人。生4:我会按照人所处的时代来分类,当然古今是从韩愈的时代来说,韩愈之前的时代是古,韩愈所处的时代是今,那么古之学者、圣人、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古,吾、众人、童子、童子之父母、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李蟠是今。……师:大家的思维非常的活跃,从刚刚大家的回答中,我们明确了分类的标准可以有很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分类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如果是写一篇文章,那么我们的分类标准就要依据我们的写作目的来确定。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看韩愈的第二段是怎么对人物进行分类的。师:这六类人,是存在着包含和交叉关系的。韩愈在这一段中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用什么方法呈现?生:韩愈以是否从师而学作为分类的标准,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呈现。师:通过对比论证,我们很直观的看出来一类人因从师而智利超群,一类人因耻师而智力低下。这是对比论证的好处。对比论证难不难写?生:不难写。师:那难的是什么?生:分类难。师总结:我们发现用对比论证不难,难的是发现对比论证的关键。韩愈发现了唐代从师的三大奇怪现象,古圣今众巨大反差,于身于子的反差,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巨大反差。没有这三个巨大反差的发现,他拿什么对比?有了那三个巨大反差的发现,韩愈不用对比论证,能怎么写呢?这就像是海上冰山,对比论证好比是我们在海面上看到的冰山一角,而对比论证背后的价值发现,是水下的更大的冰山。所以重要的不是对比论证的技巧,重要的是价值发现的能力,你能否通过观察、感悟、研究、发现写作的价值。(明确:通过对文本中人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从思维层面指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师:韩愈的三组对比中,韩愈对这些耻于从师者的批判力度是否相同?(学生朗读感悟,明确语气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生:由推测到陈述再到反问。批判力度不断地加强。师:所以我们看到韩愈对“士大夫之族”的批判力度最大,为什么?生:因为他们不仅不从师,还嘲笑别人从师。师:这样就容易败坏社会风气,对不对。“士大夫之族”的言行影响最坏,所以批判最深。这样行文安排就把《师说》的写作意图突出来了。师:我们刚刚讲到韩愈的三组对比中,我们说一类人因从师而智力超群,一类因耻师而智力低下。有一组似乎对比不明显。生:童子并没有因为从师而智力超群。师:为什么?生:因为童子的父母选错了老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那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呢?生:“传道受业解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韩愈的时代有没有这样的好老师?生:有。师:谁?生:韩愈他自己。(众人笑)师:从哪里看出来?生:文章最后一段。师:我们一起读下最后一段。师:最后一段明确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缘由,即赞赏李蟠“行古道”的行为。“行古道”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生:“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有几层意思?生:两层。一是说学习的内容,二是说要从师而学。师:所以《师说》中,韩愈赞赏李蟠“行古道”的行为是包含了“师”和“道”两个方面的。因此我们既可以从“师”的角度概括这篇文章的思路,也可以从“道”的角度来概括思路。(板书:道)师:正是今人摒道,才有韩愈写《师说》来明道。三、拓展阅读(活动:阅读材料《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原道》(节选))师:接下来我们来读一段柳宗元的文章《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明确时代背景,并且思考两个问题,一、柳宗元如何对待“从师”这件事情?二、从对待“拜师”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你发现柳宗元和韩愈的性格有什么不一样?生1:柳宗元不敢为人师,他认为自己道德修养不深,学问不高,没什么好学的。而韩愈“抗颜而为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世人“群怪聚骂”,骂他狂人他也不改初衷。生2:我觉得柳宗元很谦虚,而韩愈很激进、很刚烈,但是有点好为人师的感觉。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生3:我觉得并不能用谦虚来指柳宗元,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可能学问不高,而且文章后面说可以问他问题,但是自己不要担“老师”之名,因为他怕自己被别人“嘲笑”被称为“狂人”。而韩愈也不该是“好为人师”,“好为人师”总得图个名或图个利什么的,但是当时教师并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众人笑)连一般都算不上,韩愈当老师,处境很不好。师:这位同学的分析很到位。大家知道韩愈的“名”和“字”的来历吗?(介绍韩愈的“名”)师:韩愈做出了一番大事吗?生:做到了。师:哪里看出来?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师: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字”的由来。师:韩愈何曾“退之”?!他就像一个旗手,在一片嘲笑声、反对声中,他只管发出他的呐喊。(朗读体会三句话的语气)古之学者必有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必”字多么的坚定啊。韩愈引用孔子的话来论证,但是孔子的原话可不是他写的那样,语气上有什么差别?生:孔子的话,用“焉”这个语气词,削弱了“必”字的坚定,像一位老者温文尔雅娓娓道来,而韩愈写出来的句子,用“则”字强化了“必”字的坚定。师:这位同学抓住了语气词,并且分析得非常到位,韩愈就曾说过“气盛则言宜”。韩愈为何如此严正不屈地当老师呢?我们来看看他写的一篇文章《原道》。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了解韩愈所谓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他力图恢复自孟子以来失传的儒家传统。那么这个“道”如何来传承呢?一方面收召后学。另一方面,“文以载道”,写文章来“明道”。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运动,将改革文风和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因此,“师”是门面,“道”才是硬核。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其实是儒家之道的岌岌可危。我们说“文如其人”。韩愈的文章体现了他的个性禀赋、精神气质。在第二段的对比论证中,韩愈层层深入,批判得越来越强烈。如果我们用一种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韩愈这样的文风,你们的比喻是什么?生:像潮水。师:韩潮汹涌啊,韩愈的文章总是气势宏大,逻辑严谨,层层推进。在刚烈、激进的韩愈面前,柳宗元的“谦虚”就显得有点儿——生:(齐答)懦弱。师:韩愈这种“抗严而为师”的执著精神让我非常地感动。一个人对于“道”的坚守本身何尝不是一种“道”呢?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把道扩大,不是用道扩大人。(板书: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四、师道传承师:古有韩愈在那个耻学于师的时代,发出了他的呐喊,坚守着他的道义。今有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质朴誓言。这是一位“人民教育家”的师道担当。处于新时代的你们,会把教师当做自己未来的职业吗?生1:我不想当老师,因为我觉得老师太辛苦了,每天要上课、备课、改作业,还要处理很多其他的事情。而且工资也不高。师:这位同学恰恰说出了老师伟大的地方来了。生2:我挺想当老师的,因为我觉得老师的工作环境还是比较简单的,每天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年轻。师:教师的工作环境简单,是因为教师以道为友,以“传道”为己任,自然简化了人际关系。限于时间关系,请大家课后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师总结:走在我们前面的,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一介布衣,终生清贫,但确是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的强者。正是这些老师们,让我们的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我们要——生:(齐声答)尊师重道!五、教学反思园丁杯是一座高台,有幸登高回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上完课的瞬间,像是卸下千斤担,但是我知道,更多更新更加精彩的教学路程才刚刚开始。习主席说:“一个不记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同样,一个不反思自己来路的人,是不会进步的。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课程内容的确定。我一直认为课程内容是教学设计中最关键的问题。在对学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第一次磨课,我经常因为没有确定好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导致课堂思路混乱。我记得经常会和任老师在一起头脑风暴式地探讨这篇文章,在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中,教学内容开始变得清晰,教学目标也明确起来。二、尊重学生主体与尊重文本的协调统一。学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课程设计应当基于学生的阅读角度和思维,而不是自己在阅读了大量资料之后一种高高在上地由外而内地讲解,当然也不是学生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这里还有尊重文本的问题。因此,拿到赛课的题目,我把《师说》再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试图从学生视角找到新的切入点,从文本中发现有价值的地方。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和尊重文本的协同统一考验一位教师的功力。我还需要不断地磨砺。三、教学是生成的艺术,要有情境的真实。这堂课很多的灵感都来源于学生的提问。比如,学生在课后问我何为“道”,还有一些学生评价韩愈好为人师。如果在课堂上和学生讲“道”,一则课程容量有限,无法讲清楚;二则也有架空文本的嫌疑。因此,我独辟蹊径,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把两个问题结合了起来。谈韩愈不拘于时,“抗严而为师”的坚守之道。引导学生学习韩愈身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