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课时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课时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课时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课时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课时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课时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5宋明理学;6~8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北京西城模拟)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A.理学逐渐盛行 B.商品经济繁荣C.儒学受到冲击 D.中央集权加强解析抓住时间信息宋朝,并理解“尚气节而羞势利”之意。宋代尚气节、重义轻利的历史现象,这是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的影响,A项正确。答案A2.(·淄博一中月考)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这是 ()。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B.朱熹在讲解“格物致知”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思想——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式是格物致知,材料“……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正是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答案B3.(·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A、B、D三项无从体现。答案C4.(·烟台模拟)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解析关键信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题干反映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故B项正确。答案B5.(·滨州模拟)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说,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 D.“致良知”解析从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故选D项。答案D6.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解析本题以李贽思想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对明清进步思想的准确理解。A项“彻底”说法错误,其仅是挑战了孔子的权威;B项并不是李贽的思想,其并没有提政治主张;C项“道家学说”说法错误,对象应该是宋明理学,故D项正确。答案D7.(·潍坊模拟)梁启超称《明夷待访录》为“极大胆之创论”,是因为该书主张 ()。A.反对专制,倡导理性 B.限制君权,言论自由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以理至明解析《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著作,黄宗羲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思想。各选项中A项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思想主张;C项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万民服从君主,君主听命上天;D项是儒学重要思想。B项说法符合题意。答案B8.(·吉林模拟)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解析从材料看,顾炎武认为,凡是文章都要关系到六经的宗旨,当世的事务,否则宁可不写。可见,顾炎武主张文章应关注当世事务,即他主张经世致用。答案DB组提升练9.(·湖南郴州模拟)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所强调的“天理”是指封建社会纲常伦理,即材料“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而“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说明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答案B10.(·河南开封摸底)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心之所发便是意”、“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可知该哲学家强调理在心中、心外无物,B项最符合要求。答案B11.(·济南调研)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B.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材料重点在于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君主专制存在的问题“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而非说监察制度可以加强集权。故答案为B。答案B12.(·陕西榆林中学模拟)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解析d时期是宋明时期,而批判思想出现于明清时期,选择D项。答案D13.(·菏泽模拟)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派别: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3)主张:经世致用。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14.(·陕西咸阳模拟)“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解析本题考查明清进步思潮——顾炎武的思想。第(1)问,考查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官僚腐败、政治混乱。第(2)问,表象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都体现为风俗。功能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可以看出:培养美德、确立伦理道德、稳定社会秩序等。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