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沈阳市大东区初三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B.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C.“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龄。D.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3.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写的,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曹刿论战》出自《左传》。《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B.鲁迅先生有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社戏》《孔乙己》《故乡》均出自他的小说集《呐喊》。《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C.《马说》的作者韩愈,《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两人均是唐代人;《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两人都是北宋人。这四位我们熟悉的散文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D.古代对人的称谓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愚”,是对自己的谦称;“子”,是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夫子”,既可以是学生对老师的尊称,又可以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铁砧(zhān)人烟辏(cóu)集奄(yǎn)奄一息B.累世(lěi)魑(chī)魅魍魉嘁嘁喳喳(chā)C.羯鼓(jié)说媒拉纤(qiān)打折(shé)了腿D.楠木(nán)恹(yān)恹欲睡谆(dūn)谆教导5.默写填空。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决心报效朝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胜利往往来自“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当我们的人生陷入“_____________”的绝境时,“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会让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的新天地。(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填空)6.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驱逐。六耳猕猴变成假悟空,打伤了唐僧,唐僧、众神都难辨真假悟空,最后如来佛一眼辨出,使六耳猕猴现出了原形,六耳猕猴被悟空棒打死。(_______)(2)《水浒传》中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梁山寨主,后来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岐曾家教师史文恭用毒箭射中眼睛致死的。(_______)(3)谭波尔小姐在得到劳埃德先生的确认后,在全校师生面前为简爱澄清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对她的诋毁。(_______)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北雨泽各异。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而东坡诗云:“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至秋则霖霪苦雨,岁以为常。二浙四时皆巨风。春多大雷雨,霖霪不已。至夏为“梅雨”,相继为“洗梅”。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迨①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此南北之异也。(节选自庄绰《鸡肋编》)[注]①迨:等到,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具答之(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岁以为常(4)霖霪不已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B.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C.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D.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4.甲文“渔人甚异之”的“异”和乙文“南北雨泽各异”的“异”,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8.阅读《醉翁亭记》,回答各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句,每组词句中加点词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望子成龙渐闻水声/博闻强记B.临于泉上/临危不惧名之者谁/不可名状C.饮少辄醉/浅尝辄止晦明变化/窗明几净D.伛偻提携/旧事重提觥筹交错/错综复杂2.翻译下列三个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做出的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理解:这里是在言说作者的志向,不在乎喝酒,更在乎百姓能在这里同他一起游乐。B.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翻译: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理解:这句描绘的是滁州百姓乐于与太守同游,表现太守治下百姓的太平生活。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翻译: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理解:树林里的鸟因为人们的离开而雀跃,指责人们破坏了树林应有的宁静。3.在被贬谪的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心做事,积极进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身上的具体表现。(材料一)元和十年,柳宗元例移为柳州刺史。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材料二)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④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②侪chái:辈;类。③畚锸(běnchā)畚,盛土器;锸,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亦借指土建之事。④沈(chén)意同“沉”。9.文言文阅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威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蓟匕箸:调勺和筷子。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穷:极)B.由卑及高,由迩达远(迩:近)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食:食物)D.假诸人而后见也(诸:兼词,相当于“之于”)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①以中有足乐者②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B.于:①今诸生学于太学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C.而:①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②假诸人而后见也D.乎:①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②书有弗记者乎?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文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揭示所言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B.甲文强调学习须“勤且艰”,虽有理,却不能与时俱进,和今日之“乐学”相悖,我们必须抛弃。C.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D.甲乙两文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求学者定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之客观为我所用,即使“天质之卑”亦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4.翻译下列句子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5.拓展探究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阅读两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今天的学习需要怎样的方法或态度。10.阅读张凡的《清白家风不染尘》,完成下列小题。①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车列车长刘承光拿着鸡毛掸子,认真细致地擦拭客厅里悬挂着的家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对家风的珍视,在小心翼翼的拂拭中得到淋漓展现。②“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今天我们对待家风,同样需要像刘承光那样高悬心中、时时拂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家家户户的“清白家风”焕发感染力和生命力,就能为千千万万家庭带去和谐幸福,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坚实支撑。③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明末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不应成为束之高阁的冰冷道理,让其潜移默化更多心灵,全社会都会充盈风清气正、和谐美好的正能量。④家风关系党风和政风。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向来是共产党人的坚定选择。去年,94岁的老革命周智夫临终前,执意上交12万元的“特别”党费,笃定信仰令无数人钦佩,而他“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纯正家风,同样让人称赞。为避免和同患心脏病的大女儿混用药品,他让女儿在药瓶上贴上名签,因为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得知外孙要到美国读书,他再三叮嘱“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家”。爱党爱国、严守纪律、勤奋节俭,如此家风,不仅山高水长、光照后人,也让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更加丰沛。红色家风的精神富矿,为我们修身齐家指引清晰方向。⑤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触动着社会风尚的共情。前段时间,扶贫干部杨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父亲鼓励他在农村“好好干”、提醒他“严守党纪国法”的微信聊天记录,让人们感受到共产党人家风的朴实无华。多年前救起小悦悦的拾荒阿婆近日接受采访,谈到她平时教育孙儿,“见到路上的老婆婆老公公,要牵别人过马路,如果有人跌倒,就马上扶起来”。感人的言行,彰显出家风传承的魅力。以当代优秀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好家风的滋养中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⑥“多亏你培养了我这样的性格,才能让我越发坚强”“您让我别灰心,让我注意身体,让我努力训练”“尽管你们忙于生意,也会教导我和兄长要珍惜当下”……近日,某网络平台发起“一封家书”节目,来自影视明星、奥运冠军、消防指战员等人的真挚家书,记录下对父母教诲的眷恋与感恩。重视家风建设,促进家庭和睦,新时代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必将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输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1.文章开头描写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一个擦拭家训的细节有什么作用2.文章③-⑤段的论述顺序不能颠倒,请结合文章第②段说明理由。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生动有力地论证了。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灯祭迟子建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浑浊,只好弃了。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啊?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我们就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捎)了些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就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他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父亲的“房子”上落着雪,周围都是雪,还有树,有时从树林深处传来鸟鸣。太阳极端明亮。我们一边召唤着父亲回家过年一边离开墓地。因为母亲住在姐姐家,所以我们都到姐姐家来了。我们都喜欢姐姐家的孩子小虎,他刚过周岁,已经会走路了,非常漂亮。一进门母亲就抱着小虎从里屋出来了。我点着小虎的脑门说:“把你姥爷领回来过年了。”小虎乐了,他一乐大家也乐了。当夜小虎哭个不休。该到睡觉的时辰了,他就是不睡。母亲关了灯,千般万般地哄,他却仍然嘹亮地哭着。直到天亮时,他才稍稍老实起来。姐夫说:“可能咱爸跟到这儿来了,夜里稀罕小虎了。”说得跟真事似的,我们都信了。父亲没有看过他的外孙,而他生前又是极端喜欢孩子的。我们从墓地回来,纷纷到了姐姐家,他怎么会路过女儿的家门而不入呢?而他一进门就看见了小虎,当然更舍不得离开了。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倣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奈,正月十五着一天,父来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顫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这是我送给父来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灰犹燃。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1)木燉(______)(2)怀揣(______)(3)敛声屏气(______)(4)屋脊(______)2.请概括出作者主要写了关于“灯”的那些事。3.文章开篇说“那灯是不寻常的”,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4.父亲为“我”做灯的过程主要运用什么描写?为什么要写得如此细致?5.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文中画线语句。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6.作者并没有仅仅通过叙说自己的感受来诠释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她还穿插了哪些内容呢?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7.“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作为结尾段,你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吗?三、应用12.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2019年1月23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会议强调教育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如何发展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提出研学旅行的思路。研学旅行,即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其意义在于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1.你们小组准备围绕“初中生研学活动”展开主题研究,请你从不同方面确定三个研学主题。2.在“发展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的讨论会上,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合情合理。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请以“与同坐”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透露个人或学校的真实信息。
参考答案一、积累1、C【解析】
C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龄。“四十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2、B【解析】
读所给句子可知,由人生有四件大事之一的“衣”,引出下文对“衣”的作用的解释,又联系到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如何“修身”。句子排列顺序最佳的是④①⑤②③。B项符合题意,故选B。3、C【解析】
C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4、B【解析】
试题分析:A.铁砧(zhān)-(zhēn)、人烟辏集(cóu)-(còu);B.正确;C.说媒拉纤(qiān)-(qiàn);D.谆谆教导(dūn)-(zhūn)。据此,答案为B。5、(1)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4)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需要注意“纺”、“熏”、“携”的书写。理解型默写(5)抓关键词“引用典故”,(6)的关键词是“绝境”“新天地”。6、(1)(×)(2)(×)(3)(√)【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1)中悟空是在打死几个强盗之后,被唐僧驱逐,然后六耳猕猴来生乱。所以此项错误。(2)中晁盖是被毒箭射中了面颊,所以此句错误。(3)勃洛克赫斯特冤枉简爱,谭波尔决定写信向劳埃德确认,并肯定了简的清白。一周后谭波尔小姐收到回信后帮简爱洗清一切罪名。所以此句正确。二、阅读7、1.(1)详细(2)邀请(3)每年、年年(4)停止2.B3.(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2)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4.甲文的“异”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乙文的“异”是南北降雨的不同情形: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延”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邀请”的意思;“霖霪不已”的意思是“久雨绵延不停”,“已”的意思是“停止”。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交通”“闻”“数”“尝”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4.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结合上文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知,“异”指的是桃花林的美景使渔人诧异;从“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至秋则霖霪苦雨”和“春多大雷雨,霖霪不已”“迨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可知,“异”指的是北方和南方雨水的特点不同。甲: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乙:选自《鸡肋编》作者:庄绰年代:北宋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中国南方北方下雨的情况各不相同。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因此杜甫诗说“(细雨)滋润万物细细密密一点儿也没有声响”。而东坡诗说道:“春雨来时如同积累的尘埃,东风的猛烈可以把人刮倒。”韩持国也填有“轻柔的云,淡薄的雾,散作催花开放的春雨”的词句。到了秋天,就是久雨绵延,为多雨而受苦。每年都把这当成是常事。两浙地区四季都有大风。春天多打大雷,下大雨,久雨绵延不停。到了夏季先是“黄梅雨”,接着是“洗梅雨”。(人们)把五月二十日前后的雨称为“分龙雨”。从此下雨不再到处都下,就像北方人说的“隔辙雨”。等到秋季,稻子将要抽穗长熟,稻田地里需要水的时候,竟反倒大旱。我自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这是南北(气候)不同的地方。8、1.C2.C3.答案示例:柳宗元:被贬期间改革恶劣风俗,甚至出私钱替人赎身。欧阳修:任太守期间,受百姓爱戴,与民同乐。苏轼:忘我守卫河堤,保卫全城。【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望之蔚然/望子成龙渐(看/希望);闻水声/博闻强记(听/听)。B.临于泉上/临危不惧(靠近/面对);名之者谁/不可名状(取名/说出)。C.饮少辄醉/浅尝辄止(就/就);晦明变化/窗明几净(明亮/明亮)。D.伛偻提携/旧事重提(搀扶/提起);觥筹交错/错综复杂(错杂/交错,交叉)。据此,答案为C。2.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的翻译和对内容的理解。语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借此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所以C项中的“指责人们破坏了树林应有的宁静”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3.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醉翁亭记》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从“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可以看出柳宗元在被贬期间改革恶劣风俗,甚至出私钱替人赎身的爱民情怀。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忘我守卫河堤,保卫全城的尽职尽责之人。据此分析作答。参考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材料一)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材料二)苏轼移任徐州。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于是拿着梃,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长堤造成,水涨到长堤下,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城。9、1.C2.D3.B4.(1)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2)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5.一心向学;循序渐进;熟读成诵;勤奋好学;勤奋好问;虚心谦卑等。【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食:给……吃)2.A项的“以”解释为:因为/用来;B项的“于”解释为:在/比;C项的“而”解释为:表示并列互相补充或递进/然而,表转折;D项的“乎”解释为:吗。故选D。3.B项错误,甲文强调学习须“勤且艰”,有理,能与时俱进,和今日之“乐学”并不相悖,我们必须继承并发扬。4.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卑”低下;“过”,过错;“谓”,说;“诵”,背诵。5.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总结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然后结合链接材料写出即可。结合“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得出:熟读成诵;勤奋好学;结合“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得出:一心向学;结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得出:勤奋好学。参考译文:(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乙)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不知道不容易记忆的地方,就善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不听他们的话,并且忘记了他们说的话,都在记忆书并且默默的背诵.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10、1.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本文的论题“家风”;③作为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2.示例1:第③-⑤段分别从古代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当代优秀家风三个角度论述重视家风建设的好处和必要性,与第②段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句紧密照应,结构紧凑,论证严密。示例2:第②段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句是总论(说),第③-⑤段紧承上文,分别从古代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当代优秀家风三个角度论述重视家风建设的好处和必要性,是分议(说),上下照应,结构紧凑,论证严密。3.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结合文章特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文章开头描写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一个擦拭家训的内容,首先引出本文的论题——家风;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形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运用这一事实论据论证论点。据此理解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论证层次的理解。本题作答要在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段落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答。文章第3段是从古代优秀家风的进行论证;第4段是从红色家风的角度进行论述;第5段是从当代优秀家风的角度来论述,重点论述了重视家风建设的好处和必要性。这与文章第2段“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所说的顺序是一致的。第2段是总述,3~5段是分说,上下照应,使论述得更加严密,层次更加清晰。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语句“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明末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这一观点,使论述得更具体,更具权威性。文章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观点。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的时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结合各种论证方法的独特作用进行分析。11、1.①dūn②chuāi③bǐng④jǐ2.童年时父亲亲手做灯送给我;父亲去世后我送给父亲一盏灯作为祭奠与怀念。3.因为这是父亲亲手做的,是独一无二的;这盏灯里有父亲的爱。4.文章描写父亲为我做灯时,用了捡回、擦、钻、扎入、扭结、固定等动词,属于动作描写,详细描写父亲怎么给我做灯,表现父亲对我的爱;我能把父亲做灯的过程回忆得如此详细,表现我对父亲的思念。5.这段是一个排比句式。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是作者所有快乐和幸福的源泉。通过“有盼头”、“有声有色”、“妖娆迷人”体现出作者对过年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幸福、有趣,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无限依恋与挚爱。6.通过穿插描写母亲、姐姐和弟弟的小故事来完成的;采用穿插的描写手法,增添了叙事的生动性,使文章更丰满而有韵味,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7.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希望它可以永远守护父亲。每当我看见灯就会想起父亲,他永远活在我和家人的心中。这盏灯不会熄灭,就如同我对爸爸的爱与思念永远不会停止一样。【解析】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燉”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再如“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抑止。读“bǐng”。注意据义定音。2.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分别以“父亲”和“我”为陈述的主体。分别概述出“父亲”在“我”童年时亲手做灯送给我;“我”在父亲去世后送给父亲一盏灯作为祭奠与怀念这两件事。3.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文章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如可提取一下相关信息:父亲做灯很费工夫;“我”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受人夸赞,使“我”风光无限;灯使年妖娆迷人;灯凝聚着浓浓的父爱;灯寄托着“我”的感恩和思念。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文章描写父亲为我做灯时,用了“捡回、擦、钻、扎入、扭结、固定”等动词,属于动作描写。作者写得如此细致,是在用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做灯的繁琐和不易,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浓浓的爱和“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由此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一定要答出词语对抒发“我”的情感的意义。5.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因为有了……就觉得……;因为有了……年也就……;如果又有……年则……”明显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父亲对家庭的意义,对“我”成长的意义,且丰富了文章内容。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血采集和保存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手链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种子清洗设备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粉饼盒用粉饼化妆品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修指甲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螺线管阀电磁开关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化妆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移动侦测器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扬声器纸产品供应链分析
- 冰箱自动化霜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GB/T 43050-2023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液体的制备和质量管理通用要求
- 大凌河朝阳城区广场、旅游景区人工湿地工程设计
- 泉州国税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
- 报价单-带图报价单
- 喜欢听妻子和别人的细节,我是不是心理变态-
- 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工作成绩和履行职责等情况总结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概况课件
- 员工违纪扣分明细
- 临期食品管理制度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教学课件
- 锅炉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锅炉安装(含修理、改造)单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