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589年,隋灭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唐代制度、公开选拔人才”可知,此制度是科举制,故C符合题意;分封制属于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A不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隋唐实行的政治制度,故B不合题意;八股取士是明代实行的科举制,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唐代制度、公开选拔人才”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3.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是()①农民用曲辕犁耕地②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③家中摆着越窑青瓷④农民使用筒车灌溉田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唐朝时期,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还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因此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是①②③④,D项正确;ABC项关于唐朝都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4.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与他国之间有政治、经济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政治制度完善,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排除C项;南北交流加强,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的应该是()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C.唐末农民起义原因 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死不得葬’等‘八苦’”,可知反映出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由于官吏苛刻,赋税繁多等,C项正确;安史之乱爆发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并不是唐朝末年,排除A项;安史之乱造成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A.转运使 B.刺史 C.通判 D.知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C项正确;转运使主要是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排除B项;知府是宋代地方行政机构“府”的最高长官,负责一府的行政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7.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从《契丹的兴起》中可以获知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或辽政权;从《陈桥兵变》中可得知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的史实,从《辽、西夏、宋的战与和》中可知北宋与辽政权、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的战与和,因此可以确立他的论文的主题是北宋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A项正确;北宋时期同时存在的还有契丹与西夏政权,国家处于政权并立状态,而不是统一,排除B项;《辽、西夏、宋的战与和》中所涉及的是民族政权间的战争与议和,体现不出民族政权的繁荣,排除C项;题干只涉及汉族、契丹族与党项族三个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与和,体现不出整个中华大家庭的团圆,排除D项。故选A项。8.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岳飞抗金》历史剧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饮马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可知,符合这一条件的是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D项正确;《岳飞抗金》历史剧经过艺术加工,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送子天王图》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纸本墨笔画,排除B项;《资治通鉴》译注本是对《资治通鉴》的注解,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9.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养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 B.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C.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D.宋辽双方形成了团结友好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养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可知,这说明澶渊之盟后送料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ABD的内容,排除。故选C。10.1115年,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其建立时间可表述为。()A.11世纪末 B.11世纪初 C.12世纪末 D.12世纪初【答案】D【解析】【详解】1115年可表述为12世纪初,公元纪年每100年为一个世纪,在百位前面数值加1即可,1115年是12世纪第二个十年所以是12世纪初,D项正确;1115年是12世纪,排除AB项;1115年是12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12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图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官窑孩儿枕。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A.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C.宋代中外交流广泛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宋代定窑孩儿枕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因此这件文物最能说明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A项正确;孩儿枕属于手工业方面的成就,与宋朝农业方面无关,排除B项;孩儿枕属于手工业方面的成就,没有涉及中外交流,排除C项;孩儿枕是宋朝汉族的作品,与少数民族无关,因此无法体现民族文化交融加深,排除D项。故选A项。12.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A.蒙古族;朝鲜族 B.蒙古族;回族 C.维吾尔族;藏族 D.蒙古族;党项族【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和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到元朝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新民族——回族,B项正确;元朝时期融合的一个新民族是回族,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是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排除A项;藏族在元朝之前就已经形成,排除C项;1038年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政权,说明党项族在元朝建立前已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13.元朝的行省起初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各行省在中央统一领导之下,独立处理本省的军政事务,由此可知,行省制度()A.极大地增强了地方独立性 B.固化了后世地方管理体系C.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削弱了地方社会治理水平【答案】C【解析】【详解】从“各行省在中央统一领导之下,独立处理本省的军政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行省制度下,各行省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可以独立处理本省的军政事务,这便调整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C项正确;各行省独立处理本省军政事务的前提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因此,行省制度并非极大地增强了地方的独立性,排除A项;从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无法直接说明元朝的行省制度固化了后世地方管理体系,排除B项;在中央统一领导之下,各行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独立处理本省的军政事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社会治理水平,而不是削弱了地方社会治理水平,且题干材料也没有相关内容能表明行省制度削弱了地方社会治理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1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A.北庭都元帅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市舶司【答案】A【解析】【详解】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新疆)的管辖,A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的国家机构,排除B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时期在台湾澎湖地区设置的行政管辖机构,排除C项;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15.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小历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A.李白 B.苏轼 C.马致远 D.关汉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他的戏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窦娥冤》著称。由材料“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可知指关汉卿,D项正确;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排除A项;苏轼是宋代词人,排除B项;马致远是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为 《汉宫秋》,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6题14分,17题16分,18题15分,19题10分,共55分)。16.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曾经说过“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材料四: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1)材料一体现了“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哪些原因?(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的“公主”是指谁?(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思考: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本书记载了玄奘西行时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答案】(1)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藏族,文成公主。(3)遣唐使。(4)《大唐西域记》(5)唐诗【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可知,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接受魏征进谏;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小问2详解】祖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是现在藏族的祖先。公主:根据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主是指文成公主。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小问3详解】称呼: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小问4详解】书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口述,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小问5详解】文学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诗歌。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文献通考》材料三:(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急。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甚可惧也。”——《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录》(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答案】(1)问题:前代藩镇割据。治国方略:剥夺高级武将兵权,设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防止内患;“重文轻武”等等。(答出两点即可)(2)态度: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外忧”是边事可以预防,“内患”“深可惧”。出发点: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3)弊端: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军队指挥不灵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结合所学知识,表明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前代藩镇割据问题;根据所学知识,针对这些问题,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国方略是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皇帝总揽兵权,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官职.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防止内患等等。(2)根据材料“……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甚可惧也”可以得出宋太宗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外忧”是边事,可以预防,“内患”“深可惧”;其根本出发点是巩固北宋的封建统治。(3)根据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可知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也导致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军队指挥不灵等,以致后来北宋亡于少数民族政权金的进攻。。18.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产物,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图片①开元通宝是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的皇帝是哪位?他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景象?(2)图片①②③都是圆形方孔钱,且大小相当,请对比并分别说明日本的“和同开”、契丹的“天朝万顺”为什么都和唐朝的“开元通宝”如此相似?(3)图片④为某时期的货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货币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时期、哪个地方?它的出现有何作用?(4)根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答案】(1)唐高祖。国家统一,币制混乱,阻碍经济发展。(2)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仿效唐朝制造和同开珎。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明确。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业等产业。契丹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促进民族交融。

(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促进商贸经济发展。(4)货币的演变及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钱。开元通宝是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景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高祖建立唐朝,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使得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币制混乱,阻碍经济发展。【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图片②日本的和同开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仿效唐朝制造和同开珎。根据材料图③契丹货币并结合所学是可知,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明确。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业等产业,契丹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促进民族交融。【小问3详解】时期:根据材料图④纸币铜版拓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纸币。地区:根据根据材料图④纸币铜版拓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根据根据材料图④纸币铜版拓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促进商贸经济发展。【小问4详解】主题:根据上述图片围绕货币发展、其他国家或少数民族货币与唐朝货币相似可拟定标题为货币的演变及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史实)629年-646年玄奘西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742年-753年鉴真东渡821年-824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答案】【角度一】观点: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或唐朝中外友好交往,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活跃)。论述: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之,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交往,双向交流,兼收并蓄。【角度二】观点:唐朝汉藏友好交往(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唐朝民族关系和睦)论述: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丝绸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