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怀党恩让生命闪光红烛精神让生命闪光统编必修上册第一章节第一章节课堂导入“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多年以前这样一首歌曾传遍大街小巷无数国人唱起这首歌都会回想起当年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受尽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77年了,我们永远怀念……爱国诗人闻一多面对破碎山河悲愤写下的《七子之歌》将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欺凌,渴望回归呼唤民众振兴中华,收复失地77年了,我们永远怀念……第二章节第二章节时代背景+作者简介—闻一多档案—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逝世,时年47岁。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闻一多反侵略,促抗日,争民主,反独裁,不屈不挠,铁骨铮铮,是一个响当当的民主战士。1946年为悼念民主人士李公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暴行在云南大学发出怒吼:“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之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画”“印”写他爱好绘画和篆刻。“全集”指《闻一多全集》。“英豪”概括了他的个性和思想。“红烛”指他的诗篇《红烛》,写其爱国奉献精神。“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四句诗对闻一多先生一生的爱好、成就、精神做出了简明概括。—《红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当时诗人闻一多正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他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闻一多:
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舍生取义的民主斗士第三章节第三章节诗歌鉴赏—红烛意象—
现代作家巴金在散文《灯》中提到各种灯:“扫淡黑暗的颜色”的半夜的“几点灯光”、给行人“指路”的风雪之夜的“豆大”的灯光、哈里希岛上姐姐为远航的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的孤灯”、古希腊女教士照着情人夜泅海峡的“火炬”、给绝望的友人以生的勇气和力量的“一盏油灯”……这些灯光是作者理想的象征,是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杨春俏《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烛光意象》—补充:诗歌三美—①音乐美: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使《红烛》在音韵上很适合朗诵。②绘画美:体现在它不是直接描述物体的颜色,而是很巧妙地融合了意象来呈现。③建筑美:体现在节奏和前后呼应的结构上。诗歌先以感叹句的首节开始,转入以疑问句为主的次节,如第三、四节:“不误,不误”“烧吧!烧吧”整齐对照,也加快了音韵上的节奏,接着两句“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闻一多的诗歌“三美”主张分别是???—诗歌鉴赏—任务一:整体感知,分析“红烛”特征1、细读文本,分别概括每一小节的基本内容,即写了红烛什么。参考:第1节:赞美“红”的本色。第2节:抒写“烧”的困惑。第3-4节:颂扬“光”的意义。第5-6节:追思“泪”的价值。第7节:展望“花”的快乐。第8节:感叹“果”的“灰心”第9节:点明红烛的精神本质。—诗歌鉴赏—任务一:整体感知,分析“红烛”特征2、有人说,《红烛》的情感始终是在“抑扬”错杂中起伏。诗歌的九个章节中,哪几个章节是“扬”,又有哪几个章节是“抑”?第1节:赞美“红”的本色。第2节:抒写“烧”的困惑。第3-4节:颂扬“光”的意义。第5-6节:追思“泪”的价值。第7节:展望“花”的快乐。第8节:感叹“果”的“灰心”第9节:点明红烛的精神本质。扬抑扬抑扬抑扬—诗歌鉴赏—任务二:重点赏析,体悟诗人心中的“红烛精神”1、第1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句中的“诗人”是闻一多吗?“吐”可以替换成其他动词吗?参考:
“诗人”指向所有愿意为时代发展呐喊的人,愿为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吐”最为恰当,能体现出一种忘我的奉献。表达诗人对国家与时代的无比真挚的热爱。—诗歌鉴赏—任务二:重点赏析,体悟诗人心中的“红烛精神”。2、如何理解第2节的“一误再误”?诗人心中的矛盾是什么,冲突又是什么?参考:
“一误再误”并无固定答案,大体指向“燃烧成灰”和“发出光热”。诗人心中的矛盾在于,作为个体的蜡烛为什么必须牺牲自我才能实现奉献的目标?
从“一误再误”到“不误不误”,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诗歌鉴赏—任务二:重点赏析,体悟诗人心中的“红烛精神”3、第3节中为何又反复强调“不误”?“自然的方法”有何含义?参考:诗人深度思考后的省察与决定。“自然的方法”即应该有的方法。蜡烛本就为燃烧而诞生,这是蜡烛的天赋使命。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诗歌鉴赏—任务二:重点赏析,体悟诗人心中的“红烛精神”。4、第4节中的“红烛”与世人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对立与反差,“世人”是什么样的人,与“诗人”有何差别?该节中的“监狱”有何含义?参考:“世人”即普通国民,具有鲁迅所言的劣根性;“诗人”则是呐喊者,起着唤醒民众的作用。
“监狱”更多指向囚禁进步思想和现代文明的精神牢狱。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歌鉴赏—任务二:重点赏析,体悟诗人心中的“红烛精神”。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5、“红烛”为何而“伤心流泪”?“何苦”中包含了哪些情感?参考:为“烧得不稳”而流泪,意指未能更好地奉献,这是自责的泪。“何苦”中有劝慰,有忠告,有理解,有价值认同。—诗歌鉴赏—任务二:重点赏析,体悟诗人心中的“红烛精神”。7、第7-8节中,既然“红烛”可以“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为何还会“灰心”?参考:首先这是作者的联想,花与果只是理想中的产物,并非现实。现实人生的更大可能,在于虽有奉献牺牲,却依旧无法改变沉沉暗夜。面对无边黑暗,灰心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现实的黑暗总是超过理想的光芒,沉沉暗夜之中,红烛所有的牺牲却并未催生出灿烂的光明,只能换来“灰心流泪”的苍凉落寞。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诗歌鉴赏—8、如何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内涵?
这是诗人的行动宣言,将现实人生的各种“灰心”毅然决然地抛诸脑后,只留下一颗执着的心,在理想与幻灭并存的大地上无怨无悔地耕耘。也是诗人的自我勉励,表达诗人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精神。任务二:重点赏析,体悟诗人心中的“红烛精神”。—诗歌鉴赏—1、《红烛》是一首咏物诗。咏物,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闻一多借“红烛”这一意象,言了何志,抒了何怀?
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牺牲自我;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各种苦痛;红烛“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表达诗人将自己无私奉献于并不美好的时代的决心。任务三:知人论世,思考托物言志的写法。—小结—
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
思考:《红烛》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内容、情感以及创作风格上存在哪些差异?1)从诗歌风格而言,《红烛》直面沉重的现实而抒发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属于典型的现实主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淡化社会环境而一味放大个体的创造力量,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2)从诗歌情感而言,《红烛》悲而不伤,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试图用自身的一腔热血作路标,以伟大的牺牲抒写并不缤纷的图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张扬有余而厚重不足,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极度自信中无限放大青春的力量,用浓烈的浪漫遮蔽了现实的惨痛。—对比阅读—第三章节第四章节课外拓展
翻译泰斗许渊冲老先生回忆说:
那时国文课真是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年轻学子们还能津津有味地听课、读书,可见大师们的授课内容有多精彩绝伦、妙语连珠。—名士赤子心,斗士家国情——名士赤子心,斗士家国情—
国家的残酷现状让他是担忧无经,及“五卅惨案”和“三·一八惨案”等相继发生,将他的救国梦彻底惊梦,他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彷徨中,而对祖国的热爱,是他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于是,他放下了那支写诗的笔,一头扎进了故纸堆中,挤身于象牙塔,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不过,历史的责任感又让他不得不重新拾起,为开启一扇激励民众的窗口而呐喊。—名士赤子心,斗士家国情—
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已在长沙避难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南迁昆明,火车、汽车,轮船,河内、香港、南宋,辗转流离,各显神通,殊为不易。
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远洋万和城高端产品打造案例
- 2025年大坝建设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锰粉系列项目建议书
- 高性能网络漏洞扫描数据分析系统租赁与定制服务合同
- 展览现场安保人员调度与补充协议
- 物流运输授权分成补充协议
- 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性能优化补充协议
- 商业步行街商业地产租赁与委托运营服务协议
- 跨行业战略合作收益分成补充协议
- 海外合同文本翻译及国际法律认证合同
- 开休闲书吧创业计划书
- 人体常见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油实施规范》
- 异常产程的识别和处理
- 危险化学品“两重点一重大”简介(刘卓)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完整版购销合同范本(标准版)-2024多场合版
- 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部分学校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 传染病孕妇的管理与预防
- 生物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和实施
- 机织产品工艺设计与计算改样本
- 梅陇镇永联村未来规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