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太阳 B.萤火虫 C.LED灯 D.月亮2.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没有火种,为了能烤鱼,所以,他把冰块磨成()A.冰凸透镜 B.冰凹透镜 C.冰砖 D.冰三棱镜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A.2m B.1.4m C.0.6m D.2.6m4.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池水映明月 B.形影紧相依 C.潭清疑水浅 D.镜子正衣冠5.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7.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 B.游动的鱼 C.白云倒影 D.绿树倒影8.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等大的虚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8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C.实验过程中移动光屏,只要光屏上观察到像就可以直接利用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读取此时物距所对应的像距大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6cm处移到10cm处的过程中,其所成像逐渐变大10.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要圆形的 C.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D.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1.当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选项图中能正确完整的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A. B. C. D.12.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列选项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 B. C. D.1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A.乙图中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 B.若乙图中的透镜上有一个小飞蛾,则光屏上会得到一个飞蛾倒立缩小的像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图乙的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14.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A. B. C. D.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二、非选择题16.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17.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1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实验时应在(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4)实验要求两个蜡烛要完全相同,其原因是,在实验中需要点燃支蜡烛;(填A或B)(5)在实验中要求玻璃板要比较(填薄或厚),原因是。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作用,该凸透镜焦距是cm。(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20.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成在司机前面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保证驾驶安全。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B点)(A点)的像的光路图。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太阳 B.萤火虫 C.LED灯 D.月亮【答案】D【解答】解:太阳、萤火虫,是光源,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月亮,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没有火种,为了能烤鱼,所以,他把冰块磨成()A.冰凸透镜 B.冰凹透镜 C.冰砖 D.冰三棱镜【答案】A【解答】解: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必须让其冰块能使光线会聚,所以鲁滨逊把冰块磨成凸透镜、BCD错误。故选: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A.2m B.1.4m C.0.6m D.2.6m【答案】C【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5.6m。故选:C。4.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池水映明月 B.形影紧相依 C.潭清疑水浅 D.镜子正衣冠【答案】B【解答】解: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A、池水映明月,不符合题意;B、形影紧相依,符合题意;C、潭清疑水浅,不符合题意;D、镜子正衣冠,不符题意;故选:B。5.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答】解: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需满足u<f=25cm,故B正确。故选:B。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答案】C【解答】解:一叶障目、立竿见影;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C。7.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 B.游动的鱼 C.白云倒影 D.绿树倒影【答案】C【解答】解:水中的云、白塔,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故云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较大;白塔、绿树都靠近水面,故所成的像到水面距离较小。故选:C。8.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等大的虚像【答案】D【解答】解:磨光的铜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8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C.实验过程中移动光屏,只要光屏上观察到像就可以直接利用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读取此时物距所对应的像距大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6cm处移到10cm处的过程中,其所成像逐渐变大【答案】D【解答】解:A、当u=v=2f时、等大的实像,u=v=2f=16cm时,故A错误;B、当u=3cm时,凸透镜不成像;C、实验过程中移动光屏,才可以测量物距和像距的大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6cm处移动到10cm处的过程中,即物距变小,像变大。故选:D。10.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要圆形的 C.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D.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答案】D【解答】解:A、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不一定是圆形的;C、小孔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也可能比物体小。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D。11.当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选项图中能正确完整的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A. B. C. D.【答案】C【解答】解:A、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图中没有反射光线;B、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图中没有折射光线;C、图中既有反射又有折射,故C正确;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故选:C。12.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列选项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 B. C. D.【答案】A【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A、图中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故C错误;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故D错误;故选:A。1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A.乙图中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 B.若乙图中的透镜上有一个小飞蛾,则光屏上会得到一个飞蛾倒立缩小的像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图乙的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答案】A【解答】解:由图甲可知,这枚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A.乙图中将透镜向左适当移动时,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故A正确;B.若乙图中的透镜上有一个小飞蛾,只不过烛焰发出的光有部分被飞蛾挡住,故B错误;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故C错误;D.图乙的成像情况符合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缩小的实像。故选:A。14.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A. B. C. D.【答案】A【解答】解:注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玻璃杯后白纸上的水平箭头为物体,则箭头的方向不改变,由图可知。故选:A。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B【解答】解:A、由图可知,f<u<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缩小的实像,故图示不照相机机的原理图;B、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此时u>2f、缩小的实像;D、由图可知,则7.5cm<f<15cm,当u<f时、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6.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答案】牛顿;光的色散【解答】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牛顿;光的色散。17.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凸(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故答案为:凸;缩小。1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应在A(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不变。(4)实验要求两个蜡烛要完全相同,其原因是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在实验中需要点燃B支蜡烛;(填A或B)(5)在实验中要求玻璃板要比较薄(填薄或厚),原因是厚玻璃板成两个相距较远的像,不能确定像的位置。【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A;(3)不变;(4)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B;(5)薄;厚玻璃板成两个相距较远的像,不能确定像的位置。【解答】解:(1)玻璃板有透光性,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